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室内20℃、26℃和30℃三个设定温度条件下,研究了CF-965、NC-89和NC-82三个烟草品种对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26℃时两种粉虱在CF-965、NC-89和NC-82三个烟草品种上的发育历期没有明显差异,但温室白粉虱卵期和若虫期的发育历期较烟粉虱依次分别延长了1.32d、2.81d和 2.04d.在CF-965上,B型烟粉虱卵期和若虫期的总存活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54.19%和55.17粒,温室白粉虱仅分别为31.99%和39.17粒;在NC-89上,B型烟粉虱卵期和若虫期的总存活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3.47%和37.50粒,温室白粉虱仅分别为15.75%和17.25粒;两种粉虱在NC-82上卵期和若虫期的总存活率和平均单雌产卵量差异不大,表明B型烟粉虱对CF-965和NC-89的适应能力较温室白粉虱强.两种粉虱在20℃时的发育历期最长,32℃时最短,26℃时居中.20°C时烟粉虱卵期和若虫期的存活率20.96%为最低,26℃和32℃时分别达54.19% 和53.29%;而温室白粉虱在32℃条件下存活率11.66%为最低,20℃和 26℃时分别达31 34% 和31.99%.温室白粉虱在20℃时产卵量大于烟粉虱, 在26℃时的产卵量小于烟粉虱,30℃时则不能产卵,但烟粉虱成虫30℃时的产卵量仍可达21.06粒.由此说明烟粉虱在较高温度条件下的适应能力显著强于温室白粉虱.山东烟区烟草生长中期的田间平均温度多在22~30℃,适合B型烟粉虱的发生,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2.
B型烟粉虱在甘蓝、西葫芦和辣椒上的刺吸取食行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岳梅  罗晨  郭晓军  张芝利 《昆虫学报》2006,49(4):625-629
利用刺吸电波技术(EPG)记录了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在甘蓝Brassica oleracea L. var. caqitata、西葫芦Cucurbita pepo L.和辣椒Capsicum annuum L.上的刺吸取食波形。结果表明,3种寄主植物的适合度为甘蓝>西葫芦>辣椒。在所观察的25头烟粉虱中,到达甘蓝、西葫芦和辣椒韧皮部的个体数分别为24、19和15,其中持续吸食头数为22、10和1。在第一阶段(从刺吸开始到第一个E(pd)1出现),烟粉虱在甘蓝、西葫芦和辣椒3种植物上非刺探时间所占比例分别为9.59%、23.55%和36.97%,三者差异显著; 在第二阶段(从第一个E(pd)1出现到第一次韧皮部持续吸食),烟粉虱在甘蓝和西葫芦上所考察的4个指标无显著差异; 在第三阶段(从第一次韧皮部持续吸食至记录结束),烟粉虱在甘蓝上第一次韧皮部持续吸食后的刺探次数(4.73)显著低于在西葫芦上的刺探次数(13.40)。在自由状态下,烟粉虱60 min内在甘蓝、西葫芦和辣椒上留存粉虱的百分比分别为100%、88%和28%,这进一步验证了上述依据EPG记录得到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烟粉虱生物型对浅黄恩蚜小蜂寄主选择及个体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探讨寄生蜂在Q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替代B型烟粉虱的过程中是否起作用, 我们在实验室条件(温度27±1℃, 光周期16L∶8D, 相对湿度RH 70%~80%)下, 观察了浅黄恩蚜小蜂Encarsia sophia寄生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行为, 研究了浅黄恩蚜小蜂对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的选择性、 烟粉虱生物型对浅黄恩蚜小蜂取食数量及个体发育的影响。