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海藏族青少年骨龄与生长发育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告了青海省境内,世居在海拔3000-4000米地区的728名7-18岁健康藏族青少年学生的手、腕部骨骼发育情况,对骨化中心出现和骨骺愈合求出了50%出现年龄,并对骨龄与青春期身高突增的关系及与月经初衬潮的关系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
中国沿海11省市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张迎修 《人类学学报》2004,23(2):159-163
本文分析了2000年中国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11个沿海省市城乡7—18岁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状况和1985—2000年生长的长期变化趋势,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7省市儿童少年身高、体重、胸围、BMI的发育水平和生长的长期变化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海南、广东、广西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总体上沿海省市儿童少年的发育水平好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地域特征相当明显,东部沿海省市儿童少年的发育水平和长期变化强度都明显高于南部沿海省市。  相似文献   

3.
为了探究正常的儿童保健对早产儿生长和智力发育的影响,并明确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分别与儿童保健的影响,本研究选取40例早产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育儿管理,观察组采用儿童保健管理。统计分析两组早产儿在0.5岁、1岁、1.5岁和2岁的生长(头围,体重和身高)和智力(智力和心理活动)发育情况及相关性。研究发现,儿童保健可明显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且正规儿童保健与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呈正相关关系,均具有显著性差异。本研究结果说明,儿童保健可明显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和智力发育,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与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形成关系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20,自引:5,他引:20  
应用水稻生长日历模拟模型(RICAM1.3)模拟亚洲地区不同地点和不同气候条件下水稻的生育期和产量形成.其中3s-Beta模型被用于预测水稻开花期和描述水稻光温反应的3个连续阶段:基本营养生长期、光敏感期和光敏感后期.从时间与地理梯度的变化对水稻产量进行模拟,以中国、日本和菲律宾作为从北到南的地理梯度,以20世纪80年代气候变化作为时间梯度,应用RICAM1.3进行模拟.结果表明,模型具有广泛的适应性,能较好地模拟不同气候条件和不同水稻品种生育期的变化与产量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健康儿童与发育不佳儿童肠道菌群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对健康儿童与发育不佳(FTT)儿童肠道中微生物区系的ERIC-PCR指纹图谱异同进行研究。方法根据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CDC)对儿童生长发育的评价指标对某幼儿园200例4~6岁儿童进行评价,筛选出16例健康儿童和13例FTT儿童,每周1次连续3周跟踪取样,提取粪便样品中细菌总DNA,获得其ERIC-PCR指纹图谱,再将其中一个样品的ERIC-PCR产物作为混合探针通过杂交对指纹图谱上DNA条带序列的异同进一步比较。结果同一个体的肠道菌群结构在取样期间稳定性较好;虽然健康儿童间的肠道菌群结构也有一定差异,但它们却有着共同的结构特征;而健康儿童与FTT儿童的肠道菌群结构差异较大。结论儿童发育状况与肠道菌群结构有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岁儿童维生素D与年龄、性别、季节及体质量指数(BMI)的关系,为临床有效指导维生素D的补充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9年1月于我院接受体检的1~6岁儿童816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的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并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儿童年龄、性别、BMI以及季节的关系。结果:816例儿童维生素D营养不足和缺乏人数占比为14.83%。1~3岁儿童血清25(OH)D水平高于3~6岁儿童(P0.05)。男童血清25(OH)D水平高于女童(P0.05)。肥胖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与超重儿童,且超重儿童血清25(OH)D水平低于正常儿童(均P0.05)。春、夏季儿童血清25(OH)D水平均高于秋、冬季儿童(均P0.05)。结论:1~6岁儿童的维生素D营养状况不容乐观,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血清25(OH)D水平显著降低,且男童高于女童,春、夏季高于秋、冬季。临床工作可通过增加其户外活动,继而达到改善维生素D营养状况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分析早产儿血清炎性因子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及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预测效能。方法: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10月在我院出生的98例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并发RDS,分为RDS组(58例)和非RDS组(40例)。检测两组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IL-6、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记录生长发育指标,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产儿血清炎性因子与生长发育指标的关系,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炎性因子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测效能。结果:RDS组血清IL-1β、IL-6、IL-8、TNF-α、PCT水平均高于非RDS组(P<0.05);RDS组胎龄、出生体重均小于非RDS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早产儿血清IL-1β、IL-6、IL-8、TNF-α、PCT水平均与胎龄、出生体重呈负相关(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IL-1β、IL-6、IL-8、TNF-α、PCT均是早产儿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IL-1β、IL-6、IL-8、TNF-α联合PCT预测早产儿并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AUC为0.910。结论:早产儿血清IL-1β、IL-6、IL-8、TNF-α均与胎龄及出生体重密切相关,这些炎性因子联合预测RDS发生的效能较好,值得临床予以重视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要 目的:分析血清糖基磷脂酰肌醇锚附着蛋白1(GPAA1)、铁蛋白(SF)、骨桥蛋白(OPN)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的关系及对血栓发生风险的评估效能。方法:选择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接诊的1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作为观察组,另选112例性别、年龄与观察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分析不同危险度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的差异性,观察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血栓发生情况,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血清GPAA1、SF、OPN预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血栓的效能。结果:观察组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在低危、中危和高危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有差异(P<0.05);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血清GPAA1、SF、OPN表达水平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呈正相关(P<0.05);在112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中,发生血栓12例,占10.71%;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GPAA1、SF、OPN均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血栓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血清GPAA1、SF联合OPN预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发生血栓的AUC为0.901。结论:血清GPAA1、SF、OPN与儿童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危险度密切相关,联合预测患儿发生血栓的效能较好,对此病的诊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禄丰古猿下颌恒齿萌出顺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分析了禄丰古猿不同年龄的次成年下颌标本上各齿种萌发的情况,得出其下颌恒齿的萌出顺序为M1I1I2M2P3P4CM3。这种萌序与类人猿的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
昆明两栖动物分布与栖息环境关系初探   总被引:5,自引:4,他引:5  
本项工作自1997年6月-1999年5月以点、面结合的方式对昆明地区两栖类的种类、分布作了调查,共采集标本450余号,计11种,隶属2目6科6属,其中牛蛙为引入种。工作中以白龙寺地区为研究重点,连续对该地区的两栖类动物进行采集和观察,依据观察结果记述了两栖动物的种类和种群分布,探讨了种群分布与栖息环境变化的关系、种群受人类活动影响的程度等。各物种季节栖息范围的变化主要受水的影响,也与各物种的生态习  相似文献   

