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村雄一、东市郎、Zbar 等自1974年对牛型分枝杆菌(BCG)、奴卡放线菌(Nocardia)提取细胞壁骨架(BCG—cws.N—cws)并对其抗瘤作用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结果表明 BCG—cws 及 N-cws 比活 BCG 好,付作用小,并相继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比较双歧杆菌及其发酵液的抗肿瘤作用,对其抑瘤作用和相关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 取BALB/c小鼠,分别予H22细胞和S180细胞腹腔荷瘤,荷瘤后给予不同的治疗。分别观察2种肿瘤细胞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右腋下荷瘤后,进行病理切片观察。MTT法计算给予不同方法后的抑瘤率。并计算淋巴细胞转化率。制备电镜标本。观察其超微结构。结果 双歧杆菌死菌液、活菌液能够延长荷瘤小鼠的生存期,而双歧杆菌发酵液不能延长其生存期,病理切片可见作用后的肿瘤组织内部和间质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双歧杆菌死菌液、活菌液对肿瘤细胞株有抑杀作用。电镜观察死菌液作用后的H22细胞可见典型的凋亡表现。结论 双歧杆菌死菌液、活菌液在体内外均有较好的抑瘤作用,其发酵液并未显示出抑瘤作用。说明双歧杆菌的抗肿瘤作用主要来源于菌体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金荞麦Fr4的抑瘤作用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研究金荞麦的有效成份Fr4的抑瘤和对环磷酰胺(CTX)的协同抑瘤作用.方法采用小鼠移植瘤S-180、肝癌模型,观察Fr4的体内抑瘤作用.结果200,400,800mg@kg-1@d-1ip给药7天,对S-180移植瘤的抑制率为15.76%~24.80%,29.56%~55.84%,32.77~38.52%,Fr4200mg@kg-1@d-1与CTX20 mg@kg-1@d-1合用抑制率达37%~56.27%.结论Fr4具有抑瘤活性,与CTX合用有协同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固本抑瘤Ⅲ号方以及与吉西他滨联合治疗人胰腺癌裸鼠异位移植瘤的抑瘤作用。方法将40只荷瘤裸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组,每组10只。于接种后第8天开始给药,观察指标为瘤重、裸鼠体重、移植瘤体积。结果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组的抑瘤率分别为49.2%、68.9%和28.0%。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较吉西他滨组抑瘤作用更强(P0.05)。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固本抑瘤Ⅲ号组移植瘤体积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固本抑瘤Ⅲ号联合吉西他滨组体重下降明显,体重较对照组、吉西他滨组及固本抑瘤Ⅲ号组明显下降,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固本抑瘤Ⅲ号方具有增加吉西他滨化疗治疗人胰腺癌裸鼠腋下移植瘤疗效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一种新型DHA复合物(AT-158)对荷瘤小鼠移植瘤及体外培养肿瘤细胞的抑瘤作用,并对其可能的作用机制做初步探讨。方法建立移植瘤荷瘤小鼠动物模型和体外细胞培养的方法,评价AT-158在体内和体外的抑瘤作用,观察体外培养的Hela细胞在药物作用下的核形态的改变,测定移植瘤中Caspase-3凋亡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AT-158在体内和体外均显示显著的抑瘤作用。肿瘤细胞的核形态发生凋亡细胞特征性改变。诱导凋亡执行蛋白Caspase-3表达增加。结论AT-158显示一定的抑瘤效果,具有较高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直肠途径接种卡介苗(BCG),并与肠胃外途径接种进行比较对结核分枝杆菌(结核杆菌)的免疫应答及保护作用.实验选用动物为BALB/c小鼠、远交系Hartley豚鼠和恒河猴;BCG为Pasteur株1173P2;攻击用菌种为结核杆菌H37Rv.直肠免疫小鼠、豚鼠及恒河猴时分别接种2×109、2×1010和6×1010活菌单位的BCG;皮下注射免疫小鼠时接种100 μl BCG(含108活菌单位);皮内注射免疫豚鼠和恒河猴时分别接种5×106和1×109活菌单位的BCG.在两条途径免疫后不同时间,取豚鼠和恒河猴脾细胞在96孔微孔板培养,用3H TdR掺入法测定对PPD刺激的增殖反应.  相似文献   

7.
报告厌氧棒状杆菌活菌制剂的生物学活性毒性低于死菌制剂;抑瘤活性随用量增加而增高。  相似文献   

8.
肿瘤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是由癌基因的激活及抑癌基因失活的结果,而抑癌基因的失活可能在其中起着更为关键的作用。抑癌基因(tumor suppressor gene)是能够抑制细胞的恶性转化,对正常细胞的增殖起负性调节的基因。抑癌基因的失活常常表现为一个等位基因丢失(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应用从小鼠S180癌性腹水分离诱导的TIL癌内注射与活的双歧杆菌腹腔内注射共同治疗荷S180实体瘤小鼠,结果表明单用TIL和TIL合用IL-2早期抑瘤效果,能延缓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而晚期抑瘤效果尚不及单用双歧杆菌组。TIL与双歧杆菌、TIL、双歧杆菌及低剂量IL-2,荷瘤早、晚期抑瘤效果均较好,且毒副作用低,表明双歧杆菌有可能通过刺激机产生内源性IL-2维持TIL的生物学活性从而协同TIL细  相似文献   

