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华南五峰期笔石动物群的分异及缺氧环境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前言晚奥陶世五峰期,即Ashgill期的笔石动物群在我国南部特别发育,其分布范围包括从扬子流域至珠江流域的广大地区。这些地区在五峰期都属于同一个大地构造单元,即华南古板块。扬子地台五峰期的笔石最早由穆恩之教授(1945,1954)研究,近年来穆恩之等正在系统总结这一地区的五峰期笔石动物群,多年来他还提出了笔石动物群生态分异的概念(穆恩之,1974,1980,1983;Mu,1984)。从六十年代以来,笔者曾先后观察了不少华南晚奥陶世地层剖面,采集了笔石。这些丰富的笔石动物群和岩石地层的资料,使笔者感到深入认识和探讨这一动物群的分异以及黑色笔石页岩的特殊形成环境是很有必要的。本文涉及的材料中,仅对桂北兴安、临桂、赣南崇义古亭和浙西江山  相似文献   

2.
江苏下扬子区胞石反射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胞石反射率的研究,发现随埋深增加胞石反射率增高。在相同成熟度的情况下,胞石反射率高于笔石反射率,并以笔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相互关系为“桥梁”,建立了胞石反射率与镜质体反射率的对应关系,为下古生界含胞石地层的有机质成熟度评价提供一项新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本文探讨高黎贡山地区(掸邦-马来亚板块)向北移动并右旋的地史过程,及其造成的环境变迁,研究这地过程对高黎贡山地区系产生的生物效应。板块位移的生物效应表现为使高黎贡山境内的伊洛瓦底江水系和怒江水系成为(1)古北界和东洋界鱼类区系的交汇融合带;(2)北纬26°左右地带的水体为热带亚洲鱼类和西藏高原鱼类交流的界鱼石,南、北成分互不往来;(3)鱼类繁衍后代的天堂,特有成分占本地区鱼类总数的53%;(4)高黎贡山鱼类区系多源,来源于热带也来源于古北界的温带。本文认为  相似文献   

4.
软舌螺动物是华北板块寒武系小壳化石基本组成之一,也是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在华北地区的重要见证者。本文系统描述了华北板块南缘-西南缘(河南-陕西地区)寒武系第二统辛集组软舌螺化石9属14种及1未定种。包括直管螺类6属9种:Conotheca australiensis、Cupitheca holocyclata、Cupitheca costellata、Cupitheca? decollata、Tegminites hymenodes、Triplicatella disdoma、Triplicatella xinjia、Protomicrocornus triplicensis和Longxiantheca mira;软舌螺类3属5种及1未定种:Microcornus eximius、Microcornus petilus、Parkula cf. esmeraldina、Parkula bounites、Parakorilithes mammillatus和Parakorilithes sp.。基于大量保存的精美聚合标本,本文准确重建了锥壳和口盖在软舌螺不同属种中的配置。此外,新材料显示华北辛...  相似文献   

5.
根据中国华南(包括扬子台地),塔里木和华北板块疑源类资料作出奥陶纪属级疑源类多样性曲线,这一多样性曲线与地区及全球海平面变化有一定联系.中国奥陶纪疑源类多样性曲线峰值的时间与早-中奥陶世之交(阿伦尼格阶中部),桑比阶-凯迪阶之交和凯迪阶上部(阿什极阶)等三次全球性海平面上升时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6.
文内描述了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覆盖区QB-1井(黑土凹线)和TZ-32井(却尔却克组)中发现的3种奥陶纪冷水型胞石.即Tanuchitina sp.cf.achabae Paris,Linochitina pissotensis Paris和Siphonochitina bella sp.nov.,时代为中到晚奥陶世。冷水型胞石在奥陶纪主要分布于冈瓦纳大陆北缘和英国等中高纬度地区,沿冈瓦纳大陆边缘向北的洋流将这些中高纬度的表层冷水型胞石带入低纬度的塔里木板块内,热带下沉作用能使它们在深水的盆地相中获得适宜的环境温度而得以生存。  相似文献   