11.
骨龄与儿童智力发育水平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勇  张国栋 《人类学学报》1991,10(2):135-138
  相似文献   

12.
扁圆吻鲴下咽齿的个体发生可分为三个阶段:初齿期、过渡齿期和成齿期。初步期符合鲤科鱼类的一般规律;过渡齿期相当延长,产生全部齿位,6或7枚齿,齿的发生存在两种类型;成齿与幼齿的替换规律完全不同,发育进入成齿阶段后,主行齿由奇数齿位与偶数齿位交错替换转变为相二枚齿进行替换,替换公式为1-4,2-5,3-6或1-4-7,2-5,3-6(主行齿6枚或7枚),全部替换一次分三列替换波完成,可将扁圆吻鲴下咽齿的发育模式视为新的类型,副行齿在过渡齿期出现,与主行齿的发展模式不同,替换形式始终为相令齿位交错进行,本文还探讨了咽骨的发育及其对下咽发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昆明西山林下表土中花粉与植被间数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通过对西山林下5块表土分析,初步研究了主要植物花粉的百分含量与其相应植物覆盖率之间的数量关系,并用 R 值表示。按照 R 值的大小,划分为两组:R>1属于超代表性,包括有松、桤木、青冈、蒿和部分蕨类;R<1属于低代表性,包括有油杉、含笑。本文运用 R 值之比值方法计算出油杉属:青冈属:栲属:松属:桤木属=1:21:5:25:30,为今后西山地区林下地质剖面计算化石花粉百分含量提供校正的依据,以期获得恢复地质时期较真实的植被。  相似文献   

