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温、湿度对亚洲玉米螟成虫繁殖力及寿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温度和湿度的变化对亚洲玉米螟0strinia furnacalis(Guenee)成虫的交配和产卵及寿命都具有极显著的影响。在16℃~32℃和RH20%~100%的温湿范围中,亚洲玉米螟成虫繁殖力在20℃~28℃恒温和RH70%~100%的温湿组合中较大,其中在24℃恒温和28℃~20℃变温与RH90%~100%的组合中为最大,在32℃和RH20%的组合中为最小。单雌抱卵量、产卵量和产出卵率及交配次数均与温度呈抛物线曲线关系,与湿度呈正相关。温、湿度对成虫繁殖力具有极显著的交互作用。成虫寿命与温湿度密切相关,温度越高,成虫寿命越短;而湿度越高,成虫寿命越长。但雄蛾比雌蛾较耐低湿,在16℃~24℃下雄蛾寿命比雌蛾较长。此外,雄蛾较强的交配能力可促进卵的发育和产出。以上结果对玉米螟种群动态消长的分析和预测预报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温湿度对中华通草蛉越冬成虫存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许永玉  牟吉元  胡萃  王洪刚 《生态学报》2004,24(11):2569-2572
室内研究了不同温湿度对中华通草蛉 (Chrysoperla sinica)越冬成虫存活的影响。试验采用因子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的要求安排 ,研究了越冬成虫在不同的温度组合条件下储存不同时间后的存活率 ,并得到了在不同时间后 ,成虫存活率与温湿度间的二次回归模型。结果表明 ,在试验条件下 ,越冬成虫存活的最佳条件组合是温度为 5℃和相对湿度为 75 % ,此条件下储存90 d的越冬成虫存活率达 85 %以上 ;温度对成虫存活率的影响最大 ,湿度次之 ,温湿度的交互作用最不重要。利用温湿度与存活率之间的回归方程 ,分析并得出了适宜于越冬中华通草蛉成虫存活的条件为温度 5~ 9℃ ,相对湿度 70 %~ 85 % ,温度和湿度过高或过低均不利于成虫的存活  相似文献   

3.
不同温湿度组合对安徽虫瘟霉 诱发桃蚜病害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彩玲  冯明光 《昆虫学报》2000,43(4):380-387
用孢子浴方法,对42批次桃蚜Myzus persicae(30~60头/批)接种大剂量(孢子79~90个/ mm2)安徽虫瘟霉Zoophthora anhuiensis的分生孢子,在20℃下保湿24 h后转入不同温度(10℃、15℃、20℃、25℃、30℃及自然变温1.5~16.6℃和8.5~20.2℃)和湿度(50%、65%、80%、90%、95%及100% RH)的组合条件下观察桃蚜的反应。结果表明,各组合条件下的桃蚜均能发病死亡,而且累计死亡率的显著差异存在于不同温度(F=7.46, P<0.01)和湿度间(F=12.54, P<0.01)。最适发病的温度为恒温20℃和变温8.5~20.2℃(日均温12.4℃),死亡率随湿度升高而增大。在10~25℃和100% RH的组合中,温度的变化几乎不影响桃蚜的累计死亡率,但影响发病速率,在10℃、15℃、20℃和25℃下的致死时间LT50值分别为8.4 天、7.1 天 、4.0 天和3.4 天。回归分析表明, 在100% RH下安徽虫瘟霉诱发桃蚜发病的起始温度为1.65℃。在10~15℃及自然变温下,病死蚜尸顺利产孢的湿度为80% RH;而在20~30℃下,蚜尸产孢的湿度为90% RH。在所有温湿组合的蚜尸中未见安徽虫瘟霉的休眠孢子发生。  相似文献   

4.
赤眼蜂在田间环境下的存活时间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淹没式释放是赤眼蜂田间应用的主要方式,在这种释放方式下成虫羽化后在田间的存活时间是影响其防治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以松毛虫赤眼蜂雌成虫为材料,将赤眼蜂引入固定在桃树上的透气的塑料管中,研究了田间不同地面植被(紫花苜蓿和自然生杂草)和不同试验日期(5月31日、6月5日、7月17日、7月24日、8月24日和8月30日)温度、湿度、食物和叶片等因子对成虫存活时间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地面植被和不同试验日期松毛虫赤眼蜂成虫的存活时间差异显著,成虫的存活时间紫花苜蓿区明显长于自然生杂草区;5月31日和6月5日试验日期的成虫存活时间最长,7月17日和7月24日试验日期成虫的存活时间最短。成虫的存活时间与温度和湿度都呈显著负相关,但温度对成虫存活时间的影响更为显著。松毛虫赤眼蜂羽化后补充营养可以显著延长成虫的存活时间;食物充足的条件下,桃叶的存在使成虫的存活时间明显延长。结论认为,在田间环境下温度和食物是影响赤眼蜂成虫存活时间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5.
温湿度对桃小食心虫成虫生殖力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实验室内观察研究桃小食心虫Carposina niponensis Walsingham越冬代成虫在一系列温度和湿度下的生殖能力。结果表明,环境温度和相对湿度显著影响食心虫成虫寿命、交尾和产卵。从19℃到29℃,雌成虫寿命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适宜成虫交尾和产卵的温度为23~26℃,相对湿度为80%~100%。  相似文献   

