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1979,1(1):42-42
自从1967年《哺乳动物染色体图集》(An Atlas of Mammalian Chromosomes)第一卷在纽约出版以来, 哺乳动物染色体组型的编纂集已成了研究细胞学和分 类学的常用工具。到目前为止,此书共出版了九卷,积 累了大量的哺乳动物染色休研究资料。该书对每册各 动物种的选择;首先考虑到研究工作的需要。例如,第 一卷收入了实验室动物和饲养的家畜,同时也收人了 一些没有驯化的野生动物,把她们按分类位置穿插在 各科各目之中。  相似文献   

2.
<正>本专辑起因于2009年6月在北京召开的"亚洲新近纪陆生哺乳动物生物地层和年代学"研讨会。作为第一个也是目前最大的一个研究亚洲的古哺乳动物学家和地层学家的聚会(图1),这次会议还同时庆贺了中国地质调查所新生代研究室(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前身)成立80周年。作为对目前亚洲新近纪哺乳动物年代学的一  相似文献   

3.
《兽类学报》1987,7(1):81
《第四次全苏哺乳动物学会代表大会论文提要集 》汇编了全苏哺乳动物学会于1986年1月27—3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的论文提要。由苏联科学院、全苏哺乳动物学会及动物进化形态与生态研究所3家联合出版。编者有等13人,定价3卢布。  相似文献   

4.
近代有很多学者发现蛇血清及某些哺乳动物血液中存在抗蛇毒因子。一、能产生抗毒因子的动物。血液中含抗毒因子的动物包括某些毒蛇及某些无毒蛇和哺乳动物,后者包括:1、食毒蛇的动物;2、被毒蛇捕食的哺乳动物;3、人类。  相似文献   

5.
为了探究哺乳动物病毒共受体间的共性特征,本研究基于ViralReceptor数据库中收集的哺乳动物病毒-受体相互作用关系,共收集277对病毒共受体组合,从结构、功能、进化和组织表达等方面对这些病毒共受体进行系统分析,并与来源于不同哺乳动物的病毒受体组合以及随机挑选的人类蛋白组合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哺乳动物病毒共受体相较于其他蛋白组合,彼此间有更高的功能相似性,在宿主蛋白相互作用网络中相互作用的比例更高,在人体常见组织中的共表达水平更高。研究表明,哺乳动物病毒共受体具有功能、表达和互作等共性特征。期望此结果能为病毒受体的发现和鉴定等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1983~1996 年对云南瑞丽、陇川、盈江和保山4 市县居民区小哺乳动物的长期调查,经聚类分析,该地区的小哺乳动物可划分为3 种群落: (1) 以黄胸鼠+ 大臭鼠句为主的瑞丽、陇川室内外小哺乳动物群落; (2) 以黄胸鼠+ 大臭鼠句+ 小家鼠为主的盈江、保山室内和盈江室外小哺乳动物群落; (3) 以黄胸鼠+ 大臭鼠句+ 灰麝鼠句为主的保山室外小哺乳动物群落。其群落多样性指数以群落(3) 为最高(1.5897) ,群落(1) 、(2) 较低,分别为1.099 0 ,1.042 5。4 市县在同一坝区小哺乳动物室内、外唯一不能聚为同一群落的保山室外黄胸鼠数量骤减是第3 群落多样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亦是鼠疫在该坝区不能长期保存的原因。因此小哺乳动物群落结构与鼠疫的保存和传播机制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  相似文献   

7.
张劲硕  解焱  汪松 《兽类学报》2006,26(2):128-128
2005年11月,美国史密森研究院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NationalMuseumofNaturalHistory,SmithsonianInstitution)哺乳动物部主任DonE.Wilson和巴克奈尔大学(BucknellUniversity)助理教授DeeAnnM.Reeder共同主编的哺乳动物分类学巨著《世界哺乳动物物种》(第三版)(MammalSpeciesoftheWorld:ATaxonomicandGeographicReference,3rdedition)已经正式由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TheJohnsHopkinsUniversityPress)出版。该书分为2卷,2142页。第1卷为非啮齿目,第2卷为啮齿目、参考文献和索引。详细信息包含了每个目、科、属的分类评述,以…  相似文献   

8.
新书信息     
《动物学研究》2007,28(6):614-614
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潘清华、王应祥教授等编著的《中国哺乳动物彩色图鉴》2007年11月已由中国林业出版社出版。该图鉴是识别中国哺乳动物的一本科学著作。图鉴共列出中国645种哺乳动物中的346种(主要为大中型哺乳类,其中包括中国特有种、国家重点保护种、珍稀濒危种和科、属的代表种)。每种哺乳动物除依照动物实物或标本彩绘的外形图外,  相似文献   

