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于元分析的抗玉米丝黑穗病QTL比较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玉米遗传连锁图谱IBM2 2005 Neighbors为参考图谱,通过映射整合不同试验中的抗玉米丝黑穗病QTL,构建QTL综合图谱。在国内外种质中,共发现22个抗病QTL,分布在除第7染色体外的9条玉米染色体上。采用元分析技术,获得2个“一致性”抗病QTL,图距分别为8.79 cM和18.92cM。从MaizeGDB网站下载“一致性”QTL区间内基因和标记的原始序列;采用NCBI网站在线软件BLASTx通过同源比对在2个“一致性”QTL区间内初步获得4个抗病位置候选基因。借助比较基因电子定位策略,将69个水稻和玉米抗性基因定位于玉米IBM2图谱上,在2个“一致性”QTL区间内分别发现1个水稻抗性基因,初步推断为抗病位置候选基因。本文结果为抗玉米丝黑穗病QTL精细定位和分子育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由甘蔗花叶病毒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是我国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开发抗矮花叶病基因分子标记是开展抗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基础。本文基于玉米6.00-6.01区域的“一致性抗甘蔗花叶病毒QTL区间”寻找抗病基因的功能保守域,依据序列多态性开发出抗病分子标记InDel-130和InDel-110,在已知抗性的102份玉米自交系中进行验证。通过分析标记抗病带型和感病带型中的抗病和感病自交系数目,卡平方测验表明标记InDel-130在供试自交系中与抗病性的表现独立无关.而标记InDel-110与甘蔗花叶病毒抗性高度相关,为共显性标记,可用于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种质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3.
由甘蔗花叶病毒引起的玉米矮花叶病是我国黄淮海地区玉米生产的重要病害,开发抗矮花叶病基因分子标记是开展抗病分子标记辅助育种的基础。本文基于玉米6.00-6.01区域的“一致性抗甘蔗花叶病毒QTL区间”寻找抗病基因的功能保守域,依据序列多态性开发出抗病分子标记InDel-130和InDel-110,在已知抗性的102份玉米自交系中进行验证。通过分析标记抗病带型和感病带型中的抗病和感病自交系数目,卡平方测验表明标记InDel-130在供试自交系中与抗病性的表现独立无关,而标记InDel-110与甘蔗花叶病毒抗性高度相关,为共显性标记,可用于玉米抗甘蔗花叶病毒种质筛选和分子标记辅助育种。  相似文献   

4.
杭州地区发生的玉米花叶病由甘蔗花叶病毒引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杭州地区呈现玉米矮花叶典型症状的玉米病组织中提纯得到大量线状病毒粒子,大多数长度为750?nm。病组织中含有大量风轮状内含体和板状集结体。病毒外壳蛋白为33.6 kD。病毒RNA13’端序列(1.8 kb)与甘蔗花叶病毒(SCMV)同源性最高,达71.5%~99.1%,与高梁花叶病毒(SrMV)同源性次之,为67.8%~68.5%,与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同源性最低,仅为38.4%~48.4%,从而初步认为此病害由SCMV引起。根据已发表的SCMV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作亲缘性分析,表明SCMV可分为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德国和中国三大类。  相似文献   

5.
程晔  陈炯 《Virologica Sinica》2001,16(2):170-174
从杭州地区呈现玉米矮花叶典型症状的玉米病组织中提纯得到大量线状病毒粒子,大多数长度为750nm。病组织中含有大量风轮状内含体和板状集结体,病毒外壳蛋白为33.6kD。病毒RNA1 3'端序列(1.8kb)与甘蔗茶花经叶病毒(SCMV)同源性最高,达71.5%-99.1%,与高梁花叶病毒(SrMV)同源性次之,为67.8%-68.5%,与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同泊性最低,仅为38.4%-48.4%,从而初步认为此病害由SCMV引起。根据已发表的SCMV外壳蛋白氨基酸序列作亲缘性分析,表明SCMV可分为美国、南非、澳大利亚、德国和中国三大类。  相似文献   

