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仔鹿白痢病是危害新生仔鹿的最大敌人之一,据灌县养鹿场1972-1976年的统计,在1,033头仔鹿中,发生仔鹿白痢病256例,发病率为24.78%,死亡97头,占发病数的37.84%,给养鹿事业造成很大的损失。在“预防为主,治疗为辅”的卫生防疫方针指引下,我们从1973年以来做了预防试验和治疗方法的探讨,收到较好的效果,现简介如下,供作参考。 (一)流行情况仔鹿白痢病发生于5-7月份的产仔季节中,6月份发病最多,特别是在圈舍潮湿、清洁卫生较差和连续阴雨天后最易发生此病。本病主要  相似文献   

2.
1999~2006年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出生麋鹿幼仔224只,新生麋鹿幼仔存活率81.70%,死亡率18.30%.41只麋鹿幼仔死亡的主要原因为死胎、弱胎和弃子等.分析仔鹿初生体重与仔鹿死亡关系发现,存活仔鹿与死亡仔鹿的初生体重具有极显著性差异,体重大的幼仔更容易存活,事实上初生体重小于6.00 kg时仔鹿基本不能存活.北...  相似文献   

3.
母鹿分娩后,哺乳时常舔舐仔鹿肛门,能够促进胎便的排除,对仔鹿是有益的。但是在梅花鹿的驯养实践中,往往由于饲养条件不好,密度过大,管理不善,饲料中矿物质不足等原因,或因阴雨连绵,圈舍泥泞,造成仔鹿下痢时,则母鹿对下痢的哺乳仔鹿的肛门舔舐不止,以至  相似文献   

4.
白唇鹿的生态和仔鹿的饲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唇鹿(Cervus albirostris)亦称黄鹿,是我国珍贵的特产经济动物之一,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近年来我国养鹿事业发展很快。为了适应发展的需要,了解白唇鹿的生态和仔鹿的饲养,有利于保护和发展珍贵动物,进一步贯彻落实“护、养、猎并举”的狩猎方针,合理利用野生白唇鹿资源,促进养鹿事业的发展,现将白唇鹿的生态及仔鹿的饲养,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海南坡鹿(Cervus eldi hainanus)仔鹿对卧息地的选择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宋延龄  李善元 《兽类学报》1991,11(3):161-164
1986年和1987年的10月至12月共发现14个海南坡鹿仔鹿的卧息地。研究表明,仔鹿对卧息地的选择不受母鹿影响。在保护区围栏内的多种栖息地中,仔鹿对次生落叶季雨林白下的茅、黄茅草坡有明显偏爱,有12个卧息地被发现于这种环境中。该环境在每10平方米面积内约有1—2株小乔木,30一60株灌木,草本植物高于50厘米,通视条件良好。仔鹿对卧息地的选择似乎与水源无关,但不能排除风向对仔鹿选择卧息地坡向有所影响。适当地清除过于密集的灌丛,有利于仔鹿栖息。  相似文献   

6.
我场十几年来积极发展茸鹿驯养事业。通过异地引进种鹿自群繁殖和捕捉野鹿仔哺乳培育,实行舍饲与放牧相结合使茸鹿发展较快。每年圈养鹿中有部分初产,难产助产或恶癖母  相似文献   

7.
麋鹿幼仔一周龄内的活动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陆军  梁崇歧 《兽类学报》1993,13(4):251-255
本文对麋鹿幼仔(4雄、6雌)在初生一周龄内的活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仔鹿白天大部分时间皆藏卧于隐蔽处,与鹿群呈隔离状态,其活动行为主要表现为求乳、运动、跟随或躲避等。初生仔鹿具有接近和跟随亲生母鹿的本能,在5日龄内其大部分活动都处在亲生母鹿的监护下,属伴随型;至6—7日龄后,仔鹿可随母鹿进入鹿群活动。  相似文献   

8.
珍贵的梅花鹿,自进入圈养后,逐渐被驯化成为怕人而又近人的状态。通过人工喂养,频繁接触,仍属于胆小易惊的动物。为了更好地驯养,按人们的需要而繁殖发展,提高鹿茸产量,保证供给,支援出口。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场在各级党委的重视下,积极学习外地经验,试行“人工哺乳驯化仔鹿”,在驯化成功的基础上,利用仔带母,母带公,插群混放的方法,于1967年底将180余只圈养鹿,全部放牧于野外。相继在八年中,调供广东、甘肃及本省九个县放牧鹿600余只。梅花鹿进入全日制放牧后,母鹿受胎,仔  相似文献   

