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的药用植物资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郭柯  郑度 《植物生态学报》1997,21(2):105-114
 喀喇昆仑山—昆仑山地区植物区系组成比较贫乏,在东经90˚以西仅有高等植物约827种,分属于60个科272属。其中,蕨类植物仅3科3属5种,禾本科植物最多,有136种。菊科、豆科、十字花科、莎草科和藜科分别排列在第二至第六位,均含50种以上。区系地理成分组成以中亚的为主,青藏高原成分居第二位。但是,不同的地段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昆仑山主脊南侧高原和中昆仑库木库勒山间盆地青藏高原成分占有的比例高于中亚成分。随着海拔的升高,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也发生了有规律的变化,中亚成分占有的比例下降,适应高寒气候的青藏高原成分占有的比例急剧升高,在海拔4250m左右两者占有的比例相等,在海拔5000m以上青藏高原成分显著超过中亚成分。对该地区8个地段的植物区系相似性分析显示,昆仑山主脊南北两翼植物区系的差异远大于东西方向的差异。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的组成与海拔高度的关系以及植物区系的地理分异规律说明,昆仑山脉作为中亚植物亚区与青藏高原植物亚区之间的分界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相似文献   

3.
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禾本科植物区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玉虎 《植物研究》2005,25(1):106-114
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地区的禾本科植物除去栽培种类外共有47属,含161种.分析表明:(1)本区的禾本科植物主要是由北温带成分组成,并兼有丰富的旧世界温带成分和其他温带成分,温带性质明显.(2)本区所分布的泛热带成分无一例外地都能够延伸到温带地区,应属一类具有一定程度温带性质的泛热带分布类型.一些种类如蔗茅(Erianthus ravennae)的出现是从地中海地区经中亚分布到本区的.(3)本区的禾本科植物绝大多数属于温寒地带分布类型,因而具有明显的高原、高山植物区系的特征,主要有固沙草属(Orinus)、看麦娘属(Alopecurus)、披碱草属(Elymus)、三毛草属(Trisetum)、扇穗茅属(Littledalea)、偃麦草属(Elytrigia)、冠毛草属(Stephanachne) 和拟沿沟草属(Paracolpodium)等,这是本区的高山特化和寒旱化适应现象在禾本科植物中的突出表现.(4)本区无特有属,特有种亦较少,这种现象是有其自然和历史原因的.大多数的单种属和寡种属都是从它们各自广布的近缘属中衍生而来,表明本区系是一个年轻的、衍生的区系.例如细柄茅属(Ptilagrostis)之从针茅属(Stipa),钝基草属(Timoria)之从芨芨草属(Achnatherum)等.(5)本区系同周围区系的联系广泛,但同西藏区系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4.
喀喇昆仑山—西昆仑山地区位于我国西部边疆,约占北纬33°—39°、东经74°—83°,是青藏高原西北隅及北部边缘的高山、高原区。本区的十字花科植物就目前所知有30属66种。从垂直分布的情况来看,大多数种都分在高山地带。其中海拔4000—5000m的高山荒漠地带有32种,占本区总属数的49%;海拔4800—5600m以上的冰缘湿地何12种,占18%;海拔2600—4000m的山地荒漠地带有15种,占23%;海拔2600—3800m的针叶林下及林缘草地有8种,占12%。表明本区十字花科值物是以寒旱生的高山、高原分布类型为主,而以中低海拔及荒漠旱生类型为次。水平分布方面,本区西部分布有49种,并以中亚成分为主;而东部和南部有28种,其中青藏高原成分较多,从属的分布区类型来看,本区的十字花科植物全都是温带性质的。其中,北温带分布类型占总属数(世界分布不计算在内,下同)的28%;其次是地中海、西亚至中亚和中亚分布类型各占21%;而东亚分布类型(全都是中国—喜马拉雅亚型)占10%。本区十字花科植物的区系特点如下:1.种类贫乏,分布广泛;2.特有种炎缺乏;3.地理成分混杂;4.同周围区系联系广泛,但同西藏区系的关系最为密切。  相似文献   

5.
对喀喇昆仑昆仑山地区87种植物21个元素含量及区域分异的研究表明,Ca、Cr、Cd、Fe、V含量比高等植物含量偏高,P,P的含量偏低,同种植物在不同地点元素含量有差异,盐柴荒漠植物中Na,K,Mg,P含量较高;高山草甸、冰缘植被植物B,C,F,V,T含量较高,各植被类型植物元素含量Na/K差异最大,Ca/Mg较小,Fe/Al差异最小,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53.5、20.5和15.9%。  相似文献   

