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是粗毛纤孔菌液体发酵的重要活性代谢产物,但采用常规的发酵方法,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的产量较低。为更好地获取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本文采用双向液体发酵的方法,通过向发酵培养基中添加适量的扁桃斑鸠菊叶粉末,来提高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的产量,并对优化得到的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进行了研究。以发酵液中胞外多糖含量为指标,采用单因素实验和正交实验优化发酵条件;采用红外光谱对胞外多糖的结构特征进行分析;通过测定胞外多糖对ABTS、DPPH和羟基自由基的清除率来了解其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最优发酵条件为:扁桃斑鸠菊叶粉末添加量0.5g/L、发酵时间10d、pH 6.5、接种量5.0mL,在此条件下,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的产量达到(2.34±0.25)mg/mL,与未添加扁桃斑鸠菊叶的空白组相比,其胞外多糖产量提高了约216.22%;红外分析与抗氧化活性实验结果表明,添加扁桃斑鸠菊叶后的胞外多糖与未添加扁桃斑鸠菊叶的胞外多糖红外主要吸收峰一致,并且对ABTS、DPPH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能力相近。本研究结果表明扁桃斑鸠菊叶能够有效地提高粗毛纤孔菌胞外多糖的产量,为其他珍稀食药用菌胞外多糖的高效生产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盘针孢菌发酵及其胞外多糖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明  李世艳  张利兵  蒋艳  庄文颖 《微生物学报》2008,48(10):1398-1402
[目的]研究盘针孢菌的发酵条件及其胞外多糖(EPS)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研究碳源、氮源、生长因子、pH值和培养时间等条件对盘针孢菌多糖产量的影响作用,并通过测定其多糖的还原能力及对羟自由基(·OH)和1,1-二苯基苦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研究该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盘针孢菌多糖发酵的最佳条件为20%的马铃薯浸汁,20g/L麦芽糖,5 g/L(NH4)2SO4,0.01 g/L L-胱氨酸,pH 5.0,25℃下培养10 d.在此条件下,多糖产量达到37.52 mg/L,与在基础发酵培养基条件下相比,其多糖产量提高了84.10%.盘针孢菌多糖对·OH和DPPH自由基均有较好的清除作用,在多糖浓度为50 mg/L时,对·OH的清除率达到50.81%;多糖浓度为20 mg/L时,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14.21%.[结论]发酵条件对盘针孢菌多糖代谢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且该多糖具有明显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3.
采用水/甲醇混合溶剂浸泡提取旱莲草的多糖组分,利用硅胶柱层析和中压液相色谱,对多糖进行分离纯化,纯化后的多糖组分经薄层层析分析发现,这些多糖主要组成单糖均为葡萄糖和果糖。旱莲草多糖在总还原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FRAP抗氧化能力测试中均显示较好的活性,能够有效清除羟自由基和DPPH自由基,在1.5 mg/m L的浓度下,对羟自由基的清除效率为(12.33~56.81)%,粗多糖组分在1 mg/m L的浓度下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率为(17.88~84.47)%,精分多糖组分在5 mg/m L的浓度下,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效率为(18.64~91.35)%;极性小的多糖抗氧化活性显著优于极性大的多糖,抗氧化活性最高可达后者的11倍之多;粗多糖组分的抗氧化活性一般优于纯化后的相应精多糖组分,这说明旱莲草的不同多糖分子之间可能存在协同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探讨了NO对深层培养的桦褐孔菌积累抗氧化酚类化合物的影响。在桦褐孔菌的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01mmol/L、0.1mmol/L以及1mmol/L的NO供体硝普钠,并测定总酚的含量及其抗氧化活性。发酵产物的抗氧化活性以清除DPPH和羟自由基活力表示。加入0.1mmol/L的硝普钠可使桦褐孔菌胞内外酚类化合物分别达到最高水平67mg/g和677mg/L。不同培养时期产生的胞内外酚类化合物都具有抗氧化活性,尤其是添加0.1mmol/L硝普钠的菌丝体。因此NO可用于上调深层发酵培养的桦褐孔菌酚类化合物的积累。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Box-Behnken效应面法优化灵芝-巴豆双向发酵制备腺苷的最优参数,同时探究巴豆发酵品“灵巴菌质”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通过单因素实验和Plackett-Burman实验选择对腺苷产量有显著影响的因素。此外,通过Box-Behnken实验设计,以腺苷含量为指标,研究并优化了灵芝发酵过程中初始含水量、接种量、发酵时间和初始发酵pH值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还原力能力、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对“灵巴菌质”进行抗氧化评价。结果:“灵巴菌质”制备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初始含水量为80%,接种量为0.25 mg/g,发酵时间为27 d,发酵pH5,此时的腺苷的含量为2.07 mg/g。抗氧化结果表明,“灵巴菌质”水提物和醇提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还原力和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清除作用,水提物的抗氧化略强一些;二者的抗氧化能力均大于巴豆水提物和醇提物。结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可对“灵巴菌质”中腺苷含量进行分析和预测,为巴豆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21株蒺藜内生真菌的抗氧化活性及筛选出一株抗氧化活性较好的菌株,本实验首先以总抗氧化能力为指标评价PDB培养基和察氏培养基发酵条件下所有菌株的抗氧化活性,选出总抗氧化能力都较强的前9株菌株测定其对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作用,发现JL13、JL14和JL17菌株发酵产物的清除效果最为明显,因此对三株菌株发酵产物乙酸乙酯萃取部位清除自由基的活性进一步评价,结果显示:JL13菌株发酵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能力都是最强的,ECs0依次为149.67、439.91和514.77μg/mL.该结果表明,蒺藜内生真菌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潜力,具有一定的开发利用价值,尤其是JL13菌株,可以作为进一步实验研究的对象.  相似文献   

7.