10.
廖伟  曹亚 《生命的化学》1995,15(6):11-13
抑瘤基因与细胞周期调节的研究进展廖伟,曹亚(湖南医科大学肿瘤研究所,长沙410078)关键词抑瘤基因,细胞周期调节肿瘤的发生是一个环境与遗传相互作用、多基因参与的多步骤过程。抑瘤基因的改变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类的十几种肿瘤都存在抑...  相似文献   

11.
双歧杆菌及其WPG对S180荷瘤小鼠免疫调节和抑瘤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目的 通过观察双歧杆菌及其细胞壁肽多糖(Cell Wall Preparation,whole peptidoglycon,WPG)对S180荷瘤小鼠抑瘤作用及在体内外对IL-6和TNF-α生态的影响,探讨双歧杆菌及其WOG的免疫调节和抑瘤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经驯化而具有一定耐氧能力的两歧双歧杆菌C149株及其WPG腹腔免疫S180荷瘤小鼠,应用放射免疫检测小鼠外周血中的IL-6和TNF-α的含量,同时在体外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产生IL-6和TNF-α的影响。结果 双歧杆菌及其WPG在体内外对IL-6和TNF-α的生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对S180荷瘤小鼠均有明显抑瘤作用。结论 双歧杆菌及其WPG可能通过刺激小鼠的巨噬细胞产生一些免疫活性因子而间接发挥抑瘤作用。  相似文献   

12.
雷丸菌核与发酵菌丝蛋白体外抑瘤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雷丸发酵菌丝与菌核蛋白体外对肿瘤细胞HepG2的抑制作用.方法:分别提取雷丸菌核与发酵菌丝蛋白,进行体外抑瘤试验,记录细胞形态变化,计算抑瘤率,分析两者在抑瘤效果上的差异.结果:两种提取蛋白在体外对HepG2肿瘤细胞的抑制作用相近,最高可达80%左右.结论:发酵菌丝蛋白具有显著抑瘤作用,在深入研究药理毒理的基础上可替代菌核入药.  相似文献   

13.
邹菁  张丽英 《蛇志》2002,14(1):17-19
目的 观察蛇毒复合酶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瘤作用及机理。方法 采用体外试验、流式细胞术和细胞形态学检查方法,观察人胃癌细胞的生长抑制率,以及细胞周期和细胞形态的变化。结果 蛇毒复合酶对人胃癌细胞有明显的抑瘤作用。24h抑瘤率达67.5%,接近5-Fu阳性对照组,并且具有明显的时效和量效关系。细胞镜检及涂片染色发现癌细胞胞膜破裂、胞质外溢、细胞坏死。流式细胞术检测蛇毒复合酶对S期细胞有明显杀伤作用,同时阻滞G0/G1期细胞进入S期。结论 蛇毒复合酶对人胃癌细胞具有一定体外抑瘤作用,其作用机理与直接破坏细胞胞膜和干扰细胞增殖周期有关。  相似文献   

14.
宫颈癌中相关基因启动子高甲基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从分子水平介绍了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抑癌基因的甲基化的作用.以往认为人乳头状病毒高危型的的感染是导致宫颈癌发生的主要因素.随着科技的发展,宫颈癌组织中抑癌基因的甲基化越来越备受关注.既往认为基因内突变和染色体物质缺失是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主要原因.但是,启动子CPG岛异常甲基化导致的基因失活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已确切证明,DNA甲基化是肿瘤抑制基因失活的第三种机制,而且在某些情况下是抑癌基因失活的惟一机制.对宫颈癌组织中的对相关抑癌基因甲基化的筛选并作为标记应用在检测宫颈癌中,这在防止宫颈癌的发生起到重大作用,还可有望作为宫颈癌治疗疗效检测的一项手段.  相似文献   