结果发现, 浅黄恩蚜小蜂体外检测时间在B型和Q型烟粉虱若虫间差异不显著, 而寄生Q型烟粉虱若虫时的体内检测和产卵时间(190.2±14.6 s)显著高于寄生B型时所用时间(140.0±7.5 s)。在非选择条件下, 浅黄恩蚜小蜂寄生B型烟粉虱若虫的数量(8.1±0.5头)及总产卵量(9.3±0.6粒)显著高于仅提供Q型烟粉虱的寄生数量(6.3±0.5头)及总产卵量(7.0±0.6粒); 而被寄生若虫单头着卵量在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在选择性条件下, 该蜂寄生B型烟粉虱若虫量(3.1±0.4头)、总产卵量(3.8±0.5粒)及被寄生若虫单头着卵量(1.2±0.1粒)都显著高于寄生Q型烟粉虱时的情况(1.8±0.3头、1.8±0.4粒、0.7±0.1粒)。被寄生蜂取食的B型与Q型烟粉虱数量间差异不显著, 但对于同一生物型而言, 交配过的雌蜂能够取食更多的烟粉虱若虫。以B型烟粉虱为寄主时, 浅黄恩蚜小蜂雌蜂卵-黑蛹(7.2±0.1 d)、黑蛹-羽化(5.2±0.1 d)的发育时间与以Q型烟粉虱若虫为寄主时的相应发育时间(7.3±0.1 d, 5.6±0.1 d)间无显著性差异。以B型烟粉虱为寄主时寄生蜂的羽化率(73.55%±1.42%)与以Q型烟粉虱为寄主时的羽化率(68.42%±13.01%)间差异不显著。这些结果表明, 虽然浅黄恩蚜小蜂发育时间、 羽化率在烟粉虱2种生物型间无显著差异, 但该小蜂倾向于B型烟粉虱若虫作为寄主, 而且, 以B型烟粉虱若虫为寄主时, 小蜂的产卵量和寄生若虫数量均增加。但田间浅黄恩蚜小蜂的存在是否有助于Q型烟粉虱成为B型和Q型混合种群的优势种群, 还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选择行为和生物学参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培养皿内自由扩散观察和生物学观察,对黄瓜、茄子、辣椒、棉花和甘薯上B型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和生物学参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B型烟粉虱成虫向寄主植物叶片自由扩散的初始阶段(2 h),各寄主植物叶片上虫量的差异不大,在随后的4~48 h内黄瓜叶片上的虫量不断增加,茄子、棉花和甘薯叶片上的虫量相对稳定,而辣椒叶片上的虫量却不断下降,说明B型烟粉虱对黄瓜的选择性最强、对辣椒的选择性最弱,且饥饿和吡虫啉预处理均不影响B型烟粉虱的寄主选择性;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烟粉虱成虫的蜜露分泌量差异显著,从高到低依次为黄瓜、甘薯、棉花、茄子、辣椒;黄瓜、茄子、甘薯、棉花上烟粉虱成虫的寿命显著长于辣椒,其平均单雌产卵量(分别为224.33粒、182.33粒、191.73粒和172.60粒)也均显著高于辣椒(47.83粒);各寄主植物上烟粉虱卵的孵化率和发育历期差异均不显著;烟粉虱若虫在黄瓜、茄子、甘薯和棉花上的发育历期分别为10.60 d、11.96 d、11.11 d和13.20 d,死亡率分别为5.21%、27.78%、17.24%和37.11%,在辣椒上不能完成正常发育.  相似文献   

5.
