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项研究证明,食蟹猴疟原虫感染恒河猴后出现的红细胞内期是一个长期的寄生过程,不论血传或子孢子感染,于原虫密度高峰后,均有较长期的低原虫密度阶段。恒河猴均可耐受食蟹猴疟原虫高密度的感染。  相似文献   

2.
宋宗臣 《四川动物》1994,13(2):77-78
血传感染食蟹猴疟原虫B株后虫血症消长类型宋宗臣第三军医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重庆630038食蟹猴疟原虫B株(简称B株猴疟)是研究筛选疟疾根治药物较好的虫株,多种按蚊对该原虫具高敏感性 ̄[1]。1984年我们引进B株猴疟后,曾报告血传感染猴虫血症自然消长...  相似文献   

3.
宋宗臣 《四川动物》1995,14(1):27-28
食蟹猴疟原虫B株子孢子感染后供蚊血餐感染时间的初步观察宋宗臣第三军区大学寄生虫学教研室重庆630038食蟹猴疟原虫B株-按蚊-恒河猴系统是疟疾根治药物研究较理想的模型。在使用此模型时,获得好的感染蚊批是重要环节。1984年我国引进此株疟原虫后,对子孢...  相似文献   

4.
1975年我们在广西产的一只熊猴(Macaca assamensis)体内发现了自然感染的猴疟原虫,鉴定为猪尾猴疟原虫广西株(The Guangxi Strain of Plasmodium inui)。在鉴定虫种的过程中,观察了这种疟原虫在雷氏按蚊(Anopheles lesteri)、斯氏按蚊(A. stephen-si)、微小按蚊(A. minimus)。和巴拉巴按蚊(A. balabacensis)体内的孢子增殖。原虫在雷氏按蚊体内不能发育,在微小按蚊体内只见到少许早期卵囊,在斯氏按蚁体内可发育至卵褒分化,但随即退化,始终未见涎腺感染。在巴拉巴按蚊体内则发育良好,用子孢子感染猕猴及熊猴均获得成功。兹将该种疟原虫在巴拉巴按蚊体内的孢子增殖过程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的生物学特征、形态、生活史、致病力和引起的真正复发与人体间日疟原虫(Plasmodium vivax)相似,故作为间日疟的模型,广泛用于疟疾的各项研究。但该疟原虫需要用猴传代,保种,既不经济,猴源也很困难。Vaderberg(1977)和Campbelt(1982)用体外培养的恶性疟原虫(Plasmodium falciparum)感染费氏按蚊(Anopheles freeborni)获得了成熟的子孢子,并成功地感染黑猩猩(Pontroglodytes)和夜猴(Aotus trivigatus)。但体外培养的食蟹猴疟原虫能否感染按蚊尚未见报道。因此试用液氮中保存的食蟹猴疟原虫经体外培养,…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对实验感染食蟹猴疟原虫后9、10和14天的斯氏按蚊阳性蚊胃,进行扫描电镜观察。晚期(分化的)卵囊表面呈现凹凸不平皱褶。成孢子细胞体常呈圆球形或椭圆形,表面光滑,子孢子芽从其表面长出。子孢子体细长,稍弯曲,体表光滑;虫体前部较细,顶端稍平,后部稍粗,末端钝圆。本文对成孢子细胞不同发育阶段的形态予以较详细描述,对子孢子出囊方式做了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7.
本试验比较了食蟹猴疟原虫B株感染的(感染组),吸正常猴血的(对照组)及未吸血的斯氏按蚊存活情况。三组总平均寿命分别为20.76±9.35d、25.51±9.00d和22.04±6.97d。感染组比对照组总平均寿命缩短4.75d;对照组比未吸血组平均延长3.47d;两组均差异非常显著(P<0.01)。结果提示,感染食蟹猴疟原虫的和未吸血的斯氏按蚊寿命均受到影响。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疟原虫在低于其最佳发育温度的变温状况下的发育情况,进行了本实验。方法自四川达县地区购回健康恒河猴,体重3.8kg,实验前血检未查见疟原虫。4月3日静脉接种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B株后第9天开始以实验室饲育的斯氏按蚊叮咬供血猴。自感染后第5天开始抽查蚊胃卵囊,15天起解剖唾腺,观察子孢子。室温控制及分组:恒温对照组置于25±3℃的恒温室。变温l组设在底楼,4月中、下旬和5月上旬平均最低自然室温分别为16.0±1.7、17.3±1.8和18.0±1.2℃;最高自然室温分别为17.0±1.5、20.2±2.1和20.7±1.0℃。变温2组设在顶层(四…  相似文献   

9.
用ET-NANBH感染的两只猴(R5和R6)含病毒颗粒的粪便悬液和肝组织悬液分别接种7只和4只恒河猴,分别有5只猴和4只猴在攻毒后20—49天内ALT开始升高,持续时间为7—10天,肝组织学的特征性改变为肝细胞的嗜酸性变和嗜酸小体的形成。在猴ALT升高前2—3天和升高后一周内均检查到大量的27—34nm的病毒样颗粒,这些颗粒只与ET-NANBH病人血清、黑猩猩和猴感染后急性期和恢复期血清发生特异性聚集。在猴感染后血清中未检出抗-HAV、抗-HAV-IgM、HBsAg和抗-HBe-IgM。结果提示:恒河猴是研究ET-NANBH较适宜的动物模型;病人和猴粪便中的27—34nm的病毒样颗粒是ET-NANBH的病原因子。  相似文献   

