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衡阳盆地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对衡阳盆地紫色页岩土壤 9种生境中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 ,共获得土壤动物35 85只 ,隶属于 4门 8纲 39目 ,其中线虫类、蜱螨类为优势类群 ,占总捕量的 5 0 2 4 % ;常见类群 1 2类 ,占总捕量的 4 4 0 1 %。从土壤动物水平分布上看 ,9种生境相似程度较大 ,其中尤以芦竹林和桃树林、阔叶林和桉树林、芦竹林和桉树林之间相似程度更突出。从土壤动物垂直分布上看 ,9种生境中只有桃树林、柑桔林垂直分布较为明显 ,而各种生境中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芦竹林、柑桔林、桉树林、菜地、阔叶林和桃树林 6种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均匀度呈基本一致的趋势 ,且各生境间差别不大  相似文献   

2.
曲阜孔林土壤动物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对曲阜孔林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标本5456只,隶属于5门11纲24目,其中优势类群3类,常见类群8类,占总捕量的95.12%.4种生境土壤动物种类组成极为相似,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多样性分析中,H、E指标在各生境表现为杂木林>侧柏林>麻栎林>林缘草地;在整个孔林中大型土壤动物H、E远大于中小型土壤动物.  相似文献   

3.
湘西吉首喀斯特地貌区4种典型生境的土壤动物调查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湘西吉首喀斯特地貌区4种典型生境中的地区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获标本1762只,隶属于4门11纲26目,其中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弹尾目、膜翅目,占总捕量的17.46%.4种生境土壤动物种类组成很相似,在垂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在多样性分析中,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在各生境表现为枞木林〉杂木林〉果木林〉菜地,而在3类土壤动物中则表现为大型土壤动物大于中、小型土壤动物.吉首市土壤动物季节性表现为:冬春季密度较低,夏秋季密度较高.  相似文献   

4.
拉萨拉鲁湿地夏季土壤动物的群落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0年6~7月,对拉鲁湿地5个生境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41类,18 446只,隶属于3门7纲14目32科17属。土壤动物的优势类群为线蚓科,占总捕获量的10.95%。常见类群有27类,占总捕获量的84.63%,其中螨类占总捕获量的32.5%,弹尾类占总捕获量的31.43%。各生境的土壤动物数量和种类在土壤各层的垂直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5个生境分布的土壤动物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从大到小依次为3#>5#>4#>1#>2#。5个生境间土壤动物的相似程度由极不相似到中等不相似(S值为0.105~0.400)。  相似文献   

5.
上海虹桥机场土壤及草丛动物群落特征和鸟类关系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20 0 0年 4月至 2 0 0 1年 3月 ,对上海虹桥机场草地土壤动物和草丛动物群落的组成、数量和季节性变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土壤动物有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环节动物门等 12个目或类。其中蜱螨目和弹尾目为常年土壤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 ,各占年总捕量的 19.75 %和 2 3.14 % ;蚯蚓、多足纲、等足目、膜翅目、鞘翅目为常见类群 ,5类全年占总捕量的 4 8.96 %。草丛动物有 15目或类。其中鞘翅目、直翅目、半翅目、同翅目、膜翅目、双翅目以及蜘蛛目为草丛动物群落的优势类群 ,占全年总捕量的89.6 3%。草丛动物类群数和个体数总体表现为 :7月 >9月 >5月 >4月 >12月 >3月。土壤动物和草丛动物的分布与生境密切相关。所捕的 2 2类草地动物中 ,可直接被鸟类捕食的有近 2 0类 ,主要为生活于草地常见类群中 ,因此 ,草地的生境以及草地动物的分布是吸引鸟类到机场栖息和摄食的主要原因。降低草高、减少结实的植物、控制土壤动物的密度是减少机场区鸟类数量的有效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6.
新疆阜康绿洲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阜康绿洲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变化动态,2010年4、7、9及11月中旬分别以该绿洲的用材林、防护林、苗圃、耕地、盐碱地、灌木林及荒草地生境为研究对象,采用手捡法、改良干漏斗法和湿漏斗法分离0~20 cm土层中的土壤动物,并分析了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的群落结构、分布特征及季节动态.共获得土壤动物1 1098只,共35类,其中线虫类、轮虫类和弹尾类为优势类群.在7种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类群、个体数和多样性以及不同季节之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Shannon多样性指数依次为用材林>防护林>灌木林>耕地>盐碱地>苗圃>荒草地;时空分布调查发现,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特征,并在不同土层及季节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季节动态变化依次为秋季最多、其次春季和冬季,夏季最少;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间的Jaccard相似性指数属于中等不相似(处于0.25~0.50).不同生境组间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将7种不同生境分为人工林生境型、人为干扰生境型、灌木生境型及荒漠生境型4大类型.结果表明,阜康绿洲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组成和多样性具有明显的生境和季节差异特征.  相似文献   