7.
吴欧 《生命世界》2008,(10):90-93
如果把台湾岛沿东西横切出一个断面,我们就会发现台湾岛的地形很不对称:一条纵贯台湾岛的山脉偏于东侧,西面山势舒缓,山下是宽阔的平原,而东面多为陡峻的悬崖,面临太平洋拔地而起,山海相连。这种地形是因为菲律宾板块向着西北的欧亚板块俯冲,最奇特的是较轻的大陆板块在这里被撞到了较重的海洋板块之飞海洋板块推动大陆板块不断上升,这就像用一把坚硬的黄油刀去刮一块奶油蛋糕或者巧克力,会堆起一大砣奶油或者巧克力一样,逐渐隆起的地壳就是今天的台湾岛。  相似文献   

8.
扬子区志留纪兰多维列统胞石序列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扬子区志留系的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以笔石最丰,研究亦最详.正是已故的穆恩之教授,"奠定了我国笔石地层的分层和笔石分带的基础"(卢衍豪,1987,14页).然而,有些地层不仅不含笔石,而且其它大化石,或缺如,或偶有见及,亦难作洲际对比.因此,这些地层的时代问题纷争不已.又是穆师高瞻远瞩,生前多次疾呼,要研究微体化石并对其寄予厚望.作者对于兰多维列统胞石序列的研究,正是在他的大力支持与亲切关怀下开展起来的.如今,在这些地层中已相继觅得有助于确定时代的胞石类化石.胞石序列,草创初成,始可告慰穆师于九泉之下.  相似文献   

9.
陕西紫阳地区在古地理上位于扬子台地西北缘,区域内志留纪地层发育,其中志留系兰多维列统(Llandovery)特列奇阶(Telychian)笔石相地层出露较为完整,笔石带较为连续。Oktavites excentricus(Bjerreskov,1975)是特列奇阶Oktavites spiralis笔石带重要的伴生分子,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分布。文中通过对紫阳地区一系列特列奇阶剖面研究后认为,Oktavites excentricus较短的化石延限和广泛的古地理分布使其具备地层对比潜力,这将为Oktavites spiralis笔石带的进一步细分提供依据。同时,Oktavites excentricus胞管为典型的奥氏笔石式,其笔石体的盘旋方式又与稍晚的Cyrtograptus lapworthi(Tullberg,1883)(笔石带化石,弓笔石类的早期代表)十分接近,因此,对该种的演化过程的研究也为讨论弓笔石的起源过程提供了更多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掸邦- 马来亚板块位移对独龙江植物区系的生物效应》一文的基础上, 将研究范围扩大到高黎贡山的生物区系, 再次论板块位移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 板块位移对高黎贡山以及东喜马拉雅和云贵高原的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的演化和分布都产生了明显的隔离影响, 形成了高黎贡山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掸邦-马来亚板块位移对独龙江植物区系的生物效应》一文的基础上,将研究范围扩大到高黎贡山的生物区系,再次论板块位移的生物效应。结果表明,板块位移对高黎贡山以及东喜马拉雅和云贵高原的植物区系和动物区系的演化和分布都产生了明显的隔离影响,形成了高黎贡山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相似文献   

12.
本区的龙马溪组为含笔石页岩,笔石化石丰富,但尚未见有系统的研究和报道;在地层对比上,过去习惯上与三峡地区的龙马溪组对比,归于下志留统下部.作者(1986)详细研究了本区奥陶系与志留系界线附近的地层,在位于五峰组上部砂岩段(即 Hirnantia-Dalmanitina 层)之上的龙马溪组建立了4个笔石带,自上而下为:  相似文献   

13.
湖北钟祥下奥陶统弗洛阶岩性以灰黑色页岩为主,夹粉砂岩及灰岩透镜体,化石丰度和分异度高。通过系统的化石采集和鉴定,于钟祥温峡口剖面识别出笔石7属31种,大体上为扬子地台区的常见属种。自下而上分为Didymograptellus bifidus带、Corymbograptus deflexus带和Azygograptus suecicus带。该序列与宜昌、南漳地区一致,但在笔石动物群组成面貌上差异较大,可能与钟祥地区在早奥陶世位于扬子台地边缘,富集的营养物质和低氧的环境更利于笔石动物群的繁盛和笔石化石的保存有关。  相似文献   

