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甘肃秦安中新世哺乳类的发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这篇报告是記述甘肃秦安蓮花鎮发現的板齿象(Platybelodon)和无角犀(Aceratherium)的零星材料。这些化石是秦岭地貭队104队1958年发現后寄給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的。产这些化石的詳細地点及层位皆不知,随化石所附野外标籤的記录,說明这些化石是产在一种“紅色粘土夹砾石結核层”中。  相似文献   

2.
湘乡位于湖南中部湘潭市的西南面,1961年秋,张玉萍和本文作者等6人到該地进行第三紀地层及脊椎动物化石的調查采集。在湘乡西南7.5公里下湾鋪地点找到了一些魚化石。这些魚化石对鉴定地层时代及了解第三紀魚类及其地理分布都具有一定的意义。本文主要对这些魚化石加以記述,并  相似文献   

3.
本文記述了馬属的一新种。材料是1951—1952年在北京周口店第21地点采集的。关于这一地点的地貭及哺乳动物化石情况,賈兰坡等(1959)曾經有过报导。他們认为,这一地点的地貭时代应为中更新世末期或晚更新世早期。鉴于我們对这一段时期我国馬化石情况所知甚少,同时根据作者的研究,认为本文記  相似文献   

4.
自周明鎮和我記述了广东北部的龟类化石和恐龙化石并且作为附录报导了浙江浦江的恐龙化石初迹以后(楊、周,1962)。最近又有新的恐龙化石地点发现,而且因保存的是牙齿,因而准确性更大。这个地点位于江西省泰和县鉄枯岭水庫,詳細地点并未註明。化石是由江西区測三分队李洪林采集的,地点編号16611,本所化石編号为V.2691及  相似文献   

5.
山西更新世马类化石的新材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这篇报告中,我們記述了一个新种和其他两种更新世的化石馬类。材料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最近几年来在山西境內收集的。标本都是零星的頰齿,也沒有确实的地点和地层紀录,但在古生物学上有一定的意义,值得予以記述发表。  相似文献   

6.
这里記述的标本是1951年由周口店第20地点发掘出来的。这一化石地点(贾兰坡,赵資奎和李炎賢,1959)位于第14地点东北60米,根据对化石动物羣的分析,其时代为更新世中期的晚期。在这一地点的哺乳动物化石中,有一个保存得相当完好的犀牛头骨,附有完整的上頰齿齿列。可以較全面的观察到各部分的特征,提供較全面的測量数据。对于进一步研究周口店各地点的犀牛化石,以至其他地区的犀类化石均大有帮助。  相似文献   

7.
这篇报告记述了一种冠齿兽属(Coryphodon)的新种钝脚类(Pantodonta),时代为早始新世。化石包括来自同一地点的两批材料。一批是张王萍、童永生等1961年采集的(张、童,1963);另一批是1964年夏季北京自然博物馆甄朔南、时墨庄等同志采集的。化石产地都为江西新余市姚圩人民公社宁家山及其附近的峰间老。这个地点过去发现的一些化石已描述发表(周,1959;周、童,1962)。  相似文献   

8.
1962年夏,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分別收到地貭部石油地貭局和浙江省地貭局地貭研究所古生物室寄来两件鱉类化石标本。这两件标本虽然保存都不完整,但它們代表鱉类(trionychids)化石在該两地区的首次发现,故簡单記述如下。笔者对上述两单位的負責同志将他們发現的标本寄与我所研究,刘宪亭先生对本文提出宝貴意見,杜治同志摄制象片,表示感謝。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的坚头类化石記录,迄今只有許耐(F.Huene)在古脊椎动物学报(1958)上介紹过的产自山西的两块大头龙科(Capitosauridae)骨板。最近,本所野外队在云南祿丰祿丰統中找到了一段脊柱,显然属于小型坚头类。在祿丰动物羣中,两栖类化石尚为首次发現,故有必要予以記載。遺憾的是由于材料的限制,和山西的材料一样,也不能作出具体的种属鉴定。  相似文献   

