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从安徽省15个城市居民储藏物中采集了48种样本,采用水膜镜检法和电热集螨法进行粉螨的分离,并进行螨种的鉴定及计数。检获粉螨27种,隶属于7科19属。其平均孳生密度为28.65±7.6只/g,物种丰富度指数为2.70,物种多样性指数为2.62,物种均匀度指数为0.89。其群落组成较为多样化,粉螨污染储藏物的情况严重。  相似文献   

2.
选取禾谷类、油料类和副产品3类粮仓储藏物采样点各150个,每个采样点各采集样本2份,每份10g,过筛后留取尘渣,进行粉螨的采集、分类、鉴定、计数以及数据分析.共检获粉螨28种,隶属于6科17属.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3类储藏物的粉螨物种数为16~21,平均孳生密度为20.61±4.78~54.13±4.27,物种丰富度指数(Margalef指数)为1.979~2.535,多样性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为2.160~2.431,均匀度指数(Pielou指数)为0.763~0.816,优势度指数(Simpson指数)为0.118~O.151,相似性指数(Jaccard指数)为0.321~O.65.其粉螨的孳生密度、多样性及相似性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3.
粉螨危害储藏中药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朝品 《蛛形学报》2000,9(1):48-51
随机选取10种中药材分别进行直接孵育(自然组)、高压灭菌后直接孵育(对照组)、高压灭菌并接种腐良酪螨后孵育(试验组)、高压灭菌并接种粉尘螨后孵育(试验组),探讨粉螨对储藏中药材的危害。结果从自然缓和 药材中分离出螨的种数、虫口密度及真菌污染程度均较高于试验组和对照组,药材质量及重量显著下降,与其它各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人为接种腐食酪螨、粉尘螨的2实验组,粉螨孳生密度高,药材重量  相似文献   

4.
淮南市储藏植物性中药材粉螨类名录初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初步报道淮南市储藏植物性中药材粉螨类名录。本调查在1990年5月至1992年10月间进行,采集样本366份,鉴定出粉螨49种,它们分属于7个科、25个属。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粉螨污染储藏干果状况及其孳生种类、密度、物种多样性和种群动态。方法从安徽某些城市干果商店(仓库)和中药店(仓库)采集食用干果和药用干果,分离其中的孳生粉螨。结果从60种干果样本中共分离出粉螨18种,隶属于6科16属,其中以甜果螨、家食甜螨、害嗜鳞螨和腐食酪螨为主。结论贮藏干果孳生粉螨种类较多,虫口密度较高,因此,应采取措施控制粉螨孳生以降低粉螨对人类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6.
储粮书虱Liposcelis spp.和锈赤扁谷盗Cryptolestes ferrugineus(Stephens)由于对磷化氢具有较高的抗性而成为目前粮食储藏过程最难防治的两类害虫,研究储粮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对储粮书虱和锈赤扁谷盗的防治效果,对于缓解其对磷化氢的抗性以及其在实仓中综合防治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本文用55%甲基嘧啶磷乳油和2%溴氰·甲嘧磷粉剂分别和磷化氢联用对广东、广西、安徽和河南4个不同气候条件的粮库中的书虱和锈赤扁谷盗进行防治效果的研究。结果表明,在磷化氢熏蒸粮食之前用55%甲基嘧啶磷乳油或2%溴氰·甲嘧磷粉剂处理粮面表层的粮食,在4个粮库的试验粮仓内书虱和锈赤扁谷盗的防治效果有显著差异:在北方干燥少雨的河南汤阴库防治效果最好,可达100%,其次是安徽舒城库、广西柳州库,防治效果分别为71.8%和71.9%。效果最差的是高温高湿的是广东湛江库,防治效果为50.4%。用55%甲基嘧啶磷乳油或2%溴氰·甲嘧磷粉剂和磷化氢联用对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说明储粮防护剂和磷化氢联用对于储粮书虱和锈赤扁谷盗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  相似文献   

