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研究谷氨酰胺对脓毒症患者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10月至2013年10本院收治的40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谷氨酰胺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治疗。采用分光光度法监测其血清D-乳酸水平,高效液相色谱法监测尿乳果糖/甘露醇(L/M)值。对比两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和免疫功能指标及ARDS、MODS发生率。结果:治疗后,治疗组ARDS和MODS发生率分别为24.1%,17.2%,均低于对照组的38.9%,33.3%,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4 d后,治疗组D-乳酸及尿L/M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血清Ig G、Ig M、CD4+和CD4+/CD8+水平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谷氨酰胺治疗脓毒性患能明显改善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促进患者免疫功能和营养状态的提高,同时还能够降低患者肠道细菌、内毒素移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对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激状态及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7月—2021年6月就诊,接受住院治疗的8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年龄≥65岁)为研究对象,依据术后肠外营养是否行谷氨酰胺强化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患者间性别、年龄、BMI、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均无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2组患者均行序贯营养支持,观察组患者肠外营养行谷氨酰胺强化。比较2组患者应激状态的变化(血清CRP、IL-6、血糖水平),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1周全肠外营养支持后,观察组患者血清CRP、IL-6及血糖水平已低于术前(P<0.05),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观察组患者肠鸣音恢复时间、排气时间和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均有P<0.001;且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50% vs 17.50%,P<0.05)。结论:谷氨酰胺强化肠外营养可改善老年结直肠癌患者应激状态,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进而加快围手术期康复,改善疾病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微生态免疫营养剂对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作用,为该类患者的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3月至2020年2月收治的140例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和常规组,每组70例。患者入院后实施常规营养支持干预,其中研究组对象联合应用微生态免疫营养剂,使用时间为14 d。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水平。结果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所有患者的CRP、PCT水平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该两项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IgA、IgG和IgM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研究组患者上述7项指标水平显著高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第7天和第14天时,研究组患者粪便样本中有益菌数量高于常规组(均P0.05)。治疗结束后,研究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7.1%,明显高于常规组的82.9%(χ~2=7.937,P=0.005);同时常规组患者中发生胃潴留、腹胀、腹泻和便秘的患者例数明显多于研究组(均P0.05)。结论应用微生态免疫营养剂治疗脓毒症肠功能障碍患者的效果显著,不仅能减少患者血液中的炎症因子水平,还能提高患者的免疫力,改善患者肠道菌群,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评价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对老年重症急性胰腺炎(SAP)营养状况的影响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06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给予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营养支持,对照组给予完全胃肠外营养支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淀粉酶(AMY)、尿淀粉酶(UAMY)、APACHE-Ⅱ评分、Ranson评分、血清白蛋白(ALB)、血清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及体重的变化情况;比较两组患者住院天数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MY、UAMY、APACHE-Ⅱ评分及Ranson评分均显著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ALB、PA、TRF及体重均显著提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发生率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联合谷氨酰胺营养支持干预较完全胃肠外营养在治疗老年SAP中能有效缓解机体高分解代谢,明显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复方大黄灌肠液对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血清内毒素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6月至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90例尿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选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与观察组,各4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常规治疗(血液透析,降压、降糖、调节饮食,改善贫血),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给予复方大黄灌肠液进行灌肠。对比治疗前后2组患者肠道菌群、血清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变化,同时对比两组患者营养不良和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肠道菌群OTUs数量、门水平和属水平相对丰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常规组患者肠道菌群OTUs数量、门水平和属水平相对丰度无明显改变(均P>0.05);而观察组患者肠道菌群OTUs数量、肠道厚壁菌门、放线菌门、双歧杆菌属、芽胞杆菌属、乳杆菌属、假单胞杆菌属相对丰度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肠道变形菌门、梭杆菌门、衣原体门、志贺菌属、埃希菌属、沙门菌属、梭杆菌属、衣原体属相对丰度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常规组(均P<0.05)。LEfSe分析发现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肠道biomarker主要为互养菌目、理研菌科、普雷沃菌科、毛螺旋菌科,而对照组患者肠道biomarker主要为嗜胆菌属、耶尔森菌属、葡萄球菌属。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均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血清内毒素、炎症因子水平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观察组患者营养不良(15.56% vs 35.56%)、MODS(4.44% vs 22.22%)发生率均低于常规组(均P<0.05)。结论复方大黄灌肠液可改善尿毒症患者肠道菌群,降低血清内毒素及炎症因子水平,减少患者营养不良和MODS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生大黄保留灌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胃肠激素和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月间我院收治的SAP患者11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n=55)和研究组(n=55),对照组给予常规西医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大黄保留灌肠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临床指标改善情况、炎症因子、血淀粉酶以及胃肠激素水平。结果:研究组治疗后的临床总有效率为74.55%(41/55),高于对照组患者的54.55%(30/55)(P0.05)。研究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消退时间、住院天数均短于对照组,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淀粉酶水平均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胃动素(MTL)、胆囊收缩素(CCK)水平升高,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降低(P0.05),研究组治疗后MTL、CCK水平高于对照组,VI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生大黄保留灌肠治疗SAP患者疗效确切,可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血淀粉酶水平及胃肠道功能,促进患者恢复。  相似文献   

7.
