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钟东 《蛇志》2010,22(3):216-217,220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是缺血性卒中的一个重要独立危险因素,房颤可使各年龄段脑卒中的危险增加4~5倍。因此,对于房颤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无论是哪一型的房颤,均应进行抗凝治疗。近年来,房颤抗凝治疗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现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由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开发的口服抗凝药apixa-ban(商品名:Eliquis)于2012年12月28日获美国FDA批准,用于非瓣膜性房颤患者以减少卒中和全身性栓塞的风险。百时美施贵宝公司将与辉瑞公司合作销售该药。此前,一项共18 000名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参加  相似文献   

3.
抗凝药物有助于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临床上最常使用的传统抗凝药物如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可以起到很好的预防效果。目前有一类新的口服抗凝药物已经用于临床,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带来了一种更方便、安全和有效预防血栓的治疗选择。本篇综述主要针对传统抗凝药物低分子肝素及维生素K拮抗剂,直接凝血酶抑制剂达比加群,以及选择性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对迄今为止传统抗凝药物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中的临床使用经验、优缺点、以及新型口服抗凝药物最新临床用药进展进行综述,为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预防深静脉血栓提供用药参考。  相似文献   

4.
沙棘油对实验性血栓形成及凝血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沙棘油能使实验性血栓形成延迟,具有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沙棘油有一定的抗凝作用,主要参与内源性凝血系统;且有促纤溶作用,明显降低纤维蛋白原含量,使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呈阳性反应。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下肢骨折低风险组患者接受抗凝治疗对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对2013年2月至2018年11月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收治的80例下肢骨折低风险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随机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深静脉血栓护理预防及物理治疗措施,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接受抗凝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液流变学指标及凝血功能指标。结果经治疗后,研究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液流变学指标与对照组比较虽无明显改善(P>0.05),但仍具有一定优势;研究组凝血功能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抗凝治疗在低风险组下肢骨折患者治疗中的应用,可在一定程度上对患者血液流变学及凝血功能指标进行改善,但对于低风险组患者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与传统预防方法无差异,故需在准确判断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风险性基础上,合理使用抗凝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6.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疾病,能引起栓塞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故抗凝治疗在房颤治疗中尤为重要。华法林已被证实的传统口服抗凝药,但因其出血风险高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近年来出现的新型口服抗凝药克服了华法林的上述缺点,备受临床关注。  相似文献   

7.
王淑萍 《蛇志》2003,15(2):39-40
降纤酶是经生物技术纯化精制而成的 ,是新一代高纯、强效的蛇毒凝血酶样酶 ,可直接作用于纤维蛋白原的 α链 ,形成端对端不交联纤维蛋白单体 ,在体内易被纤溶形成 FDP碎片从体内清除 ,降低纤维蛋白原 ,阻止血栓形成。具有抗凝、溶栓、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 ,抑制血小板聚集 ,降低血液粘度等功效。中国蛇协急危重症医学研究所林可干医生等在生命科学研究中提出“微循环血流不畅是引起疾病有碍健康促进衰老损寿的早期主要原因”后 ,又提出采用疏通微循环血流 ,提高细胞内ATP含量的高新技术中 ,采用降纤酶预防和治疗各种血栓性疾病、高粘滞…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各种疾病并发血栓栓塞症的现象日益增多。血栓形成是术后和产后以及心脏血管系统疾病时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前一世纪已提出它是血流速度减慢、血管壁和血液成分的改变的后果。这设想目前仍得到承认。一、各种原因在血管内血栓形成的发病机制中的意义1.血管壁损害和血管内血栓形成:根据Cop-ley 的意见,血管内皮经常复有一层纤维蛋白簿膜,并且不断生成和破坏。这层薄膜可降低血液的粘滞性和凝固性,并阻止血液有形成分粘附于血管壁,从而保证血液循环。有人发现,纤维蛋白在血管的生理性损伤部位不断生成。Nolf 指出,  相似文献   