7.
储藏物害虫嗜卷书虱对DDVP熏蒸的行为反应与致死剂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引言 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属啮虫目虱啮科。其体形微小,食性复杂,栖息场地多在粮食仓库及食品加工厂、图书馆、标本馆等地。大量发生时可造成严重损失,传播微生物,并以其尸体、排泄物等污染储藏的粮食和其它储藏物品。王进军等调查发现,在我国“双低”和“三低”贮粮的粮仓中,书虱已成为优势种群,对贮粮安全构成了威胁。使用病原真菌和细菌来防治嗜卷书虱,很难达到理想效果,即使采用菊酯类杀虫剂也难以奏效,贮粮熏蒸中普遍使用的溴甲烷(CH_3Br)和磷化氢(PH_3)对嗜卷书虱的防治效果也不很理想。利用昆虫生长调节剂防治嗜卷书虱的研究已有一些报道,但在具体应用上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气调措施可应用于控制书虱种群的增长,但书虱的抗气性发展很快,  相似文献   

8.
褐飞虱胁迫下两种水稻不同生育期玉米素核苷含量动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应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研究了在褐飞虱胁迫下镇稻2号(粳稻)和协优63(籼稻)抽穗期和灌浆期水稻叶片和根中玉米素核苷(zeatin riboside, ZR)含量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镇稻2号抽穗期ZR含量变化比灌浆期对褐飞虱侵害更为敏感,密度分别为15、30、60、120头/株的褐飞虱侵害水稻抽穗期3、6、9天后,叶片和根中ZR含量显著下降;灌浆期除各个褐飞虱密度侵害9天叶片中ZR含量和120头/株褐飞虱密度侵害9天根部ZR含量显著下降外,其他处理根和叶片中ZR含量下降不明显。协优63抽穗期受褐飞虱侵害后体内ZR的变化不同于镇稻2号,密度分别为15、30、60头/株的褐飞虱侵害3天后,叶片中ZR含量明显升高;在灌浆期,除30、60、120头/株褐飞虱密度侵害6天和120头/株褐飞虱密度侵害9天叶片中ZR含量有显著增加外,其他处理变化不明显。表明不同品种水稻在不同密度褐飞虱侵害下对根和叶片中ZR含量有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烟粉虱复合种内共生菌多样性及其生物学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烟粉虱复合种Bemisia tabaci(Gennadius) complex内共生菌的种类可分为5类: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γ变形菌纲的初级内共生菌Candidatus Portiera aleyrodidarum和次级内共生菌,变形菌门α变形菌纲Wolbachia属细菌,衣原体门(Chlamydiae)衣原体纲细菌CandidatusFritschea bemisiae以及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类噬胞细菌(Cytophaga-like-organism, CLO)。系统发育分析表明,烟粉虱初级内共生菌分为2支,一些初级内共生菌和宿主系统发育并不严格一致; 次级内共生菌分为3支,一些次级内共生菌可能存在水平传播或多次侵入的现象。上述5类内共生菌在烟粉虱不同生物型/地理种群内的分布存在差异。B型烟粉虱可能具有独特的初级、次级内共生菌,并且不含有或很少含有Wolbachia属细菌、衣原体纲细菌Candidatus Fritschea bemisiae以及类噬胞细菌(CLO)。最后探讨了不同内共生菌对烟粉虱宿主的生物学意义及其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昆虫学报》2014,(4):640-643
本文对广州市清平中药材市场中昆虫类药材的分布和种类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广州市清平中药材市场共有9目12科20种药用昆虫(桑螵蛸未计入)。其中,清平东中草药批发市场中销售的药用昆虫种类最多,有8目10科17种药用昆虫(桑螵蛸未计入);清平中药材专业市场周边档口也有昆虫类销售,但只售活体昆虫,且药材种类和数量都很少,仅有龙虱科Dytiscidae和负子蝽科Belostomatidae的共3种昆虫;而市场的医药中心大厦内除冬虫夏草外,没有其他的药用昆虫出售,也没有以昆虫为组成成份的中成药销售。  相似文献   