《蛇志》2018,(1)
目的观察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在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86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42例应用美沙拉嗪治疗,实验组44例增加益生菌与复方谷氨酰胺治疗,观察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实验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5.45%高于对照组的78.57%,而且实验组治疗后的糖分子探针乳果糖/甘露醇比值(L/M值)、细胞因子(IL-8及TNF-α)指标降低幅度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谷氨酰胺联合益生菌能有效改善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症状体征,降低细胞因子水平,加快肠道屏障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术前补充益生菌对肠道手术患者术后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肠道手术患者8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患者术前予以常规肠道准备,术后给予等营养支持及抗生素等治疗。观察组患者术前7 d开始加用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温水口服,630 mg/次,2次/d。观察两组患者术后肠道功能恢复及感染并发症情况,并比较术前7 d及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肠道菌群数量及肠黏膜屏障指标变化。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均P0.05),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值显著低于术前7 d时,大肠埃希菌数量高于术前7 d时(均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双歧杆菌、乳杆菌数量及B/E值均高于对照组,大肠埃希菌数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首次自然排便时两组患者血清D-乳酸和DAO水平高于术前7 d时(P0.05),且观察组患者术后D-乳酸和DAO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肠道手术患者术前补充益生菌可调节肠道菌群,降低肠黏膜通透性,改善其肠道功能,减少术后感染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对重症脑卒中患者肠道菌群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重庆市人民医院2017年1月至2017年11月收治的100例重症脑卒中患者,随机将入选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在常规肠内营养(EN)治疗基础上联用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EN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黏膜屏障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营养状况、肠道菌群数量和肠黏膜屏障功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营养状况指标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和三头肌肌围(MAMC)水平,肠道有益菌(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有所上升,肠黏膜屏障功能指标二胺氧化酶(DAO)、D-乳酸水平及肠道有害菌数量(小梭菌和肠球菌)均降低。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患者ALB、Hb和MAMC水平,肠道双歧杆菌、乳杆菌和拟杆菌数量均显著升高,DAO、D-乳酸水平和小梭菌、肠球菌数量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消化道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够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有效调节菌群失衡,改善肠黏膜屏障功能,降低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丽珠肠乐联合柳氮磺胺吡啶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对患者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6月-2017年6月期间收治的溃疡性结肠炎患者120例,根据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60)和对照组(n=60)。对照组采用柳氮磺胺吡啶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丽珠肠乐治疗。连续治疗8周后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以及结肠炎症状改善程度,并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进行检测对比,同时观察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3.33%(56/60),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utherland指数评分、肠道菌群评分、肠镜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CRP、IL-6、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3.33%(8/60),与对照组的8.33%(5/6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柳氮磺胺吡啶联合丽珠肠乐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降低患者体内的炎症因子水平,且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临床应用价值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6种藓类植物,即褶叶青藓(Brachythecium salebrosum(Web.et Mohr.)B.S.G.)、湿地匐灯藓(Plagiomnium acutum(Lindb.)Kop.)、侧枝匐灯藓(Plagiomnium maximoviczii(Lindb.)Kop.)、大凤尾藓(Fissidensnobilis Griff.)、大羽藓(Thuidium cymbifolium(Doz.et Molk.)B.S.G.)和大灰藓(Hypnum plumaeforme Wils.)嫩茎和老茎的石蜡切片和显微观察发现,同一藓类植株的嫩茎和老茎,茎结构稳定,不同种藓类植物茎横切面具有不同特征.植物体茎横切面形状、表层细胞的层数、细胞大小和细胞壁厚薄、皮层细胞大小和形状、中轴的有无以及比例等特征可以作为藓类植物的分科分类依据之一.  相似文献   

12.