9.
纳米细菌是1988年芬兰科学家CIFTCIOGLU等[1]进行哺乳动物细胞培养时,在胎牛血清中发现一种原核微生物。后来KAJANDER将其命名为Nanobacteria,译名为纳米细菌(NB),并申请专利。纳米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矿物质中和生物体内,正常人血清中存在纳米细菌。并且它能感染人类、牛、鹿和其它哺乳动物,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致病原[2]。  相似文献   

10.
EYA4 基因是与果蝇(Drosophila melanogaster)的无眼基因eya同源的4个脊椎动物转录激活因子eya基因家族(EYA1-4)的一员.相关的研究表明EYA4基因与非综合征听觉障碍有关.蝙蝠特化的听觉系统在回声定位生理过程中负责回声信息的接收和处理,并起到重要作用.利用RT-PCR技术,通过克隆测序得到3种蝙蝠(大足鼠耳蝠Myotis ricketti,黑髯墓蝠Taphozous melanopogon,棕果蝠Rouaettusleschenaulti)EYA4 基因的开放阅读框序列.通过比对分析,发现这3种蝙蝠均没有第五外显子,而在第十一外显子与第十二外显子之间有一个其他哺乳动物所没有的外显子 exon b.此外,实验结果还显示,在棕果蝠中没有发现其他已知哺乳动物 EYA4 基因的第二十外显子;在黑髯墓蝠 EYA4 基因中缺少第十九外显子,而且与其他哺乳动物相比,黑髯墓蝠 EYA4 基因具有较短的第十六外显子,即缺少了30个碱基;大足鼠耳蝠与非蝙蝠哺乳动物一样存在第十九和第二十外显子的可变剪接模式,且在第二与第三外显子中间存在外显子exon a.  相似文献   

11.
生境破碎化造成生物多样性降低,尤其是哺乳动物多样性的降低甚至丧失。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城市森林斑块成为典型的破碎化生态系统。对城市森林斑块中哺乳动物资源的调查,能够为城市生态系统健康评估和城市景观格局的建设提供依据。2019—2021年,通过实地调查和红外相机拍摄对武汉市13个森林斑块的哺乳动物进行调查,并分析城市化对物种组成群落多样性的影响。本次调查共布设77台相机,相机总工作天数为21 247日,拍摄到野生哺乳动物独立有效照片1 243张,记录野生哺乳动物5目9科15种,主要属于东洋界华中区,其中貉(Nyctereutes procyonoides)、亚洲狗獾(Meles leucurus)、野猪(Sus scrofa)、北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为常见种。哺乳动物物种丰富度(P <0.01)、香农-威纳指数(P <0.05)随距市中心距离增加而显著增加,与斑块隔离度、形状指数则无显著相关(P> 0.05),说明距市中心距离是哺乳动物多样性的重要影响因子。此外,近郊、远郊自然森林斑块哺乳动物多样性相对较高,说明城市化对哺乳动物多样性有负面...  相似文献   

12.
贾第虫(Giardia)原始特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第虫(Giardia)原始特性的研究进展沈剑钊(首都医科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北京100054)关键词源真核生物,贾第虫,原始特性贾第虫属(Giardia)是一类双核寄生性鞭毛虫,它的宿主可为人、哺乳动物、某些鸟类和两栖类。本虫简单的生活周期共分为两个...  相似文献   

13.
吉林榆树周家油坊旧石器文化遗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周家油坊在榆树县西南18公里,地理座标北纬44°43.5′,东经126°21′。这一带盛产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周明镇教授等曾经根据这里的大量化石材料编著《东北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志》一书。记录了35种化石,并命名为“榆树动物群”或称猛犸象披毛犀动物群。但化石层位不清,都是从河中拣的,群众手里收集的或药店里买来的。另外,还有人类化石的发现,称为“榆树人”。也因层位不明和含氟量较低而被否定为古人类化石。此外,还有一件人工打击的石片发现,层位也是不清。为解决“榆树动物群”的层位问题和探索有关古人类活动的遗迹,我们于1977年10月在这里进行了小规模发掘。先后共发掘七个地点(图1)。除第三地点未获化石外,其它六个地点都出土相当数量的化石,共十二种。其中除虎(Panthera tigris Linaeus)外,其余皆不超出前人的记录。同时在第一、二、  相似文献   

