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以地中海粉螟Ephestia kuehniella Zeller卵为饲料人工繁育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为对象,测定其对豆蚜Aphis craccivora Koch的最佳寻找密度和捕食功能,明确不同饲料处理对异色瓢虫控害能力的影响,为其大量繁殖应用提供依据。【方法】室内测定分别饲喂不同处理地中海粉斑螟卵和豆蚜的异色瓢虫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寻找效应。【结果】不同处理的异色瓢虫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模型,取食新鲜卵、紫外线杀灭卵、冷冻卵、冷冻卵加蜂蜜、豆蚜的异色瓢虫对豆蚜的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88.20、97.73、78.64、101.81、107.70只,各处理间无显著性差异;相同猎物密度下,各处理的异色瓢虫寻找效应相近;在无竞争状态下最佳寻找密度以豆蚜处理最大,为31.89只,紫外线处理卵、冷冻卵加蜂蜜处理次之(30.40只,30.27只)。【结论】与饲喂豆蚜处理相比,地中海粉斑螟卵饲养的异色瓢虫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反应模型无影响,仅会影响数值,但是冷冻卵加蜂蜜的处理,捕食功能各指标与豆蚜处理最为相近,且冷冻卵易保存易使用,可在大量饲养中采用。  相似文献   

2.
异色瓢虫是烟田烟蚜的优势天敌种类之一,本文在室内进行了异色瓢虫成虫及各龄幼虫对烟草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试验,采用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以明确其捕食潜能,利用Hassell模型和Watt模型拟合并测定了异色瓢虫种内干扰以及自身密度对烟蚜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各虫态对烟蚜的捕食量有明显的差异,在相同的烟蚜密度条件下,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最大,为107.41头;其次是成虫,其日最大捕食量为94.34头;3龄幼虫、2龄幼虫和1龄幼虫的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40.32头、14.25头和12.15头。在一定空间和相同比例猎物存在的条件下,种内干扰作用对1龄异色瓢虫幼虫的捕食量影响最为明显,干扰常数为1.1731,而对4龄幼虫干扰最小。各虫态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的干扰效应明显,1-4龄异色瓢虫幼虫以及成虫的竞争参数b值分别为0.5199、0.1848、0.1351、0.6757、0.6528。本研究表明异色瓢虫对烟蚜捕食潜力很大,尤其是4龄幼虫及成虫对烟蚜具有较大的捕食潜能。  相似文献   

3.
异色瓢虫成虫对麦二叉蚜的捕食作用模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捕食作用研究,得出:1.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对麦二叉蚜捕食作用的功能反应均是HollingⅡ型反应;2.异色瓢虫捕食麦二叉蚜时,同等数量的异色瓢虫雌雄混合的干扰作用大于同一性别成虫间的干扰作用;3.异色瓢虫雌、雄成虫均喜好捕食低龄若蚜.  相似文献   

4.
异色瓢虫法国种群对豆蚜的捕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的法国种群具有飞行能力较低的特点,在生物防治方面可能更具利用价值。为了使其更好的在田间应用,本文进行了异色瓢虫的法国种群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的捕食功能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龄幼虫及雌、雄成虫对豆蚜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 II模型,检验各圆盘方程理论值和实测值拟合较好。同一虫态在不同空间水平对蚜虫的捕食能力有显著差异,在广口瓶处理中(较大空间),1~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4.51、83.33、111.12、166.67、190及200头;不同虫期及成虫的瞬间攻击率a为3龄>4龄>雄虫>雌虫>2龄>1龄,且1龄的处理时间Th最长(0.2225);在培养皿处理中(较小空间),1~4龄幼虫及雌、雄成虫的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6.17、19.23、45.45、100、142.86、111.11头,不同虫期的瞬间攻击率a为2龄>3龄>雄虫>4龄>1龄>雌虫,且4龄的处理时间Th最长(0.1624)。  相似文献   