10.
疟疾的复发机理,关系着疟疾的治疗和预防,特别是对间日疟关系极大。因此,这方面的探索一向未曾间断过。Bignami等(1910)提出疟疾复发是由红细胞内期疟原虫所致,但Cooper等(1950)将间日疟隐性阶段的大量血液转种于易感者并不产生感染,而给血者此后又出现复发。Shortt和Garnham(1948)根据在接种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子孢子后102天的恒河猴肝细胞内发现了潜隐性裂殖体,认为它是继发性红  相似文献   

11.
我国红面猴体内发现的圣猴肝囊原虫(Hepatocystis semnopitheci)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63年春,我们在北京生物制品鉴定所来自广西的14只猴中发现4只猴的血液涂片中有一种类似疟原虫的原虫。经过研究,我们确定该原虫是圣猴肝囊原虫(Hepatocystissemnopitheci Knowles,1919)。鉴于我国使用猴类作为实验动物的研究工作日益增多,从上述检查的结果估计我国南方的猴类感染肝囊原虫的,可能不少,因此提出本文供有关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12.
凉山按蚊(Anopheles liangshanensis)为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一些地区的常见蚊种。其传播疾病的作用如何,尚不清楚。为此,我们作了对马来丝虫的敏感性实验,现报告如下:蚁种来源:捕自凉山昭觉县南坪乡的牛棚。作为对照的中华按蚊亦来自同一地区。感染方法:取感染有马来丝虫的长爪沙鼠腹腔液用健康猴血稀释,两次感染的微丝蚴密度分别为10和15条/mm3。用1%肝素钠抗凝。注入人胎膜与玻璃瓶之间的空隙,立即贴于蚊笼壁,供蚊虫叮咬吸血2小时。瓶内盛装38—40℃热水,以保持瓶底血液温度。将吸饱血的雌蚊移入另一蚊笼,置于26±1℃的恒温饲养室饲养。…  相似文献   

13.
<正> 疟疾的实验研究需要良好的媒介。斯氏按蚊Anopheles stephensi和巴拉巴按蚊A.bala-bacensis驯化后,普遍用于疟疾的实验,国内亦开始使用。为了选择对疟原虫敏感性高的蚊种,我们于1978年对这两种按蚊进行了食蟹猴疟原虫Plasmodium cynomolgi敏感性的比较实  相似文献   

14.
1983及1984年在乐山市全福乡和峨眉县胜利乡牛棚内作了按蚊自然感染牛腹腔丝虫的调查。方法在6—9月,上午及夜间捕捉水牛棚内饱血按蚊,每旬1—2次。蚊虫经单个饲养,待胃血消化或产卵后,以成蚊形态特征及卵型作蚊种鉴定。蚊虫解剖按常规。阳性蚊体内幼丝虫经分期、计数、透明固定后,置显微镜下观察虫体大小、食道占虫体长度的比例、肛比率和尾乳突形状特征,鉴定虫种。结果解剖按蚊五种计3,158只,中华按蚊自然感染率为0.49%(11/2226),检获各期幼虫51条,平均4.6条/只,最高11条/只,6只蚊携带Ⅱ期幼虫25条,平均2.3条/只;雷氏按蚊嗜人亚种自然感染…  相似文献   

15.
分离和研究疟疾感染蚊的差异表达基因 ,对阐明媒介与疟原虫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尤为重要。利用已建立的斯氏按蚊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差减cDNA库的进行表达筛选 ,发现表达增高基因中有一个编码与黑腹果蝇泛素羧端水解酶高度同源蛋白的序列。相似性比较显示该编码序列在氨基酸水平与已知的冈比亚按蚊EST序列对应部位的同源性为 89% ,与果蝇和人类的同源性均为 63%。模拟Northern印迹的表达动态分析提示 ,感染后至少 1~ 7天内该基因在蚊体内的表达显著增高 ,与疟原虫发育动合子穿越蚊中肠壁和子孢子从卵囊向蚊眼涎腺移行等关键阶段相一致。目前对有关蚊天然免疫系统激活的泛素途径所知甚少 ,现有结果提示该基因与疟原虫感染相关 ,它的克隆和表达分析有可能推测其在疟原虫感染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分离和研究疟疾感染蚊的差异表达基因,对阐明媒介与疟原虫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分子机制尤为重要,利用已建立的斯氏按蚊感染约氏疟原虫的差减cDNA库的进行表达筛选,发现表达增高基因中有一个编码与黑腹果蝇泛素羧端水解酶高度同源蛋白的序列,相似性比较显示该编码序列在氨基酸水平与已知的冈比亚按蚊EST序列对应部位的同源性为89%,与果蝇和人类的同源性均为63%,模拟Northern印迹的表达动态分析提示,感染后至少1-7天内该基因在蚊体内的表达显增高,与疟原虫发育动合子穿越蚊中肠壁和子孢子从卵囊蚊眼涎腺移行等关键阶段相一致。目前对有关蚊天然免疫系统激活的泛素途径所知甚少,现有结果提示该基因与疟原虫感染相关,它的克隆和表达分析有可能推测其在疟原虫感染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球形芽抱杆菌C3-41菌株(Bacillussphaericus C3-41)对致倦库蚊(Culexquinquefa-sciatus)幼虫有很高毒效,对2龄和3—4龄幼虫的半致死剂量(LD50)分别为63.1和89.7芽孢/蚊幼虫。处理浓度越高,取食时间越长,蚊幼虫取食到的杀蚊活性物质量越多,死亡率越高。当蚊幼虫取食互致死剂量杀蚊活性物质后,球形芽孢杆菌在感染的活幼虫体内不增殖;但当蚊幼虫取食致死剂量杀蚊活性物质后,蚊幼死亡,球形芽抱杆菌在死蚊幼虫体内增殖明显,6天内芽抱从感染初期的1.86×102/蚊幼虫增加到1.59×106/蚊幼虫。芽抱在死蚊幼虫体内能正常荫发、生长、产孢和形成毒素。增殖的芽抱同样对致倦库蚊幼虫有较高毒力。  相似文献   

