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黑腹绒鼠生态学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是我国南方较常见的鼠种之一,多栖居在海拔较高的山地,且数量较少。我们于1981年1月至1982年1月、1984年7月和11月在浙江西天目山以及1984年3月至12月在金华的北山对黑腹绒鼠作了生态学的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1991年7月,在四川省安县沸水乡天台山林场人工杉木林中进行鼠类调查时,在海拔1550米处捕得一雄性变异黑腹绒鼠Eothenomys melanogaster Milne-Edwards,体重21克,体长95毫米,背毛银灰色,毛基白色,其它部位均白色。标本现存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3.
白化黑腹绒鼠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化黑腹绒鼠一例卢苗贵姚兆华王德岳张东其(浙江省卫生防疫站杭州310009)关键词黑腹绒鼠白化在浙江省天台县肾综合征出血热疫源地调查中,于1995年9月20日自新中镇溪头王村(距村400m,距山500m处)水稻田捕获一只白化的黑腹绒鼠(Eot...  相似文献   

4.
黑腹绒鼠的代谢产热特征及其体温调节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为探讨东洋界华中区黑腹绒鼠的代谢产热特征及体温调节,本文采用封闭式流体压力呼吸仪对其代谢率、热传导和体温等热生物学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显示:在环境温度为5~25℃的范围内,黑腹绒鼠的体温基本维持恒定,平均体温为36.5±0.1℃;热中性区为25~30℃;基础代谢率为2.99±0.09 ml O2/(g·h);环境温度(Ta)在5~25℃范围内,代谢率(MR)与Ta呈负相关,回归方程为:MR[ ml O2/(g·h)]= 6.56-0.16 Ta(℃),在此范围内,黑腹绒鼠的热传导率C最低,平均为0.26±0.01 ml O2/(g·h·℃).黑腹绒鼠的基本热生物学特征为:较高的BMR、热传导率和体温以及较宽的热中性区.  相似文献   

5.
1989年9月我们在皖浙边界天目山脉清凉峰自然保护区野猪(土党)(海拔1480米)进行黑腹绒鼠生态调查时,捕到白化黑腹绒鼠个体1只,全身毛及前后足,尾背腹面毛皆为纯白色。外形及头骨量度见表1。标本收藏于安徽省卫生防疫站。  相似文献   

6.
黑腹绒鼠消化道长度和重量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能量获得与分配的效率和速率是决定动物能量收支的主要因子,对于动物的生存和繁殖是至关重要的(Karasov, 1986;Weiner,1992).动物的消化道容纳和处理食物的能力,以及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的能力是限制其能量收支的重要因素,也是理解生活史进化和最优资源分配理论的关键(Derting and Bogue,1993;Derting and Noakes,1995).  相似文献   

7.
四川唐家河自然保护区黑腹绒鼠对夏季生境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揭示影响黑腹绒鼠夏季空间分布的生态因素,采用样线法和样方取样法,于2009年6~8月在四川省唐家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对该物种夏季生境选择进行了研究.野外工作期间,共调查生境样方和对照样方各58个.在21个生境变量中,海拔、坡度、坡向等16个变量在生境样方和对照样方间存在显著差异,表明该地黑腹绒鼠对夏季生境的利用具有明显的选择性.该地黑腹绒鼠夏季频繁出现的生境为:坡向朝南,偏好选择处于较早植被演替阶段,海拔较低,乔木和竹子较矮,离水源较近,乔木层郁闭度、乔木胸径、竹子盖度、竹子密度和落叶层盖度较小,而草本层较高,草本盖度、密度及灌木密度均较大.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坡向和草本盖度是影响该地黑腹绒鼠夏季生境选择的主要生态因子,可能反映了来自食物丰富度和捕食两方面的选择压力决定着该物种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黑腹绒鼠夏季生境资源选择函数logit(P)=8.027+2.792×草本盖度+0.325×坡向,其对生境的选择概率为P=elogit(P)/(1+elogit(P)),可用于预测夏季黑腹绒鼠在该保护区内的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8.
黑绒金龟子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黑绒金龟子为防护林区主要害虫之一, 在东北地区每年发生一代, 以成虫在土中越冬, 越冬成虫4月上旬出土, 4月下旬到5月下旬为发生盛期, 成虫的发生消长和一定温度有关外, 更大程度和降雨量、湿度关系更为密切, 在通常情况下其发生高峰和多雨季节相吻合。成虫食性复杂, 不同饲料对其取食量、产卵量、产卵期有很大影响, 对于榆树叶的取食量最大、产卵量最多、产卵期也最长, 其余树种则次之。幼虫有3龄, 平均第一龄期19.29天, 第二龄期14.96天, 第三龄期31.42天。22—25℃温度范围的土层适合于1—2龄幼虫的活动。老熟幼虫潜入深层化蛹, 蛹期一般为半个月, 羽化后成虫在土中有升降活动, 当年一般不出土, 少数个体虽有出土活动或取食但不交配产卵。黑绒金龟子由于不同发育阶段受到不同温度的影响, 在土层中有不同深度的分布。部分成虫可以经二次越冬, 但第二次越冬后的成虫是否能正常产卵繁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10.
海滩红树林中黄毛鼠生态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毛鼠(Rattus rattoides exiguus Howell,1927)在华南沿海内陆野栖穴居,已为人们所熟知。然而、作者早年曾在远离居民区的海滩红树林中发现黄毛鼠筑巢群居,并作了初步观察。鉴于迄今未见有关报道,现将当时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调查区在雷州半岛西海岸,属海康县的罗灵港,是个偏僻的小港湾。红树为当地的优势种,形成一条海滩绿带,宽约3—4公里,沿海滩绵延10余公里,树高1—2公尺,涨潮时,海水淹没其半,种籽成熟后,自行脱落;退潮时,地面干涸、但纵横交错的小河沟和洼地有少量积水,小螃蟹及小虾、小鱼生长其中,亦偶见海蛇。  相似文献   