11.
两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嗜虫书虱的致死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系统测定了灭幼宝(Pyriproxyfen)和烯虫酯(Methoprene) 2种昆虫生长调节剂对储藏物主要害虫嗜虫书虱(Liposcelis entomophila)的生物活性。采用饲料混药法,针对不同浓度的灭幼宝和烯虫酯分别对嗜虫书虱若虫的致死作用,对若虫发育历期,成虫繁殖力和卵孵化率的影响设置不同处理和重复。结果表明,灭幼宝对嗜虫书虱若虫的致死作用非常明显,其效果比烯虫酯好;不同浓度的灭幼宝使若虫的发育历期明显延长; 灭幼宝和烯虫酯对嗜虫书虱的成虫无杀伤作用,但对成虫的产卵量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两者的作用浓度却相差5倍。灭幼宝对卵的孵化率影响更大,因而具有更显著的杀卵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土壤中甲螨孳生与铬污染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土壤中甲螨孳生的种群数量与土壤铬污染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 :于某大型化工厂周围土壤 10 m、1km、10 km及远郊农田土壤设立采样点 ,各采集 5 0份样本 ,每份样本采集 (10× 10× 10 )cm3的土壤 ,置 Tullgren电热分螨器中分离甲螨 ,计算甲螨在不同环境中的密度、丰度、优势属 ;同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分别测定化工厂周围土壤及远郊农田土壤样本中的铬含量。结果 :化工厂周围土壤总体甲螨的密度、丰度和优势度分别为 1975 7(131.71± 2 8.34)个 / m2、131.7个 /样本、嗜草甲螨、门罗点肋甲螨 ,远郊农田土壤甲螨的密度、丰度和优势度分别为 984 5 (6 5 .6 3± 18.36 )个 / m2、6 5 .6 3个 /样本、滑菌甲螨、嗜草甲螨、被盖头甲螨、棒菌甲螨、新小奥甲螨、普通尖棱甲螨 ,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化工厂周围土壤及远郊农田土壤总体铬浓度分别为 (0 .2 5± 0 .0 7) mg/ kg、(0 .0 8± 0 .0 2 ) m g/ kg,两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化工厂周围土壤 10 m、1km、10 km、处甲螨的密度分别为 16 4 89(32 9.78± 31.2 2 )个 / m2、2 2 5 7(45 .14± 9.4 5 )个 / m2 、10 11(2 0 .0± 3.33)个 / m2 ,化工厂周围土壤样本的甲螨密度较高 ,与远效农田土壤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结论  相似文献   

13.
洪飞  虞磊  韩杰  方杰 《动物学杂志》2024,59(2):225-232
安徽树蛙(Zhangixalus zhoukaiyae)与丽水树蛙(Z. lishuiensis)自发表以来一直存在分类争议。为进一步探讨这两个物种的分类问题,本研究在浙江省和安徽省交界处(浙江淳安-安徽黄山)开展了长期的野外监测,采集到张树蛙属标本5号,并将该5号标本与安徽树蛙及丽水树蛙模式产地标本进行形态学比较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上述5号标本形态差异小,与安徽树蛙及丽水树蛙模式标本进行比较后,未发现显著形态学差异。基于16S rRNA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表明,本研究样本与安徽树蛙和丽水树蛙模式标本序列聚成一单系支;本研究样本与安徽树蛙模式标本遗传距离1.3%,与丽水树蛙模式标本遗传距离0.8%。基于本研究的分析结果,进一步厘清了丽水树蛙和安徽树蛙的分类争议,丽水树蛙可能是安徽树蛙的同物异名,它们应为不同的地理种群,彼此之间尚未达到种间差异水平。  相似文献   

