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陇东野生紫花苜蓿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0.15%秋水仙素和0.002mol/L 8-羟基喹啉的混合液对陇东野生紫花苜蓿萌发种子的根尖预处理3h,室温条件下用1%果胶酶和1%纤维素酶酶解1.5h,得到清晰染色体制片.核型分析结果显示,陇东野生紫花苜蓿染色体数目为32条,具有1对随体,为2B核型,染色体核型组成公式为2n=32=30m(2SAT)+2sm,染色体长度组成公式为2n=2L+18M2+8M1+4S.  相似文献   

2.
王芳  周兰英 《西北植物学报》2011,31(8):1573-1576
以高山榕种子的根尖为材料进行染色体常规压片,比较不同预处理方法和解离方法对高山榕染色体制片的影响,以选择最优的压片方法制片并进行核型分析。结果显示,预处理24 h的总体效果优于12 h;3种预处理液的总体作用效果为0.05%秋水仙素>混合液>0.002 mol.L-18-羟基喹啉,综合比较后认为混合液低温4℃处理24 h为最佳预处理方法。解离方法选择1 mol.L-1HCl中60℃水浴2~3 min较为适宜。首次报道了高山榕核型公式为2n=2x=30=22m(2SAT)+6sm+2T,核型不对称系数为61.54%,核型属于Stebbins核型分类中的2C类型。  相似文献   

3.
以不结球白菜(Brassica campestris ssp.chinensis Makino)根尖为材料,对染色体制片过程中根长(小于0.5 cm、0.5 ~ 1.0 cm、1.0~2.0 cm及大于2.0 cm)、预处理方法、预处理剂种类(2 mmol·L-1 8-羟基喹啉、2 mmol·L-1 8-羟基喹啉与质量浓度0.2g·L-1秋水仙素等体积混合液、质量浓度0.2g·L-1秋水仙素、饱和对二氯苯、质量浓度20或40 mg·L-1放线菌酮、质量浓度40mg·L-1放线菌酮与2 mmol·L-1 8-羟基喹啉等体积混合液)及预处理时间(1.0~3.5 h)进行了比较和筛选;在此基础上,对二倍体和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根尖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进行观察.结果表明:根长度对分裂相的数量有显著影响;根长1.0~2.0 cm,分裂相相对较多,占细胞总数的64.75%.冰冻预处理22 ~ 23 h,能获得一定量的分裂相.采用不同的预处理剂及预处理时间,分裂相的数量及染色体形态有明显差异;用质量浓度40 mg·L-1放线菌酮溶液处理3.5h,分裂相数量最多,但易导致染色体加倍;用质量浓度20mg·L-1放线菌酮预处理3.5h,染色体长且着丝点及随体清晰,且分裂相较多,占细胞总数的53.65%.因而,根长度以1.0 ~2.0 cm为宜,适宜的预处理方法为用质量浓度20 mg·L-1放线菌酮浸泡2.0~3.0 h.二倍体及四倍体不结球白菜根尖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基本相似,在有丝分裂的间期、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染色体的行为基本一致,但在四倍体的有丝分裂过程中会出现多价体、染色体桥、落后染色体、染色体异常分离及内源有丝分裂等异常现象.  相似文献   

4.
不同预处理对鹰嘴豆根尖细胞染色体制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常规压片法,以鹰嘴豆根尖为材料,研究了秋水仙素、对二氯苯和8-羟基喹啉等预处理剂对积累鹰嘴豆根尖细胞中期分裂相的效果,并比较了不同预处理剂对中期染色体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预处理剂均能使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停留在中期,但0.1%的秋水仙素溶液进行预处理后的中期分裂相,染色体粗短,分散度不理想;0.006 mol/L的8-羟基喹啉溶液进行预处理后的鹰嘴豆中期染色体形态不清晰,边缘缺失;对二氯苯饱和水溶液4 h处理后的根尖细胞染色体背景清晰,缢痕明显,分散度较适宜,适合核型分析。  相似文献   

5.
芒属植物核型分析技术体系的建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芒属植物(Miscanthus)属禾本科多年生高大草类,多分布于热带非洲至亚洲东南部.近年来在欧美国家受到广泛的关注,被认为是一种开发潜力巨大的生物质能源.本文研究了芒属植物染色体制片过程中的几个关键步骤,建立了较成熟的核型分析技术体系:预处理液为0.2%秋水仙素+o.002mol/L8-羟基喹啉混合溶液,常温下处理2h;卡诺氏固定液在4℃下固定20 h;解离步骤为:先用1 mol/L盐酸在60℃下处理15 min,再用2%纤维素酶在28℃下处理1h;再固定,压片,用改良卡宝品红染色.同时,对采自广西柳州的芒进行了核型分析,结果显示其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38条,核型公式是2n=2x=38=32m+6sm,按Stebbins核型标准分类属于2B型.  相似文献   