5.
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是枸杞木虱的优势天敌种类之一,为了明确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枸杞木虱4种虫态的捕食作用及田间控害效果,本文利用HollingⅡ型功能反应模型进行拟合以明确其捕食潜能,同时根据其捕食潜能的测算结果,在田间通过罩笼试验探究异色瓢虫4龄幼虫与成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效果。结果表明:各龄期异色瓢虫幼虫对枸杞木虱4种虫态的捕食量存在显著差异,在枸杞木虱密度相同的条件下,异色瓢虫4龄幼虫的日捕食量最大,为92.9头;不同龄期异色瓢虫对枸杞木虱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型方程,当枸杞木虱密度趋于无限大时,异色瓢虫4龄幼虫对枸杞木虱最大捕食量最大为411.5头;成虫对枸杞木虱的瞬间攻击率最大,为0.7931;4龄幼虫对枸杞木虱的处理时间最短为0.0051 d。田间释放异色瓢虫4龄幼虫与成虫的试验证明,处理植株上枸杞木虱虫口减退率,4龄幼虫为43.32%,成虫为14.78%;而对照组即周围8株植株上枸杞木虱虫口减退率,4龄幼虫为14.78%,成虫为16.22%;在异色瓢虫4龄幼虫释放区,处理植株上枸杞木虱虫口减退率为43.32%显著高于其周围8株植株的14.78%;而在成虫释放区,处理植株上枸杞木虱下降率为14.78%,对照组植株的虫口减退率为16.22%,没有显著差异。研究表明,异色瓢虫田间释放需根据枸杞木虱防治范围与力度的需求,选择适宜的异色瓢虫虫态进行枸杞木虱的生物防治。  相似文献   

6.
【目的】杀虫剂对天敌的非致死效应是杀虫剂安全性评估的重要内容。【方法】本研究以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处理的大豆蚜Aphis glycines饲喂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测定了异色瓢虫的发育历期、存活率、蛹重和捕食功能反应。【结果】异色瓢虫G0代不论从哪个龄期开始饲喂毒蚜,LC25(W)处理各龄期其发育均显著延长,且未成熟期(1龄至成虫)显著延长,蛹重和存活率显著降低;异色瓢虫G0代从1龄、3龄和4龄开始饲喂毒蚜,显著延长G1代的3龄龄期,显著缩短G1代的4龄龄期;G0代从4龄开始饲喂毒蚜,显著延长G1代1-3龄的发育历期;G0代不论从哪个龄期开始饲喂毒蚜,G1代蛹重都显著降低,G1代幼虫存活率无显著的变化;异色瓢虫对LC25处理的2龄、3龄和4龄幼虫的最大捕食量显著降低,其余组无显著变化。【结论】吡虫啉亚致死浓度对异色瓢虫G0代和G1代的生长发育均产生影响,且影响异色瓢虫的捕食能力,从而影响异色瓢虫种群的控害功能,这种杀虫剂对非靶标天敌昆虫的非致死效应需要在杀虫剂的安全性评估中予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88-693
本研究比较了瓜蚜Aphis gossypii Glover 5种主要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ta(Goeze)捕食功能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瓜蚜寄主植物对多异瓢虫功能反应有显著的影响。在大多数猎物密度下, 1~3龄幼虫对南瓜和黄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瓢葫芦和哈密瓜上的高;在蚜虫密度较低时(≤ 50头/皿),4龄幼虫和成虫对南瓜和黄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高,而蚜虫密度≥ 70头/皿时,对瓢葫芦和搅瓜上瓜蚜的捕食量较高。多异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对5种寄主植物上瓜蚜的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 II反应。随着瓢虫龄期的增大,猎物处理时间缩短,瞬时攻击率增大,最大捕食量增加。多异瓢虫成虫处理猎物的时间较长于4龄幼虫,而瞬时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小于4龄幼虫。多异瓢虫捕食不同寄主植物上饲养的瓜蚜时,猎物处理时间、瞬时攻击率和最大捕食量不同。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明确新疆棉田棉蚜 Aphis gossypii 捕食性天敌之间的集团内捕食效应及其对蚜虫数量的控制作用。【方法】本研究以优势天敌昆虫大草蛉 Chrysopa pallens 和七星瓢虫 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 为对象,以棉蚜为猎物,在温室中利用盆栽棉花,首先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之间各虫态及虫龄配对的19个处理在无蚜植株上共存24 h后的存活数,然后观察了2种天敌昆虫配对处理下棉苗上棉蚜数量随时间的变化趋势。【结果】在无蚜棉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昆虫共存24 h后的存活结果表明:(1)在发育阶段相同的配对组合中,若是成虫则均存活,若是1龄幼虫则大草蛉存活较多,若是末龄幼虫则七星瓢虫存活较多;(2)在有卵的组配中,除七星瓢虫卵不被大草蛉成虫所捕食外,其他5个组配处理中卵均被捕食;(3)在有蛹的配对组合中,除七星瓢虫蛹被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外,其他处理下蛹均不被捕食;(4)在成虫与幼虫的配对组合中,七星瓢虫成虫捕食较多的大草蛉1龄幼虫,但不捕食大草蛉末龄幼虫,而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1龄或末龄幼虫之间不发生捕食;(5)在不同龄期幼虫的配对组合中,大草蛉末龄幼虫捕食七星瓢虫1龄幼虫,而七星瓢虫末龄幼虫捕食大草蛉1龄幼虫。在有蚜植株上2种捕食性天敌共存对棉蚜数量具有不同的控制作用:(1)2种捕食昆虫的幼虫各自单独存在(对照)下,蚜虫密度随时间而降低;(2)大草蛉幼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增大;(3)大草蛉成虫与七星瓢虫幼虫或成虫配对处理下,棉蚜密度随时间而减小。【结论】研究结果说明,大草蛉与七星瓢虫之间存在集团内捕食,但2种天敌共存对棉蚜的控制作用取决于大草蛉虫态, 若大草蛉为幼虫,可使蚜虫密度增大,若为成虫,则使蚜虫密度减小。  相似文献   

