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猕猴桃胚乳培养中的胚胎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华猕猴桃及硬毛猕猴桃的胚乳培养在MS+Zeatin 3 ppm+2,4-D0.5ppm+CH 400ppm的培养基上诱导产生愈伤组织,在MS+Zeatin 1 ppm+CH 400ppm的分化培养基上产生胚状体和长成完整小植株。细胞组织学观察表明,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内单个细胞,经原胚、球形胚、心形胚等阶段发育成苗。猕猴桃胚乳属于细胞型胚乳,它的这种胚状体起源于愈伤组织内单个细胞的发生方式,也不同于常见的胚状体发生于愈伤组织表面的方式。  相似文献   

2.
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叶外植体来源的愈伤组织经筛选、繁殖后,将来源相同、状态较为一致的淡黄色愈伤组织转移至O型或E型培养基上,可以诱导出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利用该体系,对两条离体再生途径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在拟分生组织和胚性细胞形成之前,RNA合成首先被激活,随后DNA、蛋白质合成加速;而球形胚形成期间,先是DNA合成的加快,接着RNA、蛋白质的合成高峰出现,在不定芽形成期间却正好相反;(2)可溶性蛋白组分发生规律性变化;器官发生和体细胞胚胎发生的启动阶段都有-153.6kD多肽出现,一些多肽分子在分化早期逐渐消失,而随芽原基或球形胚的形成又重新合成;与形态发生相对应,两种再生体系都有作为各自分子标记的特异多肽(84.9kD、46.3kD和44kD、36.2kD)的表达。此外,还对两种离体再生体系之间的关系和发生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对花椒珠心胚及胚乳的发生和发育过程进行了详细的细胞学及细胞学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珠心胚发生前,有性胚囊发育过程中从大孢子发生到胚囊形成的各个阶段均可发生退化,退化频率50%,未退化的胚囊发育成熟,成熟胚囊仅含卵器和两个极核。卵器最终退化,极核不经受精自发形成胚肥。当胚乳游离核达到15或32个时,最早的珠心胚原始细胞由靠近胚囊球孔端的珠心细胞分化形成。随着子房生长,多个原始细胞持续不断地从珠孔端  相似文献   

4.
宁夏枸杞的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幼小花药横切面上,每个角隅处可见一层拱形孢原细胞,其经过平周分裂形成初生造孢细胞、次生造孢细胞,发育为小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胞质分裂为同时型。四分体为四面体型。成熟花粉粒含二细胞,具三孔沟型萌发孔。花药绒毡层由二部分组成:药壁区的绒毡层由初生壁细胞所产生,药隔区的由药隔细胞直接转化成,为双重起源,呈二型性,属分泌型。雌蕊由二个心皮构成二室子房,中轴胎座。倒生胚珠具单珠被、薄珠心,珠被绒毡层。胚囊发育为蓼型。在胚囊细胞分化后,组成胚囊的四种细胞继续发育,表现出各自的形态学变化。  相似文献   

5.
After the calli originating from the leaf explant of Lycium barbarum L. were selected and proliferated, the yellowish calli with same origin, similar state were transferred to O medium or E medium and the regenerative systems of organogenesis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might form. By these systems,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synthetic activities of DNA, RNA and protein in the two in vitro regeneration pathways wa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Before meristemoid and embryogenic cells were formed, the synthesis of RNA was activated firstly, followed with the increase of synthesis rates of DNA and protein. During the formation of globular embryo, the synthesis rate of DNA increased quickly and then the activities of syntheses of RNA and protein reached the peak, while it was the contrary during germination of adventitious bud. (2) Components of soluble protein changed regularly. A peptide (153.6 kD) appeared during the initiation of both organogenesis and somatic embryogenesis. Several peptides disappearing gradually in the early-stage of differentiation could regenerate with the formation of shoot primordium and globular embryo. Corresponding to morphogenesis, both regenerative systems had specific peptides (84.9 kD, 46.3 kD and 44 kD, 36.2 kD) as molecular markers of its own development. In addition, the relation and mechanism of the two regenerative systems we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
采用半薄切片技术和组织化学染色法对宁夏枸杞大孢子发生和雌配子体发育过程中的细胞结构变化及营养物质积累特征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1)宁夏枸杞为中轴胎座,多室子房,倒生胚珠,单珠被,薄珠心类型。(2)位于珠心表皮下的孢原细胞可直接发育为大孢子母细胞,减数分裂后形成直线型大孢子四分体,合点端第一个大孢子发育为功能大孢子,胚囊发育类型为蓼型,具有珠被绒毡层。(3)初形成的胚囊外周组织中没有营养物质积累,成熟胚囊时期出现了大量的淀粉粒且呈珠孔端明显多于合点端的极性分布特征。(4)助细胞的珠孔端具有明显的丝状器结构,呈PAS正反应表现出多糖性质,成熟胚囊具有承珠盘结构。  相似文献   