6.
不同生活型绿化植物叶片碳同位素组成的季节特征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测定北京地区不同生活型绿化植物叶片的碳同位素组成(δ13C值),从植物种和生活型两个方面研究植物水分利用效率的自然可变性。结果表明:所测定的75种植物(隶属于35科65属)的叶片的δ13C值变幅,春季为-30.7‰--23.4‰,夏季为-31.5‰--25.1‰,秋季为-31.4‰--23.9‰;落叶灌木种间差异不显著(p=0.114),而常绿乔木(p=0.005)、落叶乔木(p0.001)、常绿灌木(p=0.022)、草本植物(p0.001)和藤本植物(p=0.001)的种间差异显著或极显著;同一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C季节差异显著,春季叶片的δ13C值显著大于夏秋两季(常绿乔木除外),不同生活型植物叶片的δ13C值在春、夏、秋3个季节差异都达到了极显著水平(春季p=0.001、夏季p0.001、秋季p0.001),且叶片的δ13C值表现出乔木树种灌木树种藤本植物草本植物、常绿植物落叶植物的规律。因此,植物种和生活型均会引起植物叶片δ13C值的变化,但δ13C受生活型变化的影响较大,表明不同生活型植物的水分利用效率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7.
潘声旺  袁馨  雷志华  胡明成 《生态学报》2016,36(15):4654-4663
乡土植物灌木化建植是高速公路边坡防护的重要生态模式。为了探讨生态恢复过程中乡土植物的生活型构成对边坡植被水土保持效益的影响,揭示乡土植物生活型-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间的偶合关系,借助3个物种配置试验,于2009年4月构建了以草本、灌木或乔木为主体的草本型、灌木型、乔木型绿化配置及草-灌-乔混合型试验区。自建植次年(2010年)起,对试验区进行持续5a生态监测。结果表明:1)边坡植被的物种丰富度与乡土植物的生活型有关,呈现乔木型灌木型草-灌-乔混合型草本型趋势;2)植被的物种多样性(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指数)与乡土植物生活型构成及建植年限有关:建植后第1、第2年,多样性水平呈草本型草-灌-乔混合型灌木型乔木型变化趋势;自建植后第三起(2012—2014年),呈草-灌-乔混合型草本型灌木型乔木型波动;3)植被的水土保持性能(径流系数、侵蚀模数)与群落的物种多样性密切相关:多样性水平越高,水土保持性能越强。可见,乡土植物的生活型构成对提高边坡植被的物种多样性、改善生态性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8.
对喀喇昆仑、昆仑山地区87种植物21个元素含量及区域分异的研究表明,Ca、Cr、Cd、Fe、V含量比高等植物含量偏高,Ph、P的含量偏低。同种植物在不同地点元素含量有差异。盐柴荒漠植物中Na、K、Mg、P含量较高;高山草甸、冰缘植被植物Ba、Ca、Fe、V、Ti含量较高。各植被类型植物元素含量Na/K差异最大,Ca/Mg较小,Fe/Al差异最小。其变异系数分别为153.5、20.5和15.9.%  相似文献   

9.
金建华 《生态科学》1999,18(3):40-46
介绍了重建地质时期植物生活型及恢复古植物群落的原理和方法, 阐述了地质时期植物的形态、结构和功能与古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论述了喀喇昆仑、昆仑山地区87种植物12个元素含量的特征。在含量水平上>10000ppm的元素有K,Ca,800—5000ppm的元素为Na、Mg,Fe、Al,10—100ppm的元素有Ba、Sr、Ti,Mn,V与Be的含量<10ppm。大多数植物Fe、V,Sr的含量高于一般的自然含量。植物中K含量的频数分布呈正态分布,其余元素的频数分布呈对数正态分布。不同植物种元素含量差异较大,Na的变异系数最大,Ca、Mg含量的变异系数最小。同种植物在不同地点元素含量有较大差异,不同植物种差异也不同。如紫花针茅(Stipa purpurea)>垫状驼绒藜(Ceratoides compacta)>鼠麴凤毛菊(Saussurea gnaphaloides)。植物中元素含量之间的相关分析表明,Fe、Al,V,Ti之间分别达极显著相关水平。用植物中12个元素的资料,对22种植物进行分类和排序,区分出Na,K型植物和Fe,Al,V,Ba型植物。  相似文献   