9.
宋新元  丛斌 《昆虫知识》2008,45(3):389-393
以玉米蚜Rhopalosiphum maidis Fitch及玉米田的捕食性天敌为研究对象,筛选1对特异扩增玉米蚜细胞色素氧化酶Ⅱ(COⅡ)基因序列片段的引物。种特异性检验表明,该引物只对玉米蚜基因组DNA具有扩增效果,对与其同域发生的其他种类不具扩增作用;室内以该引物检测喂食单头玉米蚜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Pallas)成虫和大草蛉Chrysopa pallens(Rambur)成虫腹内靶标食物的衰变情况,结果表明,异色瓢虫成虫和大草蛉成虫阳性比率的半衰期分别为喂食后2·814和2·441h;对玉米田间捕食性天敌的检测结果表明,在所检测的6类群13种捕食性天敌中,大灰食蚜蝇幼虫、草蛉幼虫、异色瓢虫成虫和幼虫、龟纹瓢虫成虫和幼虫对玉米蚜的捕食作用检出率较高,大于40%。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异色瓢虫对设施栽培桃树上桃蚜的自然控制力,在室内研究了异色瓢虫成虫自身密度和不同蚜虫密度对捕食功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异色瓢虫对桃蚜的捕食功能反应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其拟合模型为Na=0.898Nt/(1+0.0045Nt),每头异色瓢虫在1 d内对桃蚜的最大捕食量为200头,捕食每头桃蚜的处置时间Th=0.005d。异色瓢虫自身密度对桃蚜捕食作用有一定制约,拟合Watt竞争模型方程为A=86.441P-0.6592。  相似文献   

11.
【目的】为探究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及其捕食功能的影响。【方法】以转Cry1Ac/1Ab基因棉与其亲本常规棉为实验材料,利用取食不同棉花品种叶片的棉铃虫饲喂异色瓢虫幼虫。【结果】与常规亲本棉相比,取食饲喂转基因棉花叶片的初孵棉铃虫幼虫的异色瓢虫幼虫从1龄发育至化蛹期时间延长0.77 d,但差异不显著;除1龄幼虫体重增加(0.0773 mg)外,其余各龄期幼虫体重均有所下降,但差异均不显著;异色瓢虫1、2、3、4龄幼虫对初孵棉铃虫捕食量均随棉铃虫密度的增加而增加,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圆盘方程。【结论】转Cry1Ac/1Ab基因棉花对异色瓢虫生长发育无显著影响,饲喂取食转Cry1Ac/1Ab基因棉花的棉铃虫对异色瓢虫捕食功能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2.
异色瓢虫对白毛蚜捕食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李照会  郑方强 《昆虫学报》1993,36(4):438-443
试验研究了异色瓢虫Leis axyridis(Pallas)各龄幼虫和戌虫对白毛蚜Chaitophorus po-pulialbae无翅成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及其成虫的寻找效应。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II型。异色瓢虫成虫寻找效应和自身密度之间的关系用Hasell & arley(1969)模型E=QP-m 和Beddington(1975)模型E=aT/[1+btm(P-1)]进行了模拟,Beddington模型更好地反映寻找效应和瓢虫密度之间的 关系。寻找效应与瓢虫成虫自身密度和蚜虫密度之间的关系用Bcddington(1995)模型E=aT/[1+aTmN十btm(P-1)]进行描述,表明寻找效应(E)随瓢虫密度(P)和猎物蚜虫密度(N)的增大而下降  相似文献   

