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疆阿勒泰地区早石炭世晚期菊石相四射珊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描述的四射珊瑚是1979年窦亚伟同志和1981年新疆区调队十分队采自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下石炭统那林卡拉组,共生的化石还有大量菊石、鹦鹉螺及少数腹足类。文中计描述9属、11种和2未定种,其中新种11个。那林卡拉组的珊瑚群性质特殊,缺乏早石炭世大塘期常见的Kueichouphyllum Yu,Carcinophyllum Thomson et Nicholson,Gangamophyllum(Gorsky),Arachnolasma (Grabau),  相似文献   

2.
1984年9月江苏煤勘一队于常熟梅李镇周围钻探找煤,在镇北面的57-173号井(插图1)中出现一套厚100余米的陆相碎屑岩含煤地层,疑为古生代晚二叠世龙潭组,后经对所采植物化石的鉴定确认为中生代地层.可资鉴定的植物化石共6属10种,本文研究的就是这部分材料.据钻孔揭露,岩层的层序如下:上覆地层:象山群  相似文献   

3.
吉林通化侏罗-白垩纪孢粉组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东南部通化地区,陆相侏罗系和白垩系颇为发育.经多年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古生物学的研究,地层层序业已确立如下:白垩系三棵榆树组:中、基性,酸性火山岩.亨通山组:砂页岩夹煤线.含鱼、叶肢介、介形类、植物、孢粉及软体动物化石.下桦皮甸子组:砂页岩夹煤线.含鱼、叶肢介、介形类、软体动物及孢粉化石.林子头组:安山岩、集块岩及凝灰岩.鹰嘴砬子组:紫红色砂岩及黑灰色砂页  相似文献   

4.
林有润   《广西植物》1992,12(4):310-315
本文首次报道了新疆南部卡拉昆仑与昆仑山北缘这一特殊地区的蒿属植物共28种,其中9种为新疆南部新分布记载,另含1新变种。  相似文献   

5.
天山东部早侏罗世早期植物化石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新疆吐鲁番盆地西北缘托克逊克尔碱地区三叠、侏罗纪陆相地层出露良好,动植物化石都很丰富。在八道湾组底部第一个含煤层顶板附近不到5cm厚的灰色泥岩中,产有一层植物化石,保存非常精美,笔者曾于1971—1983年几次前去采集,本文研究的就是这部分材料。八道湾组之上连续沉积了含早、中侏罗世北方型Coniopteris-Phoenicopsis植物群的三工河组、西山窑组和头屯河组,其下则与产晚三叠世北方型Danaeopsis-Bernoullia植物群和丰富甲壳类  相似文献   

6.
在西伯利亚东部和远东地区,陆相含煤地层广泛分布,这对含煤地层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实际意义,因为它们是和一系列的巨大煤田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为了划分这些地层,特别是确定某些煤系的地质时代和对比各个煤田的剖面,过去和现在都同样需要详细地研究某些煤系和层位中所特有的古植物组合,并弄清楚这些古植物组合在时间上和空间  相似文献   

7.
辽宁北票组上含煤段孢粉组合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14  
辽宁北票附近,中生代地层发育,系统完整,特征明显,化石丰富,东北各地以至东亚一带,常以本区为标准而进行对比。本世纪以来,中外学者频频来此调查,对北票组地质时代的意见基本一致,多据植物化石确认为早侏罗世。北票组分布于北票盆地的兴隆沟、冠山、台吉、三宝及朝阳盆地朱杖子一带。根据岩性和含煤性,分为上、下两段,二者为连续沉积。下含煤段为主要含煤地层,以黑、深灰、灰白色砂岩、砂页岩及页岩组成,夹少数砂砾岩及多层可采煤,总厚300—350米,含丰富的植物化石,如  相似文献   

