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大学生物系生物化学教授郑集先生是我国老一辈生物化学和营养学家,他从事生物化学和营养学教学与研究已达55年。在研究我国食物营养价值,特别是植物蛋白质营养价值方面做出了显著成绩;并对我国生物化学与营养学史料进行了系统的收集,为我国生物化学与营养学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2.
李载平 《生命的化学》2001,21(3):186-188
王应睐先生是创建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第一任所长。 1 984年后他虽退居二线任名誉所长 ,但是多年的习惯 ,称他王所长仍是我最感亲切的称呼。2 0 0 1年 5月 5日晚 ,突然传来李伯良所长电话告知的噩耗 ,敬爱的王所长已于当晚离开了我们。不 !王所长不会离开我们 ,他永远活在我们心里。我们回忆起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生命科学的发展 ,多少开创性的功绩都离不开王应睐先生 ;在为祖国科学发展的奋斗历程中 ,他为中国生物化学的发展举旗开路 ,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就我个人 ,作为王所长的一个学生 ,永远忘不了在我进行基因分子生物学研究的道…  相似文献   

3.
<正>原生化所实验大楼一楼门厅的布告栏前,经常可以遇到一位已是耄耋之年的先生正专注地阅读着研究所新闻和各色学术海报,许久之后,才缓缓柱起拐杖,悠然地步上楼梯朝着实验室走去。他,就是生化所的首任所长、我国现代生物化学的主要奠基人——王应睐先生,而这一幕便是先生留给我最初、也是最深刻的印象。从事生物化学研究的人都知道,王应睐先生是学界最响当当的人物。在那个烽火连天的岁月里,作为英国剑桥大学生化学博士,王应睐先生谢绝了  相似文献   

4.
八十回顾     
八十回顾张龙翔编者按张龙翔教授是我国老一辈著名生物化学家和教育家。他曾在北京大学建立了我国综合大学第一个生物化学专业并从事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研究,卓有成效。他还参加了几项国家重点科技项目的组织工作,曾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和中国生物化学会理事长,为我国的科...  相似文献   

5.
潘云唐 《化石》2009,(1):43-53
杨钟健院士离开我们整整30年了。他的得意门生、亲密朋友刘东生院士也于去年离开了我们,他们间的深情厚谊令人们永远传颂。刘东生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地质地理气象系。早年曾从事抗日救亡工作。1946年2月进入重庆北碚经济部中央地质调查所。7月,他随该所迁回南京。当年年底,李春昱所长找刘东生谈话,对他说:“现在工程地质很重要。这在将来铁路、水坝等工程里是迫切需要的。……”李所长最后提出建议刘东生也从事工程地质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物产业技术》2010,(3):92-94
是他,带领濒临“破产”的中国农科院特产所走出了困境;是他,在经历了艰难的抉择后力挽狂澜;也是他,为了特产研究取得新进展而与家人聚少离多。这位为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研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所长杨福合。采访他时,已是晚间,忙碌了一天的他似有一丝倦意挂在脸上,但是谈起他的特产所和他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杨所长仍是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7.
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老科学家殷宏章主动辞去所长职务,推荐中年研究员沈允钢接替他的工作。现经中国科学院党组报请中央同意,沈允钢出任该所所长,殷宏章任名誉所长。殷宏章是我国著名的植物生理学家,我国光合作用研究的开拓者之一。他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达半个世纪,为我国植物生理学研究作出了可贵的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他积极主张担任领导职务的年事已高、身体欠佳的科学家退居二线,让年富力强、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优秀科技人才担任领导工作。1981年  相似文献   

8.
是他,带领濒临"破产"的中国农科院特产所走出了困境;是他,在经历了艰难的抉择后力挽狂澜;也是他,为了特产研究取得新进展而与家人聚少离多.这位为我国特种经济动物研究究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就是中国农业科学院特产研究所所长杨福合.采访他时,已是晚间,忙碌了一天的他似有一丝倦意挂在脸上,但是谈起他的特产所和他所从事的科研工作,杨所长仍是滔滔不绝……  相似文献   

9.
张友尚 《生命的化学》2001,21(3):185-186
五月四日刚刚回到上海 ,五月六日就从李伯良所长那里听到王所长不幸逝世的消息 ,感到非常悲痛。在英期间曾经见到和王所长在一个实验室工作的Perutz ,谈起当时的一些情况 ,原想向王所长转达远方友人的问候 ,谁知王所长竟永远离开了我们 !作为老一辈德高望重的生化学家 ,王所长是生化所的创建者并一直担任所长至1 984年。生化所从诞生到成长壮大 ,王所长都付出了大量的心血。作为所长 ,他求贤若渴 ,在担任生理生化所副所长期间就陆续从国外请回了一些学术上卓有成就的科学家 ,聘为高研人员 ,在蛋白质、酶、核酸及代谢等领域从事生物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 ,著名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 ,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前院长、中国科学院原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前所长 ,全国第三、五、六届人大代表、上海市第二、三、四、七届人大代表 ,九三学社前中央委员、中央常委、上海市副主委 ,中国生化学会前理事长、名誉理事长、上海生化学会前理事长 ,中国对外友协上海分会前副会长、上海欧美同学会前副会长 ,比利时皇家科学、文学和美术学院外国院士、匈牙利科学院名誉院士、捷克科学院外籍院士 ,美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  相似文献   