10.
关于脊椎动物粪化石的記載与研究,在国外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其中发現与研究最多的是魚粪化石,另外也有少数的哺乳类、两栖类和爬行类粪化石的发現。我国最早进行粪化石研究的是尹贊勳对貴州桐梓县青杠哨白堊紀地层內魚粪化石的研究。在周口店第一地点曾发現了大量哺乳动物粪化石,可惜尚未进行研究。在这  相似文献   

11.
北京房山十渡西太平洞晚更新世哺乳动物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房山区十渡镇西太平村发现的动物化石是首次在该镇辖区发现的更新世化石。动物群由6目、15科、22属的22种组成,以岩羊、香麝及鼯鼠等为主,为典型的北方山区动物群。该动物群的时代为晚更新世晚期,~(14)C年代为距今29335~37350年,与山顶洞及田园洞动物群基本同期。西太平洞动物群中有76%的种曾出现于周口店田园洞动物群,而只有38%的种曾出现于山顶洞。目前在此发现的可鉴定到种的化石材料均可归入现生种,但其中有23%的种已经在北京地区消失,消失属种以大中型动物为主。在该地点发现的西伯利亚飞鼠和复齿鼯鼠材料是首次在华北地区发现的此类化石记录。该地点是我国北方地区已报道的第四纪化石点中含香麝和岩羊材料最丰富的地点之一。在国内有关文献中,岩羊化石的分类命名一直没有得到统一,这次发现的新材料,有利于澄清该类化石的分类命名问题。  相似文献   

12.
这篇短文的目的是簡短地記載根据植物羣和动物羣联合分析所得到的关于北京人时代的結果。下面的花粉和孢子分析表是我們研究所瓦薩里博士(Y. Vasari)根据保存在伍普薩拉的周口店第1地点(即中瑞考察团第53地点)一块附着在肿骨鹿(Megaceros pachyosteus)化石标本土的岩石中分析的。  相似文献   

13.
正最近辽宁省凌源市四合当镇附近发现有一处新的鸟类化石产地,最初报道认为这一地点产出的所有鸟类化石都属于同一种今鸟型类:赫氏旅鸟(Iteravis huchzermeyeri)。早白垩世的鸟类化石产地无论是在数量还是属种多样性上,一般都以反鸟类化石材料为主,因此四合当化石地点是目前发现的极少数以今鸟型类为主的早白垩世鸟类化石地点之一。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周忠和课题组的胡晗和邹晶梅在英  相似文献   

14.
一般介紹 石千峯地层在我国华北相当发育,但由于过去未曾发現过能够鉴定的化石材料,因而关于它的地貭年代問題,多年来一直是有关学者們的爭論焦点。然而,近年来,随着地层工作的开展,各地已开始有了化石記录;虽然材料还不很多,但对其地貭年代的鉴定却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周口店田园洞古人类化石点的无颈鬃豪猪(Hystrix subcristata)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周口店田园洞位于北京猿人遗址西南6km处,是新发现的晚期智人化石地点。该地点是迄今我国北方地区第四纪化石地点中含豪猪材料最丰富的。从头骨、牙齿、头后骨骼的形态特征及大小判断,田园洞的豪猪应归入我国现生无颈鬃豪猪(Hystrixsubcristata)。14C测年表明,含豪猪化石的地层时代为3.05~0.467万年,为更新世末期到全新世中期,是目前所知豪猪化石在我国北方地区的最晚记录。  相似文献   