9.
半自然条件下麋鹿的生长发育与繁殖习性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5  
在大丰保护区的半自然条件下,麋鹿新产仔鹿性二型差异大于圈养条件下的仔鹿;1龄幼鹿第1年生长发育迅速,其后足长已基本达成体后足长;4岁时后足长即已显著大于引进的成体鹿。大丰雌性麋鹿3岁开始产仔,比圈养条件下晚1年,4岁时体重方达成体重。雄性5岁后方能达成体重并才有机会获得交配权.发情期主要集中于6月上、中旬,产仔期主要集中于3月中、下旬,产仔半数时间为3月27日,产仔期比圈养麋鹿更趋集中。仔鹿产后1~3天为“印记”的敏感期,1周龄后即开始随群活动并有觅食行为。  相似文献   

10.
测定了成都动物园圈养种群中9只人工育幼豚鹿幼仔(2004~2007年)体重和8只豚鹿的体尺,并观察了8只豚鹿的牙齿(0~63 d)的生长情况.结果为:幼仔在0~54 d内体长、肩高、后足长、耳长和尾长以及体重都随日龄呈直线增长趋势,其中体长和肩高与幼仔的日龄显著相关(P<0.01).初生幼仔齿式2(I 0/2, C 0/0, P 0/0),2周龄齿式2(I 0/2,C 0/0, P 2/2),7周龄齿式2(I 0/2,C 0/2或C 1/2, P 2/2).  相似文献   

11.
仔鹿缺硒病     
黑龙江省萝北县某鹿场,1973年饲养梅花母鹿75只,春季产仔鹿73只,生后56—67日龄时,其中23只发生仔鹿缺硒病(是一种营养代谢性疾病),死亡7只。黑龙江省密山县某鹿场于1978年4—6月间,在116只仔鹿中有25只又发生缺硒病,死亡11只,其余用亚硒酸钠防治,全部好转。  相似文献   

12.
梅花鹿难产发病率约占母鹿全年总发病率40—50%。由于难产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母鹿和仔鹿死亡,还可以引起母鹿不育。  相似文献   

13.
豚鹿1~10周龄幼仔人工喂育的日饲喂乳量和次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07年,采用伊利盒装牛奶或牛奶加鸡蛋黄配制成人工乳,饲喂成都动物园被母兽遗弃的8只1~10周龄豚鹿幼仔取得成功,对其日饲喂乳量和次数以及能量摄入与体重增长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豚鹿幼仔1周龄的饲喂乳量为361.2 g/d±69.7 g/d,逐步增加到6周龄的609.1 g/d±85.5 g/d,再逐步减少到10周龄的225.6 g/d±105.5 g/d;出生第1周龄饲喂次数为8.2次/d±0.4次/d,之后逐步降低到10周龄时的2.3次/d±1.1次/d;通过人工喂育,豚鹿幼仔的体重从1周龄的2049.6 g±308.8 g,增加至10周龄的6540.8 g±666.4 g.  相似文献   