13.
14.
The levels of endogenous phytohormones and respiratory rate in nine sorts of flowers such as Cymbidium faberi Rolfe, Nopalxochia ackermannii Kunth and others were investigated both at full bloom and senescence and meanwhile the effect of exogenous phytohormones on prolonging the blossoms and promoting ethylene production were tested. There is a high content of endogenous ethylene in all the long-lived flowere, about 3–16 folds higer than the short-lived ones. There is a high level of ABA at full blooming flowers of short-lived flowers, in which there is no or only some cytokinins in it, but the ratio of CTK (6BA+zeatin)/ABA is smaller(l.7). The endogenous ABA reached a much higher level at senescence in all nine sorts of flowers, so it is reasonable to consider that it is ABA 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of regulation in controlling flower's senescence. There is a much higher level of GA3 and zeatin in the long-lived flowers which is not demonstrated in the shortlived ones. The respiratory rate is one of the factors controtling the longevity of flowers, but it does not play a decided role. Application of 6BA and zeatin prolongs distinctly orchid’s longevity, however exogenous IAA through the promotive action on ethylene production, evidently extends the longevity of the flowers of the Nopalxochia ackermannii Kunth.  相似文献   

15.
真菌类遗传学分析的知识结构教学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罗桂花 《遗传》2002,24(3):349-350
本文以认知结构理论为指导,讨论了真菌类遗传分析与高等动植物遗传分析的内在联系,认为利用这种内在联系进行教学可收到好的效果并说明了作者的具体教学过程。 Abstract:In the pap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netic analysis of Fungi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high animal and plant was discussed.A good results were obtained when we adopted this method in the teaching.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针对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进行评价研究。方法 根据医疗机构合理用药的具体要求,构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基于模糊群决策的方法和多指标评价分析法构建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模型。结果 构建了基于模糊群决策的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模型,并通过实例分析证明了评价模型的可行性。结论 建立的基于模糊群决策的医疗机构合理用药评价模型能够对医疗机构的合理用药水平进行科学评价,为提高医疗机构合理用药水平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用重组表达的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中肠钙粘蛋白N端多肽片段制备兔多克隆抗体,并利用其对Bt抗性进行鉴定。通过RT-PCR方法对棉铃虫中肠钙粘蛋白N端多肽的基因片段Cad285进行PCR扩增,将其克隆到pET-30a原核表达载体中,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得到35ku的重组融和蛋白,融合表达的包涵体经过变性、Ni-NTA柱亲和纯化、复性等方法处理包涵体,获得可溶性纯化蛋白,用纯化后蛋白免疫新西兰兔制备多克隆抗体,ELISA检测其效价高于1∶16000;利用最终获得的多克隆抗体对室内纯合Bt抗/感品系的棉铃虫中肠钙粘蛋白进行Western blot分析,结果显示敏感和抗性品系之间有明显差异,表明其能够应用对Bt抗性进行初步检测。  相似文献   

18.
19.
龙胆科药用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龙胆科植物在我国的分布范围很广,且多数为药用植物,其多数种属的药用植物,至今其化学成分尚未被系统研究。综述了目前龙胆科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的研究现状及一般提取方法,对近年来发现的环烯醚萜及裂环烯醚萜类化合物进行了总结,为本科药用植物的更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0.
青蒿素生物合成机理研究现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赵兵  王玉春  欧阳藩   《广西植物》1999,19(2):154-158
本文总结了目前有关青蒿素生物合成机理方面的研究,主要包括青蒿素生物合成中生理因子的影响,青蒿素生物合成中间体及前体,青蒿素生物合成细胞定位等。指出了存在的一些问题及今后的研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