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四川陆栖寡毛类两新种记述:寡毛纲:链胃蚓科,棘蚓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记述了采集于四川省酉阳县的链胃科、杜拉属Drawida蚯蚓一新种,双斑杜拉蚓Drawida bimaculata sp.nov.和在四川省汉源县采到的棘蚓科,毛蚓属Plutellus蚯蚓一新种,汉源毛蚓Plutellus hanyuangensis sp.nov.。毛蚓属是我国首次记录。  相似文献   

2.
2014年6—10月,对廊坊地区陆栖蚯蚓物种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蚯蚓3科6属9种,其中,优势种3种,即天锡杜拉蚓Drawida gisti、日本杜拉蚓D.japonica和梯形流蚓Aporrectodea trapezoides。本文通过观察3种优势种个体的形态结构,以体长、体宽、体节数等外部特征为主要量化指标,综合分析并比较了个体间的形态多样性,结果显示,天锡杜拉蚓55条,体节数为51~207,体长为59.80 mm±19.15 mm,体宽为4.30 mm±1.21 mm;日本杜拉蚓78条,体节数为54~174,体长为42.00 mm±10.90 mm,体宽为3.00 mm±0.69 mm;梯形流蚓37条,体节数为67~191,体长为63.40 mm±20.72 mm,体宽为4.50 mm±0.92 mm。3个优势种的体长与体宽呈显著正相关,体长与体节数之间存在极显著回归关系。3种蚯蚓体长的聚类分析符合种属差异,而天锡杜拉蚓较粗,日本杜拉蚓与梯形流蚓的体宽较为接近。  相似文献   

3.
贵州梵净山陆栖寡毛类初步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梵净山自然保护区是我国保持得较为完好的森林生态系统,生物资源十分丰富,但其陆栖寡毛类动物从未有人研究报道过,1985年5月—6月,笔者在梵净山进行了采集,现将初步研究结果报道如下。一、梵净山陆栖寡毛类名录1.日本杜拉蚓Drawida japonica Michaelsen1892;2.环串环毛蚓Pheretima moniliata Chen1946;3.异毛环毛蚓Ph.diffringens(Baird1869);4.云龙环毛蚓Ph.yunlongensis Chen et Hsu1977;5.白颈环毛蚓Ph.californica(Kinberg1867);6.舒脉环毛蚓Ph.schmardae(Horst1883);7.毛利环毛蚓Ph.morrisi(Beddard1892);8.湖北环毛蚓Ph.hupeie…  相似文献   

4.
吴纪华  孙希达 《四川动物》1996,15(3):98-99,117
本文报告长白山地区杜拉属蚯蚓一新种,长白山杜拉蚓Drawidachangbaishansissp.nov。模式标本保存存于杭州师范学院生物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方法,对寡毛纲杜拉属三种蚯蚓进行酯酶同工酶酶谱分析。其结果表明,同属蚯蚓具有几条相似的酶谱区带,而不同种蚯蚓又具有各自独特的酶谱带,种间酶谱区带数目、泳动率及染色强度都有明显区别。雅和杜拉蚓酶谱图和天锡杜拉蚓相似,而与管状杜拉蚓相差较远,表明同属蚯蚓在进化水平上的亲缘关系。  相似文献   

6.
地龙类药用动物的比较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发现我国中药地龙类药用动物主要有14个种,分别隶属于钜蚓科、正蚓科和链胃蚓科4个属。包括参环毛蚓Phereti- ma aspergillum(E Perrier)、通俗环毛蚓Pheretima vulgaris(Chen)、威廉环毛蚓Pheretima guillelmi(Michaelsen)、栉盲环毛蚓Phere- tima pectinifera(Michaelsen)、湖北环毛蚓Pheretima hupeiensis(Michaelsen)、直隶环毛蚓Pheretima tshiliensis(Michaelsen)、白颈环毛蚓Pherctima califomica(Kinberg)、中材环毛蚓Pheretima medioca(Chen et Hsu)、秉前环毛蚓Pheretima pracpinguis(Gates)、秉氏环毛蚓Pheretima carnosa(Goto et Hatai)、异毛环毛蚓Pheretima diffringens(Baird)、赤子爱胜蚓Eisenia foetida(Savigny),背暗异唇蚓Allolbophora caliginosa subsp.trapezoides(Ant.Duges)以及日本杜拉蚓Drawida japonica(Michaelsen)。本文对我国地龙类原动物主要种类进行了分类及形态描述,并编制了检索表和检索图,以供鉴别,为地龙的开发利用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从云南省程海湖泥样品中分离到12株马杜拉放线菌。其中的两株分别定为新种:程海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chenghaicnsis sp. Nvo.)和绿黄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tsraviridoflava sp. Nov.)。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自我国四川省土壤中分离的一株马杜拉放线菌。该菌株在某几种培养基上基丝呈粉红色或紫色;孢子链螺旋、波曲或呈假孢囊状,孢子链孢子一般1一IO个;基丝上未发现孢子;菌丝体不断裂;细胞壁组分为III型;全细胞糖类型B型并含马杜拉糖。经研究证明为马杜拉放线菌的一个新种,命名为成都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chengduensis nov. sp.)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一拣马杜拉放线菌,该菌株在一些培养基上产生粉红色至玫瑰红色的基内菌丝体,气生菌丝体白色或浅粉红色,孢子链直或波曲,孢子表面光滑,细胞壁化学组分III型,全细胞水解糖类型B。经研究证明为马杜拉放线菌属中的一个新种,命名为玫瑰红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rosea n. sp.)  相似文献   

