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西南师范大学地理系承办的“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地理学教学及学术研论会”于1991年9月6日至17日在成都市召开。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的教学、科研和新闻出版等部门的代表共70余名。大会共收到学术交流论文20余篇。与会代表中40岁以下的占52%,展现了植物地理学后继有人的可喜景象。  相似文献   

2.
1994年暑假期间,来自全国各地70余位植物学专家、教师、大自然爱好者参加了由新疆植物学会、中国科学院沙漠土壤生物研究所共同举办的第二届高山植物、沙生植物研讨会。会议期间,新疆科协、沙漠土壤生物研究所的领导,看望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代表;植物学和地理学专家学者作了有关高山植物、沙生植物和新疆自然景观等方面的专题报告和发言。  相似文献   

3.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地理学》研究讨论会于1983年7月25日在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召开,8月4日在长白山结束。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29所高等师范院校和中山大学等有关单位的代表44人。会议由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主办,《植物地理学》研究讨论会理事会主持。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系系主任,吉林省地理学会理事长张子桢教授到会讲了话,校党委常委、系总支书记王文卿同志和副系主任陈才副教授出席了开幕式。这次会议是讨论经修改后的教材使用情况,交流教学经验,报告科研成果,学习《植物  相似文献   

4.
植物分子系统地理学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系统地理学这个概念框架来源于早期对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mtDNA)的研究。随着系统地理学研究方法的不断拓展和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的渗透,出出了一门新的交叉学科——分子系统地理学(Mokcular phylogeography)。本文简述了分子系统地理学的发展简史和植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常用的分子标记,回顾了近年来植物分子系统地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以及存植物研究中的应用。并对植物分子系统地理学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中国植物区系地理学研究的回顾和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研究世界或某一地区植物种类的组成、现代和过去的分布以及它们的起源和演化历史的科学。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广义植物地理学中的植物科属地理学、植物分布学和植物历史地理学3个部分。植物区系地理学是生物地理学的一个分支,是植物学和地理学...  相似文献   

6.
1985年全国高师植物地理学研究讨论会,由安徽师大和南京师大联合主办于10月14日在南京开幕,10月26日在安徽黄山结束。出席会议的有来自全国40所高等师范院校52位代表,还邀请了部分综合性大学、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专家、教授以及有关专业的编辑部等代表7人参加了大会。会议共收到教学和科研论文14篇,幻灯片6套  相似文献   

7.
中国植物学会将于今年8—9月间在庐山召开全国植物园学术会议。由于我国植物园的历史较短,解放前仅有南京、庐山两个植物园;解放后在党的领导和关怀下植物园和其他科学机构一样,逐步恢复并在各地先后建立起来。建园之始,即明确以植物引种驯化为植物园的中心研究工作,这一综合性较强的课题,不仅要求植物分类学、植物地理学、植物生态学、植物资源学、植物生理学、植物遗传学、生物化学、地理学、土壤学、气象学等理论学科为基础,而且还要有农学、林学、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植物生理学会召开的全国植物生理学术讨论会,于1979年8月3日至19日在河北省保定市举行。这是1956年植物生理教学讨论会后的又一次空前集会。来自全国二十九个省、市、自治区的有关科研、大专农林院校,中专农林技校等250多个单位,600余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  相似文献   

9.
委托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主持的1984年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地理学》学术研究讨论会,于今年7月30日在武夷山揭幕,8月13日在福建厦门市总结散会。出席会议的有高等师范院校代表56人,综合性大学和科研单位代表3人,高等教育出版社编辑部和《植物学通报》编辑部各派1人参加会议。大会收到教学和科研论文16篇,录象4片,幻灯片2套。会议分三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先进行武夷山自然保护区中亚热带植被和黄岗山植被垂直带谱考察。第二阶段在福州召开,邀请福建师范大学地理系赵昭炳副教授作“福建省中亚热带和南亚热带区划问题”和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王荷生副研究员作“植物染色体地理学和植物区系地理学的几个理论问题”的专题报告,有13位代表在会上作有关教学和科研论文报告。会议期间放映了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的《天目山植被》《蕨类植物》、西北师范学院地理系的《沙生植被》和安徽师范大学地理系的《九华山植被》等录象,以及华南师范学院地理系的《海南的热带植被》、江西师范大学地理系的《热带与干早区植被》等彩色幻灯片,会中还召开  相似文献   

10.
由全国高等范师院校植物地理学研究会主持、东北师大地理系主办的全国高师“植物地理学”研究讨论会,于1983年7月25日—8月4日在长春召开。会议期间并召开研究会第一届第二次理事会,出席的理事有武吉华、黄威廉、黄大燊、陈鼎?臀庹轮拥任迦恕2渭友刑只岬挠腥呤?29所)和中山大学、浙江农业大学、杭州大学、长春地理研究所以及《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  相似文献   

11.
《植物地理学》(Martin C.Kellman;Plant Geography,1979.)新版,与其1974年版对照,编目以及内容均作了很大更新。它系美国大学的地理系和生物系学生用书。该书属于导论性教材,概括性较强,所包括的内容很全面。从各章标题可看出,该书是一本广义的植物地理学,它对我国高校目前采用的《植物地理学》课程的师生均有参考价值。该书重点探讨植物分布的动态、性质和环境及历史在形成这种分布中所起的作用;它着重从地球的植物覆盖分布问题着手,既作为一个整体(植被地理学),又作为独立的组  相似文献   