8.
安徽潜山盆地古新世地层和脊椎动物概述(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潜山盆地中、新生代红层由一套单斜的碎屑岩组成,划分为上白垩统高河埠组、古新统望虎墩组(分为上、中、下三段)和痘姆组(分上、下两段)。1970年以来,在潜山盆地的持续调查发现了大量脊椎动物化石。迄今为止,潜山盆地古新统共报道了45属61种(含9个未命名的种)脊椎动物,包括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其中哺乳动物最为丰富,共有33属46种(含7个未命名种),分属10个目16个科。根据化石产出的层位,可以在潜山古新统中识别出7个化石层位。基于哺乳动物生物地层学证据,望虎墩组下段至上段下部可以大致与广东南雄盆地上湖组和江西池江盆地狮子口组对比,对应于亚洲陆相哺乳动物分期的上湖期;望虎墩组上段上部和痘姆组可以与南雄盆地浓山组以及池江盆地的池江组对比,与浓山期相对应。综合我国几个古新世盆地的古地磁研究结果显示,上湖期可以大致与北美陆相哺乳动物分期的Puercan和Torreionian对比,浓山期则与Tiffanian早中期(Ti1-Ti4a)相当。上湖期和浓山期还可以进一步与国际地质年表中的丹尼期(Danian)和塞兰特期(Selandian)对比。因此,潜山盆地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的时代属于早、中古新世。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满洲里扎赉诺尔露天煤矿为大兴安岭西侧重要含煤产地,经自下而上逐层采集孢粉样品,在大磨拐河组获得十分丰富的孢粉化石。根据孢粉属种与含量的变化,划分出三个孢粉亚组合:1)Concavissimisporites-Foraminisporis-Classopollis亚组合,时代为Valanginian期;2)Aequitriradites-Hsuisporites-Jiaohepollis亚组合,时代为Hauterivian期;3)C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orites-Pinuspollenites亚组合,时代为Barremian期。这种细致划分对于进一步探讨地层内部生物演化及煤层详细对比有较重要意义。本文还探讨了该地区的三个亚组合时期的古气候演变,并命名了6个新种。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满洲里扎赉诺尔露天煤矿为大兴安岭西侧重要含煤产地,经自下而上逐层采集孢粉样品,在大磨拐河组获得十分丰富的孢粉化石。根据孢粉属种与含量的变化,划分出三个孢粉亚组合:1)Concavissimisporites-Foraminisporis-Classopollis亚组合,时代为Valanginian期;2)Aequitriradites-Hsuisporites-Jiaohepollis亚组合,时代为Hauterivian期;3)Cicatricosisporites-Pilosisporites-Pinuspollenites亚组合,时代为Barremian期。这种细致划分对于进一步探讨地层内部生物演化及煤层详细对比有较重要意义。本文还探讨了该地区的三个亚组合时期的古气候演变,并命名了6个新种。  相似文献   

11.
新疆北天山西段特马豆克期三叶虫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新疆北天山西段霍城精河博罗霍洛山一带奥陶纪地层虽颇为发育,但直到1974年新疆区域地质调查大队与中国地质科学院组成的地层分队在野外才明确地将早奥陶世沉积划分出来,称为新二台群。1977年进一步划分出新二台组和凤沟组。1979年许杰和黄枝高研究该区笔石化石后,认为下奥陶统从下而上应包括三个组:(1)新二台组,含Tetragraptus (Etagraptus) approximatus带,(2)凤沟组,含 Didy-  相似文献   

12.
胡世忠 《古生物学报》1989,28(4):474-479
一、问题的提出龙潭组是我国南方经济价值最大的含煤岩系,曾以典型的海陆交替相而闻名于世。过去一向把龙潭组底部中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和煤层作为陆相的标志。然而,十几年来,随着国民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煤田地质工作的不断深入,在苏南地区的勘探队于这层长石石英砂岩中较普遍发现有指相意义的矿物——海录石(颗粒均较新鲜,大多呈胶体形态充填在碎屑之间)。浙江省煤田地质勘探公司和长广煤矿地质队骆善胜(1980)等先后在苏浙皖交界地区的广德牛头山西边村、龙山洼、王村、查扉村等井田龙潭组下部含煤段的主采煤层(俗称“C”煤  相似文献   

13.
闽西南早、中侏罗世叶肢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中生代含煤地层分布广泛。1930年,王恒升、李春昱在闽北建瓯上樟垅创立“梨山煤系”用以代表福建中生代含煤地层,定其时代为早侏罗世。1933年,斯行健研究了长汀珠山该地层内所产植物化石,定其时代为里阿斯世。这样,梨山煤系的地质时代就从古植物方面得到了肯定,并长期为省内外地质工作者所引用。303地质队于1963年在漳平大坑井田对这套含煤地层进行了详细划分,下部划分出大坑组和文宾山组,所含植物化石经徐仁研究定其时代为晚三叠世考依波—瑞替克期;上部改称为梨山组,属早侏罗世。稍后,省区测队在梨山组上部杂色碎屑岩中采获一些淡水瓣鳃类化石,定其时代为中侏罗世,故将其分出,称漳平群,后  相似文献   

14.
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的系统演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芍药属牡丹组革质花盘亚组全部原产中国,它们对中国、日本、美国和欧洲的栽培牡丹品种影响甚大。作者在对本亚组9种牡丹(含3个亚种)形态学比较分析的基础上,结合花粉、染色体、蛋白质和DNA水平上的研究证据,提出了本亚组的系统演化的可能途径为:(1)卵叶牡丹→银屏牡丹→矮牡丹→圆裂四川牡丹→四川牡丹,(2)卵叶牡丹→凤丹→紫斑牡丹→太白山紫斑牡丹。另外作者对肉质花盘亚组的系统演化地位也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新疆桦木属(Betula L.)新分类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昌友  王健  李文华 《植物研究》2006,26(6):648-655
为与中国植物志21卷桦木属的分组等级保持一致,将新疆桦木属(Betula Linn.)分为1组(Sect.),4亚组(Subsect.);8种,5变种。其中包括1新亚组,4新变种和1新纪录种。  相似文献   