10.
不同培肥措施对低肥力土壤生态系统蚯蚓种群数量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通过在华北低肥力农田生态系统进行的不同土壤培肥试验 ,研究了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和施肥措施对土壤中蚯蚓种群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一年中 5次调查到的蚯蚓属于同一个目——后孔寡毛目 ,3科、6属、7种 ;在 7种蚯蚓中 ,天锡杜拉蚓Drawida gisti是该地区较低肥力土壤中的蚯蚓优势种。蚯蚓种群数量的季节变化趋势为 8月 >9月 >4月 >5月 >11月。在低肥力土壤上 ,单独施用化肥与对照相比可以增加蚯蚓的数量 ,施用化肥对蚯蚓的影响程度依赖于有机物的投入情况 ,没有有机物投入或只有麦秸还田条件下 ,施用化肥会对土壤中蚯蚓的种群数量产生负面影响 ,随着时间的延长 ,这种影响表现得比较明显。在同时用玉米秸和麦秸还田的情况下 ,施用化肥对蚯蚓的种群数量影响较小。有机肥的施入可以增加蚯蚓的种群数量 ,随着时间的延长这种趋势愈为明显。在几种秸秆还田的投入方式中 ,蚯蚓种群数量的大小次序为双倍麦还 >玉米麦秸全还 >麦还。因此在施用化肥的时候应当同时进行有机物投入 ,以保持土壤中良好的生物状况 ,这也是土壤培肥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研究报道了三种不同种蚯蚓接种后污泥的处理效果。28 天的培养实验表明: 接种蚯蚓, 特别是体型较大的威廉环毛蚓和杜拉蚓能提高污泥的pH 值, 减少污泥中有机物的含量。接种蚯蚓减少了污泥中全氮、全磷、全钾的含量, 深层种杜拉蚓显著降低了污泥中全氮和全磷含量, 较对照处理分别减少了14.3%和10.3%。接种威廉环毛蚓的处理较对照处理能显著增加水解性氮和速效钾的含量。接种杜拉蚓的处理吸收重金属的效果最佳, Cr 和Cu 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处理, 威廉环毛蚓次之, 但优于赤子爱胜蚓。结果显示, 在大部分项目中, 杜拉蚓和威廉环毛蚓的作用效果是要优于赤子爱胜蚓, 不同生活习性的蚯蚓对污泥净化效果会有着一定的不同。  相似文献   

12.
自云南省永平县的土壤中分离出一株放线菌Y4132。其细胞壁组份中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全细胞水解物含有马杜拉糖。孢子链单轴着生,卷曲威面包圈形或致密的线团形的假孢囊,也有的为螺旋形。其形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与洋红马杜拉放线菌基本相同,但又有差别,认为是一新变种,定名为洋红马杜拉放线菌云南变种(Acunomadura carmtnata var. yunnanensis nov. var.)。该菌株产生一种红色的蒽环类抗生素(Y4132)。  相似文献   