14.
首次系统描述了江西修水流域五峰期叉笔石9种和亚种。在对性状极性和性状状态分析的基础之上,运用最小进化单质法对该区五峰期叉笔石的分支图进行重建,揭示了叉笔石的亲近关系和进化水平;主要依据地层分布将分支图转化为系统树,探讨了叉笔石的演化关系。  相似文献   

15.
葛梅钰 《古生物学报》1990,29(3):364-370
一、前言江苏宁镇山脉是我国发现笔石最早的地区之一(Frech,1912),也是我国下古生界研究程度较高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昆山及苏北沿海地区的奥陶、志留系中陆续发现笔石、牙形刺等化石(葛梅钰等,1982;葛梅钰,1984;段金英,1985;丁连生,1987),证明了这些地区奥陶系、志留系的存在,同时,也表明这些地区在奥陶纪、志留纪应属于扬子区或扬子海的边缘地区。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江苏仑山岗岗山剖面和湖北宜昌黄花场宜黄-1井岩芯中晚奥陶世五峰组灰色、灰黑色硅质页岩和硅质岩中的放射虫动物群。通过对仑山和宜昌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的再研究,发现该放射虫动物群以空滴虫科(Inaniguttidae)放射虫发育为特点,丰度高,但分异度低、属种单调,仑山地区仅有一科、一属、两种,包括Inani-gutta webbyi和Inanigutta jiangsuensis。宜昌地区同样发现空滴虫科放射虫,但难以鉴定到属种。两个地区的化石整体保存状况较差。根据伴生的笔石化石判断该放射虫动物群时代为凯迪晚期至赫南特早期。动物群特征与凯迪早、中期放射虫动物群有一定差异。同时,在两地五峰组中还新发现一类分类位置待定的锥形疑似放射虫化石,具有一定的地层对比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1974年以来,我国扬子区(Yangtze Province)和华北区(North China Province)的广大范围内相继地发现和研究报道了寒武纪的单板类化石,尤其是扬子区产有世界上最丰盛的微型单板动物群,使它们成为“扬子微型软体动物群”(Yangtze Micromolluscan Faunas)的主要组成部分。我国西北的广大地区,目前除新疆库鲁克塔格和甘肃北山发现少数的单板类化石外,其它的地区内就很少见有描述报道。1978年,新疆地质局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张太荣、乔  相似文献   

18.
江苏下扬子区笔石反射率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江苏下扬子地区笔石反射率的研究,发现随埋深增加笔石反射率增高,并建立了笔石反射率与牙形刺色变指标的对应关系,又以牙形刺色变指标与镜质体反射率之间的对应关系为“桥梁”,进一步建立了笔以射率与镜质体反率的对应关系,从而为下古生界烃源岩有机质成熟度的评价提供一项新的可靠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9.
苏皖南部孤峰组放射虫动物群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南京天宝山、安徽巢湖平顶山、泾县晏公堂和南陵丫山孤峰组中含有较丰富的放射虫化石,包括7属16种(未定种),分属于6个科,可以分成三个化石组合带,即下部的Pseudoalbaillellafusiformis-Ps.longtanensis带,中部的Follicucullusmonacanthus带和上部的Ruzhencevispongusuralicus-Fo.scholasticus带。这三个带分别可以同广西钦州地区的Ps.globosa带,Fo.monacanthus带和Fo.scholasticus-Fo.ventricosus带对比。根据孤峰组下伏地层栖霞组灰岩中所含类Parafusulinamultiseptata带和上覆地层堰桥组或武穴组灰岩中所含类Metadoliolina动物群证实,孤峰组与华南地区茅口组下部类Neoschwagerina带大体相当。最近的古地磁和古生物资料证明,在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之间,二叠纪时存在一个宽阔的海洋,孤峰组硅质岩中的这些放射虫动物群就是由这个洋中发育的上升洋流带入扬子板块断陷盆地中沉积的。  相似文献   

20.
江苏仑山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放射虫动物群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峰组以盛产笔石动物群著称,时代为凯迪晚期(相当于英国的阿什极尔期),其中也发现了放射虫.该时期的放射虫在全球并不多见.本文首次描述江苏句容仑山地区五峰组的放射虫动物群,该动物群以不具刺的球形放射虫最为发育,并出现少量Inaniguttidae科的分子,化石保存较差,属种单调,分异度很低,这些特点与大西洋沿岸地区陆表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