9.
血浆蛋白C、蛋白S抗凝体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蛋白C是一种维生素K依赖糖蛋白,它为血浆丝氨酸蛋白酶酶原;凝血酶能将蛋白C转化为活化蛋白C(APC),在一种叫蛋白S(PS)的APC协同因子存在时,APC发挥抗凝活性,蛋白C和蛋白S缺陷或缺乏可引起动、静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0.
心房颤动也称房颤(atrial fibrillation,AF)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发病率逐年提高。房颤时心房丧失有效的收缩,导致患者心脏搏出量减少、心肌供血不足、快速心室率和心肌不规则收缩等,可导致心脏扩大、心房重塑和血栓形成,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和致残率。心血管旁/自分泌的活性多肽通过多种机制参与心血管系统疾病如心力衰竭、心肌梗死、冠心病、高血压和心肌病的进程等。国内外研究已经证实多种心血管活性肽参与房颤的病理生理过程,其中一些活性肽是房颤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或者与房颤的治疗效果密切相关。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进展,对心房钠尿肽、B型钠尿肽、内皮缩血管肽、Apelin、UrotensinⅡ、松弛素、中介素等心血管活性多肽与房颤的联系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1.
鲍炜  吕云波  王辉波  胡婷 《生命的化学》2023,(11):1737-1741
卵圆孔未闭是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疾病,且与多种疾病有关,包括隐源性脑卒中、偏头痛、减压病、低氧血症等。其中,PFO导致的隐源性卒中和偏头痛最为常见,也是目前研究最多的。近年来,外周血液指标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方面均具有潜在应用价值。PFO相关性疾病因特殊的解剖关系,其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和严重程度与血液指标的变化密切相关。本文系统地探讨了外周血液指标与PFO相关疾病的关系。本文总结发现:血小板作为血栓形成的基石可以在PFO相关性CS和偏头痛中有重要作用;MPV和MCHC的变化可能与PFO相关性偏头痛有关;NLR、PLR、TG/HDL-C、LDL-C/HDL-C与PFO相关性CS呈正相关。本文旨在为PFO相关性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在干细胞的临床应用中,细胞输注后因血液介导的炎症反应,诱发血栓形成的现象及其治疗和预防策略。方法两例分别为肾移植术后和慢性肾脏疾病的患者,在输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后出现了血栓形成,采集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通过外周静脉输注干细胞后,患者出现了前臂的疼痛和肿胀。彩超显示距穿刺部位较远距离静脉血栓形成,使用尿激酶和华法林进行溶栓治疗后,肿胀和疼痛得到缓解。结论血栓形成是干细胞临床治疗的一个重要安全性问题,应予以重视并采取充分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3.
陈锐  周玲 《蛇志》1997,9(3):44-46
肝素临床应用进展陈锐周玲广西柳州市红会医院内科545001肝素自1916年由Melean自肝脏发现后,一直作为抗凝药物应用于临床,而且作用范围在扩大,涉及到预防血栓形成、抗炎、抗补体、抗增生等多个领域,现将近几十年来内科临床使用肝素的进展综述如下。1...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蝮蛇毒纯化蛋白C激活物(PCA)的抗凝机制。方法测定PCA对正常人混浆KPTT、PT、TT的影响,对血液凝血活酶生成试验(BTGT)及PA二期法的影响以及对白兔的KPTT和Fgn的影响。结果PCA在最终浓度为0.025mg/L时对正常人混浆KPTT可明显延长,但PT和TT不受影响;当它的浓度增加到50mg/L,PT也可延长,但TT依然无明显变化;最终浓度为0.0125mg/L时,血液凝血活酶生成明显受抑制;当它的浓度增加到2.5mg/L,凝血酶生成显著减少,但抗凝血酶时间始终无明显变化;PCA可明显延长白兔的KPTT。结论PCA在低浓度时首先抑制凝血系统第一阶段内凝途径,在高浓度时也妨碍外凝途径或共同途径,BTGT和PA二期法比KPTT和PT敏感;PCA具有体内抗凝作用。  相似文献   

15.
马士英  赵陆为 《蛇志》1993,5(3):29-29,19
我院采用蝮蛇抗栓酶治疗心房纤颤6例,结果阵发性房颤3例痊愈,持续性房颤3例无效.应用蝮蛇抗栓酶治疗阵发性房颤获得良好效果,原因是蝮蛇抗栓酶有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和血液粘度,改善微循环及扩张冠脉等功能,从而改善心肌和心脏传导系统的血液、氧、能量的供应.恢复心脏的正常功能,消除折返激动而终止房颤.  相似文献   

16.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常见的持续性心律失常之一,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增加患者心衰、卒中、血栓栓塞等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房颤具有自身进展性,异位活动与折返是房颤发生和维持的主要条件,电重构、结构重构、代谢重构等心房重构是其发生的主要原因。而这些重构又促进房颤发生和维持,形成恶性循环,称为"房颤导致房颤"。随着年龄的增长,房颤的发生率也逐渐增加。目前,房颤已成为世界性的医疗问题,但其具体机制仍不清,本文就房颤与心房重构的关系作一综述,为相关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黄雪芬 《蛇志》2013,25(2):242-243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是骨科大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由于手术导致血液流速减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所致,常见于脊柱、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其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和压痛,严重时栓子脱落,导致肺栓塞、脑栓塞等,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因此,早期预防、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以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促进其康复.我院2011年至今收治58例骨科术后下肢深静脉栓塞患者,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蚯蚓纤溶酶是具有较强溶栓作用的丝氨酸蛋白酶,为研究蚯蚓纤溶酶在溶栓的同时是否对其他血液蛋白有破坏作用,本实验以一些血液功能蛋白为底物,用蚯蚓纤溶酶在体外对其进行水解,采用SDS—PAGE检测水解前后底物成分的变化。结果显示,蚯蚓纤溶酶短时间内能完全水解纤维蛋白和纤维蛋白原,长时间作用下能部分水解牛血清白蛋白和人免疫球蛋白重链,不水解牛血红蛋白、牛血超氧化物歧化酶和牛凝血酶原。表明蚯蚓纤溶酶对血栓成分具有较强的识别和水解能力,而对其他血液蛋白作用微弱,说明蚯蚓纤溶酶作为药物使用时具有较强的溶栓和预防血栓形成的作用,且副作用较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易卒中型肾血管性高血压大鼠(RHRSP)在经历人工寒潮中风前血液中vWF与IL-6含量变化从而预测中风的发生.方法:双肾双夹法制作RHRSP模型,经历人工寒潮并于寒潮前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vWF与IL-6含量.结果:脑梗塞组寒潮前vWF的表达明显高于非卒中组,脑梗死组和脑出血组寒潮前的IL-6含量明显高于非卒中组.结论:高血压患者血液中IL-6和vWF的含量可能预测经历寒潮时发生脑卒中的情况.  相似文献   

20.
《蛇志》2018,(1)
目的探讨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早期抗凝治疗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4年5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120例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按随机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给予华法林、肝素钠治疗,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总有效率为98.33%明显优于对照组的86.67%,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00%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6.6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瓣膜性心房颤动脑栓塞患者早期应用华法林、肝素钠进行抗凝治疗的效果显著,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