7.
宁夏枸杞异型绒毡层发育的超微结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半薄和超薄切片技术对宁夏枸杞(Lycium barbarum L.)异型绒毡层的来源、结构及发育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枸杞异型绒毡层由药隔绒毡层和药壁绒毡层组成,两种绒毡层除了来源、形态及分布位置不同外,其分化、成熟和降解时间,以及细胞质组成、分泌物成分等均有差异.(2)小孢子母细胞期间,药隔绒毡层细胞电子密度大,具有很强的脂质性质,光滑内质网和脂质小泡很丰富;而药壁绒毡层细胞中的核糖体和粗糙内质网较多.四分体后期,两种绒毡层细胞均含有很丰富的核糖体、粗糙内质网和分泌团.减数分裂前,两种绒毡层的细胞壁出现松散并呈絮状.之后,由于不同发育时期绒毡层细胞的不同分泌物在絮状细胞壁中的分布,致使二者的细胞壁都出现了一系列变化.(3)从小孢子早期开始,两种绒毡层细胞的质膜都发生了局部解体.分析推测,在母细胞期间药隔绒毡层具有较高的糖和脂类合成率,药壁绒毡层具有较高的蛋白质类合成率;在四分体后期,药隔绒毡层具有加强胼胝质酶合成和分泌的功能;而两种绒毡层絮状松散的细胞壁和局部解体的质膜有利于绒毡层的较大颗粒分泌物大量、顺利地分泌出绒毡层细胞.  相似文献   

8.
丫蕊花(Ypsilandra thibetica Franch.)为珠孔受精,进入胚囊的两个精子分别与卵细胞和中央细胞进行正常的双受精,其受精作用属有丝分裂前型,受精后的初生胚乳核立即分裂,其发育方式为沼生目型,到发育后期,由游离状态的胚乳核形成胚乳细胞时,珠孔室和合点室都形成胚乳细胞,合子的休眠期很长,而且胚的发育过程较为缓慢,种子成熟时胚尚无器盲的分化,本文还观察了以上发育过程中淀粉粒,蛋白质的动态。  相似文献   

9.
枸杞胚乳植株的诱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被子植物中,大多数植物的胚乳是精子和两个极核融合的产物,胚乳细胞应是三倍性的,因此,不少植物学者企图利用组织培养的方法获得三倍体植株,以便有可能为瓜、果类等经济植物提供一条新的育种途径。从30年代开始至今已有30余种植物的胚乳培养获得了愈伤组织或胚状体。但得到完整植株的不超过10种。茄科植物的胚乳培养,除马铃薯获得成功外,其它还未见报道。本文报道我们对枸杞未成熟的胚乳进行  相似文献   

10.
郑国琦  张磊  王俊  胡正海 《广西植物》2012,32(6):810-815
研究了宁夏枸杞不同发育时期果实和种子形态的变化特征及种子内胚的变化.结果表明:宁夏枸杞果实的生长发育曲线为花后8d以前为其第一次快速生长期,花后8~24 d为缓慢生长期,花后24~34 d是第二次快速生长期,属于典型的双“S”型.宁夏枸杞种子的生长曲线既不属于单“S”型,也不属于双“S”型,表现为果实的第一次快速生长期同样也是种子的快速生长期,但种子完成的生长比例快于果实完成的生长比例,此期种子内的胚乳生长快;当果实进入缓慢生长期,种子也表现出缓慢生长的特性,且种子长度和宽度的增加速率均显著低于果实第一次快速生长期种子的生长速率,此期种子主要进行胚的分化;在果实的第二次快速生长期,果实体积和重量迅速增加,而种子的长度和宽度增加很少,此期种子内仅胚进一步增大,从而反映出宁夏枸杞果实的发育与种子发育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枸杞花粉发育的超微结构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JEM-100CXⅡ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宁夏枸杞(Ly cium barbarum L.)花粉发育过程做了超微结构观察.结果表明,在花粉母细胞细线和偶线期,核糖体数量减少、线粒体结构简化;之后核糖体数量逐渐回升,后期Ⅰ线粒体结构恢复正常.小孢子液泡化过程中核糖体再次减少,同时线粒体和质体结构简化;在早期二胞花粉中,核糖体数量增加、线粒体和质体结构再度分化.花粉母细胞和小孢子发育过程中都存在“细胞质改组”现象,且这两次“细胞质改组”与细胞功能的转变密切相关.在次生造孢细胞、花粉母细胞和小孢子后期都有液泡数量明显增加或体积增大的过程.前两次液泡的增加可能参与了其胼胝质壁的构建;而小孢子晚期中的大液泡则创造了一种极性为其不等分裂作好了生理和结构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2.
枸杞的组织培养及植株再生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枸杞组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条件的优化。方法:应用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以各种不同激素配比进行枸杞愈伤诱导、分化诱导及根的诱导。结果:以枸杞叶片为外植体,利用2,4-D(2,4-二氯苯氧基乙酸)与KT(细胞分裂素)不同配比诱导出了愈伤组织。利用6-BA(6-苄基腺嘌呤)与NAA(α-萘乙酸)不同浓度的配比组合,成功地进行了杞再生芽诱导及根系诱导。结论:以MS培养基为基本培养基,并采用各种激素的不同配比,可以优化枸杞植株的再生条件。  相似文献   