寄主挥发物、叶色在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室温条件下,研究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对不同寄主植物和颜色的行为趋性。笼罩实验的结果显示,烟粉虱雌虫对共存的5种寄主植物偏好存在显著差异,总体上表现为对番茄的趋性最强(35·0%),甘蓝次之(27·7%),烟草和棉花再次之,辣椒最低(7·1%);且随着时间的延长,烟粉虱数量在番茄上逐渐增加,在甘蓝上呈下降趋势,在烟草、棉花和辣椒上变动幅度不大,但数量总体上仍是番茄(48·8%)>甘蓝(18·4%)>烟草、棉花>辣椒(3·4%)。但烟粉虱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产卵量则表现为:甘蓝>番茄>棉花、烟草>辣椒;其中甘蓝和番茄上卵量分别占总卵量的56·8%和28·2%;而烟草、棉花和辣椒上的卵量均不到总卵量的6·0%。"Y"型嗅觉仪进一步测定表明:寄主植物番茄和甘蓝气味对烟粉虱具有显著引诱作用,且表现为番茄>甘蓝,辣椒不具引诱作用;烟粉虱对3种植物(番茄、甘蓝、辣椒)的叶片颜色均有显著趋性,选择率在75%左右,但在三者之间的趋性差异不明显;烟粉虱雌虫对黄色和绿色均具有显著趋性,且对黄色的趋性显著大于对绿色的趋性,但对红色无趋性。综合分析表明,在对寄主定向和定位过程中,B型烟粉虱的视觉和嗅觉均起作用,但在对同种颜色(绿色)的寄主进行选择和定位的过程中,嗅觉起主要作用,而对不同种颜色(红、黄、绿)的选择和定位时,其视觉起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6.
比较同一遗传背景的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种群成虫在甘蓝、黄瓜和一品红上的适合度差异,测定3种寄主植物主要营养差异,并分析饲养不同时间后成虫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和游离脂肪酸含量的多代变化规律。结果发现,B型烟粉虱成虫在黄瓜上的相对适合度最高,其次是甘蓝,在一品红上适合度最低,这可能与黄瓜叶片的总氮含量高和总糖含量低有关。饲养时间对烟粉虱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含量没有显著影响,但寄主植物对烟粉虱成虫体内主要营养物质含量影响显著。在黄瓜上饲养烟粉虱成虫体内蛋白质含量都显著高于一品红和甘蓝上烟粉虱成虫的蛋白质含量,在黄瓜上饲养烟粉虱成虫总氨基酸含量都显著低于一品红和甘蓝上烟粉虱成虫的总氨基酸含量。相反,在3种寄主上饲养烟粉虱成虫游离脂肪酸含量都无显著差异。可见,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体内主要营养物质组成影响显著,但饲养时间对B型烟粉虱体内主要营养物质组成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蚊蝇醚及添加有机硅对B型烟粉虱的毒力和田间药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蚊蝇醚及添加有机硅对各发育虫期B型烟粉虱的毒力和田间药效.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蚊蝇醚对烟粉虱具有高杀卵活性和较好的杀若虫作用,但对成虫的毒力较低;成虫接触经蚊蝇醚处理的茄子叶片48 h后,在无药叶片上的产卵量无明显变化,但卵的孵化率显著降低,蚊蝇醚具有优异的经卵巢杀卵活性.有机硅助剂对蚊蝇醚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增效作用.田间药效试验发现, 蚊蝇醚对茄子上的烟粉虱若虫有较佳的防治效果,但对成虫的防治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8.
寄主钾营养对烟粉虱发育、存活和寄主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寄主钾营养对烟粉虱发育、存活和寄主选择的影响,设置了K0(0 mg/L)、K30(30 mg/L)、K60(60 mg/L)、K120(120 mg/L)和K240(240 mg/L)5种不同钾浓度,研究了烟粉虱在不同处理黄瓜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体形以及成虫的寄主选择。结果表明:在温度(26±1)℃,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取食不同钾营养水平黄瓜的烟粉虱在发育历期、存活率、体形上均有差异,其中在K240处理黄瓜上烟粉虱若虫发育最慢,从卵到成虫的时间最长,为21.4天,而在K60处理黄瓜上最快,为18.3天。在不同钾浓度处理寄主上从卵到成虫存活率以K30处理黄瓜上最高(84.7%),其次依次为K60(83.8%)、K120(76.2%)、K0(71.4%)和K240(64.8%)。在体形上以K30处理黄瓜上最大,K240处理黄瓜上最小。寄主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烟粉虱成虫喜欢在K60处理黄瓜上取食和产卵。这些结果提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调节寄主钾营养状况来调控烟粉虱种群。  相似文献   

9.