6.
环境因子对养殖条件下出蛰的东北林蛙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通过在设施环境下和控制条件下,研究出蛰温度、湿度及风速3种环境因素对林蛙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目的在于探索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适宜的出蛰环境。结果表明:温度是影响东北林蛙出蛰存活和生长的重要因素,当出蛰温度低于16℃,东北林蛙有较高的成活率,而出蛰温度高于20℃,则会引起70%以上的东北林蛙死亡,出蛰期间温度缓慢提高有利于东北林蛙生长和存活。东北林蛙出蛰期间适宜的湿度在80%以上,湿度低于60%则对东北林蛙不利。出蛰环境以无风为好,有风会造成东北林蛙的死亡。在人工养殖过程中,可依据当地、当年的气候来进行出蛰。出蛰当日平均温度宜在15℃以下。  相似文献   

7.
温湿度对黄刺蛾越冬代成虫羽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温度、相对湿度等主要环境因子对黄刺蛾Cnidocampa flavescens(Walker)越冬代成虫羽化的影响。结果表明,20~30℃是成虫羽化的最适宜温度范围,其羽化率分别可达82.7%~87.3%,15℃和35℃下羽化率显著较低。高相对湿度对成虫羽化有利,RH80%和90%下羽化率分别为84.0%、81.0%,羽化率比RH70%以下显著提高。不同温度对黄刺蛾羽化进度有一定影响,在15,20,25,30,35℃下,其羽化高峰期分别出现在第5周、第4周、第2周、第2周和第3周;分别用直线回归和Logisitic回归模拟天数与累计羽化进度的关系,2种模型均极显著。用直线回归模型计算,越冬成虫在25℃下的理论羽化截止日期最早,时间为6月3日。  相似文献   

8.
利用甘蔗饲养红棕象甲的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知识》2009,46(6)
介绍一种以甘蔗为饲料饲养红棕象甲Rhynchophorus ferrugineus Fab.的方法。将新鲜甘蔗切成段,置于培养皿中,放入恒温培养箱内,设置温度:(26±1)℃,RH:80%±10%,光周期:L∶D=0∶24。利用该方法饲养的红棕象甲世代历期130.80d,老熟幼虫平均体重5.51g,成虫单雌产卵量144.42粒,世代存活率21.67%。甘蔗饲养红棕象甲成本低,生物学特性恒定,可作为替代寄主扩繁虫源。  相似文献   

9.
为了明确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成虫存活和生殖特性的影响,将采集的菊方翅网蝽成虫辨别雌、雄后放入玻璃管中,然后将其放入水浴进行短时高温暴露,实验设置了6个温度,分别为35℃、37℃、39℃、41℃、43℃和45℃,暴露时间为2 h,随后将其在26℃下恢复2 h后研究其存活率、寿命、产卵前期、产卵期、产卵量及F_1代存活能力和性比的变化。以饲养在26℃未经高温暴露的菊方翅网蝽为对照。结果表明,在35~39℃范围内,高温暴露2 h对菊方翅网蝽成虫的存活、寿命、产卵期、产卵量、F_1代性比没有影响,但会导致其产卵前期、F_1代卵孵化率和存活率显著延长或下降。41℃下暴露2 h,除了菊方翅网蝽雌虫的存活率与对照没有显著差异外,雄虫的存活率、雌虫的繁殖能力以及后代的存活能力均出现显著下降;菊方翅网蝽成虫在43℃下暴露2 h,其雌雄虫的存活时间均不超过24 h。45℃下暴露2 h,其雌雄虫的存活时间不超过2 h。因此,41℃及其以上的短时高温暴露对菊方翅网蝽的种群发展具有一定的威胁。  相似文献   