13.
宁夏枸杞柱头和萌发花粉中钙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焦锑酸钾沉淀法对宁夏枸杞柱头和花粉中的钙离子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宁夏枸杞柱头表皮有一覆盖层,其中有许多含钙沉淀颗粒的小泡,当花粉落到柱头后从覆盖层中吸水,在萌发孔的表面上聚集了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同时,花粉内部出现许多含钙的小液泡,使花粉体积增大,内部产生膨压,花粉萌发;生长在覆盖层中的花粉管顶端穿过覆盖层小泡时,附近聚集了较多的钙沉淀颗粒,在花粉管壁上也附着较多的细小钙沉淀颗粒.萌发的花粉粒中由大液泡占据,在其亚顶端的细胞质中,聚集较多钙沉淀颗粒的线粒体膨大形成了一些含钙沉淀颗粒的小液泡,由这些小液泡融合形成的大液泡,将花粉管细胞质挤到其顶端,使其极性生长.这是首次发现在植物柱头覆盖层中有钙离子的现象,从体内证明了钙离子在花粉萌发过程中的现象.讨论了枸杞柱头组织中钙的分布和花粉管的萌发与生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枸杞子糖蛋白一条高分子量糖链的结构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碱解法分离枸杞子糖蛋白中的糖链,得到一条分子量达40kd的糖链。由等量的Ara和Gal组成。甲基化、部分酸水解及NMR技术确定了其主要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不同地域宁夏枸杞活性成分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王振宇 《植物研究》2003,23(3):337-339
对不同地域宁夏枸杞中活性成分的含量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产地不同的宁夏枸杞中活性成分含量有明显差别,宁夏银川产的宁夏枸杞中所含的活性成分高于辽宁朝阳产的宁夏枸杞;在积温高、土壤呈弱碱性条件下,宁夏枸杞中的多糖、游离氨基酸、果红素含量较高。  相似文献   

16.
烟草与枸杞叶片组织培养中的无丝分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相似文献   

17.
利用中子束将外源基因导入枸杞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枸杞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 ,选用含 NPT- (新霉素磷酸转移酶 )基因的 PBI1 2 1质粒 ,运用剂量为 2 .2× 1 0 9n/s的快中子束 ,首次研究了快中子束在植物转基因方面的应用 ,并得到了抗卡那霉素的小苗 ,初步确证外源基因已导入植物细胞  相似文献   

18.
枸杞体细胞胚发生过程中内源多胺代谢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完全脱分化的枸杞继代愈伤组织在转入分化培养后第1天就开始启动分化,接着体细胞转变为胚性细胞,继而分裂形成多细胞原胚,球形胚和成熟胚等。与此同时,Put含量迅速上升形成第1个峰值,随后有所下降,但到多细胞原胚期Put含量又上升,并达到最高峰,为对照的6倍,Spd只在胚性细胞分化早期出现,Spm仅在体细胞胚发育晚期存在,外源Put不仅可提高体细胞胚发生频率,而且使3种内源多胺含量均有所提高,加入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DFMA后,多胺水平下降,体细胞胚发生几乎完全被抑制。补充外源Put后,多胺的生物合成得到部分恢复,DFMA对体细胞胚发生的抑制效应也被部分解除。结果表明,维持一定量的多胺水平是枸杞体细胞胚发生的必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