粉虱蜜露是粉虱寄生性天敌搜索寄主的主要利它素源。应用离子色谱分别对甘蓝与黄瓜上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B-biotype)蜜露以及黄瓜上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蜜露的接触性利它素糖和氨基酸组分和含量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2种粉虱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蜜露均富含糖和氨基酸,其中糖含量占绝对优势,甘蓝上B型烟粉虱蜜露、黄瓜上B型烟粉虱蜜露和黄瓜上温室白粉虱蜜露中的糖含量分别是相应氨基酸含量的42.5、2.6和5.4倍,其中糖类物质中又以寡糖含量占绝对优势,分别占89.3%、81.7%和88.2%。不同寄主植物和粉虱种类显著影响蜜露中糖和氨基酸的组成和含量。其中,甘蓝上B型烟粉虱蜜露中的寡糖以二糖占优势,占97.3%;二糖中又以蔗糖异构糖和松二糖占优势,分别占52.7%和35.4%。黄瓜上B型烟粉虱蜜露和温室白粉虱蜜露寡糖中以三糖和四糖占优势,分别占73.1%和85.4%;优势糖水苏(四)糖和松三糖分别占40.3%和 26.2%及49.9%和27.0%。甘蓝上B型烟粉虱蜜露中氨基酸以丙氨酸占优势,含量为66.5%;而黄瓜上B型烟粉虱及温室白粉虱蜜露中氨基酸以甘氨酸含量最高,分别占氨基酸总量的38.2%和51.7%。应用GC-MS对甘蓝上B型烟粉虱蜜露和黄瓜上温室白粉虱蜜露挥发物组分的鉴定结果显示,两种粉虱蜜露中共同含有的主要挥发物为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  相似文献   

10.
B型烟粉虱对三种寄主植物及其挥发物的行为反应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利用Y型嗅觉仪,测定了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雌虫对3种寄主植物、挥发物提取液、挥发物标样以及寄主植物挥发物模拟样的行为反应,并比较鉴定寄主植物挥发物的组分和含量,以期明确植物挥发物在B型烟粉虱寄主定向行为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番茄植株和甘蓝植株及其相应的挥发物提取物对烟粉虱雌成虫均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而辣椒植株和挥发物提取物的引诱作用不明显;3种寄主植物和挥发物提取物分别两两之间比较时,烟粉虱的选择行为均极显著地表现为番茄 > 甘蓝 > 辣椒。2)番茄、甘蓝和辣椒具有不同的挥发物化学图谱,且挥发物组分的相对百分含量差异很大;番茄挥发物总量远远大于甘蓝和辣椒;从组分来看,番茄挥发物中主要为萜烯类(89.8%),甘蓝挥发物中主要为烷烃类(53.0%)。3)8种寄主植物挥发物标样(10-1~10-6 μL/μL)中,除1,8-桉树脑始终对烟粉虱具有引诱作用外,丁子香酚、苎烯、里那醇和月桂烯则是分别在10-4~10-6,10-1~10-4,10-1~10-4和10-1~10-4μL/μL时,才具有引诱作用;α-蒎烯、顺-3-已烯-1醇则在高浓度下(10-1和10-2 μL/μL)对烟粉虱具有排斥作用,低浓度下对烟粉虱没有任何影响;正十二烷在任何浓度下对烟粉虱均没有任何作用。4)在辣椒上分别喷施番茄挥发物模拟样和甘蓝挥发物模拟样,均显著增加对烟粉虱的引诱作用,而在番茄上喷施辣椒挥发物模拟样则无明显增效作用。综合分析认为,挥发性物质在B型烟粉虱对不同寄主植物的选择偏好时具有重要的行为导向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不同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对植食性昆虫产卵、发育、取食等常有促进或抑制作用,进而影响植物与昆虫的互作关系。本研究旨在阐明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吲哚-3-乙酸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的影响,进而探索防治烟粉虱环境友好的方法,同时期望获得更加优质的烟粉虱用作替代寄主饲养寄生蜂。【方法】对番茄 Solanum lycopersicum L.植株外源喷施吲哚-3-乙酸(IAA),检测其生理生化的响应;记录B型烟粉虱存活率、产卵量并测量解毒酶等指标。【结果】喷施IAA后番茄叶片含水量略有上升,叶面积增大,叶绿素含量增加,过氧化物酶(POD)活性降低,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升高,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显著(P>0.05)。喷施IAA后番茄上B型烟粉虱成虫存活率高于对照组,其中50 mg/L IAA番茄上B型烟粉虱成虫存活率和总产卵量最高,250 mg/L IAA存活率最低;喷施IAA 120 h后烟粉虱总产卵量升高;碱性磷酸酶(AK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较对照升高。【结论】喷施不同浓度的IAA溶液后,番茄植株的生理生化水平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烟粉虱成虫的存活状况、产卵量以及体内解毒活性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改变。适宜剂量的IAA处理能够使烟粉虱的生存表现更加优异,从而为饲养寄生蜂提供优质的替代寄主。  相似文献   

12.