11.
<正>刘思职教授1942年开始执教于北京大学医学院(以后多次更名),曾任生物化学科(教研组、室、系,以下简称“北医生化”)主任。他于1956年评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同年被评为我国第一批一级教授。刘思职于1983年8月去世,享年79岁。刘思职从事教学多年,桃李遍天下。他主持编写的教材在当时生化界几乎人手一册,对我国生物化学发展发挥了巨大作用。刘思职曾担任中国生理学会理事长,在我国生理和生物化学界享有崇高的声望。  相似文献   

12.
<正>结晶牛胰岛素的全合成于1958年开始,到1965年完成.这项艰巨工作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和北京大学化学系合作完成的.参与这项工作的确切人数很难统计,因为很多工作人员没有在发表的文章中署名,其中包括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研究所的王应睐所长和曹天钦副所长.我只  相似文献   

13.
<正>2015年,诺贝尔化学奖由三位在"DNA修复机制"研究领域做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分享,他们是英国弗朗西斯克里克研究所荣誉所长林达尔(Tomas Robert Lindahl)、杜克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和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莫德里奇(Paul Lawrence Modrich)、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和生物物理学讲座教授桑贾尔(Aziz Sancar)。  相似文献   

14.
生物化学是生物科学的一门重要基础学科。生物化学重点研究生物大分子(核酸、蛋白质、酶等)的组成、结构、功能、代谢、调控及能量转换等。随着科学的迅速发展,生物化学与生物科学的其他分支学科发生了广泛的互相渗透与交叉。特别是生物化学技术逐渐成为一项通用手段,被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广泛采用。生物化学知识对于从事生物科学研究、教学及与生物  相似文献   

15.
我最早认识王应睐先生是 194 6年。当时我有幸考取公费去英国留学 ,而王先生那时刚从英国回国担任前中央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教授。王先生在英国学习和工作 8年 ,对英国生物化学的教学和科研情况非常熟悉。因此 ,我求见王先生向他请教 ,去英国学习生物化学在选择学校和导师等方面请他指点。王先生热情接待了我这个年青的学生 ,详细地回答了我的问题。他强烈建议我去剑桥大学攻读博士学位 ,他认为 ,剑桥大学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最活跃的生物化学研究中心之一 ,不仅在生物化学各个分支领域都有世界知名的科学家 ,在各相关学科 ,也都实力雄厚 ,加以…  相似文献   

16.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的重要基础课程,从教材的选择、课件的制作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三个方面阐述了从事生物化学教学工作的体会,目的是探讨如何上好该课程,以便为以后的教学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党员、九三学社社员、杰出的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王德宝研究员 ,因病医治无效 ,于 2 0 0 2年 11月 1日在上海逝世 ,享年 84岁。他的逝世 ,是我国科技界的重大损失。王德宝院士 1918年出生于江苏省泰兴县 ,1930年夏入南通崇敬中学 ,1936年考取中央大学农学院农业化学系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 ,他随校迁至重庆 ,194 0年毕业并留校任助教 ,194 3年转入成都中央大学医学院生化科任助教 ,从事米、麦和豆类营养价值的研究 ,194 5年晋升为讲师。抗战胜利后他于 194 6年在…  相似文献   

18.
帕莱福特(Phillip E.Playford)博士是澳大利亚西澳地质调查所所长,他长期从事西澳开宁盆地泥盆纪生物礁的研究工作,对古生代生物礁研究有很深的造诣,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帕莱福特博士应中国科学院邀请,前来中国访问,于4月5日到达南京。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在帕莱福特博士来  相似文献   

19.
应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的邀请,日本滋贺县琵琶湖研究所所长吉良龙夫教授偕夫人于1984年9月18日至10月15日来我国讲学。吉良教授1982年以前任大阪市立大学理学部教授,他主要从事森林生态研究,对从温带针叶林一直到热带常绿阔叶林和热带雨林的生物生产力都做过大量研究工作,发表论文多篇。他还曾是日本IBP《陆地群落的生物生产力》  相似文献   

20.
1980年盛夏时节,哈佛大学的师生们卷入了一场对科技界特别是从事遗传工程研究的机构来说含义深远的大辩论。争论的焦点是是否建立一个利用哈佛在重组体DNA方面的专利而哈佛在其中占有部分股份的合股公司。该校的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教授M.Ptashne看到他的同事、诺贝尔奖金获得者W.Gilbert在Biogen公司兼职并持有该公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