14.
大麦胚和胚乳发育的相关性及贮藏营养物质的积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麦(Hordeum vulgare L.)开花后1d,见合子及退化助细胞,游离核胚乳尚未形成;开花后2~3d,胚为5及10个细胞,胚乳为游离核期;开花后4及5、6d,胚为梨形及长梨形,胚乳达细胞化期;开花后8d,胚为胚芽鞘期,糊粉层原始细胞产生;开花后10d,胚具1叶,糊粉层1~2层;开花后13d胚为2叶胚,亚糊粉层发生;开花后17d,3叶胚形成,糊粉层多为3层并停止分裂,菱柱形及不规则胚乳细胞分化;开花后21~29d,胚为4叶胚,胚乳进一步分化;开花后33d,胚为5叶成熟胚,胚乳亦成熟。淀粉、蛋白质在胚中积累始于开花后13d。在盾片中由基向顶发生,在胚芽鞘及叶原基中,首先在顶端出现。成熟盾片顶端的淀粉消失。开花后6d,胚乳开始积累淀粉;开花后10d,糊粉层及胚乳细胞积累蛋白质。开花17d后胚乳的蛋白质体多聚集,29d后蛋白质体显著减少。开花后17d,在盾片及糊粉层细胞中检测到油脂。果长或果长与稃片长之比和盾片长可作为不同发育期胚和胚乳的形态指标。  相似文献   

15.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 L.)切片在24h陈化期间,总呼吸速率(V_t)明显升高,交替途径容量(V_(alt))增加更为显著。交替途径实际活性(ρV_(alt))及其对V_t的贡献(ρV_(alt)/V_t)在陈化初期上升,12h后基本保持稳定;相应交替途径运行系数ρ值随陈化进程不断下降。陈化切片内源乙烯产生的时间曲线与V_(alt)的变化趋势一致,而与ρV_(alt)的趋势不同。用乙烯相关效应剂进行实验,发现促进乙烯产生的ACC及Cu~(2 )可促进V_(alt)的发生,而抑制乙烯产生或其生理作用的Co~(2 )及Ag~ 则可部分抑制V_(alt)的发生。所有上述效应剂虽然对ρV_(alt)及ρV_(alt)/V_t值在12h前有所影响,但都不能改变切片陈化期间交替途径ρ值不断下降的趋势。这些结果表明,内源乙烯对马铃薯切片陈化过程中交替途径的实际运行稍有影响,但对抗氰容量的诱导发生具有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云南西双版纳桑寄生植物传播与鸟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肖来云  普正和 《生态学报》1994,14(2):128-135
在西双版纳地区桑寄生植物的种子是鸟类传播。传播的鸟类主要是啄花鸟科的纯色啄花鸟,红胸啄花鸟,朱背啄花鸟和黄肛啄花鸟等。桑寄生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一是鸟类蚕食除去外果皮的种子或外果皮果肉相互连着的种子,经消化道消化吸收大部分果肉或外果皮后,将种子排出体外,其次是鸟在觅食中遗漏种子进行传播。  相似文献   

17.
In the North Atlantic over a wide geographic region that includes various oceanic regimes and a temperature range from 10 to 22° C, an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nondividing Synechococcus cells (X) was generally accompanied by a greater-than-proportional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dividing cells (Y). As a result, the fraction of dividing cells (FDC = Y · (Y + X)?1) was positively related to population size (Y + X). Recognizing that FDC is generally greater in a rapidly growing population than in a slowly growing one, our empirical finding implie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pecific growth rate and standing stock for Synechococcus. One notable exception occurred during winter (T < 5°C) in a eutrophic coastal embayment when a decrease in cell abundance was not matched by a decrease in FD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