14.
抗凝血酶(AT)是哺乳动物体内重要的天然抗凝血因子之一,它隶属于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家族,主要参与并调节复杂的血凝过程。基于比较基因组学手段,共挖掘出17个哺乳动物抗凝血酶基因(AT),并剖析了它们的基因结构、微共线性、保守基序、功能结构域、以及系统进化关系。基因结构与微共线分析表明,哺乳动物AT基因具有5-12个外显子,大多数是7个外显子;不同物种AT基因所处区段之间具有较好的共线性。哺乳动物AT蛋白特征分析显示,SERPIN功能结构域与保守基序1、2、3、4、5、8和9存在相互重叠的部分。AT基因进化树揭示基因进化和通常认为的物种进化几乎一致。同时,利用PAML中Codeml的位点特异模型在AT基因中发掘了1个正选择位点328D。  相似文献   

15.
经调查鉴定与整理历史资料,编制祁连山东端林区野生哺乳动物名录,共记载野生哺乳动物30种,其中:翼手目1科1种,兔形目2科6种,啮齿目5科12种,食肉目3科8种,偶蹄目2科3种。按食性分,有植食性21种,肉食性9种。  相似文献   

16.
1961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派吴新智、毕初珍和笔者等到广东西部的高要、罗定、封开等县寻找哺乳动物化石和古人类遗物。經过一个多月的工作,在不同的洞穴中发现了几处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堆积物,并由其中采集了一定数量的标本;同时我们也注意了这一带的有关第四紀洞穴方面的资料。本区域内的第四紀洞穴及其堆积物,楊鍾健等在“两广新生代地层”一文中(1935)进  相似文献   

17.
(续1999年第34卷第1期第43页)11带型分析,渐解疑团困扰;罗氏易位,再释扑朔迷离染色体显带技术和其他技术带来了一个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学和人类细胞遗传学交相辉映的时代。在一个不长的时间里,一些辉煌的贡献使得哺乳动物细胞遗传学从过去狭小的空间脱身出...  相似文献   

18.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哺乳动物空间生态位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9年4~11月,采用去除取样法,对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小哺乳动物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进行了研究。共安置ll000铗日,捕获小哺乳动物14种846只。根据香农一威纳多样性指数公式以及Cowell和Futuyma公式分别计算了各小哺乳动物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在14种小哺乳动物中,社鼠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1.00),大足鼠、川I西长尾朐、川朐和灰麝朐的最小,均为0。14种小哺乳动物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为1,最小为0,其中大足鼠与川西长尾朐及灰麝朐、针毛鼠与川朐的空间生态位彼此完全重叠;藏鼠兔与针毛鼠、大足鼠、洮洲绒鼠、川西长尾朐、川朐以及灰麝朐的空间生态位完全分离。空间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种类,是通过选择不同的食物以及不同的微生境来避免过度竞争。回归分析显示,小哺乳动物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与它们利用空间资源的平均值呈显著的正相关(r=0.8285,P〈0.05)。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的季节变化表明,社鼠种群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中华姬鼠和安氏白腹鼠每年可能有一个数量高峰期,高山姬鼠一年则可能有两个数量高峰。  相似文献   

19.
书刊评介     
《第四次全苏哺乳动物学会代表大会论文提要集 》汇编了全苏哺乳动物学会于1986年1月27—3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第四次代表大会的论文提要。由苏联科学院、全苏哺乳动物学会及动物进化形态与生态研究所3家联合出版。编者有等13人,定价3卢布。  相似文献   

20.
自 2 0世纪 60年代 ,陕西蓝田地区就以连续的晚新生代地层及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而成为研究中国晚新生代哺乳动物与地层划分对比的经典地区之一。李传夔等 ( 1 984)根据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建立了灞河期 ,并与欧洲的Vallesian期对比。邱占祥等( 1 990 ,1 995)认为化石证据不充分 ,而将其与保德期合并。近年来 ,黄土高原三趾马红粘土大量的年代学资料表明 ,红粘土沉积最早可能开始于约 8Ma前。因此 ,狭义的保德期可能只代表了晚中新世晚期 ,晚中新世哺乳动物分期的再划分问题又重新被提出。自 1 997年以来 ,我们课题组在蓝田地区共发现 52个化石地点 ,其中的 2 6个含有哺乳动物化石 ,大哺乳动物化石标本共计 1 666件。经过详细野外地层测量 ,绘制了综合地层剖面 ,并将主要含哺乳动物化石的地点对比标定到综合地层剖面上。经过对各门类化石的初步研究 ,以及对已有化石材料的初步修订 ,到目前为止 ,陕西蓝田灞河组共计发现哺乳动物化石 45种 ,蓝田组 2 0种。新的化石证据表明 ,灞河组发现的哺乳动物化石组合完全不同于典型意义上的保德三趾马动物群。大哺乳动物化石以灞河三趾马与贾氏三趾马为代表 ,牛科化石组合在种级甚至属级上有明显的区别。大量的陕西转角羚羊 ,小型的Protoryx、Dorcadoryx以及G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