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3 毫秒
1.
中国木兰科植物爱威胁的状况及其保护措施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是原始的被子植物,中国是木兰科植物的起源中心,在地史上木兰科植物有过广泛分布,木兰科植物有重要经济作用。近年来,由于各地森林遭受强度破坏和碎化,许多种类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本文主要探讨中国木兰科植物的地理分布和区系性质,受威胁现状和保护措施,以及木兰科植物的开发利用等。  相似文献   

2.
厚朴的栽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明星 《生物学通报》1996,31(12):40-41
厚朴的栽培赵明星厚朴,又名川朴、温朴、重皮、赤朴、烈朴等,是木兰科木兰属植物。它有2个种,一是厚朴(Macnoliaoffici-nalis),主产于四川、湖北,陕西、甘肃、贵州、湖南、江西也有分布。M是四叶厚朴(Magnoliabiloba),产于...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云南省木兰科(Magnoliaceae)野生植物资源的遗传多样性,利用ISSR分子标记技术对48种木兰科野生植物资源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0对引物共扩增出151条带,均为多态性条带,多态性条带百分率为100%。总的观测等位基因数(Na)为2.000 0,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64 5,Nei’s基因多样性指数(H)0.337 9,Shannon’s信息指数(I)为0.510 1。总的基因多样性指数(Ht)为0.368 0,属间基因多样性指数(Dst)为0.251 9,占68.4%,基因分化系数(Gst)为0.684 0,基因流(Nm)为0.231 0。UPGMA聚类分析将48种木兰科植物划分为7个类群,各类群并非按照属聚在一起,而是不同属植物相间分布,长喙厚朴(Magnolia rostrata)、素黄含笑(Michelia flaviflora)和球花含笑(M.sphaerantha)可能为云南省木兰科植物中的原始种。48种木兰科野生植物总体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但属间遗传变异较高,基因流较小,存在遗传漂变的风险,聚类结果与刘玉壶的分类系统存在分歧,这从分子水平为木兰科植物间的起源、进化与分类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木兰科植物地理学分析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木兰科植物共7属的195种,间断分布于亚洲和美洲的热带至温带地区,在地史时期,木兰科植物几乎遍布整个北半球,其在欧洲和格陵兰等地的绝灭,可能是由于气温下降和第四纪冰川的破坏所致,中国南部和西南部及其邻近地区具有丰富的木兰科属种代表,众多的特有类群和该科最原始的成员,以及反映木兰科系统发育不同阶段的类型,是木兰科植物的现代分布中心,分化中心和保存中心,也可能是其起源中心,木兰科植物可能在侏罗纪就已起  相似文献   

5.
木兰科的化石记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光富 《古生物学报》2001,40(4):433-442
通过整理和分析木兰科植物的化石记录发现:不论是植物大化石还是花粉,迄今为止在白垩纪以前地层中尚无可靠的记录,自白垩纪以来,木兰科的许多种广泛发生于北半球,如亚洲,欧洲及北美等地,但非洲和大洋洲至今尚未发现木兰科的化石记录。该科最早的化石记录为中国东北延吉地区早白垩世大拉子组的喙柱始木兰Archimagnolia rostrato-stylose Tao et Zhang. 根据现有化石记录,并结合木兰科现代植物的地理分布,推测:1)木兰科的起源时间不迟于早白垩世Aptian-Albian期;2)木兰科起源地点可能是东亚,后来经过欧洲进入北美,再从北美迁移到达南美洲;3)在地质历史时期,木兰属的出现比鹅掌楸属早,从而支持根据形态学与分子系统学研究得出的木兰属较鹅掌楸属原始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云南木兰科植物物种资源及其种质库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1980~1993年期间,在对云南省木兰科植物调查中,发现云南省有木兰科植物11属120余种并较集中地分布于滇东南,滇西南和滇西北地区。为了保存、发展和利用木兰科植物资源,建立了三个种质库基地,在24 hm 2面积内,共保存10属129种,初步建立起木兰科种质库网络。  相似文献   