7.
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不同海拔高度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时空动态的影响,对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6种不同海拔高度样带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探讨雅玛里克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不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获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7 375只,隶属于6门16纲35目,其中真螨目(52.28%)和弹尾目(15.61%)为优势类群,共占总捕获量的67.89%,而寄螨目(8.37%)、三肠目(7.78%)、膜翅目(2.74%)、茅线目(1.53%)、双翅目幼虫(1.48%)、垫刃目(1.27%)、鞘翅目(1.11%)及半翅目(1.07%)等8类为常见类群,占总捕获量的25.35%,其余的25类为稀有类群,占总捕获量的6.76%.在6种不同海拔样带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个体数顺序为:样带A>样带B>样带C>样带E>样带D>样带F,而类群数顺序为:样带A>样带B>样带C>样带D>样带E>样带F.3个不同季节有明显的差异(P<0.01),其个体数依次为秋>春>夏.在6种不同高度样带和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差异(P<0.05).组间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将6种不同海拔高度生境分为山底生境型、山中生境型及山顶生境型等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8.
淮南八公山区不同生境条件下的土壤动物类群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3月—4月对淮南市八公山区4种生境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获得各类土壤动物1965只,隶属4门12纲27目。其中优势类群为膜翅目和近孔寡毛目,常见类群为等足目、鞘翅目幼虫、鞘翅目成虫、柄眼目、鳞翅目幼虫、蜘蛛目和山蛩目,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研究结果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动物群落的结构特征有一定影响,不同植被条件下土壤动物个体及群落类群数存在差异。土壤动物多样性与均匀度指数呈正相关,与优势度呈负相关。4种生境的土壤动物群落之间都达到了中等相似水平。从土壤动物群落数量的垂直分布来看,0 cm~5 cm土壤层数量最大,有明显的表聚现象。  相似文献   

9.
乌鲁木齐市水磨沟公园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研究水磨沟公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于2006年4月15日至9月21日在水磨沟公园不同高度选择3个取样区,每个取样区设立两个不同的取样点,采集了0~5、5~10、10~15cm3个不同层次的大中型土壤动物.共获得土壤动物1153个,分别属于3门8纲18目,其中鞘翅目、中腹足目、小引类为优势类群,占全捕量的61%.蜘蛛目、伪蝎目、半翅目为稀有类群,仅占总捕获量的2.34%,其余为常见类群.分析表明,在不同高度土壤动物群落物种组成和多样性之间有明显的区别;山顶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的高于山地土壤动物个体数量和群落物种多样性指数.同时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土壤动物物种数量逐步减少,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0.
浙江金华不同城市绿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多样性   总被引:25,自引:2,他引:23  
2004年10-11月对金华市市区8种城市绿地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大型土壤动物1231只,隶属3门8纲20目。其中优势类群为近孔寡毛目、膜翅目、双尾目和蜘蛛目,常见类群为正蚓目、等足目、柄眼目、鞘翅目、鳞翅目、双翅目和同翅目,其余类群为稀有类群。不同城市绿地生境中的土壤动物的类群组成以及个体数不同。在土壤动物研究中,群落复杂性指数(C)比Shannon-Wiener指数(H′)更能体现群落的复杂性与多样性,且能修正不同类群个体数对多样性的影响。大型土壤动物显示了明显的表聚现象,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类群数和个体数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群落聚类以及排序的结果显示,8种城市绿地生境中的大型土壤动物群落可以分为6大类:草坪类、草地类、新植草坪类、无草本层的人工林类、有草本层的人工林类和灌木林类。  相似文献   

11.
沙质草地生境中大型土壤动物对土地沙漠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任涛  赵哈林 《生态学报》2012,32(2):557-566
沙质草地沙漠化过程中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变化是沙漠化生物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对于掌握沙漠化过程中生物退化规律和提出合理沙漠化防治对策具有重要指导作用。选取处于不同沙漠化阶段的流动沙地、半流动沙地、半固定沙地、固定沙地和丘间低地5种生境类型,采用手拣法对其大型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共获得36个动物类群,属于8目32科,优势类群为蚁科,常见类群有22个类群,两个类群的个体数共占群落个体总数的93.33%;稀有类群有13个类群,其个体数占群落个体总数的6.67%。结果显示,丘间低地、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半流动沙地大型土壤动物群落个体数量、类群数和多样性显著高于流动沙地(P<0.05);固定沙地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显著高于其它生境类型(P<0.05);沙质草地严重沙漠化显著地影响大型土壤动物多样性及其生物量。并且,不同土壤动物类群个体对不同沙漠化阶段生境的适应性存在一定差异,产生了不同的响应模式。土壤有机碳和酸碱度以及土壤含水量差异是影响大型土壤动物类群分布与生长的主要因素。研究表明,固定沙地是大型土壤动物的适宜沙地生境,具有较多的个体数量和较高的生物量;丘间低地、半固定沙地、半固定沙地和流动沙地影响大型土壤动物存活,其个体数量和生物量较低。  相似文献   