13.
七星瓢虫、大草蛉对桃粉蚜捕食功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经测定,七星瓢虫成虫、4龄幼虫和大草蛉3龄幼虫对桃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属于Holling—Ⅱ型圆盘方程式,两种天敌对桃粉蚜具有较强的捕食能力。  相似文献   

14.
试验研究了异色飘虫二-四龄幼虫对桃大尾蚜低龄和高龄若蚜的捕食作用,对低龄若蚜的捕食作用,三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40头以上时显著高于二龄幼虫,四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70头以上时显著高于三龄幼虫。对高龄若蚜的捕食作用,三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20头以上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二龄幼虫,四龄幼虫的捕食量在猎物密度为30头以上时显著高于三龄幼虫。异色飘虫二-四龄幼虫对桃大尾蚜低龄和高龄若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为HollingⅡ型。用a/Th来评价天敌对害虫的控制能力,异色飘虫蚴虫龄期愈大,对桃大尾蚜控制作用愈强。  相似文献   

15.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4):473-477
调查发现我国雷州半岛菠萝洁粉蚧Dysmicoccus brevipes的天敌有4科8种,其中香港角毛瓢虫Horniolus hisamatsui Miyatake、丽草蛉Chrysopa formosa Brauer及一种瘿蚊Aphidoletes sp是优势天敌。香港角毛瓢虫Hhisamatsui、细毛小瓢虫Scymnus (Pullus) syoitii Sasaji为广东新记录种。香港角毛瓢虫Hhisamatsui捕食菠萝洁粉蚧的量随猎物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且随着龄次的增加而增加,但当猎物密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其增长率就随猎物密度的增大逐渐减缓,即捕食量与猎物密度为逆密度制约关系,呈负加速曲线,以Holling(1959)圆盘方程进行模拟的结果是属于Holling-Ⅱ型。香港角毛瓢虫1龄、2龄、3龄、4龄幼虫和成虫对菠萝洁粉蚧2 龄若虫的理论最大捕食量分别为1153头/天、2611头/天、6173头/天、7042头/天、7407头/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为探究六星瓢虫Oenopia formosana对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的生物防控潜能,以及存在萝卜蚜Lipaphis erysimi时的捕食偏好。【方法】在实验室条件下测定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捕食功能和寻找效应,以及同时存在柑橘木虱和萝卜蚜时六星瓢虫的捕食选择。【结果】各虫态的六星瓢虫均能捕食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模型。六星瓢虫1-4龄幼虫和成虫对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0.279、0.430、0.689、0.829和0.695,理论日最大捕食量分别为29.155、32.895、46.512、58.824和79.365头,处理时间分别为0.034、0.030、0.022、0.017和0.013d,控害效能分别为8.148、14.131、32.048、48.747和55.130。六星瓢虫的各个龄期对5龄的柑橘木虱若虫的搜寻效应均随着猎物密度的变大而降低,4龄六星瓢虫幼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下降趋势最大,当柑橘木虱5龄若虫的低密度存在时,4龄幼虫的搜寻效应高于其他龄期的六星瓢虫。存在柑橘木虱...  相似文献   

17.
七星瓢虫对麦长管蚜捕食作用及其模拟模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实验室内16—21℃的温度下,七星瓢虫雌成虫捕食行为集中在8:00—22:00。瓢虫各龄幼虫及雌成虫对麦长管蚜的功能反应均属Holling Ⅱ型。28℃时,瓢虫雌成虫的攻击率最大,处理时间最短。随温度增加,攻击率减小,处理时间增加。假设:猎物种群在无捕食者存在时,呈Logistic曲线增长;捕食者随机搜寻猎物。对猎物的功能反应为Holling Ⅱ型,捕食者个体间存在相互干扰;捕食者种群存在一个最低死亡率K_0,随种群增大,死亡率增加,增加速率与密度成反比;捕食者取食的猎物转化为自身部分的比例为β。 七星瓢虫-麦长管蚜捕食作用系统模拟模型:较好地描述了当麦长管蚜种群增长到某一数量时,放置一头瓢虫雌成虫后蚜虫种群增长过程。本文对模型平衡点作了局部稳定性分析。  相似文献   

