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近年来关于内源性阿片样物质的研究发展迅速,相继发现了β-内啡肽、脑啡肽和强啡肽等多种内源性阿片肽。这些阿片肽虽然分子量大小不同,但在分子结构上都含有共同的N端氨基的序列:酪-甘-甘-苯丙,这种结构可能与其阿片活性有关。近来,西德Brantl等人报告了一种新的天然阿片肽(7肽)。其特点是具有不同的N端结构:酪-脯-苯丙-脯。由于此肽为β-酪蛋白(β-casein)的片段,可由酪蛋白裂解得到,因此命名为β-酪吗啡(β-caso-morphin)。作者对这一新肽与阿片受体的结合及各种生物学效应作了详细研究,发现此肽及其几个N端片段(β-  相似文献   

2.
内啡肽的生物化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啡肽的研究是神经生物学中迅速进展的领域,近来陆续发现了一些新的内啡肽。结构活性相关研究表明,脑啡肽的五肽是最基本的活性单位,氨末端的酪氨酸是一个必要残基。下丘脑和垂体均可合成一个 ACTH 和β-内啡肽的共同前身(前 ACTH/内啡肽),分子量大于30,000;在下丘脑和垂体有特异的酶,前身物在此酶作用下可形成β-内啡肽。脑啡肽与β-内啡肽可能有不同的前身。体内许多组织中存在特异与非特异降解内啡肽的酶。目前已合成出一系列活性超过吗啡而较稳定的肽类物质。  相似文献   

3.
内啡素的生成释放和降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从1975年Hughes等发现两种脑啡肽(甲啡肽,MEK;亮啡肽,LEK)以来,陆续发现存在于体内具有阿片样作用的肽类物质不下20余种。Simon曾建议用endorphins一词泛指内源性吗啡样肽,中文译为内啡肽。但以后此名称多用作β-趋脂素(β-LPH)分子中的特定片断如β-内啡肽(31肽,β-EP)、δ-内啡肽(19肽)、γ-内啡肽(17肽)、α-内啡肽(16肽)等的总称,而不包括脑啡肽、强啡肽等在内。看来,内源性阿片(吗啡)样  相似文献   

4.
童国遐  赵白鸽 《生理学报》1992,44(3):269-274
本文观察了外源性阿片肽对大鼠离体黄体细胞孕酮生成的影响,结果表明:β-内啡肽以剂量-反应依赖方式促进黄体细胞孕酮生成,有效浓度范围是10~(-8)-10~(-6) mol/L;强啡肽仅在浓度为10~(-6)mol/L时才显示刺激孕酮生成的作用;而甲硫-脑啡肽无明显作用。μ-阿片受体激动剂DAGO和乙基吗啡也能明显促进孕酮的生成。纳洛酮可完全阻断β-内啡肽,DAGO和乙基吗啡的作用。由于大鼠血液中β-内啡肽含量较低,而卵巢局部具有较高浓度的β-内啡肽。因此,我们认为,β-内啡肽可能在卵巢局部参与黄体细胞孕酮生成的调节,是卵巢内促黄体因子之一,这种作用可能是由μ-型阿片受体介导的。  相似文献   

