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柳郭里阳 《化石》2012,(1):44-45
1921年,在德国特罗辛根的三叠纪晚期地层里,人们发现了9具板龙的完整骨架化石,从埋藏情况分析,这些板龙是同时被埋葬在这里的。古生物学家称其为板龙“群葬墓”。 人们对板龙并不陌生,产于我困云南的有名的禄丰龙就是一种板龙。板龙足早期的植食性恐龙,被认为是后来出现在侏罗纪、白垩纪的那些恐龙大汉蜥脚类恐龙(梁龙、腕龙、马门溪龙)的祖先类型,因此被称为“原蜥脚类恐龙”。  相似文献   

2.
四川自贡发现合川马门溪龙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勇  欧阳辉  傅乾明 《古脊椎动物学报》2001,39(4):266-271,T001
记述了产自四川自贡上侏罗统的一具较完整的蜥脚类恐龙骨架 ,将其归入合川马门溪龙 (Mamenchisaurushochuanensis)中。新材料的发现弥补了合川种正型标本的不足 ,对合川种的特征作了重要补充 ,同时也使我们对马门溪龙的末端尾椎形态有了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张雄 《化石》2001,(3):19-20
恐龙化石的发现 ,大约有一百多年的历史 ,最早在欧洲。在伦敦发现了禽龙 ,而后是北美洲发现了十分丰富的各种恐龙 ,直到十九世纪末 ,二十世纪初在亚洲大陆才发现有恐龙的存在 ,不过那时发掘恐龙的都是外国人 ,所采集的标本也都弄到外国去了。到了二十世纪后半叶 ,中国地质工作者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 ,发现了许多恐龙动物群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云南巨型禄丰龙 ,山东的巨型山东龙、四川的永川龙和合川的马门溪龙等等 ,其埋藏数量之多种类之广 ,使得中国的恐龙化石为世人所瞩目。恐龙化石为各自然博物馆竟相收藏 ,因为它是科…  相似文献   

4.
叶勇 《化石》2007,(2):26-27
马门溪龙(Mamenchisaurus)是我国特有的一种大型的长颈椎型蜥脚类恐龙.由于这类恐龙具有许多独有的特点,它在中国乃至世界恐龙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迄今发现的颈椎数最多、脖子最长的恐龙;它是中国个体最大的恐龙;它是中国种类最多、地域分布最广的蜥脚类恐龙;它是中国首次发现皮肤化石的蜥脚类恐龙.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同香港市政局合作,在香港九龙的香港博物馆举办“中国恐龙展”,展览已于2月9日正式开幕,为期3个月。这次“中国恐龙展”展出三具体态巨大的恐龙骨架。其中有晚侏罗纪的合川马门溪龙,它身长22米,是目前亚洲发现的最大、最长的恐龙;有山东莱阳发现的晚白垩纪棘鼻青岛龙,它的头骨上额骨和鼻骨变形,向上突起成棒状棘,是一种双足行走的恐龙。骨架长  相似文献   

6.
自从1822年首次发现恐龙以来,一个半世纪过去了,但关于恐龙的繁盛和绝灭等问题,仍是一个谜。恐龙,这两个神秘的字一直吸引着人们的注意。现在,亚洲、非洲、美洲和欧洲都发现了大量的恐龙化石,就是在南极洲也发现了恐龙的骨骼。人们公认,恐龙是地球上曾生活过的最大的陆生动物,那么,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发现于哪里?有多大呢?从前人们一直认为,在北美发现的梁龙(Diplodo-cus)是世界上最长的恐龙,它身长87.5英尺(合26.25米),而我国在四川发现的马门溪龙才22米长。然而,最新的资料表明,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应当是  相似文献   

7.
新书推荐     
崔贵海 《化石》2020,(1):69-72
正"恐龙"是我们地球中生代时期(距今约两亿五千万年到六千六百万年前)具有独特魅力、称霸陆地的一类爬行动物。中国的恐龙化石极其丰富,无论从属种数量、标本保存还是时代分布来看,都堪称世界上屈指可数的恐龙大国。中国也是近年来恐龙研究最为活跃的国家,从恐龙物种发现的数量来看已经排名世界第一。合川马门溪龙(蜥脚类恐龙)和棘鼻青岛龙(鸟臀类恐龙)等已经是家喻户晓。介绍恐龙的书籍虽然琳琅满目,而专门介绍"恐龙考察"的书籍却很少,只是一些零散、简单的报导。有一本能系统、全  相似文献   

8.
张富强 《化石》2011,(1):14-16
古生物化石(比如恐龙化石骨架)的展出往往离不开模型制作,有的化石模型(特别是脊椎)结构复杂,模具的制作难度较高,因此,要准确复制这些化石模型,掌握模具制作非常重要,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制作这些模具,下面我就以合川马门溪龙第二背椎为例,介绍结构复杂化石模具的制作技巧。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位于我国西南腹地。这里群峰环绕,林木青翠,景色宜人。你可知道,一亿多年前,它也曾是各类恐龙来去自如的胜地。在盆地内,如今广泛分布的中生代红色岩层中,地质古生物工作者经常可以发现许多恐龙的化石。除了早已闻名的马门溪龙、峨眉龙、沱江龙以外,1977年夏,这里新出土了一具颇为完整的肉食龙的骨架,为古四川盆地恐龙家族的历史增添了异彩。早在1915年,四川荣县地区曾经来了一邦人,其  相似文献   