11.
应用阴茎骨形态指标划分黑腹绒鼠年龄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少英 《兽类学报》1994,14(4):281-285
用雄性阴茎骨近支基底高作频数分配将黑腹绒鼠指名亚种划分为5个年龄组,对各年龄组的体长、阴茎骨近支长和阴茎骨近支基底宽作t检验和F检验均有显著差异或极显著差异.表明以阴茎骨近支基底高划分黑腹绒鼠年龄组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青海省果洛大武地区高原鼠兔生态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是青藏高原上小型兽类的优势种。对高原鼠兔生态学的研究,以往已有许多报道(张洁、王宗祎,1963;张荣祖、王宗祎,1964;皮南林,1965;施银柱等,1978;梁杰荣等,1978;肖运峰等,1979;王祖望等,1979),但关于青海南部高原(以下简称青南高原)本种的报道很少。1964-1965年,我们在青南高原的果洛大武地区,进行了高原鼠兔生态学调查,1980年又作了补充调查,现将所得资料整理出来,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达乌尔鼠兔是我国典型草原区的主要鼠种之一,对其繁殖特征知之甚少。作者于2009年7-11月和2010年4-9月在内蒙古典型草原区采用整洞群夹捕的取样方法捕获了199只达乌尔鼠兔(Ochotona dauurica),对其种群数量、性比、繁殖特征和年龄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2009年鼠兔数量118只,2010年81只;雌鼠数量显著多于雄鼠;达乌尔鼠兔的繁殖期为3-9月,高峰期集中在4-6月份,平均胎仔数为6.15±0.50(n=13);2009年的7-9月幼年和亚成年比例均小于50%,成年个体成为种群的重要成分;2010年幼体主要集中在5-7月份,且6月和7月幼体和亚成体的数量超过了成年鼠兔的数量,8-9月份种群的主要成员为亚成年和成年鼠兔。达乌尔鼠兔种群繁殖特征是对草原环境适应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大绒鼠的生物学资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绒鼠(Eothenomys miletus miletus)是云南西部农业害鼠之一,且是某些自然疫源性疾病的贮存宿主,对生产和人类健康构成危害。几年来,我们结合鼠疫、钩端螺旋体病及恙虫病的  相似文献   

15.
采用性腺败育(GD不育)作为标准检定方法。对我国20个地方的黑腹果蝇的P因子活性和细胞型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我国北部沿海城市为Q型;南部沿海和内地皆为M型。各地的M品系所产生的GD不育能力各不相同,但表现出与地理位置相关的梯度变化。这一变化规律为研究我国黑腹果蝇的P因子起源及P和M品系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大绒鼠的分带核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G带、C带和银染核仁组织者(Ag-NORs)等技术,对大绒鼠(Eothe nomys miletus miletus)的核型进行观察分析。结果表明:2n=56,常染色体和性染色体皆为单臂染色体。X染色体的长度接近于No.1染色体,Y染色体的长度相当于14号染色体。G分带可鉴别每对染色体的特征,C-带核型中全部着丝点C带均显示不同程度的阳性。Y染色体整条呈阳性。Ag-NORs有5对,分别分布于1、2、6、14和27号染色体的着丝粒附近。通过核型分析,对大绒鼠的分类地位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西南绒鼠的一些生物学资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南绒鼠(Eothenomys custos Thomas)是滇西北部林区害鼠之一。笔者1980年在云南老君山调查,本种占总捕获鼠数的24.25%,为该区鼠类之冠。有关西南绒鼠生物学的研究以往未见报道。现将收集的一些资料整理如下。  相似文献   

18.
1973—1975年,我国陆续引进珍贵毛皮兽——绒鼠。试养于华南、东北等地,已在各地繁育,并产仔。 绒鼠原产于南美洲的智利与玻利维亚等国的安第斯山脉,栖于3,000—6,000米的多岩石的山地。绒鼠身长22.5—38.0厘米,尾长7.5—15.0厘米。成体重1—2市斤。大黑眼睛,长耳朵,头部似小兔,尾巴蓬松象松鼠,前肢短具四趾,后肢长具3趾,全身丝状毛被  相似文献   

19.
大绒鼠的染色体组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吴爱国  杨增源 《兽类学报》1989,9(3):231-231
大绒鼠属于仓鼠科绒鼠属。分布于云、贵、川及湖北的部分地区。绒鼠属的分类学、生态学及与鼠疫疫源的关系已有一些研究。本文初步报道大绒鼠的染色体组型。1.材料与方法 成体大绒鼠雄性1只,雌性3只,捕自云南省陇川县红光乡的山麓灌木丛。染色体标本制备采用常规骨髓制片方法。秋水仙素剂量为3微克/克体重,腹腔注射后3.5小时取材。0.4%KCl低渗处理,空气干燥,用10%Giemsa染色。选择分散良好的中期细胞(雄性10个细胞,雌性10个细胞)拍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