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2011年《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和初中生物学教材的重大改变在于更加"关注重要概念的学习",这要求生物学教学要突显重要概念的传递。以"神经系统的组成"一节为例,尝试筛选出重要概念及支撑它的次级重要概念和事实性知识,进行教学设计、实施并反思。  相似文献   

2.
2011版初中生物学课程标准提出了教师要帮助学生形成学科重要概念的观点。为适应新时期课改的要求,从“动物的运动和行为”单元中应落实的有关重要概念入手,归纳和梳理了关于“动物的运动”内容的知识结构,阐述围绕重要概念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势,目的是促进学生领悟重要概念,提高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复习课中围绕重要概念进行教学活动,对帮助学生回顾并建构起学科知识框架、加深理解生物学的重要观点、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解决生物学问题都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以“DNA的分子结构、功能及遗传信息的传递”复习课为例,简述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围绕重要概念进行有效教学.  相似文献   

4.
李媛 《生物学通报》2013,48(1):38-40
以“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单位”一节为例,阐述如何确定核心概念,细化次位概念,并围绕核心概念选择有效教学策略开展教学。  相似文献   

5.
佘建云  安军 《生物学通报》2010,45(10):24-27
基于生物学核心概念进行课堂教学,对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意义。以“遗传信息的传递”为例,围绕核心概念设计教学活动,帮助学生获得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6.
关注重要概念是初中生物学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新要求。通过实验教学构建生物学科重要概念是较好的手段和方法。在"动物体的结构层次"一节课中,巧妙利用实验教学获取事实,突显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构建生物学重要概念,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绘制概念图的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的概念进行重排、组织和转换的过程,它可以帮助学生把握主题的核心内容进而促进生物学重要概念的形成。以"蛋白质"一节为例,介绍采用概念图的策略帮助学生形成重要概念的具体方法。  相似文献   

8.
卢芹 《生物学通报》2012,47(8):19-21
以“流动的组织——血液”一节课的开展作为教学案例,就新的课程理念下如何将事实性知识教学服务于建构学生科学概念体系作了初步的探索.强化生物学概念教学,利于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和解决问题能力.  相似文献   

9.
针对当前高中生物学教学研究如何传递重要概念的课例还很少的现状.以人教版“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一节为案例进行分析,提出了高中生物学教学传递重要概念的2个重要策略。一是重要概念的逐级分解与螺旋建构:先将重要概念合理分解为多个次位概念,再利用多个次位概念根据由易到难的原则螺旋建构重要概念;二是重要概念的事实支撑与抽象概括:先提供生物学事实支撑学生理解概念,再对生物学事实抽象概括形成重要概念.实现从记忆事实向理解概念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在"种群数量的变化"一节教学中,通过对实验方案的改进,让所有学生都亲历构建数学模型的过程,深刻领悟生物学重要概念。所有问题都围绕着重要概念展开,有助于学生理解生物学概念。  相似文献   

11.
资料分析是初中生物学教学中被广泛应用的学习形式,对于提高学生鉴别和利用课内、外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以"动物行为的特点"为例,尝试基于资料分析,进行概念教学,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概念。  相似文献   

12.
聚焦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开展小组合作的议题式教学,既落实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转基因育种等重要概念,又促进社会责任等核心素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提供了高三生物学单元复习课——“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的复习策略.主张在本单元复习的启始课上,站在学科观点的高度,紧密围绕单元重要概念设计综合性问题.学生在共同讨论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暴露错误概念并与以澄清.高三复习从整体到局部自上而下地帮助学生建立概念体系,有助于概念原理的识记与应用.同时,由于从学科观点和核心、重要概念出发,使得复习的角度发生变化,给学生以新鲜感.  相似文献   

14.
以"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一节为例,从课例的实践研究出发,努力寻求概念教学的适宜路径,旨在引导教师依据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厘清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准确定位概念教学的目标,顺应学生的认知规律,增强概念教学意识。通过适切的探究活动和高质量驱动性问题,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构建概念,并实现对概念的准确认识、深层理解和灵活运用,真正实现生物学概念传递和探究性学习的有效对接。  相似文献   

15.
依据“做中学”理念,在“DNA的结构”一课学习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做中学”去认知,教师只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参与者.课堂的设计主要通过创设情境、进行思维探究,在做中发现的问题是通过小组体验合作的方式先行解决,无法解决的师生共同讨论完成,目的是促进知识的内化,进一步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提高他们的生物科学素养.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重表征理论,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概念教学为例,创设贯穿始终的问题情境与外显三重表征的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学习活动序列,带领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概念,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7.
在"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第2课时的教学中,巧妙地运用北京自然博物馆"神奇小屋"创设情境,启迪思维;开设"模型材料超市",启发学生自由选择材料,根据选择的材料设计方案,制作模型,在自己动手中轻松构建概念;利用构建概念图活动,深化概念,发现细胞的基本结构及植物细胞特有的结构,有效实现概念教学。  相似文献   

18.
"有丝分裂"是课程标准内容要求中的重要概念,以此概念的生成为例,提出并分析了切准教学起点、聚焦核心问题、紧扣逻辑关系、引导自主构建等多项"进阶式问题驱动"的教学策略,力图促进教学方式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9.
课堂教学管理的要素包括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环境等,本着“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围绕相关要素,有效的进行课堂教学创新研究和实践,是提高病原生物学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0.
以“生物体的基本结构——细胞”为例.论述初中阶段基于“做科学”活动的有效概念教学。教师在备课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明确知识体系,找到“做科学”活动的最佳契合点,然后进行合理的安排,确定“做科学”活动的最佳安排,活动之后引领学生建构思维导图,对“做科学”活动进行最佳的收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