10.
正系统分类学恐龙类Dinosauria Owen,1842蜥臀目Saurischia Seeley,1887蜥脚形亚目Sauropodomorpha Huene,1932蜥脚次亚目Sauropoda Marsh 1878马门溪龙是一种巨型的植食性蜥脚类恐龙,四足行走,生活在1.6亿年前的侏罗纪晚期,主要发现在我国的四川盆地和新疆准噶尔盆地。马门溪龙因其巨大的体型和长长的脖子而闻名于世,脖颈可达9米长,由19节颈椎组成,比现代的长  相似文献   

11.
《化石》1996,(2)
恐龙之乡新年又添新龙余刚供稿新年伊始,被誉为我国“恐龙之乡”的四川省自贡市在汇东开发新区教师安居工程施工现场上,又发掘出一具完整度达85%以上的大型蜥脚类恐龙化石。据对该具恐龙部分骨骼化石初步测量推算,其长度为20余米,与号称亚洲第一长龙的“合川马门...  相似文献   

12.
《化石》1979,(4)
今年是举世闻名的“北京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五十周年。1954年10月27日,中国科学院曾举行隆重的“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二十五周年纪念会”,会上,中国科学院前院长郭沫若高度评价了这一重大发现,指出:“到1929年12月2日,由裴文中同志发现了  相似文献   

13.
<正> 1989年10月19日至24日,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同行会聚京郊房山区,隆重纪念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六十周年,并在古人类学方面进行了广泛的学术交流。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化石是由著名科学家裴文中教授在1929年12月2日发  相似文献   

14.
周明镇 《人类学学报》1990,9(4):297-302
1954年12月27日,北京文津街3号中国科学院院部大会议室里,举行了“中国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二十五周年纪念会”。这是周口店“北京人”化石和中国古人类学研究史上第四次盛会,实际上也是第一次“纪念会”。以前的三次,都属于庆祝会的性质。第一次是1926年安特生在北京宣布周口店发现人类化石的庆祝会。第二次是1927年步达生研究了布林和师丹斯基先后发现的牙齿后,宣布了化石的性质和“中国猿人”学名的时候。第三次是1929年在中国人类学家裴文中发现了第一个完整的头盖骨之后,中国地质学会为此举行了一次特别会议,庆祝这一项重大的发现。  相似文献   

15.
中央自然博物馆筹备的“动物陈列”和“古生物陈列”,于1959年元旦在首都天桥新建馆址,开始和广大观众見面。在两个陈列中,以生物进化为纲.紧密结合生产的原则,通过丰富的古化石标本和动物标本,揭示了生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指出人们窺探自然的方向。在古生物陈列室里,展出了古植物、古无脊推动物、古脊推动物和从魚到人四个部分,共中以棘鼻青岛龙,马门溪龙,禄丰龙三条恐龙化石个体最大,也最为观众所注意。动物陈列室里呈现了一幅从低等到高等,从  相似文献   

16.
《化石》2010,(4):F0003-F0003
江苏常州“中华恐龙园”开园十周年之际,中国古生物化石保护基金会失手龙城旅游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于2010年9月24-26日在常州闪亮推出大型科普论坛--“论道:恐龙的力量”。  相似文献   

17.
裴树文 《人类学学报》2004,23(2):110-110
裴文中教授是中国旧石器时代考古学、古人类学和第四纪哺乳动物学的创始人,他于192 9年发现的第一具北京猿人头盖骨为我国争得第一块国际学术界的“奥林匹克金牌”。2 0 0 4年是裴文中先生的百年诞辰,2 0 0 4年12月2日又是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5周年纪念日。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社会活动家以及促进旧石器考古学和古人类学等学科的发展和学术交流,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将在2 0 0 4年10月18—2 2日在北京举办裴文中教授百年诞辰国际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暨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5周年纪念会。大会将围绕世界最新的…  相似文献   

18.
徐星  傅静芳 《化石》1999,(1):7-8
恐龙世界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有长着长长脖子的马门溪龙,有高大凶猛的霸王龙,有小巧可爱的鹦鹉嘴龙,也有形态奇特的三角龙。其实,这些都不是最为奇特的恐龙。大家都知道,在哺乳动物王国中,有一类非常珍稀奇特的动物,它就是俗名叫做“四不象”的驯鹿,它的头似马非...  相似文献   

19.
董为 《人类学学报》1999,18(4):262-262
为纪念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0周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中国科学院南南合作基金的支持下,于1999年10月12日至16日在北京举办了99北京国际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暨纪念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0周年的学术活动。这一活动分两个部分:纪念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现70周年大会和国际古人类学学术研讨会。纪念大会于12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院士、国家文物局局长张文彬先生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干事代表野口升先生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他们再次强调了北京猿人头骨发现的意义以…  相似文献   

20.
《化石》1998,(3)
世纪末的寻找——掀起搜索“北京人”的全球大行动北京周口店自本世纪20年代以来,即开始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化石的系统发掘,1929年著名古人类学家裴文中教授(中科院首批学部委员之一)发现第一个“北京人”头盖骨后,该地成为国际古人类学研究中心之一,以后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