14.
马鹿的圈养种群粪样中性激素水平与繁殖行为的关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9、10月和2004年4~7月,对黑龙江省兰西县榆林镇禄宝种鹿场圈养的天山马鹿(Cervuselaphus songaricus)进行了行为观察,并利用放射免疫分析法(RIA)测定了马鹿粪样中的性激素水平,包括雄鹿的睾酮.雌鹿的孕酮、雌二醇和雌三醇.结果表明,圈养条件下天山马鹿繁殖行为呈显著的季节变化.雌马鹿性行为的高发期在9月(P<0.01).在幼仔出生后的6月(高出生月份),嗅仔和舔仔行为显著高于5月和7月(P<0.05),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唤仔行为6月份极显著高于其他月份(P<0.01);哺乳行为发生的高峰期在6、7两个月,而且发生了显著的异常哺乳与异常授乳行为.雄马鹿嗅尿、卷唇、尿喷洒、腺体标记、呜叫与蹄地行为发生频次高发期在9、10月(P<0.01);饰角发生高峰期在6月,角斗在6月显著高于其他月份;爬胯与搅水或泥浴行为在9、10月显著出现.雄马鹿粪样性激素水平与其繁殖行为呈显著相关;而雌马鹿粪样性激素水平只有孕酮与雌马鹿的部分育幼行为存在显著的相关,与大部分行为不存在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四川梅花鹿生命表和种群增长率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郭延蜀  郑慧珍 《兽类学报》2005,25(2):150-155
1987年、1989—1991年四川梅花鹿产仔期,在四川省若尔盖县铁布自然保护区用耳缺法连续标记了111只(♂♂56,♀♀55)3~10日龄的四川梅花鹿幼仔,根据野外对这批标记仔鹿生长、繁殖、死亡的观察数据编绘出四川梅花鹿的生命表、存活曲线、死亡曲线、种群自然增长率和繁殖价。这批标记仔鹿中,雄鹿和雌鹿的最大寿命分别为14岁和15岁;初生仔鹿的雌雄性比为1:1,5~6岁时雌雄性比为3:1;雌鹿最早的产仔年龄为3~4岁,最晚产仔年龄为11~12岁;雄鹿最早在4~5岁时拥有雌鹿,10—11岁以后就都失去了曾占有的雌鹿群。雄鹿2 3岁时期望寿命最大为5.111,雌鹿1~2岁时期望寿命最大为6.148。雌鹿的存活曲线接近于Odum有关存活曲线的A型,雄鹿的存活曲线属B型。净生殖率、种群自然增长率和平均世代时间分别为1.228、0.031和7.015。雌鹿3—4岁时的繁殖价最高。  相似文献   

16.
我县(艹参)茸场于1970年6月,在鹿群中发现了一种急性、热性,败血性传染病,严重威胁鹿的生命安全。到1971年8月,经大量使用抗菌素治疗后,大部分患病鹿临床症状消失,恢复正常,少部死亡。该病病菌对人亦能通过伤口感染。我们在严密防疫消毒措施下,先后解剖病死鹿20头,根据病理解剖和化验室诊断,确诊为鹿的炭疽病。  相似文献   

17.
茸鹿目前仍处于半野生半家养状态,人不易接近,致使诊断鹿病比较困难。为了早发现早治疗鹿病,我们初步总结出“十查二测”法,现在介绍如下: 一、十查 1.查吃料 每次上完精料,观察鹿上槽吃料情况,经反复哄赶,仍不上槽的鹿,可视为不食精料。此时应记清鹿号,便于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8.
大丰麋鹿种群的增长与管理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于长青  丁玉华 《兽类学报》1996,16(4):259-263
大丰自然保护区于1986年引入麋鹿39头,到1994年发展为191头,其成体平均产仔率为83.5%,周岁内仔鹿成活率为91%。周岁后年存活率平均为97%。根据Leslie矩阵模型,到1998年,麋鹿将发展到400余头,接近其环境容纳量,到2000年将发展到约1600头。届时它将逐渐达到稳定年龄分布。雌性麋鹿4岁时繁殖价最高。约为新产仔鹿的1.8倍。将麋鹿种群调整到环境容纳量水平上的固定年龄分布后,每年从1~2龄麋鹿中调出约28只(70.96%)。即可维持在种群规模为400头的固定年龄分布。  相似文献   

19.
中国保护大熊猫研究中心雅安碧峰峡基地的一只雌性大熊猫分娩后发生产后出血,采取促进子宫收缩、减少出血、利用抗菌素药物防止感染的原则对母兽进行治疗,4d后恢复正常。治疗期间取出两只初生幼仔,利用自制人工保温箱将幼仔成功地从雅安长途运回卧龙进行人工育幼;并对母兽进行育幼行为培训以保持母性行为,母兽康复后主动接受幼仔成功哺育成活。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索断奶仔猴慢性肠炎的较优治疗方案。方法比较了治疗方案Ⅰ(庆大霉素碳酸铋联合淮山米粉+奶粉+乳酸菌素片)和治疗方案Ⅱ(庆大霉素碳酸铋联合蒙脱石散)对断奶仔猴慢性肠炎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方案Ⅰ的治愈率更高,治愈后不易复发,且费用相对低廉。结论此方案可以在生产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