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遗传部分是每年高考必考的模块,伴性遗传题又是遗传部分常考题型,往往有较高的区分度,因此,"伴性遗传"一节的授课尤为重要。本节教学,以对人类红绿色盲的分析为重点,通过资料分析、问题串引导、学生填表和绘制遗传图解等活动,掌握伴X隐性遗传的特点,再类比推理,学习伴X显性遗传方式,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同时,也为进一步学习其它遗传方式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新课程倡导探究性学习,对于遗传规律,学生虽然无法像科学家那样进行实验研究,却可以像科学家一样进行科学思维的推理探究。在教师的巧妙引导,学生主动思维探究的学习活动,体验遗传学研究的逻辑思维"假说—演绎"模式,理解伴性遗传的特殊性。本节课是基于上述理念,来构建教与学的过程。 相似文献
3.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问题驱动”的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对问题进行探究,由学生获得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为此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4.
“伴性遗传”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生物(人教版)必修二第二章第三节的一部分教学内容。教师从学生实际出发,采用“问题驱动”的探究教学模式,通过设计问题情境和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地对问题进行探究,由学生获得对科学概念的认识。为此设计了下面的教学方案。 相似文献
5.
教学目的1. 以XY型性别决定为例,使学生了解雌雄异体的生物,其性别主要是由性染色体组成的差异决定的。2. 以人的红绿色盲为实例,使学生了解性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与性别相关联的特殊遗传现象。3. 通过性别决定及伴性遗传的讲解,对学生进行有关性知识及近亲婚配危害的思想教育。 相似文献
6.
探究法教学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模式 ,在高中生物学教学中应用得比较少。本文以“伴性遗传”一课的教学为例谈探究法的教学尝试和体会。1 教学过程的设计“伴性遗传”一课的教学设计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为理念 ,通过教师提供的研究素材 ,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 ,启发学生用已知去探究未知 ,并对自己的探究结果加以验证说明、归纳总结 ,最终使学生能透彻理解伴性遗传的知识、具备运用伴性遗传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笔者着重引导学生进行如下探索。1.1 初探红绿色盲遗传的特点及方式 上课伊始 ,简… 相似文献
7.
伴性遗传、限性遗传与从性遗传殷康俊(安徽省铜陵有色铜山矿中学247127)伴性遗传(sex-linkedinheritance)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遗传方式上与性别相联系。在生物的性状中,还有限性性状和从性性状,这两类性状的遗传分别叫限... 相似文献
8.
总结了将学生参与的“红绿色盲发病率及遗传方式”社会实践活动运用于教学中的“伴性遗传”教学设计和教学实施经验。教学过程以假说演绎法的一般过程为主线,以社会实践活动情境为载体,还原学生参与的红绿色盲调查活动全过程。实践表明,基于假说演绎法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教学中引入连贯的情境,有助于保证学生认知发展的连续性,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引导其主动运用已有知识螺旋渐进式地解决科学问题,从而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9.
1教材分析
“伴性遗传”是浙科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遗传与进化》第2章第3节第2课时内容.《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对本节内容的要求为:“概述伴性遗传.” 相似文献
10.
现行高中生物教材中,对动物的XY、ZW型等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涉及较多,而对植物的性别决定,几乎未谈及,为此,本文仅就植物性别的染色体和伴性遗传作一介绍。 自1923年发现植物性染包体以来,现已知有25科70多种植物含有性染色体,这些植物多为雌雄异株,它们的性别决定的方式有: 相似文献
11.
探究性学习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应当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科学探究素材.把陈述性知识转为程序性知识,让学生亲历思考和探究过程,领悟科学探究的方法。以下是“伴性遗传”一节内容在课堂教学中的教学设计及实施情况。教学设计思路:根据布鲁纳探究教学模式,按照“现象→问题→假设→验证→结论→应用”的思路设计教学内容。①现象:学生自习“色盲(道尔顿症)的发现”。课前几周布置学生调查家庭色盲遗传情况,挑出几个学生家庭的系谱,学生观察、讨论。②问题:引导学生根据现象 相似文献
12.
植物的性别决定与伴性遗传冯昌全(四川省岳池县教研室638350)动物有XX-xy型、ZW-ZZ型等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的特性。那么,植物也有这些特性吗?本文就植物的性别决定和伴性遗传作一介绍,供参考。(一)植物性别的染色体决定自1923年发现植物性染色... 相似文献
13.
教学中常会发现,学生在解遗传题时,习惯于运用数理逻辑推理,却容易忽视减数分裂与遗传规律的联系,把握不好对遗传规律的理解。此类现象在国外的生物学教学中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针对这一问题.我在教学中采用问题解决式探究教学策略,以期克服这个难题。本文将结合“伴性遗传”一节的教学案例,阐述该策略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4.
X、Y染色体上基因分布的不同情况可分为3种类型,利用哈代-温伯格定律进行演算,探讨伴性遗传中的雌、雄表型频率。讨论了在一个遗传平衡群体中这3种伴性遗传是否都表现出性状与性别相关联,以及雌、雄个体各自的表型频率。 相似文献
15.
新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与探究中学习,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就这一课题我在不同的班级尝试了不同的授课方法。 相似文献
16.
分别在19℃,22℃,25℃,28't2,31℃下饲养橘小实蝇蛹色伴性遗传品系,统计各温度下卵到蛹的的获得率、蛹重、羽化率、存活率及飞出率。结果表明卵到蛹的获得率28℃最大,为62.12%,19℃最小,为43.12%;蛹重25℃最重为1.3854g/100粒,19℃最轻,为1.2610g/100粒;羽化率25℃最高,为93%,31℃最低,仅82.67%;存活率31℃最高,为66%,19℃最低,仅为4.67%;飞出率25℃最高,为65%,31℃最低,为16%。综合不同温度下的卵到蛹的的获得率、蛹重、羽化率、存活率及飞出率得出25℃-28℃是大量饲养橘小实蝇蛹色伴性遗传品系的最佳温度。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探究类遗传实验题经常出现在高考试卷中,面对这些综合性较强的题目.学生往往觉得难以下手。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学生头脑中的知识是零散、割裂的,他们可以判断单独一种遗传方式,但对判断多种方式综合的遗传感到棘手;另外,遗传题千变万化,学生需要掌握一种规律性的方法,以“不变应万变”。鉴于以上原因.在高三第2轮复习课中安排了本节课内容,旨在帮助学生总结有关遗传方式判断题目的解答策略。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三重表征理论,以“性染色体上的基因传递”概念教学为例,创设贯穿始终的问题情境与外显三重表征的课前、课中、课后一体化学习活动序列,带领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构建概念,在真实情境中解决问题,发展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相似文献
19.
20.
一般情况下 ,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或人类遗传病 ,在男女两种性别中的表现程度或发病率基本一致 ,所以一般不出现性别上的比例差异。而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 ,由于性染色体在两性间的分配不一致 ,而在两性间出现比例上的差异。这就是为人熟知的伴性遗传。但是有时常染色体上基因控制的性状或遗传病 ,在两性间的表现程度或发病率也不一致 ,其表现也与性别有关 ,如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下面本文就各遗传方式的特点及异同分别做一叙述。1 伴性遗传、从性遗传和限性遗传的特点1.1 伴性遗传 人类属 XY型性决定生物 ,由于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