7.
木兰科植物鹅掌楸和合果木的化学成分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作为木兰科植物亲缘关系与生理活性成分分布规律研究内容的一部分,对木兰科植物鹅掌楸及合果木的茎皮进行了化学成分的研究。从鹅掌楸茎皮醇提物中除了β-谷甾醇、胡萝卜甙、和蔗糖外还分离鉴定了5个已知化合物:epitulipinolide(1)、atherospermidine(2)、(+)-syringresinol-di-O-β-D-glucopyranoside(lirioderndrin,)3、(1S)-1,4-di-O-methylmy-oinositol(liriodendritol,4)和syringin(5);自合果木茎皮中除了β-谷甾醇外还分离鉴定了6个已知化合物:正二十四烷酸(6)、(-)-parthenolide(7)、(-)-dihydroparthenolide(8)、(-)-N-acetylanonaine(9)、肉桂酸(10)和(+)-syringaresinol(11)。基于化学成分研究结果,从化学分类学角度支持北美鹅掌楸与鹅掌楸亲缘关系十分接近或相似的论点,由于两种鹅掌楸化学成分与木兰科其他植物化学成分有不同相似之处,无必要独立成科,分亚科为好;合果木属Paramichelia似无分属的必要。  相似文献   

8.
木兰科(Magnoliaceae)植物区系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冰 《广西植物》2001,21(4):315-320
通过详细分析现代木兰科 (Magnoliaceae)植物的分布以及讨论中国木兰科植物区系和世界木兰科植物区系的关系 ,认为中国是木兰科植物现代分布中心及多样化中心 ,同时也是原始类群的保存中心和分化中心 ,并据此推测中国可能是木兰科植物的发祥地。  相似文献   

9.
8种阔叶树种叶片气体交换特征和叶绿素荧光特性比较   总被引:59,自引:1,他引:58  
郑淑霞  上官周平 《生态学报》2006,26(4):1080-1087
在自然条件下,测定了8种阔叶树种叶片的气体交换参数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表明,8种阔叶树种紫玉兰、广玉兰、玉兰、美人梅、铁杆梅、腊梅、红碧桃和紫薇的叶片净光合速率(Pn)、蒸腾速率(Tr)、气孔导度(gs)、瞬时水分利用效率(WUE)和潜在水分利用效率(WUEi)的种间差异达极显著水平(p〈0.01),指示了不同树种间的光合能力及水分利用能力差别较大.8种阔叶树种叶片的初始荧光(Fo)、可变荧光(Fv)、最大荧光(Fm)和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ФPSⅡ)的种间差异极为显著(p〈0.01),PSⅡ最大光能转换效率(Fv/Fm)、可变荧光与初始荧光之比(Fv/Fo)和非光化学猝灭系数(NPQ)的种间差异也达显著水平(p〈0.05),说明各树种叶片的PSⅡ原初光能转换效率和潜在活性、PSⅡ电子传递量子效率以及PSⅡ的潜在热耗散能力差别较大,而实际光下最大荧光(F′m)和PSⅡ光能捕获效率(F′v/F′m)的种间差异不显著.3种木兰科植物的Pn、Tr、WUE和WUEi平均值均高于3种蔷薇科植物,说明木兰科植物的光合能力较强,对吸收的光能和水分的利用较高.蔷薇科植物的Fv/Fm、Fv/Fo、ФPSⅡ、F′v/F′m和光化学猝灭系数(qp)平均值均高于木兰科植物,而木兰科植物NPQ较高,表明其PSⅡ的潜在热耗散能力较强,可有效地避免过剩光能对光合机构的损伤.研究还表明3种木兰科植物和3种蔷薇科植物之间的叶绿素荧光参数差异不大,说明同一科属植物叶片的光合能力较为相近.相关分析表明,8种阔叶树种叶片的Pn与Tr、Tr与gs、Fv/Fm与Fv/Fo、ФPSⅡ与F′v/F′m、qp与NPQ均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Pn与gs呈显著正相关(p〈0.05),而Tr、gs与WUE、WUEi,Pn与ФPSⅡ,ФPSⅡ与NPQ,F′v/F′m 与 qp、NPQ均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  相似文献   

10.
过去,人们认为地球上最原始的花朵是玉兰花。玉兰是木兰目、木兰科、玉兰属的植物。在现生的显花植物中,非常原始的科都集中在木兰目里,其中又以木兰科最为原始。在晚白垩纪和第三纪,木兰科植物曾兴盛一时,繁衍遍及亚欧大陆和北美洲,甚至远及格陵兰、斯匹次卑尔根群岛等地。今天,木兰科在植物界中并不扮演什么重要的角色,只不过是一群从被子植物进化早期残存下来的孑遗植物罢了,但是,它们的原始性状却比比  相似文献   