烟粉虱对寄主植物叶背的定向行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成虫在自然条件下总是能够准确定位到寄主的叶片背面进行取食和产卵,这是一种本能的定向行为。以扶桑和油麦菜为寄主材料,通过非选择性和选择性实验,研究和评价光照、叶面物理性状和重力3个环境因子在烟粉虱成虫定向行为中的作用。结果显示,重力在定向行为中起主导作用,寄主叶片正反面的物理性状差异也能够使烟粉虱成虫定位到寄主叶片的背面,但是存在时滞效应。说明烟粉虱成虫在定向到寄主叶片背面的过程中存在2个系统,一个是以重力为线索的垂直方向感作为导航系统,另一个则是以叶面物理性状为线索的行为调节作为校正系统,二者的相互协作使得烟粉虱成虫能够精确定位到寄主叶片的背面。  相似文献   

13.
豇豆轻斑驳病毒(Cowpea mild mottle virus,CPMMV)的流行与其媒介昆虫烟粉虱Bemisia tabaci密切相关,但CPMMV感染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行为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尚不清楚。本研究探究了1)CPMMV感染菜豆Phaseolus vulgaris不同时间对B型烟粉虱寄主选择和产卵偏好性的影响;2)CPMMV感染菜豆对B型烟粉虱生物学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1)相较于健康菜豆,摩擦接种CPMMV后1周,B型烟粉虱却偏好在CPMMV感染的植株上停留和产卵;而摩擦接种后4周,B型烟粉虱却偏好在健康的植株上停留和产卵;2)无论是在摩擦接种后1周和4周的CPMMV感染植株上,B型烟粉虱在健康和CPMMV感染植株上的产卵量和存活率差异不明显。可见,CPMMV感染菜豆对于B型烟粉虱的寄主选择偏好性具有时间效应,而CPMMV感染菜豆对于B型烟粉虱的生物学特性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寄主植物对B型烟粉虱形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为了解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在不同寄主植物上的生物学特性,以制定科学的综合治理措施,作者在271℃的条件下,研究测定了B型烟粉虱在棉花(Gossypiumhirsutum)、一品红(Euphorbiapulcherrima)、甘蓝(Brassicaoleraceavar.capitata)、黄瓜(Cucumissativus)、西葫芦(Cucurbitapepo)、茄子(Solanummelongena)和番茄(Lycopersiconesculentum)上各虫态大小、成活率、发育历期、成虫寿命、平均产卵量等生物学参数。结果表明:取食不同寄主植物的烟粉虱伪蛹在黄瓜和棉花上体型最大,在一品红上最小;烟粉虱从卵到成虫羽化,发育历期以在一品红上最长(22.0d),黄瓜上最短(17.3d);平均单雌产卵量以在番茄上最多(266.5粒/雌),一品红上最少(112.9粒/雌);成虫的寿命在番茄、黄瓜和茄子上显著长于在其他4种寄主植物上。烟粉虱从卵发育到成虫的存活率以在黄瓜上最高(77.8%),西葫芦上最低(55.6%),两者差异显著。综合比较7种寄主植物,黄瓜是烟粉虱种群生长发育和繁殖的最适寄主。  相似文献   

15.
