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凤仙花的花粉粒是在人工培养条件下比较容易萌发的材料,在显微镜下凤仙花的花粉粒是呈长方形,角部具有萌发孔,萌发管自萌发孔生出后,逐渐延长(似黄豆芽)。如用醋酸洋红染色,可以在萌发花粉不同时期的花粉管中找到营养核(花粉管的顶端),生殖核或由生殖核分裂产生精子的现象。一、使花粉粒萌发和花粉管形成的方法步骤1、培养液配制:葡萄糖 10克蒸馏水 100毫升  相似文献   

2.
采用非固定、DMSO渗透和异硫氰酸标记的鬼笔环肽(FITC—Ph)染色方法,观察水稻花粉离体萌发过程中花粉管内肌动蛋白微丝的形态和分布。结果表明:(1)水稻花粉水合2min后即可萌发,花粉管生长速度在600~1500μm/h之间。(2)水合而未萌发的花粉粒中,大量较短的梭形微丝束构成微丝网络结构,萌发过程中花粉粒内的梭形微丝束松解,部分微丝转移至萌发的花粉管内沿花粉管纵轴呈束状结构;随着花粉管的伸长,微丝束主要分布在花粉管中前端,但在花粉管顶端区域始终未见明显的微丝束。(3)水合后不能正常萌发的花粉粒内肌动蛋白微丝呈弥散不规则分布,在相同萌发时间生长迟缓的花粉管中,微丝束较少,且主要位于花粉管近萌发孔的部位。表明微丝骨架的形态和分布影响水稻花粉管的萌发和生长。  相似文献   

3.
凯特杏花粉的离体培养及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采用离体培养法,在不同培养基组分含量、pH值、温度及植物生长调节物质的培养条件下,对凯特杏(Prunus armeniacaL.cv Katy)花粉的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状况进行观察研究。结果表明:(1)凯特杏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的适宜培养基为20%蔗糖 0.04%硼酸 0.01?Cl2,最适pH为6.0,最适温度为20℃,培养20 h后,花粉的萌发率达68.76%,花粉管长度达1 083.53μm。(2)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作用不同,赤霉素浓度为5~8 mg/L、矮壮素浓度为10~150 mg/L、多效唑浓度为5~10 mg/L时对凯特杏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都有促进作用,但国光丁酰肼对凯特杏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均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花粉管的萌发和伸长是种子植物生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研究花粉管伸长的机理,无论对生产实践还是对植物学的理论都有重大意义。虽然人们很早就发现了这一现象,但只是在人工培养花粉粒萌发成功后,其研究工作才取得较大的进展。人们发现,花粉管的生长是很迅速的,在离体培养的条件下,每小时可达数毫米,而其生长仅仅限于花粉管顶端大约3—5微  相似文献   

5.
果梅花粉离体萌发及花粉管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5  
研究了果梅(Prunus mumeSieb.1et Zucc.)花粉在不同培养基组分、花粉不同培养密度和不同温度及培养时间的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特性.结果表明:细叶青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最适宜的液体培养基为30mmol/L MES(pH 6.5)缓冲液中含20%蔗糖,0.01%硼酸,20%PEG-4000,0.03?(NO3)2?4H2O,0.02%Mg-SO4?7H2O;萌发率达45.03%,花粉管长度达597.2μm.适宜于果梅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花粉粒密度为20~80粒/μL.培养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不利于果梅花粉的萌发和生长,25℃时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最好.细叶青"、月世界"、莺宿"3个品种的平均萌发率为48.6%,平均花粉管长度为762.3μm.果梅花粉在不同培养温度下,萌发及生长不同,在25℃条件下花粉管生长速度最快,集中在0~12 h内,3个品种花粉管平均生长速度为58.5μm/h.  相似文献   

6.
观察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和花粉管在花柱中的生长情况 ,较简便的方法是利用脱色苯胺蓝染色 ,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此法简单 ,而且效果也很好 ,但是只能临时观察 ,不能长期保存 ,而且要求实验室必须有荧光显微镜设备 ,因此在实际教学中仍有许多不便之处。我们根据前人观察花粉管的方法 ,在荞麦花粉管的观察中进行了试验 ,并做了某些改进 ,效果较好 ,现介绍如下。1 取材  取当天上午开花并授粉后的荞麦花柱 (授粉后 3 0~60 min之间为宜 ,以保证花粉管萌发生长在花柱中 )。2 操作步骤1 )固定 用卡诺氏固定液或 FAA固定液固定。然后换洗…  相似文献   

7.
凤仙花(Impatiens balsamina L)俗称指甲花,是观察花粉粒萌发的良好材料。笔者曾对凤仙花、蓖麻、丝瓜、南瓜、栝搂、茄子、小麦、玉米、棉花、曼陀罗、紫茉莉、牵牛花、中国旋花、乌萝等十多种植物的花粉进行萌发实验,结果以凤仙花最为理想。其次是蓖麻和丝瓜。具体做法是:上午八点左右取盛开的凤仙花,用解剖针拔动花药,将花粉粒轻轻撒在盛有一薄层含有  相似文献   