13.
尤马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yumaensis)NRRL12515产生马杜拉霉素,用于防治禽类球虫病。试验以放线菌dnaA与dnaN基因保守区设计的简并引物进行PCR扩增,获得了包含尤马马杜拉放线菌的染色体复制区oriC的片段,并进行了序列分析和复制功能的研究。尤马马杜拉放线菌染色体的oriC全长为919碱基对,含有14个DnaA盒子和2个AT富含区,DnaA盒子的保守序列是(T/C)(T/C)GTCC(A/C)CA,与已发表的3个属的放线菌染色体oriC的序列特征不同。携带该oriC片段的大肠杆菌质粒可以在天蓝色链霉菌中复制并以低拷贝方式遗传,表明这是一段有复制功能的序列。比较来自放线菌4个属的oriC,发现以oriC序列和以16S rRNA基因序列构建的进化树十分相似,表明oriC序列也可以体现放线菌物种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从我国河北省石家庄市东方红公园湖底泥中,分离出编号为71-a90和71-a175的两株放线菌。其特征为:在气丝上形成短孢子链,经常形成3一4圈的紧螺旋,其中多数为假孢囊。基丝上未见有孢子。细胞壁化学组分中,除含有内消旋二氨基庚二酸外,还含有其左旋异构体。全细胞水解液含有马杜拉糖和半乳糖。在这些特征中,除细胞壁化学组分含有左旋二氨基庚二酸外,其它特征均与马杜拉放线菌属一致。但它又不同于该属中的已知种,认为应是一新种,定名为赭石色马杜拉放线菌(Actinomadura achracea n. sp.)。  相似文献   

15.
华北高产农田生态系统中蚯蚓种群次生演替规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乔玉辉  曹志平  吴文良 《生态学报》2004,24(10):2307-2311
通过对山东省桓台县不同土壤肥力的农田生态系统中蚯蚓种群的调查发现 ,该地区农田生态系统中有 7种蚯蚓 ,高肥力土壤中蚯蚓相对较丰富 ,种群密度可达 83.83条 / m2 ,梯形流蚓为优势种 ;低肥力土壤中蚯蚓种群密度 4 0 .18条 / m2 ,优势种是天锡杜拉蚓。梯形流蚓和湖北远盲蚓在高肥力土壤中的种群密度要明显高于低肥力土壤 ;而其他几种蚯蚓种群数量变化不大 ,随着土壤肥力的演变 ,低肥力土壤中天锡杜拉蚓的优势地位随着土壤肥力的提高逐渐被梯形流蚓所代替。合理的投入特别是农田有机物投入可以加速农田生态系统中生态演替 ;试验中不同处理间蚯蚓的种群生物量有以下趋势 :化肥投入 <化肥与麦秸还田 <化肥与玉米麦秸全还田 <化肥与玉米麦秸全还田以及有机肥的施用。无论在高肥力还是低肥力的土壤上都表现出相同的规律 ,但蚯蚓种群组成并没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长沙地区两种常见蚯蚓-日本杜拉蚓,舒脉环毛蚓以及人工养殖的太平Ⅱ号蚓为实验材料,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圆盘电泳方法,分析EST,LDH两种同工酶。实验结果表明EST同工酶酶谱复杂,LDH同工酶具多态现象。  相似文献   

17.
吴文良  乔玉辉  徐芹  陈锴 《生态学报》2001,21(7):1109-1113
河北省曲周盐演化改造区通过治理改造,土壤环境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土壤中蚯蚓种相对较丰富,有3个科、6个属、6个种,正蚓科的赤子爱胜蚓、暗灰异唇蚓和链胃蚓科的日本杜拉蚓在该地区的数量较多.种群密度20.50条/m2,生物量6.01g/m2,基本达到普通农田生态系统的水平;从年龄结构上看该地区蚯蚓种群属稳定型,成蚓和幼蚓量基本相当;全年蚯蚓的数量分布规律是盛夏>初春>深秋.  相似文献   

18.
链霉菌分类研究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李炜  刘志恒 《微生物学报》2001,41(1):121-126
自从Waksman和Henrici[1]于1943年建立链霉菌属(Streptomyces)以来,链霉菌已成为细菌域中种的数量最大的一个属.目前,包括出现在专利中的种已经超过3000个,至1996年已有有效描述的种464个和亚种45个[2].由于链霉菌是产生抗生素等生物活性物质种类最多的一类微生物,因此至今各国学者仍在不断研究设计新的分离、培养、鉴定和分类方法,以指导新的天然生物活性物质的寻找.但长期以来,国际上因缺少可以接受的统一的分类鉴定标准,导致了链霉菌分类中的混乱.  相似文献   

19.
从福建省厦门市郊的土壤中分离到一株链霉菌,编号为620—11。根据其形态特征、培养特征和生理生化特性,应属于烬灰链霉菌类群的一个种,因不同于文献报道的所有近似的已知种,故认为是一个新种,定名为香蕉链霉菌(Streptomyces musae n. sp. Yan et Kuang)。  相似文献   

20.
在寻找抗肿瘤抗菌素过程中,从西双版纳土壤分离到一株放线菌74—3527,经鉴定为一链霉菌新种,其代谢产物经光谱分析及核磁共振谱鉴别,与链黑菌素基本一致,故定名为链黑菌素链霉菌Streptomyces streptonigrinus n. sp. Yan et al., 1977. 本文报道这个新种的形态、培养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与相近已知种的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