烟粉虱是云南省农业生产上的重要害虫之一。通过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观察相结合,研究了烟粉虱在烟株上的垂直分布特性和在8种寄主作物上的取食、产卵趋性。(1)烟粉虱在烟株上的垂直分布特征为上部>中部>下部,8月中旬为种群高峰期,上、中、下部叶片的成虫密度分别为15.1、10.9、6.7头?片-1;(2)烟粉虱成虫的取食趋性表现为大豆>南瓜>甘薯>番茄>一品红>茄子>甘蓝>烟草,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3)产卵趋性表现为一品红>大豆>南瓜>甘薯>番茄>茄子>甘蓝>烟草,一品红与南瓜、甘蓝、茄子、甘薯、番茄、烟草处理间,以及大豆与烟草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P>0.05)。在所测定的8种寄主植物中,烟粉虱成虫对烟草的选择性最差,烟区规划烟田种植范围时,应避免与大豆、南瓜、甘薯、番茄等作物间作或距离太近。  相似文献   

16.
Wang HT  Xue M  Chen HN  Zhou FY 《应用生态学报》2011,22(5):1302-1308
为明确外来入侵害虫B型烟粉虱取食诱导的烟草防御反应对斜纹夜蛾的影响,探讨其与斜纹夜蛾的种间竞争机制,在室内条件下研究了B型烟粉虱取食后的烟草对斜纹夜蛾成虫产卵选择、幼虫取食选择、拒食作用和其他取食行为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斜纹夜蛾成虫在B型烟粉虱为害后的植株上的落卵量较对照植株降低了40.9%.B型烟粉虱为害的虫体叶对斜纹夜蛾初孵化幼虫具有明显的驱避作用,而中间叶和系统白脉叶有一定的吸引作用,心叶不影响幼虫对寄主的选择性.B型烟粉虱为害叶片对斜纹夜蛾幼虫具有显著的拒食作用,虫体叶拒食作用明显大于系统白脉叶片.与对照相比,B型烟粉虱为害的虫体叶和系统白脉叶降低了斜纹夜蛾幼虫单位时间取食次数或取食比例,虫体叶还显著延长了幼虫开始取食时间,总取食面积显著减少.表明B型烟粉虱为害烟草对斜纹夜蛾成虫产卵和幼虫取食行为均产生不利影响.研究结果对了解烟田害虫种群变动规律和指导害虫治理具有较大意义.  相似文献   

17.
卢伟  侯茂林  文吉辉  黎家文 《生态学报》2007,27(7):2948-2953
在室内采用笼罩和发育测定方法,研究了烟粉虱成虫对黄瓜叶龄的喜好性及其与后代生长发育、存活之间的关系,同时调查了叶毛密度与成虫喜好性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1)烟粉虱成虫比较喜欢在黄瓜植株的中部叶片取食和产卵。(2)叶龄对烟粉虱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影响,对烟粉虱的发育历期只在卵期和若虫四龄期表现出显著影响,对其他龄期或整个世代均没有显著影响。(3)叶毛密度随着叶龄的增大而顺次显著减小;在接虫初始阶段,烟粉虱成虫的叶片选择性与叶毛密度成显著负相关关系,但72h后具有中等叶毛密度的叶片上的成虫数量和着卵量均显著高于叶毛密度较大或较小的叶片。研究结果对培育抗烟粉虱的黄瓜品种和改进烟粉虱的防治措施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B型与浙江非B型烟粉虱药剂敏感性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比较了新入侵我国的B型烟粉虱Bemisiatabaci(Gennadius)与非B型烟粉虱ZHJ-1种群对5%吡虫啉乳油和5%吡丙醚乳油2种杀虫剂的敏感性。ZHJ-1种群卵、若虫和成虫对这2种药剂的敏感性均比B型的明显或显著要高。吡丙醚具有高杀卵活性,在有效成分为0.25mg/L时,2个烟粉虱种群卵的死亡率高于90%。