不同提取方法对桔梗多糖体外抗氧化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实验考查热水浸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提取法和复合酶提取法在提取桔梗多糖时对其活性所产生的影响。在模拟体外抗氧化条件下,从总还原能力、清除超氧阴离子能力、清除羟自由基能力、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和体外抗肝组织自发性脂质过氧化能力等五个方面,对不同方法提取的桔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和评估。结果表明:微波法提取的桔梗多糖体外抗氧化效果最好且差异显著(P0.01)。此方法提取的桔梗多糖对羟自由基、DPPH·自由基的清除和对脂质过氧化作用的抑制均具有较强效果,其最大多糖浓度的清除率或抑制率均接近或超过50%,但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相对较弱,最大清除率仅有25%。  相似文献   

8.
平菇菌粗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深层发酵技术生产平菇粗多糖,时其清除DPPH自由基、羟自由基的能力、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还原力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菌丝体粗多糖和发酵液粗多糖均具有较强的抗氧化能力,但2种多糖的抗氧化能力存在差异;茵丝体粗多糖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较强,其EC。。值为2.20mg/mL;发酵液粗多糖清除羟自由基的能力、铁离子螯合能力以及还原力较强,其EC50值分别为0.72mg/mL、3.32mg/mL和7.91mg/mL。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多糖的浓度增加,其抗氧化能力也随之增强,呈量效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9.
为了以细菌胞外蛋白酶酶解低值蛋白资源制备抗氧化活性肽以及挖掘新型蛋白酶,采用液体发酵培养的方法对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sp.SHK1-2进行发酵产酶,获得胞外蛋白酶粗酶液用于酶解热水法提取的鲮鱼胶原蛋白,通过超滤、sephadex LH-20分子筛层析获得具有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35.6%±7%)、氧自由基清除能力(Oxygen radical absorbance capacity,ORAC)及DNA氧化损伤抑制活性的小分子肽,液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该活性肽分子量为776.2 Da,预测氨基酸序列为Thr-Ala-Gly-His-Pro-Gly-Thr-His。ORAC检测验证了人工合成的多肽同样具有抗氧化活性。研究表明细菌胞外蛋白酶在低值资源高值化中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对于新型蛋白酶及其应用的挖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梁逸  戴丹  饶固  李丹  于寒  张波  李玉 《菌物学报》2021,40(8):2074-2086
对采自江西省萍乡市的野生牡蛎形拟层孔菌Fomitopsis ostreiformis子实体分离的菌株进行生物学特性的单因素及正交试验,在对其菌丝体最适培养条件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对其进行驯化栽培研究。通过水提醇沉法对获得的牡蛎形拟层孔菌栽培子实体进行粗多糖提取,并通过测定其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清除率,讨论该菌体外抗氧化活性。结果显示:牡蛎形拟层孔菌的最适生长碳源与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酵母浸粉,最适生长pH为5.0-6.0,最适生长温度为35℃,温度因素对其菌丝体生长的影响最大;栽培种接种后,60d左右可形成成熟的子实体;其栽培子实体粗多糖的提取率为10.88%,提取粗多糖中总糖含量为23.87%;粗多糖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较强的清除率,且均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表明该菌具有较高的抗氧化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