18.
十一星瓢虫Coccinella undecimpunctata Linnaeus是青海省柴达木地区的一种重要捕食性天敌。为明确其对枸杞棉蚜Aphis gossypii Glover和枸杞木虱Poratrioza sinica Yang et Li.两种主要枸杞害虫的嗜好性,开展了捕食选择性试验,发现当两种害虫共存时,瓢虫成虫更喜食棉蚜。为进一步探究十一星瓢虫对枸杞棉蚜的捕食能力,测定了瓢虫各龄幼虫和成虫在不同棉蚜密度下的捕食量、寻找效应以及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对捕食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十一星瓢虫各虫态对棉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均符合Holling-Ⅱ功能反应模型,种内干扰、自身密度对捕食量的影响分别符合Hassell干扰效应模型和Watt模型。十一星瓢虫1~4龄幼虫及成虫对枸杞棉蚜的日最大理论捕食量分别为18.94、44.29、81.57、145.27和126.48头;在一定空间、相同瓢蚜比条件下,瓢虫同一虫态个体间存在种内干扰效应,以1龄幼虫受干扰最大,干扰常数为1.1803。此外,瓢虫自身密度对其捕食作用产生一定影响,以4龄幼虫和成虫尤甚,竞争参数分别为0.7948、0.6848。本研究可为今后更高效地利用青海高原本地十一星瓢虫资源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原产于亚洲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 Pallas(Coleoptera:Coccinellidae)]是最重要的捕食性瓢虫种类之一,被广泛应用于农林业害虫的生物防治。通过室内给予异色瓢虫两种不同的食物(豆蚜、菜蚜)的饲养,观察其生物学特性(如生活史、食性、龄期变化、羽化时间及产卵数量等)的区别,研究发现,对于给予不同的食物饲养,异色瓢虫会表现出某些差异性的生物学特性。二龄、三龄其历期各组都为3~5d,无区别;但以菜蚜饲养的异色瓢虫四龄、蛹期历时分别为7~11d、9~12d,而以豆蚜饲养的分别为9~11d、8~11d;异色瓢虫蛹的羽化率以菜蚜饲养:以豆蚜饲养为100%:95%;在产卵方面,以菜蚜饲养的异色瓢虫平均19粒/块、小于300粒/头,而以豆蚜饲养的异色瓢虫产卵平均大于22粒/块、大于600粒/头,在总体特性方面也有明显区别。另外,对以菜蚜饲养的异色瓢虫成活时间平均都在60d左右,而以豆蚜饲养的成活时间平均都在90d左右。研究表明,给予豆蚜饲养异色瓢虫优势略大于以菜蚜饲养。在得出结果后本文并对异色瓢虫在农业生产特别是果园、菜地、温室花卉上的应用前景作了讨论,指出异色瓢虫是一种很有利用前景和产业化生产价值的天敌生物。  相似文献   

20.
郭佳妮  李保平  孟玲 《生态学报》2017,37(6):1826-1831
种内和种间捕食卵现象常见于对食蚜瓢虫的研究报道中。源自亚洲、入侵北美和欧洲的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由于卵含有生物碱而被认为可能是威胁本土瓢虫生存的原因,但该推测只有在明确异色瓢虫在原产地是否对本土瓢虫具有类似负面影响后,才能确证。通过饲喂实验,旨在明确异色瓢虫在原产地是否对本土七星瓢虫(Coccinella septempunctata)和龟纹瓢虫(Propylea japonica)具有食卵负面作用,为揭示异色瓢虫入侵机理提供依据。实验中用蚜虫(对照)和3种瓢虫卵对瓢虫初孵1龄幼虫进行饲喂处理,观察幼虫生长发育指标。对瓢虫初龄幼虫存活表现的分析结果表明:(1)龟纹瓢虫初孵幼虫取食同种卵和七星瓢虫卵后存活至2龄的比率均高于取食异色瓢虫卵的近7倍;(2)七星瓢虫幼虫取食异色瓢虫卵未存活到2龄,但取食其他瓢虫卵和蚜虫后85%以上个体存活至2龄;(3)异色瓢虫初孵幼虫取食同种和其他2种瓢虫卵后有90%以上存活至2龄。龟纹瓢虫和七星瓢虫1龄幼虫取食异种卵比同种卵后的发育历期显著延长,但异色瓢虫并未表现出差异。龟纹瓢虫和异色瓢虫1龄幼虫取食同种和异种卵后的体增重相同,但七星瓢虫取食龟纹瓢虫卵后体增重比取食同种卵减小。研究结果说明,异色瓢虫卵对七星瓢虫和龟纹瓢虫初孵幼虫的生存具有负面影响,反之不然。所以,取食异色瓢虫卵本身并非是导致北美和欧洲本土瓢虫数量减少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