16.
铁线莲属大叶铁线莲组修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毛茛科Ranunculaceae铁线莲属Clematis的大叶铁线莲组sect. Tubulosae进行了修订, 确定此组含9种2变种和3变型, 对此组的分类简史和地理分布做了介绍, 研究了此属大多数种的花粉形态, 写出此组组下分类群的形态特征、地理分布等, 并附有全部种的插图。此组9种被划分为2亚组, 其中原始群羽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 Pinnatae(有2种, 1种分布于中国河北和东北, 另1种产日本)在木质藤本习性、花构造、花粉形态(具3沟)等方面与威灵仙组sect. Clematis颇为近似, 区别主要在于萼片在开放初期近直立, 以后平展, 雄蕊花丝被毛, 此亚组可能源于威灵仙组。进化群大叶铁线莲亚组subsect. Tubulosae(有7种, 分布于我国东部、北部和台湾, 朝鲜和日本)为直立多年生草本、小亚灌木或小灌木, 花通常杂性, 萼片直立(花萼呈筒状, 稀呈坛状), 顶端或上部反曲, 雄蕊常有毛, 花粉通常具散孔, 只在1种(原始种大叶铁线莲C. heracleifolia)具3沟, 此亚组可能由羽叶铁线莲亚组演化而来。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的系统发育关系及遗传分化,确定其分类地位。【方法】利用植原体核糖体蛋白(rp)基因的特异性引物rpF1/rpR1对新疆轮台县托克逊县杏褪绿卷叶病植株总DNA进行PCR扩增,并对部分扩增片段克隆、测序及序列分析。【结果】获得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rp基因片段大小为1196 bp,该片段包含部分rpS19以及rpL22和rpS3基因的全部序列。序列相似性和系统进化分析表明,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与16SrⅤ-rp亚组中的各代表性植原体的rp基因核苷酸序列相似性达到95.7%~99.3%,其中与rpⅤ-C亚组的甜樱桃绿化植原体和枣疯病植原体的相似性最高,核苷酸及氨基酸相似性分别达到99.2%~99.3%和98.3%~98.4%。进一步虚拟RFLP分析,发现杏褪绿卷叶植原新疆分离物rp基因的酶切图谱与rpⅤ-C亚组成员相似性最高,但在MseⅠ、SspⅠ和TaqⅠ的酶切位点上存在差异。综上初步判断其可能属于16SrⅤ组(榆树黄化组)中的一个新rp亚组。【结论】本研究首次报道了杏褪绿卷叶植原体新疆分离物的rp基因序列,确定了其分类地位,为杏褪绿卷叶病的早期诊断和检测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记述了新疆锅底坑组的两件水龙兽标本 ,其中产自吉木萨尔县的一件层位最低 ,被鉴定为杨氏水龙兽相似种 (Lystrosauruscf.L .youngi)。在支序分析的基础上对比了中国与南非的水龙兽 ,认为两地的水龙兽大多数分别构成单系类群。总结了中国新疆水龙兽在锅底坑组和韭菜园组下部出现的层位 ,并讨论了以水龙兽来确定陆相二叠 -三叠系界线。  相似文献   

19.
记述产自西藏南部仲巴县的一个中国目前所知最年轻的菊石群,含2科4属6种,其中4新种。据菊石群面貌和它们所产出的层位可以划分出上、下两个组组合带:上部Pachydiscus cf.hidakaensis-Libycoeras zhongbaense组合带;下部Manambolites cujiaangdingensis-M.pivaeteaui组合带。 石的曲贝亚组的下段和上段的中、下部(82F50及其以下层位)为晚Campanian期,上段上部(即8252及其以上层位)为早Maastrichtian期。  相似文献   

20.
东海陆架区更新世晚期沉积为二层陆相层及一层海相层。下部陆相层含盘星藻-双星藻-鼓藻-环纹藻组合,共生的孢粉化石为Abies-Picea-Pinus Cyperaceae-Artemisia孢粉组合,反映当时气候冷湿、海面下降、东海陆架出露成为东海平原,平原上有众多的湖沼分布,其中生长着盘星藻、双星藻、鼓藻、环纹藻等淡水藻类。中部海相层含圆筛藻-硅鞭藻-刺球藻-旋沟藻组合,共生孢粉化石为Pinus-QuercusCupressaceae-Artemisia-Cyperaceae组合,反映气候暖湿、海面回升、发生海侵,东海复被海水淹没,海区生活着各种硅藻和硅鞭藻、刺球藻、旋沟藻。上部陆相层含盘星藻-双星藻-环纹藻-鼓藻组合,共生孢粉化石为Cupressaceae-Pinus-Abies-Gramineae-Artemisia组合,反映冷干气候,海面大幅度下降,东海陆架再度出露成为东海平原,古黄河、长江汇集穿越大陆架而汇入海槽。当时陆架平原景观类似于今日长江下游平原。 根据C~14龄测定与藻类、孢粉化石组合推断,下部陆相层相当晚更新世的武术Ⅰ期,中部海相层相当于武木亚间冰期,上部陆相层相当于武木Ⅱ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