12.
全国高等师范院校“植物地理学”研究讨论会于1982年10月20日在广州开幕,11月7日在湛江市胜利闭幕。出席会议的共有52位代表,其中除全国31所高等师范院校地理系44位代表外,还邀请了部分综合性大学地理系和生物系、北京和长春两个地理所的5位专家教授以及植物生态学与地植物学丛刊、生态学杂志,植物学杂志的3位编辑。大会研究讨论的中心内容是植物地理学的新理论、新技术。在会议期间  相似文献   

13.
全国高校植物生态学教材、教学讨论会于1982年8月1日至13日在呼和浩特召开。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全国37所高等院校以及有关出版、科研等单位的代表80余人。其中有年近八旬的高校生态学前辈曲仲湘教授、仲崇信教授,有大批年富力强的中年教师,并有一批年青有为的青年教学人员,出席人数之多、代表面之广,在我国高校植物生态学界是  相似文献   

14.
一、《云南植物研究》是植物学的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发表:l.植物分类地理学、植物化学、植物生理学、植物生态和地植物学、植物引种驯化等分支学科的原始研究论文和简报;2.有关植物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研究成果;3植物学研究的新技术、新方法及专题评述(由本刊约稿)。本刊主要读者对象是从事植物学及农、林、医药、轻工等的科研、教学和技术人员。  相似文献   

15.
由中国植物学植物形态专业委员会与陕西省植物学会联合举办的第五届全国植物形态学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17日至21日在古都西安召开。来至全国各地的代表共130余人。大会收到专题报告和论文摘要160篇。  相似文献   

16.
种子地理学:概念及其基本科学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种子地理学"的新概念,给出了定义,并归纳了种子地理学的研究内容,阐述了种子地理学的科学问题和主要任务.种子地理学是在植物地理学、植物群落学和种子生态学等学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研究种子从宏观至微观各种生物学性状的地理变异规律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以及种子性状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趋势.其主要内容可概括为:1)种子质量的地理学;2)种子化学成分的地理学;3)种子形态学性状的地理学;4)种子细胞学性状的地理学;5)种子生理学性状的地理学;6)种子遗传学性状的地理学;7)花和果实的地理学.开展种子地理学研究,能更好地理解植物种子对环境的长期适应进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中国植物学、生态学的主要奠基人和开拓者纪念刘慎谔教授诞辰百周年王战傅沛云邓玉诚(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110015)刘慎谔教授(1897.8.26~1975.11.23)为山东牟平人,是我国植物分类学、地植物学、植物地理学、历史植物地理学及森...  相似文献   

18.
功能生物地理学研究性状及其多样性的时空分布变化、生态成因及其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近十来年,功能生物地理学领域发展迅速,性状数据呈指数增长,基于性状探索物种分布、群落结构和组成以及生态系统功能对环境变化响应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该文综述了植物功能生物地理学的核心内涵、发展历史、主要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性状是功能生物地理学的研究核心,该文先总结了植物叶、茎、根、花、果实和种子等器官和整株关键性状的地理格局及其与环境间的关系,表明性状变异是植物适应进化和环境筛选的结果;概述了功能多样性的常用指标、地理分布与生态成因;介绍了性状数据的主要来源与性状缺失值的填充方法。随后,综述了植物性状间的关联与权衡,重点介绍了叶经济谱和植物经济谱的发展,指出其反映了植物对关键资源(如碳、养分和水分)的获取与分配策略;概述了基于性状预测物种分布的依据与进展,以及性状多样性与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功能生物地理学研究所面临的挑战,强调未来研究要关注多性状在种内和种间的协同与权衡关系,将研究精度从物种水平推进到个体水平,采用性状网络等方法定量化性状间的关系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关注植物跨尺度的适应...  相似文献   

19.
倪健  夏洁  程琦 《生态学报》2022,42(14):6001-6015
本文回顾总结了我国植被地理学发展的历史,展望了其从传统植被地理学到功能地理学的未来研究趋势。作为研究植被地理分布规律的一门科学,植被地理学在我国经历了与社会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四个阶段:早期起步阶段,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前(1920年代—1949)的植物地理学和植被地理学的零星工作;初期成长阶段,主要是新中国成立后至改革开放前(1949—1980)的传统植被地理学研究;中期迅速发展阶段,主要包括改革开放后至经济迅速发展时期(1980—2000),在全球气候变化国际研究背景下的植被地理学研究;近期转型与拓展阶段,主要是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及信息时代(2000—至今),面向全球环境变化的植被地理学研究的纵深发展。经过近百年的发展,在植被综合区划与生态功能区划、中国植被分类系统订正、中国植被图与植被志编纂、古植被地理学、植被地理模拟预测与情景分析、植物功能性状和生态化学计量学的功能植被地理学等6个方面取得了可喜成果。今后,需要在以下4个方面开展更广泛的精细与纵深研究:加强更多精细化的植被地理学研究,编纂新一代中国植被图与中国植被志;深入开展人类干扰的植被地理学研究;以植物性状研究为契机,拓展宏观功能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副所长刘慎谔教授于1964年2月在沈阳对“中国历史植物地理资料”問題作了为期半月余的初讲。参加讲学会的有全国各地有关28个单位,共87人。通过讲学和討論、座談,結合我国各地植物种属的分布以及存在的問題等各方面,互相交流了意見,展开了討論,对今后积累有关历史植物地理资料和开展历史植物地理学方面的工作,提出了初步的方向。全部讲学內容分五部分,共15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