12.
为探讨西北干旱区森林土壤螨类群落和环境因子的相互关系,于2014年对新疆天山森林公园七种不同生境进行土壤螨类群落调查与环境因子测定,并采用除趋势对应分析法(DCA)和冗余分析法(RDA)对土壤螨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之间的关系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共捕获土壤螨类成体标本24399只,隶属4目56科108属(包括9个中国新记录属),其中小甲螨属Oribatella为优势类群。方差分析表明,在7种不同生境之间土壤螨类群落多样性指标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依次为针叶林>苗圃林>阔叶林>灌木林>针阔混交林>草甸草原>林中草地。RDA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主轴和第二主轴分别解释了土壤螨类主要群落总变量的34.8%和27.3%,所有环境因子共解释了土壤螨类群落物种组成变异的82.1%。蒙特卡罗置换检验显示,十种环境因子与全部排序轴(F=7.355,P=0.002)均存在极显著的相关性。研究表明,海拔、土壤含水量和有机质含量对螨类群落结构和多样性的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3.
科尔沁沙地不同造林类型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深入认识流沙生境中种植人工林对土壤动物多样性的影响,选择科尔沁流动沙地及其周围灌木林和乔木林地(生长年龄均为30年左右)为研究样地,对土壤动物群落与土壤环境进行调查,分析了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对流动沙地种植人工林的响应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流动沙地种植人工林对土壤性状产生显著影响,尤其是灌木林覆盖流动沙地显著改善了土壤环境,增加了土壤水分,提高了土壤营养条件.在3种林地中共捕获土壤动物485只、11个类群.优势类群为蜱螨目和弹尾目,常见类群为啮目,其他8个类群为稀有类群.从流动沙地到灌木林地和乔木林地,土壤动物密度减少,类群数和Shannon指数增加,而均匀度指数下降.但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数、Shannon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在3种样地间均无显著性差异.土壤电导率是影响土壤动物类群数分布的重要因素.在科尔沁沙地,流动沙地种植人工林能够改善土壤环境和影响土壤动物多样性,但以30年的人工林研究其对流动沙地土壤动物群落的影响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曹升  潘菲  林根根  张燕林  周垂帆  刘博 《生态学报》2021,41(5):1846-1856
探究不同林龄杉木人工纯林土壤中的微生物的群落演变与结构特征与酶活性变化,为杉木人工林可持续经营管理提供依据。以福建省南平市的五片不同林龄杉木林表层土壤作为研究对象,通过16SrDNA测定细菌的群落组成,分析与土壤质量密切相关的四种土壤酶活性变化,揭示细菌群落与土壤酶活性的变化机理。结果表明,微生物的多样性指数与OTU都随着林龄的增加而增加,且幼龄林、中龄林、近熟林、成熟林土壤微生物结构差异较大;不同林龄杉木人工林中包含了29个细菌门,其中酸杆菌门与变形菌门为优势菌群,根据各种群相对丰度变化以及冗余分析,放线菌门、浮霉菌门与疣微菌门等均随林龄增长出现较大变化,且与土壤可溶性有机质以及速效养分有显著相关性(P<0.05),说明这几种细菌群落对土壤养分变化较敏感;土壤养分变化会影响土壤酶活性,蔗糖酶与全碳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速效钾呈显著负相关(P<0.05),与放线菌门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脲酶与速效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脲酶与变形菌门、绿弯菌门、放线菌门、硝化螺旋菌门以及拟杆菌门均存在较强相关性。综上,不同的土壤细菌种群与酶活性对各养分变化的响应程度不一,细菌群落结构与酶活性能反映不同林龄杉木林土壤的质量变化,适量延长杉木人工林种植年限有益于土壤质量恢复。本研究结果对指导杉木人工林优质经营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亚热带地区阔叶林与杉木林土壤活性有机质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亚热带3个地区地带性阔叶林和杉木林土壤活性有机质的比较,分析森林类型变化及杉木连栽对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地带性阔叶林转变为杉木林后,土壤总有机碳含量下降27.8%~52.1%、腐殖酸碳下降32.2%~52.8%、胡敏酸下降36.4%~59.0%、富里酸下降29.7%~50.0%;杉木连栽也使土壤总有机碳和腐殖质含量下降.森林类型改变和杉木连栽对土壤活性有机质的影响更明显.杉木林取代阔叶林后,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最大降幅分别为61.8%、38.2%、43.3%和69.0%;与第1代杉木林相比,第2代杉木林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微生物生物量氮、可溶性有机碳和可溶性有机氮含量的最大降幅分别为34.7%、29.3%、30.4%、18.4%.经相关性分析,除冷水浸提有机氮外,土壤活性有机质与养分含量之间具有密切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江苏常熟虞山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对江苏省常熟市虞山国家森林公园内的土壤动物进行了调查,共采得土壤动物样本 3916个,隶属于 5门 10纲,共26类群。蜱螨目、弹尾目和线虫纲是优势类群,占个体总数的88.22%,它们构成了该地区土壤动物的主体。对针阔混交林、竹林和茶园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分析表明: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数、多样性指数(H’)、密度-类群指数(DG)和多群落比较多样性指数(DIG)排序均为针阔混交林>茶园>竹林。茶园的均匀度指数最高。竹林的优势度指数最大。不同群落的相似性(q)分析表明,3种生境的土壤动物群落两两间的相似性指数q均大于0.5,都达到了中等相似水平。土壤动物的类群数垂直分布有明显差异,类群数向下逐渐减少。  相似文献   

