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1 毫秒
1.
本文报导了用补体结合、血凝抑制、病毒中和及毒性中和试验4种方法对沙眼病毒进行研究的牿果。通过对我们分离的三株病毒的抗原检查,发现它们之间呈现密切的相互交叉反应,表明它们属于同一种抗原类型。据补体结合试验及血疑抑制试验结果,沙眼病毒与淋巴肉芽肿病毒篼疫血清以及天然岛疫阳性血清亦呈现阳性反应,表明沙眼病毒与鹦鹉热一淋巴肉芽肿病毒粗有共同的补体结合及血凝抗原。病毒及毒性中和试验的结果 表明,沙眼病毒与鹦鹉热一淋巴肉芽肿组病毒在抗原性上有一定的差别,而沙眼病毒株之间则有明显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
沙眼衣原体     
沙眼是一种常见的眼病。在旧中国沙眼是致盲的首要原因。解放后由于人民生活和卫生条件的改善,此病已大为减少。但在某些地区的农村里,它仍然比较常见,并且危害人民的视力。  相似文献   

3.
4.
沙眼包涵体多形性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50年代制备的48例沙眼包涵体阳性标本片中摄制出一批彩色沙眼包涵体图片,经分类顺序排列,对各种沙服包涵体的形态及其与宿主细胞的关系进行了描述和讨论,提出了一个五期分类法,有助于对沙眼包涵体多形性的理解。本文所附15幅彩色沙眼包涵体图片,显示了沙眼包涵体的多形性特征,将有助于临床实验诊断和教学。  相似文献   

5.
6.
沙眼(trachoma)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据估计全世界有四亿多人受感染,约使二千万人成为盲人。沙眼的病原是什么?《生理卫生》课本(1978年版)提到“沙眼是由沙眼病毒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眼病”。《生理卫生》修订后(1983年版),指出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本文就沙眼病原的认识过程和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作一简单介绍。关于沙眼病原问题,从十九世纪以来,人们进行过许多研究,并且提出了一些学说,主要的有细菌学说,立克次体学说,病毒学说等。  相似文献   

7.
沙眼是一种传染性眼病,因其睑结膜粗糙不平形似沙粒,故名沙眼。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沙眼的发病率大大降低,重症沙眼已较少见。但据世界卫生组织(WHO)1982年统计,全世界约有5亿人因患沙眼而致视力障碍,至少200万人失明。解放前...  相似文献   

8.
9.
目的了解沙眼衣原体在嵊州地区的感染情况,分析阳性率与季节的相关性,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根据。方法用“立明”衣原体抗原免疫快速法(试剂盒由英国OXOID公司提供)。将含有标本的无菌拭子放入0.6ml提取液中,并进行搅拌后放入(80±2)℃的加热器中加热10~12min,反复搅拌后丢弃无菌拭子,在室温中冷却5min后,向检测块标准窗中滴上5滴提取液,15min后读取结果。结果2003年4月~2004年3月总阳性率为23.4%(200/855)。冬季的阳性率为14.1%(27/191),春秋季的阳性率为24.0%(103/429),夏季的阳性率为29.8%(70/235)。经统计学处理冬季与夏季的阳性率,χ2=14.67,P<0.01,春秋季的与冬季的阳性率,χ2=7.70,P<0.01,夏季与春秋季的阳性率,χ2=2.63,P>0.05。随着气温的升高阳性率也随之升高。结论最适合沙眼衣原体生长繁殖季节是夏季,气温在30℃左右。  相似文献   