11.
云南部分木兰科植物染色体数目报道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木兰科是有花植物中最原始的科之一,有15属约250种。其中,我国有11属90多种。研究木兰科的染色体对植物的系统分类、植物进化及开花植物的起源有很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木兰科的染色体较小,细胞去壁较困难,所以对木兰科染色体的研究进行较缓慢。Whitaker (1933)首次对木兰属(Magnolia)进行细胞学研究发现,木兰科染色体基数为x=19。Janaki Ammal (1952)报道,在木兰科中,除木兰属外,  相似文献   

12.
香花木的木材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香花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是较近在我国发表的木兰科中的一个新的单种属——香花木属的代表。这种植物的标本远在卅年代初期即已在我省的海南和乐昌等地采得;解放后又在我省的茂名、高要、英德、仁化及乳源等地相继发现。它的树干挺直,木材细致,树冠密茂,花芬芳,不仅是细木工良好的用材,同时又是优美的行道树种;数量虽然不多,但在我省分布广,因此有推广繁殖的价值。从植物分类学的角度来看,木兰科  相似文献   

13.
木兰科植物的嫁接繁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本文对38种木兰科植物的嫁接繁殖进行了试验,全部嫁接成功,平均成活率为44.0%。不同属的木兰科植物之间有较大的亲和力,多数种可进行属间嫁接。嫁接时间和砧木选择是影响木兰科植物嫁接成活率的主要因素,嫁接方法对成活率也有一定的影响。木兰科植物的嫁接苗比实生苗具有更强的适应性和速生性。  相似文献   

14.
福建木兰科植物资源及其观赏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系统调查表明,福建木兰科植物共有9属,35种,其中含笑属所占的种类最多,而福建整个木兰科植物以热带分布类型为主。福建省木兰科植物以中型革质叶为主,其花相多为单生,花期多在夏季,花色以白色系列为主,多数花具有香味,果期较多在秋季,果色相对较艳,以红色系为主。福建省木兰科植物多乔木,少灌木,具备多种园林绿化用途。  相似文献   

15.
中国木兰科植物分属的新建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查阅文献资料和总结归纳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们对木兰科植物的野外调查的感性认识和栽培中对木兰科植物形态分类的体会,同时又吸取了植物化学分类的研究资料,提出中国产木兰科植物分为2亚科、3属、2亚属和17组的新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木兰科植物上的两个拟茎点霉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木兰科植物上的两个拟茎点霉Phomopsis新种:林吉拟茎点霉Phomopsis magnoliae和白兰生拟茎点霉Phomopsis micheliicola。新种附有拉丁文,英文描述和显微结构图。模式标本保于华南农业大学真菌标本室(HMA)。  相似文献   

17.
报道了广东省始兴县车八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及其邻近地区木兰科植物种群特点及保护现状。木兰科植物通常位于人为破坏较轻 ,林相保存较好 ,以壳斗科、樟科、茶科为主要建群种的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共设置了 9个面积为 4 0 0 m2的样方。在样方中共记录了 3种木兰科植物 :观光木 ( 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深山含笑 ( Michelia maudiae Dunn)和金叶含笑 ( M.foveolata Merr.ex Dandy)。其中 ,深山含笑的种群较大 ,呈稳定结构 ,但主要局限于保护区内保护较好的地域 ;金叶含笑种群面临濒危 ,种群小 ,在保护区呈零星分布 ;观光木的分布区域相对较广 ,在保护区内外均见分布 ,但种群较小 ,特别是在保护区外的种群 ,由于人为的干扰 ,种群在急剧减少。大多数木兰科植物的种群在原生境均表现出自然更新不良 ,必须加以保护。分析了影响车八岭及其邻近地区木兰科植物种群及其群落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 ,建议加强自然保护知识的宣传和木兰科植物的人工保育 ,促进该区域木兰科植物资源的管理和发展  相似文献   

18.
邓朝义   《广西植物》1995,(1):88-88
中国木兰科统计中国木兰科(Magnoliaceae)截至1993年12月的资料统计已达11属138种1亚种5变种1变型。其中种类最多的是含笑属(Michelia)已发表58种.其次是木兰属(Magnolia)34种,木莲属(Manglietia)33...  相似文献   

19.
楚雄州野生木兰科植物资源调查及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调查得出:楚雄州野生木兰科植物有3属10种,各种分布的范围,分布状况,并且定性的分析了楚雄州内影响野生木兰科植物分布的因素是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  相似文献   

20.
木兰科植物染色体数目报道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木兰科5种(含笑属4种、木莲属1种)、1杂交种植物染色体基数均为x=19,且都是二倍体2n=38,未见多倍体和非整倍体.其中4种和1杂交种的染色体数目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