18.
印度雕蚀菌对三带喙库蚊幼虫生活力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三带喙库蚊幼虫为印度雕蚀菌的寄生宿主,自然界中2—4龄幼虫均可感染印度雕蚀菌,感染后幼虫体肿胀,活动缓慢,对外界抵抗力降低,各龄幼虫虽可蜕皮,但在蜕皮过程中即行死亡。幼虫存活时间各为:2龄的5天;3龄的4—11天;4龄的4—9天,死亡率达100%。印度雕蚀菌的初生孢子囊和休眠孢子囊不同,可充满于幼虫的血腔,二型孢子囊的数量以前者为多,死亡虫体中多为成熟孢子囊,囊内可见有成熟而极为活跃的,带有鞭毛的游动孢子。经1—2小时,成熟游动孢子破囊而出,游动于水体中。 病态蚊幼主要滋生于有机物质丰富,水质清澈的秧稻田中。连续3年观察,其滋生地多为固定而局限,未发现与三带喙库蚊滋生同一地的中华按蚊和它种蚊虫的感染。  相似文献   

19.
带着瘧原虫囊包的蚊胃(中肠)永久标本,在讲授寄生虫学疟原虫在蚊体内发育的一章时,是不可缺少的。目前有许多制作感染了疟原虫蚊胃的永久标本的方法。起初我们试用了以前提出的方法:结果发现固定於福尔马林,卡尔诺阿氏液(Carnoy’s fluid)或酒精脱水,用加拿大树胶封闭,以後,透明了,并且囊包收缩看不清楚;依照列维达斯基方法制作的标本,蚊胃与附着胃壁上的囊包,几乎与自然标本无大区别。并且这种标本是半永久性的。但盖玻片之四周涂以门德雷耶夫油灰保藏时,油灰常常要产生裂缝,  相似文献   

20.
大肠杆菌重组颗粒性戊型肝炎疫苗对恒河猴的免疫保护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大肠杆菌表达的戊型肝炎病毒(HEV)衣壳蛋白ORF2片段HEV 239重组蛋白颗粒,经铝佐剂吸附后,分别以5μg、10μg和20μg剂量免疫恒河猴,28天时以相同剂量加强免疫1次,3周后分别以不同病毒滴度的基因Ⅰ型或基因Ⅳ型HEV静脉攻击.结果,加强后3周,3个免疫剂量组猴的抗体几何平均滴度分别为1∶27175、1∶34409、1∶41607,以世界卫生组织参比血清定量,则分别为1098IU/ml,1357IU/ml、1724IU/ml.每个剂量免疫组及对照组各有3只猴接受107病毒滴度基因Ⅰ型HEV感染,对照组3只猴均被成功感染,2只出现肝炎;20μg免疫组3只猴均未被感染;10μg和5μg免疫组各有2只猴未被感染,另1只猴出现短暂感染,免疫猴均未出现肝炎.3个剂量免疫组及对照组另外3只猴,接受104病毒滴度基因Ⅰ型HEV感染,对照组3只猴均被感染,1只出现肝炎;而免疫猴均未被感染,也未出现肝炎.3只10μg免疫猴和3只对照猴分别接受107病毒滴度基因Ⅳ型HEV感染,对照组均被感染并出现肝炎,而免疫组均未出现肝炎,有2只未被感染,另1只被短暂感染.另有3只10μg免疫猴和3只对照猴分别接受104病毒滴度基因Ⅳ型HEV感染,对照组均被感染,而免疫组均未被感染.这些结果表明:HEV239疫苗可以完全预防HEV导致的肝炎,并保护大多数恒河猴不被HEV感染.另外,疫苗对基因Ⅳ型HEV的保护性与基因Ⅰ型HEV相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