药剂敏感性的差异可能是B型竞争取代本地非B型烟粉虱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或温室白粉虱Trialeurodes vaporariorum(Westwood)为害番茄后对后续温室白粉虱和烟粉虱生长、发育、成虫寿命和繁殖等产生的促进或抑制作用,可为明确寄主植物番茄介导的温室白粉虱-烟粉虱的种间互作,开展粉虱的科学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通过在寄主植物番茄叶片上先将B型烟粉虱或温室白粉虱按不同的顺序、时间间隔分开接种,再系统观察后续接上的两种粉虱生长、发育、繁殖等种群参数的变化。【结果】(1)先期接上烟粉虱对后续温室白粉虱的发育、寿命、产卵量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种作用需烟粉虱的持续诱导,若去掉烟粉虱,其对温室白粉虱的促进作用即消失;先期接上温室白粉虱可缩短后续烟粉虱伪蛹期,但温室白粉虱的持续存在不利于烟粉虱的产卵,且明显降低烟粉虱的内禀增长率和净增殖率。(2)先后在番茄上同时接上温室白粉虱可降低后续烟粉虱的单雌产卵量和雌、雄虫的成虫寿命;先后同时接种烟粉虱却显著地增加了温室白粉虱的单雌产卵量;烟粉虱的提前存在降低了后续烟粉虱单雌产卵量。(3)但两种粉虱之间作用存在着一定的时间滞后性。烟粉虱对温室白粉虱的发育、寿命、产卵量产生的促进作用大约在其卵期后的一段时间才能显现出来;温室白粉虱对烟粉虱伪蛹期的缩短作用也需提前诱导;而温室白粉虱对温室白粉虱的促进作用相当滞后,直到成虫期才显现出来。【结论】B型烟粉虱和温室白粉虱之间可通过寄主番茄产生相互影响,前期烟粉虱为害可显著促进后续温室白粉虱卵和若虫的发育,而前期温室白粉虱为害对烟粉虱的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20.
【目的】明确外来入侵害虫西花蓟马Frankliniella occidentalis (Pergande)取食诱导的番茄植株防御反应对B型烟粉虱Bemisia tabaci (Gennadius) B-biotype行为的影响, 探讨西花蓟马与B型烟粉虱的种间竞争机制。【方法】利用“Y”型嗅觉仪行为分析法、 选择性试验法, 研究了不同处理组合(健康植株CK vs烟粉虱为害植株B、 健康植株CK vs西花蓟马为害植株F、 烟粉虱为害植株B vs烟粉虱和西花蓟马共同为害植株B+F)下, 烟粉虱对不同处理植株的取食行为反应及寄主偏好的差异性, 并利用GC-MS分析了不同处理植株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性。【结果】“Y”型嗅觉仪行为分析结果表明, 在CK vs B和CK vs F两个组合中, 烟粉虱雌成虫对健康植株和昆虫为害植株的偏好性差异不显著; 而在B vs B+F组合中, 烟粉虱为害株对烟粉虱雌成虫具有极显著的引诱作用(P<0.01)。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 在CK vs B和CK vs F这两个组合中, 烟粉虱成虫均偏好健康株并喜好在其上产卵(P<0.01), 在B vs B+F组合中, 烟粉虱成虫偏好烟粉虱单独为害株并喜好在其上产卵(P<0.01)。GC-MS分析结果显示, 本实验收集到9种挥发性物质, 其中有5种烯萜类物质, 其相对含量高达90%以上。与烟粉虱单独为害株相比, 烟粉虱和西花蓟马共同为害株所释放的挥发性物质中, 对烟粉虱具有排斥作用的β-水芹烯显著升高, 而对其具有吸引作用的β-月桂烯却显著减少。【结论】综合分析认为, 西花蓟马诱导的番茄植株防御反应可以显著影响B型烟粉虱的寄主选择行为及产卵选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