14.
寄主钾营养对烟粉虱发育、存活和寄主选择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探讨寄主钾营养对烟粉虱发育、存活和寄主选择的影响,设置了K0(0 mg/L)、K30(30 mg/L)、K60(60 mg/L)、K120(120 mg/L)和K240(240 mg/L)5种不同钾浓度,研究了烟粉虱在不同处理黄瓜上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体形以及成虫的寄主选择。结果表明:在温度(26±1)℃,相对湿度80%±5%的条件下,取食不同钾营养水平黄瓜的烟粉虱在发育历期、存活率、体形上均有差异,其中在K240处理黄瓜上烟粉虱若虫发育最慢,从卵到成虫的时间最长,为21.4天,而在K60处理黄瓜上最快,为18.3天。在不同钾浓度处理寄主上从卵到成虫存活率以K30处理黄瓜上最高(84.7%),其次依次为K60(83.8%)、K120(76.2%)、K0(71.4%)和K240(64.8%)。在体形上以K30处理黄瓜上最大,K240处理黄瓜上最小。寄主选择性试验结果表明,在温室条件下,烟粉虱成虫喜欢在K60处理黄瓜上取食和产卵。这些结果提示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通过调节寄主钾营养状况来调控烟粉虱种群。  相似文献   

15.
茶园黑刺粉虱(Aleurocanthus spiniferus)种群的RAPD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付建玉  韩宝瑜 《生态学报》2007,27(5):1887-1894
用RAPD技术对华东地区7个茶园的黑刺粉虱种群进行遗传结构分析。从40个随机引物中筛选出9条具特异性的引物,扩增出248条长度约为200~2000bp的DNA条带,其中199条多态性条带,多态性为80.24%。经Popgene软件分析,黑刺粉虱种群平均水平的多态位点百分比(P砚)为48.33%,Nei's基因多样性(HE)为0.2910,Shannon's多态性信息指数(日)为0.4442,表明黑刺粉虱种群遗传多样性丰富;各种群问遗传分化程度(Gst)较高,达0.3749,其中PPL以福建武夷山区的九龙山种群(JLS)最高,达77.42%,其次为安徽九华山种群(JHS)的65.73%;而且两种群的HE,H等遗传指标均较高。以NTSYSpc软件包,基于Nei's遗传距离对昆虫个体进行UPGMA和NJ法聚类分析,构建分子系统树,并进行多维标度分析(MDS)。系统树显示:同一种群的个体优先聚类,遗传相似度高的种群依次聚类。多维标度分析也显示:浙江杭州、富阳和绍兴3种群集中分布,安徽宣城种群靠近该3种群;而九华山种群则与武夷山区的九龙山种群聚拢;福建金山种群独立成簇。多维标度分析与聚类分析结果一致。认为粉虱种群间的遗传距离与地理距离之间存在相关性;两个山地种群的多样性有别于其它种群,是因为山地环境和气候引起粉虱适应性的生态地理分化。  相似文献   