16.
北京凤凰山地点位于周口店北京猿人遗址以北8km处, 是一处含哺乳动物化石与灰烬的洞穴-裂隙堆积。该地点包括两个化石层,上层为洞外的冲积物, 由棕红色黏土组成, 靠下部发现有零星的、破碎的化石, 可鉴定出似鸡骨山狐(Vulpes cf.chikushanensis)和羚羊(Antelopinae)两种类型; 下层含有灰烬层, 出土了较为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 可鉴定的哺乳动物化石包括鬣狗(Hyaenidae)、三门马(Equus sameniensis)、犀(Rhinocerotidae)、李氏野猪(Sus lydekkeri)、肿骨大角鹿(Megaloceros pachyosteus)、葛氏斑鹿(Cervus(Sika)grayi)、水牛(Bubalus sp.), 共7种。动物群与周口店第一地点和南京人化石地点的动物群相似, 指示该地点化石层的时代可能为中更新世。部分骨骼表面痕迹与灰烬层的发现显示该地点可能不排除有古人类活动痕迹的存在。  相似文献   

17.
关于滇东路南地区的第三紀哺乳动物化石及其时代問題,最初曾由楊鈡健、卞美年(1939,1940)及周明鎮(1957)等进行过研究。近几年来,地貭部博物館胡承志先生,以及本所云南野外工作队,对滇东进行了多次調查和化石采集工作,相继在路南以南的扳桥及大可村附近发現了相当丰富的哺乳动物化石。其中絕大部分材料均已研究发表(周, The Tertiary fossil mammals and the fossil bearing beds of Lunan, Yunnan were first studied by Young and Bien (1939). In recent years many new materials had been found and most of them had been investigated and published (Chow, 1957; 1958_1; 1958_2 Chow and Hu, 1959; Chow and Xu, 1961). Chow not only reexamined the collection, which had been preliminarily identified by Young and Bien (1939), and confirmed the age of the fossil bearing sediments to be Latest Eocene, but also pointed out, on the basis of the new materials, that a stratum of Oligocene age occurs in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ries of Lunan beds. He divided this series into two parts; the upper part of the series was called "Upper Lunan stratum", and dated to be Early Oligocene; the lower part was called "Lower Lunan stratum", and dated to be Latest Eocene.The present paper describes some mammalian fossils recently collected in these beds, and discusses the character and age of the fossil mammalian fauna of Lunan.A list of the fossil mammal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is given below: Brontotheriidae Rhinotitan quadridens sp. nov. Brontotheriidae indet. Helaletidae Teleolophus medius M. & G. Amynodontidae Amynodon altidens sp. nov. Amynodon sp. of. Metamynodon sp. Rhinocerotidae Prohyracodon progressa Chow & Xu Rhinocerotidae indet. Entelodontidae Eoentelodon yunnanense Chow  相似文献   

18.
郭建崴 《化石》2007,(3):24-25
2000年6月,作者在西藏吉隆盆地沃马村北吉隆河左岸晚中新世地层发现一三趾马的左DP2(第二乳上前臼齿)及若干脊椎动物破碎化石骨片。该化石地点不同于位于沃马乡西北1km黑沟中的著名三趾马化石地点,而位于黄万波等记述的“吉隆南峡谷中间剖面”,过去仅发现脊椎动物骨骼碎片及植物化石碎屑,因此是一个新发现的三趾马化石地点。虽然材料零星,但对于将来的研究工作可以提供一点线索,故报道于此。同时,依据生态学原理对过去依据三趾马动物群对青藏高原隆升问题作出的推断提出了初步的修正意见。在关于青藏高原隆升问题的研究中,古生物学曾起到过…  相似文献   

19.
这里記述的标本是1961年中山大学地貭地理系在广东韶关附近黃崗岭采到的。化石保存在紫紅色含云母細砂岩中,具体层位不詳。惟岩石稜角保存完好,估計距原产地不甚远。岩石表面仅出露有两胸鰭近节(proximal segment)及部分殘破躯甲,經修理后,又找到两个保存尚好的头甲,經过观察,代表沟鳞魚属(Bothriolepis)一新种。  相似文献   

20.
自許耐首次发表了在中国发見的迷齿兽以来(1958),我們陆續累积了一些这一类化石的材料。虽然这些材料也很破碎,但还有必要把它們記述一下,以补足武乡、榆社区的中国肯氏兽动物羣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