5.
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多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简述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多肽(蛙皮素、神经降压素、缩胆囊素、β-内啡肽、α-促黑激素、促皮质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血管活性肠肽和蛋氨酸-脑啡肽)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参与体温调节的作用,着重介绍了蛙皮素与其它神经肽的相互作用,试图从多肽激素水平来认识体温的中枢调节机能;但目前对体温调节的作用机理仍不甚清楚,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
内源性吗啡样多肽和镇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内源性吗啡样多肽(简称内啡肽)是近年来从脑、垂体、肠分离出来的一类具有吗啡样活性的神经多肽,目前已达8种,它们可能是一类新的神经递质或神经调节物质。其中脑啡肽是两个5肽:亮-脑啡肽及甲硫-脑啡肽,其脑内分布与(阿片)受体有相当显著的平行关系。β-内啡肽首先发现于垂体,然后亦在脑内找到。在脑内给药时其镇痛作用比脑啡肽强而持久。最近有许多资料提示脑刺激或针剌引起的镇痛都可能是由于激活了脑内的内啡肽能神经原使之释放内啡肽。本文讨论了有关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近两年来,对于脑啡肽类似物及前体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Lewis等从牛肾上腺髓质中分离到大小不同的包含脑啡肽顺序的多种多肽。Goldstein等从猪垂体中分离得到强啡肽(Dynorphin)。Kangawa等从猪下丘脑中分离得到α-新内啡肽。Minamino等从猪下丘脑中分离得到β-新内啡肽。这些肽都含有甲硫氨酸脑啡肽(MEK)或亮氨酸脑啡肽(LEK)的肽段。它们的N-末端大多是酪氨酸,也有个别的为苯丙氨酸或丝氨酸。我们最近从兔脑中分离得到一个具有MEK免疫活性的多肽,它的N-末端为丙氨酸。一、材料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实验采用庄临之等建立的人胎盘绒毛组织无血清培养方法。将妊娠7—9周人工流产的人胎盘绒毛剪成1mm左右植入培养瓶中,每瓶加入2mlMcCoy's 5a培养液培养三天,更换培养液时分别加入不同剂量(10~(-11)—10~(-7)mol/L)的β-内啡肽,继续培养24小时后收集培液,用放射免疫法测定hCG与孕酮的含量。 结果表明β-内啡肽对妊娠早期人胎盘绒毛分泌hCG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建立脂多糖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结合层析法对土牛膝抗炎活性成分进行分离,并用NMR、MS以及与对照品比较,对得到的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结果表明粗毛牛膝醇提取物抗炎效果最佳,其反相层析50%、70%及100%甲醇洗脱物抗炎活性高和细胞毒性低,从50%~70%甲醇洗脱物分离鉴定出9种单体化合物:β-蜕皮甾酮(1)、牛膝甾酮(2)、水龙骨甾酮B(3)、N-反式阿魏酰酪胺(4)、N-顺式阿魏酰酪胺(5)、N-顺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6)、N-反式阿魏酰-3-甲氧基酪胺(7)、竹节参皂苷Ⅳa(8)、5,2′-二甲氧基-6-甲氧甲基-7-羟基-异黄酮(10);100%甲醇洗脱物鉴定出主要成分竹节参皂苷Ⅰ(9)。在LPS+25μM单体浓度下,化合物抗炎活性由强到弱为41526910378。反相液相色谱测定结果表明,野生牛膝和柳叶牛膝(两年生)地下根茎β-蜕皮甾酮含量在温度高季节含量高,8月份达到最高,分别为0.914±0.016和1.412±0.038 mg/g;两年生粗毛牛膝随季节变化规律不明显。具有抗炎活性的阿魏酰酪胺类生物碱首次从土牛膝中分离鉴定。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1(IL-1)及阿片肽作为神经调质参与了神经细胞兴奋性毒性作用.以大鼠大脑皮层神经细胞为研究对象,探讨了IL-1、阿片肽和c-fos、c-jun表达产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IL-1β能诱导大脑皮层神经细胞c-fos、c-jun mRNA瞬时短暂表达,15min增高,30min达高峰,c-fos mKNA 2h回至基线水平,c-jun mRNA 8h回至基线水平;联合应用c-fos、c-jun反义寡核苷酸能部分抑制IL-1诱导的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脑啡肽及β-内啡肽分泌增加,呈一定量效关系,相应意义寡核苷酸无抑制作用.提示IL-1促进大脑皮层神经细胞脑啡肽及β-内啡肽分泌作用部分受Fos和Jun蛋白调控.  相似文献   

11.
抗阿片肽血清对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宋朝佑  刘文彦 《生理学报》1993,45(3):231-236
本工作观察了大鼠侧脑室注射抗阿片肽血清对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脑室注射抗Beta-内啡肽血清(AEPS)使电针镇痛效应明显降低,但在注射催产素前预先注射AEPS对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作用无明显影响。注射抗强啡肽Al-13血清使电针镇痛明显降低,但却使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作用明显增强。无论抗甲-脑啡肽血清还是抗亮-脑啡肽血清对电针镇痛都无明显影响,对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也不产生影响。上述结果说明,催产素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虽被脑内强啡肽Al-13部分对抗,但不受Beta-内啡肽和脑啡肽的影响,表明催产素增强针刺镇痛的作用不依赖于脑内内源性阿片肽系统。  相似文献   