8.
1 问题的提出高中新教材中列入了“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的研究性课题 ,其研究性课题的目的是“学会花粉粒的培养方法 ,观察被子植物的花粉管及花粉管中的生殖细胞或精子”,但是若按照课本提示的步骤操作 ,我们在实验中发现了如下一些不足 :一是实验效果不够理想 ;二是实验探索性不强 ;三是实验中学生的疑问较多 ,仅靠一些理论解释难以使学生满意。在原来的实验中学生主要提出以下一些问题 :1有没有比蔗糖更好的营养物质 ?2每一种植物的花粉都能萌发吗 ?3一般植物花粉萌发的适宜温度是多少 ?4有没有方法克服花粉粒在蔗糖溶液中下沉而缺氧…  相似文献   

9.
花粉管生长测定实验是用悬滴培养法培养花粉粒 ,使其在潮湿的环境中萌发 ;花粉粒萌发的潮湿环境是培养小室或称潮湿小室。传统培养小室的制作 ,是在一干净载片上放置一玻璃环 (φ=15mm,h=5mm) ,环口用金刚砂磨平 ,并在边缘涂上凡士林 ,使玻璃环固定在玻片上 ,以防止水分蒸发。环内放两滴水 ,然后用一洁净盖玻片 ,中央滴一滴液体培养基 ,再将花粉粒撒于培养基上 ,将此盖片盖于玻璃环上 ,有花粉粒的一面朝下。经2 0~ 2 5℃培养一段时间后 ,将此装置直接放于低倍镜下观察 ,并测定花粉管的长度。这种传统培养小室有 4个缺点 :1)将长玻璃管切割…  相似文献   

10.
高山杜鹃与大喇叭杜鹃种间杂交过程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高山杜鹃‘Nova Zembla’为母本,大喇叭杜鹃为父本进行人工杂交授粉,利用荧光显微镜对杂交组合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过程进行观察,并统计其杂交的田间坐果率。结果显示:(1)授粉后1d花粉开始萌发形成花粉管,其萌发率在授粉后1~5d内显著增长,其后增长缓慢,到第12天萌发率最高达37.36%。(2)花粉萌发后花粉管生长速度由慢变快,授粉后2d花粉管进入花柱,7d进入子房,10d进入胚珠;实验中杂交花粉管与胚珠虽有结合,但与胚珠结合率低,授粉后12d仅7.42条花粉管进入胚珠。(3)在花粉管生长过程中,伴有大量异常现象,表现为授粉后柱头细胞、花粉管、花柱引导组织、子房组织、胚珠中的胚囊等部位依次出现胼胝质沉积反应,花粉管生长中出现的膨大、先端沉积胼胝塞而中途停止生长、螺旋扭曲、粗细不均、杂乱生长或螺旋膨大且逆向生长等异常。(4)该实验杂交的田间坐果率为零。研究表明,高山杜鹃‘Nova Zembla’与大喇叭杜鹃杂交不亲和,杂交后花粉管生长的异常行为可能是种间杂交不亲和的主要原因,且受精前障碍与受精后障碍可能同时存在。  相似文献   

11.
《植物杂志》2009,(3):7-7
为了解花粉萌发的详细细节,中国科学家利用拟南芥基因组芯片,首次发现从脱水成熟花粉粒,到含水花粉粒,再到拟南芥的花粉管的转录组变化。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与细胞存活、转录、信号传导和细胞转运有关的表达基因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那些正调控的基因。此外,类钙调蛋白、阳离子交换因子、以及热激蛋白家族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12.
花粉管的生长和发育是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重要环节。本文首先介绍了花粉管的结构及其脉冲生长方式。然后介绍了花粉粒在柱头上萌发、花粉管在花柱道中生长及其进入胚囊的一些特点,同时还介绍了雌蕊在花粉管生长发育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柽柳花粉的萌发及生殖细胞活动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仲礼  刘林德  方炎明 《生物学通报》2005,40(6):47-48,F004
被子植物的花粉粒是一个极简化的雄配子体。成熟的花粉粒具两种结构形式。即有二细胞的和三细胞的类型。其中,二细胞型花粉的植物约占70%。利用花粉的萌发,观察生殖细胞在花粉管中的活动,对于认识和理解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非常重要。以分布广泛、花期较长的柽柳为材料.介绍了花粉培养、染色、制片的简易步骤和方法,并对观察的内容特别是花粉管内容物的释放作了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4.
大百合(Cardiocrinum giganteum)是一种很有开发利用价值的资源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西南地区。它是做花粉形态及萌发、花粉管生长、花粉与柱头之间的识别反应,以及受精过程方面研究的一种极好的材料。这里简单介绍了有关花粉在柱头上萌发过程的扫描电镜观察。图1.示花粉粒之间有分泌物联系(箭头所示),这是花粉萌发时“群体效  相似文献   