16.
毒死蜱亚致死剂量对灰飞虱致害性和繁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科学用药防治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提供理论依据, 采用麦秆浸渍法测定毒死蜱对灰飞虱成虫的室内活性, 并用Parafilm小袋法和滤纸漏斗法测定毒死蜱亚致死剂量对灰飞虱蜜露排泄量、 虫体增重、 产卵量等指标的影响。Parafilm小袋法的测定结果表明, 经毒死蜱亚致死剂量(0.21 mg/L有效成分)处理的灰飞虱单雌蜜露分泌量和虫体增重分别比对照增加10.99%和22.22%, 但与对照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单雌产卵量为79.6±26.4个, 比对照增加12.27%, 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滤纸漏斗法的测定结果表明, 处理过的灰飞虱雌成虫蜜露分泌面积为119.74±5.90 mm2, 比对照增加13.06%, 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毒死蜱亚致死剂量处理后对灰飞虱蜜露分泌量、 虫体增重和单雌产卵量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 说明毒死蜱亚致死剂量可能会导致灰飞虱致害性加剧。本研究结果对深入研究杀虫剂对灰飞虱种群的亚致死效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7.
昆虫组织蛋白酶属于多功能酶系,在昆虫生命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但昆虫组织蛋白酶对化学农药的响应却鲜有报道。吡虫啉和毒死蜱是目前防治柑橘木虱Diaphorina citri常用的化学药剂。本研究旨在探究吡虫啉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处理对柑橘木虱成虫组织蛋白酶基因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基于柑橘木虱的转录组数据库,同时结合NCBI数据库,通过Blast比对鉴定得到8个柑橘木虱组织蛋白酶基因,序列分析得出其均属于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且含有保守的组氨酸活性位点。研究采用浸叶法处理得到经吡虫啉和毒死蜱处理24 h对柑橘木虱成虫的致死中浓度LC50分别为97.88 mg/L和47.94 mg/L。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这两种药剂亚致死浓度(LC20和LC50)胁迫下柑橘木虱成虫组织蛋白酶基因表达水平变化。结果表明吡虫啉胁迫显著下调柑橘木虱DcCath-B,DcCath-F,DcCath-L和DcCath-L1基因表达量;毒死蜱LC20浓度胁迫显著下调柑橘木虱DcCath-B,DcCath-L和DcCath-W基因表达量,LC50浓度胁迫下仅DcCath-B表达量显著下调,其他基因表达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表明吡虫啉和毒死蜱亚致死浓度胁迫下,柑橘木虱成虫下调表达体内部分组织蛋白酶基因以响应此逆境。本研究为探索亚致死浓度吡虫啉和毒死蜱对柑橘木虱的毒理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杀虫剂胁迫下嗜卷书虱和嗜虫书虱能源物质的代谢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比色法测定嗜卷书虱(Liposcelis bostrychophila)和嗜虫书虱(L.entomophila)体内甘油三酯、多糖和可溶性蛋白的贮存量。结果表明,嗜虫书虱体内3种物质的贮存量均显著高于嗜卷书虱。在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的胁迫下,嗜虫书虱体内3种物质的变化幅度均大于嗜卷书虱,其中甘油三酯的含量先增高后降低,整体呈现下口抛物线趋势;多糖和可溶性蛋白的消耗率增加。这些说明在毒死蜱和丁硫克百威的作用下,书虱更多地启动了多糖和可溶性蛋白的代谢,降低了对甘油三酯的利用,以应对杀虫剂的胁迫。  相似文献   

19.
对水稻淀粉黏度特性特征值测定的统计分析表明:在避光自然温度储藏期间,不同类型稻谷淀粉黏度特征值均有明显的变化,各特征值在储藏1~5个月内变化较小,而6~7个月期间变化较大,大部分特征值变化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不同类型稻谷在储藏期间黏度特征值发生明显差异的时间点不同,粳糯类水稻品种在储藏期间发生明显差异的时间点明显早于粳稻和籼稻类。储藏时间与淀粉黏度特征值优化方程建立结果显示:与籼稻类品质变化关系密切的主要特征值为最高黏度(PKV)、崩解值(BDV)和峰值时间(PeT),粳稻类为热浆黏度(HPV)、冷胶黏度(CPV)和回复值(CSV),而粳糯类为PKV、BDV、CSV和起浆温度(PAT)。研究结果表明,通过RVA谱主要特征值来评价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稻谷耐储藏性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稻田节肢动物群落的多样性及对褐飞虱的控制功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江苏江浦及安徽安庆两地五种类型稻田的节肢动物群落生物多样性研究表明,以对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具有抗性的粳稻田多样性指数最高。稻田蜘蛛亚群落与褐飞虱种群数量变化间存在明显的相关性,11年中64%的年份表现为显著相关。利用天敌功能指数EF=(E+P)E/P、数值反应的方法研究了稻田蜘蛛功能团与褐飞虱种群间的生存、繁殖和数量关系,结果表明,初始EF值与褐飞虱对水稻的危害率及褐飞虱种群的未来最大饱和容量K值间呈显著相关。本文讨论了利用初始EF值来预测天敌对害虫的功能作用及生物防治与化学防治协调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