10.
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是一种严格细胞内寄生且具有独特发育周期的革兰阴性菌,感染人类生殖道等部位后会引起严重病理损伤。关于Ct感染人类宿主细胞的具体致病机制及疫苗的研制还有待深入研究。动物模型在Ct的基础研究方面具有较高的科研应用价值。就常见的小鼠、豚鼠、灵长类等Ct感染动物模型及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1.
泌尿生殖道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多态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中国不同城市收集疑为沙眼衣原体(Ct)感染的泌尿生殖道标本323份,巢式PCR扩增Ctomp1基因片段(包括4个变异区),测定其中96份阳性标本omp1基因序列,根据同源性分型并分析其多态位点;根据氨基酸序列,用Mega 3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临床株与相应参考株之间的亲缘关系。从96份沙眼衣原体阳性标本中,检出28种基因变体,其中E型最常见;同时发现Ct E、F型omp1基因高度保守,而其它基因型都显示一定的变异性。进化树分析发现,各临床株与相应参考株之间遗传距离较近。实验结果表明沙眼衣原体omp1基因呈现较大的多态性,可为其疫苗的研制及感染的防治提供重要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前衣原体的计数,一般采用Reeve的方法,即用姬姆萨液将经过一定处理的衣原体染色,然后在显微镜暗视野下进行计数。该方法步骤较多,耗时长,且易受细胞碎片干扰。Salari利用荧光素染料Hoechst 33258(Bisbe-  相似文献   

13.
衣原体属是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唯一两阶段发育周期的革兰阴性细菌。本属衣原体含有四个种;最常引起人感染的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淋巴肉芽肿性病衣原体,还有偶然由感染鸟类传染给人往往引起严重肺炎的鹦鹉热衣原体;衣原体属内所有种的共同点是两阶段发育周期和种特异的脂多糖(LPS)。在两阶段发育周期内,  相似文献   

14.
沙眼衣原体除含有高度保守的基因组外,也含一个7.5kb的隐蔽性质粒,隐蔽性质粒具有8个开放阅读(ORF1-8),编码8种质粒蛋白pgpl-8。质粒蛋白在沙眼衣原体致病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尤其是新近发现沙眼衣原体的唯一一种分泌到胞浆中的分泌性蛋白pgp3和对毒力相关基因具有转录调节功能的pgp4。对就沙衣原体的质粒蛋白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5.
沙眼衣原体是发展中国家致盲的主要病因和发达国家性传播疾病的重要病原。沙眼衣原体分型研究,在血清学诊断,分子流行病学研究,疫苗的研制等方面均有重要意义,本文就沙眼衣原体分型技术的进展作了一概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索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持续感染状态下,NOD1、IL-6及STAT3分子的表达情况和相互关系。方法:利用HeLa229细胞或STAT3基因沉默的HeLa229细胞,分别建立沙眼衣原体的急性感染和持续感染模型;应用Western Blot及ELISA等方法检测不同感染状态下STAT3及NOD1蛋白表达水平以及细胞因子IL-6的分泌水平。结果:HeLa229细胞在Ct感染状态下,STAT3和NOD1以及IL-6表达水平均升高,且于持续感染状态下的升高较急性感染状态下的升高更明显;沉默STAT3基因后,Ct感染的细胞NOD1及IL-6的表达水平下降明显。结论:HeLa229细胞在Ct持续感染状态下,STAT3能上调NOD1及IL-6表达水平,上述分子间存在NOD1-IL-6-STAT3正反馈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7.
淋球菌与沙眼衣原体在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淋球菌(NG)与沙眼衣原体(CT)在性传播疾病感染情况及特点。方法对90例性病患者泌尿生殖道分泌物做NG培养及血清用ELISA试验检测CT抗体。结果90例性病患者NG、CT 的感染率分别为70%、16.7%,NG合并CT的感染率达13.3%。男女性别间NG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 P<0.05)。NG、CT单一或合并感染率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性病患者中NG感染率高,且有性别分布差异。淋病患者合并CT感染率较高。  相似文献   

18.
19.
张瑾  杨正时 《微生物与感染》2002,25(3):30-31,35
沙眼衣原体的感染率不断增加,其危害也越来越大。在欧、美等国和地区,由沙眼衣原体所致性传播疾病已超过淋病奈瑟菌而居首位。当前对沙眼衣原体的研究较多,本文概述了近年来对沙眼衣原体抗原成分的研究进展及其在分型、诊断、致病性、疫苗研究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由于沙眼衣原体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的微生物,使现有的检测方法灵敏度较低,难以适应当前的临床需要,核酸探针与核酸扩增相结合的技术展现了良好的检测效能,非创伤性标本亦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这两方面的进展作一简要综述,并着重介绍了沙眼衣原体用于检测的基因结构及其基因诊断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