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5年6月江苏省沙洲县文化馆盛元良同志赠的一件产于该县(图1)距今地面九米深处地层中的鲸类(Cetacea)头颅骨化石,经我们鉴定认为属于宽吻海豚(Tursiops sp.)。这是我国齿鲸亚目(Odontoceti)化石的首次记录。它的发现又增加了我国海生鲸类化石的宝贵资料,对论证长江三角洲的形成等也很有  相似文献   

2.
<正> 地处苏鲁交界的山东省苍山县,自1984年以来有四个乡镇相继出土了一些象类化石.该县东部和南部地势平坦,大部分是黑色土壤,具有"黑土湖"之称.象类化石就出自黑土层之下的黄砂层中.这些象类化石的出土情况为:1984年5月长城乡长屯村李如海同志,在村南挖井,在距地表1.7米深处黄砂层中出土了一个象类下颌具完整的下臼齿.1985年5月神山乡青竹山前冷相一同志,在村东挖井,在距地表2米深处黄砂层中出土一个完整的象类下颌骨,上面保留四个臼齿.1986年春仲  相似文献   

3.
在内蒙乌兰察布盟集宁市区内坝王河岸的有红土坡地的红土层中,发现了大量第四纪哺乳动物化石。在东方的红土坡地上,化石埋藏地带,业经挖掘完了。出土的化石之中,只保留了一只古象门齿,现存长度约1米,直径13厘米左右,断为数节。化石表面黄褐色,里层灰白色。象牙弯曲程度不大,与猛犸象门齿不大相同。它是一只幼年古象的门齿。  相似文献   

4.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地区医院李助华同志,出于对古生物科学的重视,在当地收存了一枚乳齿象的残臼齿,于1972年夏特地寄来我所鉴定。化石虽来自广西,但并非广西所产。经韩德芬、许春华二同志出差广西期间在现场查对,与这枚牙齿在一起的化石,大都为单个牙齿,它们都属于华北典型的三趾马动物群,其中以三趾马(Hipparion)材料最多。经手这批材料的同志并具体说明,这些化石产自山西,或有可能来自甘肃。因此,本文描述的这件乳齿象化石,应属同一时代,即上新世初期——“蓬蒂纪”。  相似文献   

5.
余汶 《古生物学报》1961,(2):160-164
本文所描述的腹足类化石系于1959年在云南省东部曲靖县石头寨剖面内所采集的。这些化石产于红棕色的燧石层内,与它们共生的有珊瑚和腕足类化石。珊瑚化石经吴望始同志鉴定,有:Auloclisiasp.,Syringoporasp.和Zaphrentid等。根据这个珊瑚的组合,证实了产腹足类化石的地层时代,应属于早石炭世。本文承斯行健教授及赵金科教授修改文稿,庞茂芳同志代摄图影,笔者于此一并致谢。  相似文献   

6.
<正> 济南市高尔公社西沟大队翟鸿太同志1979年10月挖地瓜窖时,在距地表3米深处的黄土层中发现一只象牙化石,把它捐献给了山东省博物馆。这只象牙化石强烈弯卷,前端略向左侧扭曲,全长244厘米,两端直线距离110厘米。局部保留有珐琅质层。缺牙根,呈偏圆形,长径19厘米,短径14厘米。经初步鉴定,认为这是猛犸象属Mammuthus  相似文献   

7.
<正> 1981年,我队在重庆附近开展煤炭普查工作期间,根据当地农民提供的线索,在重庆市北碚区同兴公社砖瓦生产队飞蛾山发现了一恐龙化石点(图1)。为了深入研究矿区地层,提高煤田地质普查勘探报告质量,于1982年9月,我们对这一化石点进行了发掘,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8.
太原西山山西组几个植物化石新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九八二年,笔者和张志存同志协助洪友崇同志在太原西山采集昆虫化石标本的同时,顺便采集了一些植物化石标本。这些植物化石与昆虫化石共同保存在山西组下部的黑色页岩中,有的共一块标本。无论是昆虫化石还是植物化石,数量都很多,内容很丰富。本文标本由本队江裕东同志照像,在此谨致谢意!  相似文献   

9.
河南许昌灵井地区发现细石器材料一九六五年秋,本所周国兴同志从河南许昌灵井砦的王井池塘周围砂土堆积中采得一批石器材料及动物化石,这些材料,特别富集于距地表十米深处挖出的灰色的粉砂土和桔黄色的细砂层中。当地的社员们热情地送给我们不少动物化石,这些化石同我们采集的经初步鉴定计有:厚壳蚌、牡犡、龟鳖类、安氏鸵鸟(蛋壳碎片)、水牛、赤鹿、斑鹿、羊、猪、披毛犀、野驴、野马、象及獾等。化石材料中有人类股骨骨干两段,石化程度及其本身形态不一样,可以判断来自两个个体。其中一  相似文献   

10.
1984年夏,承担鲅鱼图港航道疏浚任务的津航浚107号轮船工作人员吕育发,在海上施工时,于主航道水下粘土中挖出化石一件;同年9月,任振江、孙树春二同志又发现化石四件。他们将全部化石寄至大连自然博物馆。经鉴定,这批化石分属于河套大角鹿(Megaloceros ordosianus)和真猛犸象,石化程度良好,时代属  相似文献   

11.
叙利亚北部发现早期智人化石日本──叙利亚联合考察队于1993年8月在叙利亚北部的德德利洞穴1.5米深处,发现了旧石器时代中期(20万──4万年)基本完整的尼安德特人化石。据日本研究人员初步鉴定,此化石与以前发现的化石相比,形体基本完整。这对于尼人的形...  相似文献   

