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制作脊椎动物化石标本的薄片,其目的是通过显微镜的检查,探明脊椎动物化石细微构造的特征,了解这些细微结构的演化过程,这些细微结构与机能以及和它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制作脊椎动物化石的显微镜标本一般采用岩石薄片标本磨片法,由于脊椎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2.
《化石》1993,(3)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是中国唯一从事古脊椎动物研究的专门机构,是世界古人类学研究中心之一。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标本馆是该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该所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它担负着该所研究、对比标本的收藏、保管和陈列的使命,同时担负着国外珍贵标本及馆内缺失门类标本的采集与交换工作,是进行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学宣传普及的阵地。标本馆收藏着本世纪20年代初至今中国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领域各种标本20余万件。其中化石正型标本1600余件,国外赠送的标本模型2000余件;同时,还收藏着中国唯一一套最为齐全的现代脊椎动物剥制骨骼2000多件。馆内收藏标本的数量居亚洲之首。它们来自全国各地,种类十分丰富。如:生活在距今4亿多年前的早期鱼形动物——盾皮鱼类;脊椎动物由水向陆过渡的疑源类;古海洋水生爬行动物幻龙类;陆地上  相似文献   

3.
制作脊椎动物化石标本的薄片,其目的是通过显微镜的检查,探明其细微构造特征,了解这些细微结构的演化过程,以及这些细微结构和机能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切片:制作脊椎动物化石的显微镜标本一般采用岩石薄片标本切片法。由于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很脆,易碎,在制作薄片之前,需用粘合剂加固。制作恐龙蛋皮化石标本的薄片,同样要经过对标本的加固这一步。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以下简称古脊椎所)标本馆是亚洲规模最大的古脊椎动物、古人类化石及石器标本的收藏中心,同时也以鲜明的区域性标本收藏闻名于世,如直立人化石、辽西热河生物群  相似文献   

5.
中新世鸟类在我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6年夏,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收到一件由山东省博物馆送来的鸟类化石,要求鉴定。据称,这件标本采自山东临朐尧山公社解家河山旺组硅藻土地层(即通常所称的“万卷书页岩”)中,是采矿工人发现的。他们十分小心地将标本保存完好交山东省博物馆转送我所。由于鸟类的骨骼构造和生活环境的特殊性,能保存为化石,特别是能比较完整地保存为化石的机会,远比其他几类脊椎动物为少。在五大类脊椎动物中,不论国内、国外,化石鸟类的标本总是最少数的。因此,有关鸟类进化问题,研究得也不及其他几类脊椎动物详  相似文献   

6.
<正>由自贡恐龙博物馆彭光照、叶勇等5人编著的《自贡地区侏罗纪恐龙动物群》一书问世了。这是第一部关于自贡地区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综合研究的著作,填补了自贡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系统研究的一项空白,引起了国内外有关专家的兴趣和关注。该书在收集、整理大量相关研究的历史资料基础上,系统总结了1915年至今90年来,特别是自贡恐龙博物馆建馆近30年来,在自贡地区侏罗纪地层中发现的所有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并从动物群组合的角度探讨了自贡地区恐龙及其他脊椎动物组成面貌、时代分布状况和演变关系,使读者对自贡地区出土的脊椎动物化石的时空分布和变化情况有了更清晰明了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1922年,在蒙古的沙巴拉克乌苏地区发现带有恐龙胚胎的蛋化石,这一消息曾轰动世界,许多人将这一发现视为天下奇闻。于是,恐龙蛋化石就一跃而成为脊椎动物化石标本中的珍品。许多单位为了拥有蛋标本甚至不惜重金购买。  相似文献   

8.
刘俊 《化石》2016,(2):42-46
正美国保存了世界上最佳的早二叠世脊椎动物群,这一时期的脊椎动物化石主要来自于德克萨斯。德州中北部脊椎动物化石研究历史有一百多年,经过几代古生物学者的工作,发现了许多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类群,如异齿龙(Dimetrodon)、基龙(Edaphosaurus)、引螈(Eryops),等等。这些化石是美国大大小小许多博物馆的重要收藏。德州二叠系脊椎动物化石的发现始于1876年的春天,达拉斯的博尔(Jacob Boll)在阿彻(Archer)县东部采集动物标本,发现了一个完整的头骨化石以及别的材料。次年美国古脊椎动物学的先驱科普(Edward D.Cope,1840-1897)来到达拉斯,见到这些标本,很  相似文献   

9.
云南开远和山东临朐中新世猪类化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收藏的中新世哺乳类标本中,有几种猪类的化石。标本数量不多,又比较零散,所以一直没有引起注意。最近,在整理云南和山东的中新世化石时,对标本加以修理并作了初步鉴定,发现这些化石,在地层对比和古生物学上都很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描述了早泥盆世的3个属种,其中节甲鱼类Yujiangolepisliujingensisgen.etsp.nov.采自广西六景,Buchanosteussp.及胴甲鱼类?Chuchinolepissp.采自广西玉林。该3件标本均产自海相地层中,与海相无脊椎动物化石共生。还讨论了华南区几个主要产脊椎动物化石(包括脊椎动物微体化石)剖面的生物地层对比。  相似文献   

11.
李永项 《化石》2015,(1):42-46
<正>西北大学的古脊椎动物研究工作,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艰苦努力,积累了相当规模的化石标本和研究成果,其内容主要由四大部分组成:中生代晚期秦岭恐龙动物群、古近纪早期石门中兽动物群、新近纪三趾马动物群以及第四纪真马真象动物群等,后三部分代表了6000多万年以来黄土高原及其邻近地区所生活过的哺乳动物——这片土地上真正主人的基本面貌。作为镇馆之宝,这些化石成为西北大学古脊椎动物博物馆面向公众科普的"主力军"。这里收  相似文献   