6.
由高粱花叶病毒和甘蔗花叶病毒引发的浙江甘蔗花叶病害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陈炯  陈剑平 《病毒学报》2002,18(4):362-366
从浙江省5个地区采集表现花叶症状的甘蔗病叶,用马铃薯Y病毒科简并引物做PCR扩增及测序鉴定.序列分析表明,5个甘蔗样品均含有高粱花叶病毒(SrMV),其中3个样品中还存在甘蔗花叶病毒(SCMV)的复合侵染.序列比较和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浙江甘蔗样品中的SrMV序列彼此很相似,核苷酸同源性大于93%,与已报道的4个美国分离物在CP区域同源性很高,但是3′非编码区的同源性却仅为70%左右.SCMV欧洲和中国玉米分离物及美国、南非和澳大利亚甘蔗分离物分别形成两个远缘群体,浙江甘蔗分离物群体位于两者之间;群体间CP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均大于80%.甘蔗和玉米上的SCMV差异明显,多为无义突变.  相似文献   

7.
程晔  陈炯  陈剑平 《中国科学C辑》2001,31(6):497-504
测定了从浙江省呈现矮花叶病症状的玉米上分离得到的一个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RNA的核苷酸全序列. 该病毒分离物的RNA基因组由9596个核苷酸组成(不包括polyA尾). 单一的ORF由9192个核苷酸组成, 编码一个分子量为346.1 ku的聚合蛋白. 该蛋白结构特征与高粱花叶病毒(SrMV)中国甘蔗分离物和一个玉米矮花叶病毒(MDMV)保加利亚分离物基因组编码的蛋白非常相似. 序列分析表明, 该病毒分离物与甘蔗花叶病毒(SCMV)各分离物(已报道的仅为基因组3′末端序列)同源性最高, 与SrMV和MDMV同源性次之, 而与约翰逊草花叶病毒(JGMV)同源性最低. 根据马铃薯Y病毒属区分不同病毒和株系的分类标准, 报道的玉米病毒分离物应当鉴定为SCMV的一个株系. 然而, 该分离物在HC-Pro, P3和CI蛋白区域和SrMV中国甘蔗分离物具有极高的氨基酸同源性.  相似文献   

8.
林木数量性状基因定位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DNA分子标记技术的迅速发展,QTL定位已成为当前生物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身心健康已对许多种动、植物定位了许多重要性状的QTL。这些研究促进了遗传学的发展,并将作为育种的新策略应用。与作物相比,林木QTL定位有其特性。本文详细讨论了林木的生物学特性对QTL定位的影响、QTL定位的系谱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甘蔗花叶病毒CP基因的高效表达和抗血清制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甘蔗花叶病毒的CP基因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2b( ),并在大肠杆菌BL21(DE3)中得到高效表达,表达蛋白约占总蛋白的15%。用此蛋白制备了效价高专化性强的抗体。此方法可以解决制备马铃薯Y病毒属病毒的血清时遇到的病毒提纯产量低和寄主蛋白影响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采用生长期人工切茎接种和RT-PCR检测相结合方法,于2011—2012年2次对国家甘蔗体系近年选育的49份优良新品种(系)和19份云蔗系列优良中间材料进行由高粱花叶病毒(SrMV-HH,GenBank登录号DQ530434)引起的甘蔗花叶病的抗性鉴定与评价。结果表明,49份优良新品种(系)中,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29份,占59.18%。其中粤甘40号、粤甘42号、粤糖55号、云蔗03-194、云蔗99-596、云瑞06-189、桂糖30号、德蔗03-83、闽糖01-77等9份材料表现1级高抗,占18.37%;福农0335、柳城05-129、粤糖96-86、云蔗01-1413、云蔗03-258、云蔗06-80、桂糖02-351等7份材料表现2级抗病,占14.29%。19份云蔗系列优良中间材料中,1级高抗到3级中抗的有13份,占68.42%。其中云蔗04-622、云蔗05-197、云蔗06-267、云蔗05-194、云蔗06-160、云蔗07-2384、云瑞05-704等7份材料表现1级高抗,占36.84%;云蔗06-362表现2级抗病,占5.26%。研究结果为深入开展甘蔗抗花叶病育种,选育和推广优良抗病品种,有效防控甘蔗花叶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和优良抗源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