12.
<正> 1982年5月甘肃省博物馆文物队将一件在当地北山沙沟拾到的动物牙齿化石送到博物馆。经初步鉴定为奇蹄类动物——爪兽。同年9月又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祁国琴同志进一步观察,鉴定为爪兽化石。这是一块右上颌骨,其上共有颊齿六颗,全长15.5厘米。  相似文献   

13.
浙江金华地区早白垩世鱼化石的新发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71年夏,金华地区武义县柳城公社,兴修农田水利过程中,在祝村附近,大水岙山坡上发现了鱼类化石,因当地党委的重视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将鱼化石标本,送交武义县文化馆,后转交浙江省博物馆。经过初步观察,这些鱼类化石,虽不完整,但在很多方面和已知的种属,具有明显的区别。为了对浙江中生代晚期鱼类,作进一步的了解,于1972年,我馆曾派吴维棠、徐玉斌、张明华、魏丰等四人,去该地进行了两次调查和采集工作,采获了较多的鱼类化石和部分植物化石。植物化石经浙江省石油大队陈其奭同志鉴定:有鲁  相似文献   

14.
新疆库车-肉食龙牙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记述的一个爬行类的牙齿,是迄今在南疆库车盆地所产脊椎动物化石中唯一可以肯定为恐龙的材料。化石是新疆石油局库车区域地质调查队雍天寿同志于1956年采自库车克孜努尔沟。化石保存在灰绿色细粒砂岩块上(图1),化石本身黑色,牙齿保存完整,全长45毫米,呈典型的巨齿龙科(Megalosauridae)的特征;侧扁,微向后弯,前后缘有栅状的小锯齿。该牙齿特征较接近于四川的剑阁龙(Chienkosaurus)。材料过少,无法进一步比较。库车标本的地层时代,根据雍天寿同志的意见为中或晚侏罗世。化石的特征也支持这一见解。标本保存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室:编号 V.3103,化石的野外编号993。  相似文献   

15.
不久以前,我们曾发表过一个简报,提到在山东昌乐发现的獏形类(包括獏和犀类)的最早祖先——始祖獏(Homogalax)——的一种化石(Chow & Li,1963)。1964年夏,本文后一作者又与李玉清、张宏等同志赴昌乐五图发现始祖獏的地点从事采集,希获得更多的标本和对化石层的层位作进一步的确定。由于五图盆地老第三系的出露面积有限,化石极少,故收获不大。但在此次野外工作中,在邻接的临朐境内牛山附近,与五图层位相  相似文献   

16.
诺氏古象、纳玛古象和德永氏象的化石在我国分布较广,对第四纪地层有相当重要意义。1972年12月在安徽省怀远县茨淮新河治淮工程中,由涡阳县民工发掘出两具比较完整的象类化石,此外还有杨氏水牛和一些鹿角化石。化石均在含结核的砂层中,初步分析岩相是一南东-北西向的古河床,化石被钙质结核包裹,形成较良好的保存条件。砂层上、下沉积粒度均变小(见图2,据谢万明同志材料),自上而下分层为:  相似文献   

17.
云南禄丰,过去以“恐龙之故乡”闻名世界,而今又将以“人类之摇篮”名传全球。重大的发现云南禄丰位于昆明西北60公里,在它的县城北面9公里的唐山坡上,有一个小煤窑叫石灰坝煤场,这就是禄丰腊玛古猿化石的产地。 1975年5月,禄丰县文化馆王正举同志根据当地群众的反映到石灰坝煤窑调查时,发现了一颗第三纪古猿的下臼齿化石,以及一些哺乳动物化石。这一新  相似文献   

18.
<正> 本文记述的鸟类化石标本是1966年9月由吴家湾生产队社员发现,原玉门石油管理局银川石油勘探指挥部102地质队同志采集的。发现化石地点在宁夏海源县吴家湾附近支沟中的地面露头,产出层位属于晚第三纪甘肃群的土黄色钙质砂岩中。该化石经笔者鉴定属鸵鸟蛋化石。鸵鸟蛋化石虽然在我国某些地区的上新统或更新统地层中都有过一些发现,但完整者甚少,像这次所发现的如此完整别致者尤为稀少。同时根据目前资料所知,在宁夏海源地区晚第三纪甘肃群中发现此类化石还属首次,达对研究宁夏南部及陇东地区晚第三纪古气候和古地理环境都具有一定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同志: 来信收到了。对您提的问题谈一些看法。如您所了解的,化石是古代生物的遗体或遗迹。在合适的条件下埋藏起来,经过长久的世代形成的。这些化石是不是都是在地下深处发现的呢?让我们具体分析一下。原来,保存化石的岩层都是沉积岩或经过变质的沉积岩,第三纪(从距今七千万年前起)以后还往往是没有石化的土状地层,如黄土、红色土。沉积岩的生成有个累积过程,假若地壳生成以来从不发生变化的话,那么,老的沉积物必定深埋底下,上面的覆盖物越来越  相似文献   

20.
非洲新发现的“东非人”(Zinjanthropus)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9年7月17日非洲怯尼亚内罗毕(Nairobi)柯林东博物馆(The CoryndonMuseum)的李基(L.S.B.Leakey)夫人在坦噶尼喀的奥铎威峡谷(Olduvai Gorge)地方,发掘 F.L.K.I 地点时,发现了一具认为是属于人科的化石头骨(图1)。埋藏在该地点第一层上界之下约6米深处。化石已碎成多块,但是可以粘结成一具几乎完整的头骨。在同一处还发现了很好的一层“居住层”,其中有前舍利-阿舍利文化的工具以及破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