12.
新疆哈密雷兽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59年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质局在哈密野马泉采到几块哺乳动物牙齿化石寄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鉴定。这几块标本是一种副雷兽(Parabrontops)的臼齿。雷兽化石在新疆发现还是首次。  相似文献   

13.
云南具有丰富的鱼类化石,早已为国内外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所瞩目。但在解放前,有关鱼类化石的研究论文甚少,最早为丁文江、王曰伦(1937)报道的曲靖翠峰山和廖角山的头甲鱼科Cephalaspidae化石,是我国下泥盆统地层中最先发现的脊椎动物化石。1948年刘东生记述了云南弥勒西龙镇大哑口下泥盆纪的多瘤亚洲棘鱼Asiacanthus multiluberculatus为我国棘鱼化石的首次记述。这一时期只是局限于零星化石标本的形态描述,六十年代以来,为进行古鱼类的调查发掘工作先后在曲靖、沾益、武定,禄劝,嵩明、宜良,广南及昭通等地,收集到大量脊椎动物化石。在…  相似文献   

14.
<正>背景内蒙古自治区的二连盆地埋藏着十分丰富的恐龙等脊椎动物化石。这里是亚洲最早发现恐龙化石的地区之一,恐龙化石品种繁多,其中的白垩纪恐龙化石代表着全球恐龙活动最晚期的生物群特征。从19世纪末开始,先后有俄、美、加等国和中国的地质古生物学家在这里进行过多次大型考察和挖掘,已陆续发现盘足龙、鸭嘴龙、似鸟  相似文献   

15.
《化石》2015,(3)
<正>2014年4月12至23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和自贡恐龙博物馆组织实施了西南地区中生代地层及古脊椎动物的踏勘活动,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调查,回想此行,有感而发。此行以自贡和禄丰为起终点,寻找中间可能的古脊椎动物化石点。众所周知,四川自贡和云南禄丰发育良好的侏罗纪地层,地层连续性好、层序清楚,其中蕴含着大量的恐龙化石和其他古脊椎动物化石,特别是两地大规模恐龙化石埋藏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记述的标本是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1962年广东南雄野外队采集的。据采集人张玉萍等报导(张、童,1963),化石产自南雄群,同产的有恐龙蛋化石。后者已经杨锺健教授研究(杨,1965),地质报告也已由张玉萍等发表(同上),本文仅就龟化石作一记述。  相似文献   

17.
接下去的另一个展厅是古生代和三叠纪各门类的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和哺乳类。第一个展品柜中是通过独具特色的展品介绍苏联最古老的脊椎动物的研究历史。展品是上个世纪考察队采集的化石标本,研究人员的肖像和出版的古代脊椎动物的首批著作。展厅里陈列有古代无颌类的稀有标本,这些化石发现于波罗的海附近和俄罗斯地台北部。还有已绝灭的各种真骨鱼类的代表,其中包括总鳍鱼类——陆生脊椎动物的祖先。展品中有古两栖类——迷齿类(从前称之为坚头类)和蛙类。有个展品柜中展出一块岩石,其中保存有大量圆盘蜥——在骨骼构造上很象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的两栖类,它们生活在水中,而且象现生两栖类幼态时一样用鳃呼吸。早在石炭纪中期就出现了原始爬行动物,当时陆上的脊椎动物还只有两  相似文献   

18.
当我们被自然历史博物馆里精美而丰富的化石标本陈列品所吸引和陶醉,并因之而流连忘返时,很少会想到这些大自然塑造的精品是经过怎样的过程到博物馆来的。它们是由多少个地质古生物学家、热心的业余化石爱好者、辛勤和仔细的采石工人和矿工们长年累月的搜罗、发掘和保存起来的啊!有些标本还有着一番颇不平凡的经历呢! 这里介绍英国曼彻斯特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一块名叫“克莱顿树”的著名标本(见照片)。这棵树只保存了基部的一截,很象现代林区被砍伐树木留下的树桩。不过,它和现代的林木是完全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9.
邢路达 《化石》2014,(3):78-80
正中国古动物馆重新开馆啦!中国古动物馆是介绍古脊椎动物及古人类演化知识的自然科学类专题博物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于1994年创建,今年恰逢建馆二十周年。馆内按照古脊椎动物的演化序列划分为两馆(古脊椎动物馆和树华古人类馆)五厅(古鱼形动物和古两栖动物展厅、古爬行动物和古鸟类展厅、古哺乳动物展厅、古人类与旧石器展厅、特展展厅),依托研究所近百年收藏的20余万件标本,展出了自5亿多前的寒武纪至距今1万年前史前时代地层中产出的各门类化石标本和旧石器标本及模型,系  相似文献   

20.
《化石》杂志1989年第2期刊登了一篇题为《救救国宝》的文章,呼吁有关部门重视山东临朐山旺化石保护区,并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珍贵标本遭到破坏。文章说,在山旺发现的一万多件标本中,有许多为罕见的珍品,如号称中国第一鸟的山旺山东鸟。“中国第一鸟”,多么响亮、动听的称谓呀!在这里,作为这一化石鸟类的研究者,不禁回忆起10多年前该鸟的发现和研究的过程。1976年盛夏,一架银燕由济南飞向北京。机舱里坐着山东省博物馆的薄其明和孟振亚两位同志。他们今天担负着一项特殊的任务,要将一件从山东临朐山旺发现的鸟化石,送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