12.
为了解喙果皂帽花(Dasymaschalon rostratum)根的化学成分,采用多种色谱技术从其根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数据分析,分别鉴定为:花旗松素(1)、(+)-儿茶素(2)、毛蕊异黄酮(3)、(-)-丁香树脂酚(4)、(-)-皮树脂醇(5)、lirioresinol A(6)、N-反式肉桂酸酰对羟基苯乙胺(7)和羟基酪醇(8)。所有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获得。化合物1~8均无明显抗菌活性。  相似文献   

13.
脑啡肽的放射免疫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75年发现亮氨酸脑啡肽(LEK)和甲硫氮酸脑啡肽(MEK)。其测定以放射免疫(RIA)最佳。作者提议并合成了多聚赖氨酸琥珀酰脑啡肽免疫原,EK 结合率81~90%,每2.3或3.2个赖氨酸残基连上一个EK。免疫3或6个月时获得抗EK 血清(ALS 或AMS),工作稀度可达1:5000,K_(eff)10~9升/克分子。试用改进的氯胺T 标记法及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制备高比放射性~(125)I-EK,免疫活性良好。双抗体法分离抗体结合的和游离的~(125)I-EK。竞争抑制曲线:灵敏度LEK~11微微克,MEK~130微微克;精密度1.8%及1.4%。β-内啡肽,八种肽类激素、吗啡、纳洛酮无明显干扰;交叉反应MEK 对ALS 为3.3%、LEK 对AMS 为<1%。脑组织用0.1N 盐酸抽提,中和后,直接作RIA。本方法已通过多种方法学考验。正常大鼠脑中EK 浓度以下丘脑为最高,尾核次之。本法是灵敏、可靠和特异的。  相似文献   

14.
脑啡肽的放射免疫测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975年发现亮氨酸脑啡肽(LEK)和甲硫氨酸脑啡肽(MEK)。其测定以放射免疫(RIA)最佳。作者提议并合成了多聚赖氨酸琥珀酰脑啡肽免疫原,EK结合率81~90%,每2.3或3.2个赖氨酸残基连上一个EK。免疫3或6个月时获得抗EK血清(ALS或AMS),工作稀度可达1:5000,K_(eff)10~9升/克分子。试用改进的氯胺T标记法及DEAE-Sephadex A-25柱层析制备高比放射性~(125)I-EK免疫活性良好。双抗体法分离抗体结合的和游离的~(125)I-EK。竞争抑制曲线:灵敏度LEK~11微微克,MEK~130微微克;精密度1.8%及1.4%。β-内啡肽,八种肽类激素、吗啡、纳洛酮无明显干扰;交叉反应MEK对ALS为3.3%、LEK对AMS为<1%。脑组织用0.0N盐酸抽提,中和后,直接作RIA。本方法已通过多种方法学考验。正常大鼠脑中EK浓度以下丘脑为最高,尾核次之。本法是灵敏、可靠和特异的。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Δ5-3β,7β-二羟基甾醇(1~3)和Δ5-3β,7α-二羟基甾醇(4~6)的一些核磁共振波谱特征进行了比较。活性测试表明化合物1~6对乙酰胆碱酯酶(AChE)无明显的抑制活性,对丁酰胆碱酯酶(BuChE)则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中24-亚甲基胆甾-5-烯-3β,7α-二醇(6)的IC50值为9.5μM。通过活性数据比较我们发现7α-羟基甾醇对丁酰胆碱酯酶的抑制活性明显比相应的7β-羟基甾醇高。我们通过计算7位羟基和四环平面之间的二面角角度来尝试解释这些活性差别。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羊角天麻(Dobinea delavayi)的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成分,本实验采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合物的纯化分离,通过理化性质及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羊角天麻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4,2′,4′-四羟基二氢查尔酮(1)、紫铆花素(2)、3,4,2′,4′,α-五羟基查尔酮(3)、金色草素(4)、芒果苷(5)、没食子酸(6)、二十四亚甲基环阿尔廷醇(7)、6β-羟基-豆甾-4-烯-3-酮(8)、β-谷甾醇(9)、胡萝卜苷(10)、棕榈酸甲酯(11)、1-棕榈酸单甘油酯(12),其中化合物1~4、6~8均为首次九子母属植物中分离得到。活性研究结果显示,化合物1~6均具有β-羟高铁血红素形成抑制活性,其中黄酮类化合物2~4具有较强的抑制活性,其IC50分别为120.3、61.5、56.0μg/mL。  相似文献   