15.
双歧杆菌诱发实验性大肠癌凋亡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本文以大肠癌裸鼠移植瘤为动物模型,用透射电镜观察了青春型双歧杆菌对移植瘤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双歧杆菌经荷瘤鼠腹腔注射后能诱导多量大肠癌细胞凋亡,凋亡早期的细胞主要表现为核染色质浓缩边聚;中期为核膜破裂,胞核崩解,凋亡小体形成;晚期主要为邻近活细胞吞噬凋亡小体。提示双歧杆菌诱导大肠癌细胞程序化死亡可能是其抑瘤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香菇C91-3菌丝发酵蛋白(LFP91-3)对H22肿瘤细胞抑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应用不同剂量LFP91-3(50、100和150μg)对H22荷瘤小鼠腹水瘤模型和腋下实体瘤进行治疗,观察其生存期和体内抑瘤作用;并用MTT法(LFP91-3浓度5、10、15μg/mL)和流式细胞仪对经LFP作用的H22肿瘤细胞进行观察和检测。结果香菇C91-3菌丝发酵提取蛋白(LFP91-3)能延长H22荷瘤小鼠的生存期,对体外培养的H22有直接杀伤作用,抑瘤率出现对浓度和时间的依赖性。LFP91-3能将H22肿瘤细胞株细胞周期阻滞到S期并诱导出细胞凋亡。结论 LFP91-3在体内、外对H22肿瘤细胞有较好的抑瘤作用,主要是诱导其调亡。  相似文献   

17.
蛇毒抗肿瘤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蛇毒含有多种酶类和毒性蛋白,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活性。对蛇毒各种组分的研究,发现蛇毒具有抗血栓,止血,镇痛及抗肿瘤的作用。本就其抗肿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蛇毒的抑瘤机制,抑瘤活性成分的分离纯化,理化特性及研究方向和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骨骼肌条件培养液对恶性肿瘤抑制作用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骨骼肌微环境因素对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的影响,评价其在骨骼肌转移瘤罕见性中的意义。方法:原代培养新生Wistar大鼠骨骼肌细胞,用MTT法分析、比较其条件性上清液(MMCM)对恶性肿瘤细胞(小鼠实体瘤-肉瘤、细胞株S180-V、小鼠骨髓瘤细胞株SP2/0、人食管癌细胞Eca109)及正常非肿瘤细胞(金黄地鼠肾细胞株BHK-21)的体外抑瘤作用。结果:MMCM与S180—V、SP2/0、Eca109及BHK-21共同培养后,三株恶性肿瘤细胞株的增殖均显著受抑,而正常非肿瘤细胞株则不受影响。结论:新生大鼠骨骼肌细胞可产生选择性抑制恶性肿瘤细胞增殖的抑瘤物质,这种抑瘤物质可能是临床上骨骼肌内罕见转移瘤现象的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9.
陈佩丽  周金良 《细胞生物学杂志》1999,21(3):151-151,F003
淋巴细胞经刺激后分泌一种多肽类物质,这种细胞因子被称为淋巴抑瘤素。在体外培养中发现不同来源的肿瘤细胞对淋巴抑瘤素的敏感性是不同的,表现为三种类型:强反应株,此类细胞对其抑瘤效应反应强烈,抑制率达90%以上;弱反应株,此类细胞的抑制率在70%左右;另一类为负反应株,此类细胞对淋巴抑瘤素不但不表现出抑瘤效应,反而出现助长肿瘤细胞生长的效应。由于体外测定中有上述现象,所以建议在体内应用这类细胞因子时,应像抗菌素测抗菌谱一样测定其抗瘤谱,以利于对症用药。  相似文献   

20.
目的用豚鼠模型初步评价抗生素联合卡介苗治疗结核病的可行性。方法用高剂量Mtb皮下攻击豚鼠2周后,将重组ESAT6-CFP10(EC)变态反应原皮试阳性的豚鼠随机分成4组:NS组、BCG组、抗生素组、抗生素+BCG组。抗生素+BCG组接受异烟肼(isoniazid,INH)和利福喷丁(rifapentine,RFT)的联合化疗,1次/周,共3次,给药结束后,每只豚鼠皮下免疫1/10人用剂量BCG;BCG组每只豚鼠仅皮下免疫1/10人用剂量BCG;抗生素组仅给药INH和RFT,1次/周,共3次;NS组给予生理盐水作为阴性对照。全部豚鼠于攻毒13周后安乐死解剖,评价肝、脾、肺的脏器综合病变指数,计算脾脏活菌载量(lg CFU),并对肝、脾、肺脏器做组织病理检查。结果 NS组、BCG组、抗生素组和抗生素+BCG组的脏器评分分别为83±8、81±10、45±28和33±14。其中,BCG组与NS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生素组和抗生素+BCG组与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q=6.84,P0.001;q=9.02,P0.001),两组与BCG组比较,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q=6.44,P0.001;q=8.63,P0.001);但抗生素组与抗生素+BCG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抗生素+BCG组豚鼠的脾脏活菌载量为(3.62±1.13)lg CFU,与NS组的(4.92±0.52)lg CFU和BCG组的(5.20±0.43)lg CFU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5.54,P0.01;q=6.72,P0.001)。抗生素组脾脏活菌载量为(4.39±0.50)lg CFU,与其他各组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病理组织切片显示各组病变程度由重到轻依次为BCG组NS组抗生素+BCG组≈抗生素组。结论化疗后免疫1针BCG的治疗效果较差,多针次的BCG免疫效果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