6.
以一串红商品种‘展望红’萌发种子根尖、幼苗茎尖生长点以及嫩叶为实验材料,利用常规压片法比较不同材料、不同预处理液及预处理时间对一串红染色体制片的影响,探索实验预处理条件。然后利用去壁低渗法对一串红4个商品种和一串红株型突变体及其野生型进行染色体计数。实验结果显示:以一串红萌发种子的根尖为实验材料,用0.002 mol/L 8-羟基喹啉预处理3~4 h压片所得染色体效果最好;分别观察6个供试品种(系)分散良好、清晰的30个分裂相细胞,86.7%及以上的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44。研究表明,一串红株型突变体与野生型及4个商品种在染色体数目上没有差异。  相似文献   

7.
锦鸡儿属植物染色体制片与3个种的核型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对锦鸡儿属植物根尖染色体制片中的几种预处理、解离、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用0.002 m o l/L8-羟基喹啉和饱和对二氯苯混和液(1∶1)预处理,1 m o l/L HC l预热60℃解离,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效果较好.对锦鸡儿属植物3个种的体细胞中期染色体制片,核型分析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C arag ana m icrophy lla)为2n=2x=16=8m(2SAT) 4sm 4M,中间锦鸡儿(C.interm ed ia)为2n=2x=16=6m 8sm 2M,青海锦鸡儿(C.ch ing-ha iensis)为2n=2x=16=4m 8sm 4M 2B,核型不对称性为“2A”型.此外,还发现这3种植物的根尖细胞中均有内源有丝分裂现象.  相似文献   

8.
甜瓜有丝分裂染色体制片技术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萌发种子根为材料,研究预处理取样时间和预处理药剂对甜瓜染色体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午8:00左右为最佳预处理取样时间,可以观察到近14%的中期分裂相;在4种药剂预处理活体根尖中,以添加对二氯苯(饱和)的放线菌酮(40 m g.L-1)水溶液的效果最佳.用此方法对厚皮和薄皮两种类型甜瓜进行核型分析,结果发现:两类甜瓜核型相似,都具有一对随体,核型均为2A型,核型公式均为2n=2x=24=14m+10st(2SAT).但两类甜瓜的染色体总长、平均长度以及随体在染色体上的分布都不相同.  相似文献   

9.
中华蚊母树染色体制片及核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中华蚊母树根尖为材料,采用常规压片法制片,比较材料的不同采集时间、预处理方法、固定剂、解离方法、解离时间及染色方法对中华蚊母树根尖染色体制片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的制片技术为:取材时间为上午9:00~11:00或下午13:00~15:00,以饱和对二氯苯预处理3 h,用1 mol?L-1盐酸60℃下解离8 min,卡诺固定剂固定,以改良石碳酸品红染色10 min.以该最佳制片方案对中华蚊母树进行体细胞染色体核型分析,首次揭示了中国特有植物———中华蚊母树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2x=24,染色体基数x=12,染色体核型公式为2n=2x=24=12m(2SAT)+10sm+2st,主要由中部和近中部着丝点染色体组成;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2n=24=2L+8M2+12M1+2S,核型不对称指数为64.29%,属于2A型.结果显示中华蚊母树核型对称程度较高,在进化中属于比较原始的类型.  相似文献   

10.
蔡沂  凌磊  孙旭  蔡永萍  林毅 《激光生物学报》2009,18(6):782-785,793
以小水榕根尖为材料,通过取材时间,8-羟基喹啉、饱和对二氯苯2种药剂预处理,并以细胞中有丝分裂相的数目、染色体的清晰度、分散程度为指标,探索出适于小水榕染色体分析的方法.结果表明:小水榕有丝分裂中期在一天的16:00达到高峰期,取样时间确定在16:00.饱和对二氯苯水溶液预处理2 h,卡诺氏固定液固定2 h,1 mol/L盐酸60 ℃水浴中解离3 min~4 min,并以醋酸洋红染色效果较好.小水榕核型为2 n=2 x=30=12 m+14 sm+4 st,属于"2B"类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