17.
我们曾先后报道了从水竹叶(Murdannia triquetra(Wall)Brückn)中分离并鉴定了β-蜕皮激素(β-ecdysone)(化合物Ⅰ),α-去氧-β-蜕皮激素(α-deoxy-β-ecdysone)(化合物Ⅱ),揭示了水竹叶属植物中蜕皮激素的新存在。近来我们又从水竹叶中分离出一个微量成份(化合物Ⅲ)。由~(13)C 核磁共振和~1H 核磁共振、红外光谱、质谱和气相色谱等分析,表明化合物Ⅲ比β-蜕皮激素在甾体母核部分多一个以羟基形式存在的氧原子,该羟基应以β-构型连接在 C_5位上。从而说明化合物Ⅲ为5β-羟基-β-蜕皮激素  相似文献   

18.
用β-内啡肽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0例无疼痛主诉的患者电针前后侧脑室脑脊液中B-内啡肽样免疫活性物质(B-EPIS)的含量,其中6例用弹簧棒测定了痛阈和耐痛阈。结果表明,每 ml 脑脊液中β-EPIS 的含量比针前增加126.7 fmol/ml(P<0.02),病人的痛阈比针前升高29.5%,耐痛阈升高28.1%(P<0.05)。β-EPIS 含量的增加量与痛阈、耐痛阈的升高值呈直线相关,r_1=0.776,r_2=0.741(P<0.05)。表明电针能促使脑内释放β-内啡肽,释放增加的β-内啡肽参与镇痛作用,这可能是电针镇痛机制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19.
研究美花圆叶筋骨草Ajuga ovalifolia var.calantha的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实验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半制备型高效液相色谱等分离纯化方法,从美花圆叶筋骨草全草70%丙酮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了12个化合物,根据波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为:2-methoxy-4-(2-propenyl)-phenyl-β-D-glucopyranoside(1)、oct-1-en-3-yl-β-glucopyranoside(2)、异地黄苷(3)、20-羟基蜕皮素-20,22-单丙酮化合物(4)、n-辛基-β-D-吡喃葡萄糖苷(5)、(2S)-3-O-octadeca-9Z,12Z,15Z-trienoylglyceryl-O-β-D-galactopyranoside(6)、地黄苷(7)、乙酰哈巴苷(8)、水龙骨素B(9)、香草乙酮(10)、筋骨草内酯(11)、α-(9Z,12′Z,15′Z)-octadecatrienoicacidmonoglyceride(12),其中化合物1~6、8、12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1~9、11~12为首次从美花圆叶筋骨草中分离得到。运用脂多糖(LPS)诱导的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生成NO的细胞模型对化合物3、4、7、9、11进行抗炎活性筛选和磷酸甘油酸脱氢酶(PHGDH)活性测定。所筛化合物均无抗炎活性,化合物7对PHGDH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为探讨小叶米仔兰(Aglaia odorata var.microphyllina)中的抗菌活性成分,从其枝条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通过波谱分析,分别鉴定为:4(15)-桉叶烯-1β,7,11-三醇(1)、4α,10β,11-三羟基-1,5-反-愈创木烷-6-烯(2)、6,15α-环氧-1β,4β-二羟基桉烷(3)、2-羟基-丁二酸-1-甲酯(4)、巴西红厚壳素(5)和胡萝卜苷(6)。以上化合物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2、4和5为首次从米仔兰属植物中分离得到。用滤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了化合物1~5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化合物4和5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