15.
在当前的植物生理学实验教材中,微量元素硼对花粉管生长影响一节所用的花粉实验材料,通常有梨、烟草、凤仙花、甜瓜、丝瓜和南瓜等,由于这些植物的花粉粒较小,或在室内不便栽培,或其开花期与实验教学进度难以一致,故使实验教学常常受到一定的影响。近年来,我们选用朱顶兰的花粉作实验材料,已取得较为满意的实验效果。朱顶兰为石蒜科多年生球根花卉,原产南美洲,我国南北各地庭园常见栽培。用作实验材料时,可提前一年在学校内进行栽培,也可直接盆栽于实验室的向阳处,以上均能正常开花。朱顶兰具发达的鳞茎,球形,叶宽带状,花葶粗壮,花大型,漏斗…  相似文献   

16.
采用扫描电镜观察了中国四川雅安地区13种凤仙花属植物的花粉形态,并对其花粉形态进行了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基于孢粉学和SRAP聚类结果的比较,讨论不同孢粉学特征对分类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1)雅安地区13种凤仙花属植物花粉粒均为中等大小,花粉粒形状从超扁到扁球形变化,花粉粒极面观形状从矩形和椭圆形到四边形、圆形、三角型变化,且只有湖北凤仙、峨眉凤仙和匙叶凤仙是三沟花粉粒,其余种均为四沟花粉粒;外壁纹饰仅扭萼凤仙和齿萼凤仙为细小网状,其余均为网状纹饰。(2)依据不同指标进行的孢粉学聚类均将13种凤仙花属植物划分为3个类群,而SRAP聚类结果则将13种凤仙花属植物划分为5个类群;不同孢粉学聚类结果的相似率只有30.77%。(3)孢粉学聚类并未与分子聚类显示严格的对应关系,以花粉大小和形状、外壁纹饰为指标进行的孢粉学分类与SRAP分类的相似率最高(69.23%)。研究认为,选择不同的花粉形态特征作指标对分类的准确性影响较大,花粉大小和形状、外壁纹饰这2个指标对凤仙花属植物分类具有意义,而萌发沟的特征则很难作为分类的依据,花粉形态特征在分类上有局限性;进行该属植物孢粉学分类需要选择有价值的分类指标,并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等综合研究。  相似文献   

17.
花粉粒和花粉管中的微丝骨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从1972年Franke等第一次报道大君子兰和麝香百合花粉管中存在直经6nmn的肌动蛋白微丝以来,近十几年来这方面的研究工作已迅速展开,积累了丰富的研究资科。借助于荧光探针、免疫荧光标记、透射电镜等技术手段,已先后对三十几种植物的花粉粒和(或)花粉管的微丝做过观察,揭示了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过程中肌动蛋白微丝的三维结构及其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的规律,并对微丝在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生理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获得了比较一致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川百合生殖细胞及其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植物界中,生殖细胞在花粉管中进行的分裂有两种方式,一种遵循典型的有丝分裂过程,如朱顶红、烟草等归属此类;还有一种为非典型的有丝分裂,代表植物为百合类及凤仙花属。本文介绍在离休萌发条件下,川百合(LiliumdavidiiDuchartre)萌发花粉的生殖细胞进入花粉管并在其中分裂形成精细胞的过程。1实验方法培养基萌发用液体培养基由10%蔗糖和100X10-6硼酸组成。准备一个小培养皿,将5ml液体培养基倒入其中,使之刚好覆盖培养皿底部。花粉萌发①离体培养:用镊子夹取刚开裂的花药,在培养液的液面上轻轻沾几下,使新鲜的成熟花粉均…  相似文献   

19.
采用花粉离体培养技术研究了阿拉伯半乳糖蛋白(arab inogalactan prote ins,AGPs)在烟草和蓝猪耳花粉萌发及花粉管生长中的作用。结果表明:βG lcY(-βG lucosyl Yariv reagent,一种能与AGPs特异结合的试剂)处理导致蓝猪耳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生长速度下降;βG lcY对烟草花粉管的生长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另外,采用免疫荧光技术,发现在烟草和蓝猪耳未萌发的花粉粒中,AGPs主要分布在萌发孔上;在烟草离体生长的花粉管中AGPs呈均匀分布,但是在蓝猪耳离体生长的花粉管中未观察到AGPs的分布。  相似文献   

20.
桃花粉离体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特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花粉离体萌发法研究不同培养基组分和培养条件对桃花粉萌发和花粉管生长的影响,同时对不同贮藏温度下的桃花粉寿命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固体培养基与液体培养基对桃的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影响差异不显著;10%蔗糖是大多数桃品种花粉的最适萌发条件;硼能提高桃花粉的萌发率,但对花粉管的生长没有促进作用;桃花粉在20℃~25℃的培养温度下萌发率最高,花粉管最长;桃花粉萌发率和花粉管长度在培养前3 h内上升最快,3~5 h上升趋势减弱,5 h后基本停止;随着贮藏温度的升高和贮藏时间的延长,花粉生活力呈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