17.
川西高山典型自然植被土壤动物多样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为了解川西高山不同自然植被类型下土壤动物的多样性差异,于2008年8月至2009年6月对该地区代表性植被--针叶林、灌木林和草甸下的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从3种植被下共捕获土壤动物48343只,隶属于7门16纲31目117科.不同植被类型的大型土壤动物优势类群差异较大,其土壤动物类群数存在显著差异(P<0.05).3种植被下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与类群数的垂直分布均具有明显表聚性.针叶林苔藓层的土壤动物个体密度与类群数极显著高于凋落物层和土壤层(P<0.01).不同植被下土壤动物密度 类群指数(DG)存在极显著差异(P<0.01).大型土壤动物生物量在6月达到最大值.Jacard相似系数显示:受干扰草甸的土壤动物群落与其他植被相似程度最低.表明植被类型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特征影响显著;坡向、海拔以及干扰等因素对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对成都市温江区不同栽植年限园林植物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调查分析,4次取样共捕获土壤动物10258只,隶属26目78科。不同园林植物土壤动物类群数存在显著差异,基本以红花檵木、银杏样地最高,结缕草样地最低,各栽植年限土壤动物类群数均低于周边农田和撂荒地;桂花样地土壤动物类群数、个体数受季节变化影响较小,其余样地土壤动物个体数具有明显的季节动态,而类群数随季节变化不显著;土壤动物多样性指数受园林植物种类及栽植年限影响,银杏样地土壤动物密度-类群指数(DG)及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和结缕草样地土壤动物Shannon多样性指数(H)D指数均随栽植年限增加而显著降低,桂花样地土壤动物DG指数、D指数则随栽植年限增加显著升高,红花檵木样地土壤动物多样性各指数随栽植年限增加未表现规律性变化,其中土壤动物DG、DH指数各栽植年限基本以桂花样地最低;聚类及典型关联分析(CCA)表明,园林植物种类对样地生境的影响大于栽植年限,土壤动物对不同生境因子响应不同,其中速效P、土壤pH对土壤动物影响较大。土壤动物群落特征受园林植物种类、栽植年限及栽培管理方式的影响,而过度人为干扰、单一植物连栽会对土壤动物产生不利影响,并可能导致土壤地力衰退。  相似文献   

19.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氯仿熏蒸法、稀释平板法和磷脂脂肪酸(phospholipid fatty acid,PLFA)方法,分析了常绿阔叶林转变成杉木人工林后土壤微生物种群数量和群落结构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常绿阔叶林转变为杉木人工林后,林地土壤的微生物生物量碳、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降低.杉木人工林地总PLFAs、细菌PLFAs、真菌PLFAs比常绿阔叶林分别降低了49.4%、52.4%和46.6%,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s远低于常绿阔叶林.杉木人工林根际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可培养细菌和放线菌数显著高于杉木人工林林地土壤,根际土壤中总PLFAs、细菌PLFAs、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s的含量也高于林地土壤,但真菌PLFAs和细菌PLFAs之比却低于林地土壤.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主成分分析发现,第1主成分和第2主成分共解释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异的78.2%.表明常绿阔叶林与杉木人工林土壤的微生物群落结构间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