11.
中卫山羊核心产地种子植物生活型和区系地理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中卫山羊的核心产区——宁夏香山荒漠草原区的植物物种生活型和区系地理特征进行初步统计,结果表明所有调查的种子植物区系组成具有明显的温带性质,并且植物区系地理成分组成的脆弱性是本地植物区系的显著特点。植物生态、生活型中以地面芽植物、旱生及一年生植物较多,体现了干旱环境、山地微地形及长期的放牧干扰下物种种系发育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植物生活史型的多样性及动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1,他引:11  
主要阐述了植物生活史型的基本定义和基本模式。根据植物的生态幅(Ecological amplitude)、适合度(Fitness)和能量分配格局将植物生活史型划分出V生活史型、S生活史型和c生活史型3个基本类型以及VS生活史型、SV生活史型、cS生活史型、Sc生活史型等6个具有混合特征的过渡类型。文中分析了权衡(丁rade—off)植物生活史各阶段的能量需求,使之合理地进行能量分配,进而使植物生活史型获得最佳的繁殖和存活效益以及最大的适合度的重要性,指出韧生代谢和次生代谢增值物生活史型及其生活史型之间相互转换的密切关系。韧生代谢物质主要用于营养生长,次生代谢物质主要用于促进繁育和拮抗环境胁迫。植物生活史型在特定时空中依生境的连续变化而发生相互转换,呈现出具动态特征的植物生活史型诺。提出了植物生活史型的形成机制,即生境中的资源状况和干扰程度构成了环境筛的径度,进而形成选择压力,以使植物按需分配能量,合成初级代谢产物或次级代谢产物来应对选择压力,形成自身的生态幅和适应对策,最终与生境相互作用过程中表现出的适合度来表征相应的生活史型。还提出了植物生活史型之间相互转化的机制,即每一种植物生活史型均有与该生活史型相对应的生境类型、选择压力、代谢物质和生活史对策,由于时空的连续变化,生境类型也发生过渡性变化,形成过渡类型(ED、DE、DF、FD),因而导致选择压力、代谢物质、生活史对策也发生过渡性变化,形成过渡类型LM、ML、MH、HM、KR、RK、RT、TR、BP、PB、PA、AP,最终通过VS、SV、SC、CS等过渡类型的形成而实现植物生活史型之间的相互转换。文中以高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等5种植物生活史型谱为例,分析了各植物生活史型谱的动态特征并指出:V生活史型的植物因营养体较为发达、寿命较长,且能通过正常的有性生殖繁衍后代,通常都能产生稳定种群;以S生活史型为主的植物,因台子中含有来自双亲的两套基因,故有性生殖过程能产生较多遗传性不同的后代,使种群的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加强,因而容易形成爆发种群;以c生活史型为主的植物,其遗传物质与母体完全相同,故种群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较弱,因而容易导致种群濒危。  相似文献   

13.
采用Raunkiaer生活型分类系统,调查福建君子峰自然保护区不同海拔长柄水青冈Fagus longipetiolata群落的植物种类组成,并分析其生活型谱。结果表明,长柄水青冈群落植物组成以高位芽植物占优势,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地上芽和地下芽植物比例较少或没有,没有一年生植物。反映了该群落所在地的气候炎热多雨,但有一较长的严冬季节。  相似文献   

14.
为了探究贺兰山东麓地区不同植被类型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该研究于研究区沿海拔梯度设置了高山草甸、云杉纯林、山杨纯林、浅山灌丛和荒漠草原5个典型植被样地,测定了63种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和样地土壤养分特征,分析了植物叶片碳氮磷含量及其计量比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贺兰山东麓地区63种植物叶片平均C含量为520.46±62.08 mg·g-1,平均N含量为24.03±3.37 mg·g-1,平均P含量为1.69±0.51 mg·g-1;植物叶片N、P、C/N、C/P、N/P服从正态分布,而叶片C不符合正态分布,且叶片C/P和N/P较之C/N变异更大。(2)不同生活型植被叶片化学计量差异显著;叶片C、P含量乔木最高,叶片N含量草本最高;乔木植物叶片C/N最高,而N/P最低;叶片的C/P灌木最高。(3)植物叶片N含量、N/P和C/P均随海拔上升而增高,在海拔2073 m(山杨纯林处)显著降低,之后又呈显著增高趋势;而植物叶片P含量和C/N在山杨纯林处达到最高值随后呈显著下降趋势。(4)荒漠草原和浅山灌丛受到P限制,云杉纯林受到N限制,高山草甸可能受N、P的共同限制。虽然山杨纯林植物N/P<14,但因其具有较高的N、P吸收能力,且N转换率显著高于P,故不认为山杨纯林植物受到N限制。  相似文献   

15.
云南热带山地三种阔叶人工林群落林下植物生活型谱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样地法比较了高阿丁枫、马尖相思、马尖相思+西南桦三种人工林群落林下植物的生活型谱。结果发现,三种类型都以高位芽植物为主,其次为地面芽植物;在高位芽植物中又都以小高位芽植物比例较高;其叶型谱以中型叶为主。生活型谱和叶型谱都与热带南亚热带的群落相似。  相似文献   

16.
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群落TWINSPAN数量分类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TWINSPAN数量分类方法对高黎贡山北段植物群落进行研究,将研究区68个样地归并为18个聚组,并参照《云南植被》和《中国植被》的分类原则和系统将研究区植物群落划归为6个植被型、7个植被亚型、7个群系组、10个群系和18个群落;TWINSPAN数量分类反映了群落分布随海拔和干扰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17.
It is now known that there are 1108 species (including varieties) of vascular plants, in the Tiantangzhai Mountainous region, which belong to 565 genera and 152 families. The Dabieshan Mountains first took shape in the Sinian Period. The origin of the flora of the Dabie Mountains is very ancient, and the flora originated principally from the Tertiary ancient tropical flora. There are many ancient families and genera as well as many relic species. There are all told 81 monotypic and oligotypic genera which are genetically ancient or primitive in the Tiantangzhai Mountainous Region The flora of the Dabieshan Mountains comprises a portion of the flora of East China. In this paper, author has drawn a clear line of demarcation between East China and Central China, from Yichang to Xiangfan in Hubei Province; and a dividing line between East China and North China, through the Tongbaishan Mountains from the Southern foot of the Funiushan Mountains to Huai river.  相似文献   

18.
西倾山地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西倾山地区位于青海省东南部 ,北纬 33°80′~ 35°50′ ,东经 10 0°10′~ 10 2°4 0′。本地区共有种子植物 56科、 2 57属、 711种。区系特征如下 :(1)温带成分占 96 88% ,以绝对优势确定了本区系明显的温带性质。 (2 )世界成分多为衍生 ,更兼所含的中国特有属亦多为衍生 ,表明本区系的年轻性和衍生的性质。 (3)主要植被均属典型的高寒类型 ,它们的建群种亦多为典型的高寒植被的特征种。所以 ,本区系高寒植被典型 ,特征种典型 ,高寒区系特色明显。(4 )生态环境对本区系特征的塑造表现为高寒生态因子的选择和高山特化的作用强烈 ,而在一定程度上湿冷生性质和寒旱生性质的高山特化作用更为明显。西倾山地区的植物区系是唐古特地区的代表区系之一。但在中国特有种的分析中 ,本区系却与横断山和甘肃南部区系的联系最为密切 ,三者间的共有种最为丰富 ,有 36 3种 ,占本区中国特有种的 6 6 73%。如此大的相似性 ,无疑且有力地支持了李锡文等 (1993)关于横断山地区的“川西北、甘西南、青东南小区”划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野外调查和数量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对金佛山自然保护区的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分布有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51个,占该区种子植物属总数的4·59%,占全国同类属数的20·99%,其中裸子植物4属4种,被子植物4属65种。在被子植物中,双子叶植物占41属58种;单子叶植物占6属7种。在51个特有属中,单种属有39属,占总数的76·47%。唇形科、苦苣苔科、伞形科、兰科含特有属较多约占本区同类属的31·37%。特有属的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和落叶木本为主,两者共4属,占特有属总数的80·39%。特有属的分布区类型以东部和中部特有分布为主,并具有少量的南部特有分布成分,51个特有属的分布区类型表明了该区系由热带性质向温带性质的过渡性特征。本区的特有属植物多分布于低山和中山。金佛山与大巴山、武陵山、神农架关系较为密切,它们同属于川东-鄂西特有现象中心(或三峡中心)。在51个中国种子植物特有属中古特有属和珍稀濒危物种占有较大的比例,本区无疑是古植物区系的重要避难所。  相似文献   

20.
巴颜喀拉山地区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巴颜喀拉山地区位于青海省南部 ,北纬 32°2 0′~ 35°15′ ,东经 94°5 0′~ 10 1°4 5′ ,面积约84 0 0 0km2 ,海拔高程介于 36 0 0m至 5 36 9m之间。本地区拥有种子植物 1116种 ,分属于 6 4科 ,2 95属。区系特征概述如下 :1)对属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 ,本地区植物区系以北温带成分为主 ,仅有 9个分布区从热带延伸到温带的热带属 ,且在本区所含种类极少或仅有 1种。 2 )对种的分布区类型的分析表明 ,大多数种 (不包括中国特有种 )属于中亚成分和东亚成分 ,且多呈中亚 -喜马拉雅 -中国西南或中国 -喜马拉雅分布式样。以此为据所得结论是 ,本地区的种以温带成分为优势 ,具高原、高山分布的特点。 3)本区东南部的生态环境和区系成分的来源均不同于其余地区。东亚分布型及其变型中国 -喜马拉雅的种聚集在东南部。这里被认为是那些来源于横断山和西秦岭的区系成分的一个通道。 4 )对中国特有种的分析表明 ,本区系与横断山区系和甘肃南部区系联系最为密切。 5 )在高山特化作用和高山生态因子的选择之下 ,本区植物获得了适应寒冷和干旱的特性。 6 )本区植物的耐寒性常常伴随着耐旱和耐湿的双重特性 ,植物的这些特性也反映在它们的地理分布上。 7)本区的区系性质和特点与唐古特地区基本一致 ,因此本植物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