10.
为明确温度和寄主对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生长发育的影响,本文在室内研究了不同温度和不同寄主上该虫的发育历期、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成虫性比和存活率,结果表明:18℃-30℃范围内,随着温度升高,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逐渐缩短,34℃与30℃下无明显差异。该虫不同虫期发育起点温度均较高,其中2龄雄若虫和雌若虫最高,分别为19.11℃、16.14℃,蛹最低,为12.22℃。有效积温蛹最大,为87.40日·度,1龄若虫次之(77.12日·度),2龄雄若虫最小(26.32日·度)。18℃-30℃时各虫期死亡率随着温度升高而降低,34℃时又有升高。取食4种寄主时扶桑绵粉蚧发育历期有所变化,1龄若虫番茄上显著长于马铃薯;2龄雌雄若虫番茄上显著长于扶桑和马铃薯;3龄雌若虫以烟草和番茄上较长,扶桑和马铃薯上较短;雄蛹、雄成虫历期均无差异;烟草上雌成虫存活时间最长;雌虫整个虫期存活时间最长,为53.77 d,番茄次之(48.65 d),扶桑、马铃薯较短,分别为43.39 d、39.79 d。雄虫整个虫期存活时间烟草明显长于扶桑。不同寄主上扶桑绵粉蚧雌雄虫比率差异较大,以马铃薯上雄虫率最高(37.78%),其次为扶桑(26.67%),烟草上最低(8.01%)。  相似文献   

11.
烟草甲的实验生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孝羲  王明洁 《昆虫学报》1996,39(4):383-392
在六种温度(20.3℃,23.9℃,27.7℃,32.2℃,33.7℃,35.9℃)及三种相对湿度范围(51.3%-55.0%RH,75.5%-76.0%RH,83.8%-85.0%RH)组合下,开展了又烟草甲 Lasioderma serricorne(F.)实验生态的系统研究,获得其在不同温、湿度组合情况下生长发育、生存和繁殖的一系列特性和参数,包括各虫态发育历期、存活率、发育起点温度、有效积温和平均繁殖力等,并建立了发育历期、发育速率、存活率及繁殖力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2.
温湿度对稻纵卷叶螟卵的联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温湿度在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种群发展中的作用, 通过室内实验调查了不同温度和湿度组合下该蛾卵的发育历期、 胚胎发育情况、 孵化率和卵粒重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在相同温度下卵历期随相对湿度的增大而缩短, 孵化率随相对湿度的加大而提高。在22℃下低于46%的相对湿度显著降低了卵的孵化率, 而在25~34℃下低于66%的相对湿度会引起孵化率的显著降低, 37℃下卵无论在何种湿度中均不能孵化。在50%左右的低湿条件下, 温度高于28℃后卵也不能孵化。温度在22~31℃和相对湿度在77%~100%范围内, 卵的孵化率无显著差异, 这属于稻纵卷叶螟卵的适宜温湿度范围。稻纵卷叶螟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分别为10.1±0.6℃和63.7±3.5日度。卵的孵化率(Y)与温湿系数(RH/T)间呈显著的逻辑斯蒂曲线关系Y=0.8662/[1+exp(17.4084-7.5714×RH/T)]。温湿系数在2.34以下时卵孵化率将低于50%, 而达到3.0左右时孵化率接近最高值。结论认为, 低湿造成的稻纵卷叶螟卵重量显著降低、 卵粒干瘪、 胚胎发育受阻是致死卵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温度和湿度对麦长管蚜飞行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利用计算机控制的微小昆虫飞行磨系统测定了温度、湿度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飞行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适于飞行的温度为12~22℃,湿度为60%~80%。在温度8℃以下或25℃以上,其飞行能力明显降低。在温度18℃时,麦长管蚜的平均飞行时间、飞行距离最大分别为3.101 h、3.676 km。在相对湿度40%、60%和80%时,飞行时间分别为1.573 h、2.272 h和3.032 h,飞行距离与湿度的关系与飞行时间相似。飞行速度随温度的增高而加快,在相对湿度60%左右时,麦长管蚜的平均飞行速度较快。在20℃,相对湿度80%条件下,单个个体的最大飞行时间、最大飞行距离和最大飞行速度可达14.32 h、22.51 km和1.57 km/ h,表现出麦长管蚜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  相似文献   

14.
在同一湿度(53%RH)不同温度(14℃、17℃、20℃、23℃、26℃、29℃、32℃、35℃及同一温度(26℃)不同湿度(30%RH、53%RH、75.5%RH、85%RH、92.5%RH、100%RH)组合条件下,测定了温湿度对番茄刺皮瘿螨Aculops lycopersici (Massee)生长发育及繁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温、湿度对该螨存活率有明显影响,以23℃(53%RH)和75.5%RH(26℃)条件下最高,分别为89.9%和87.1%; 其发育历期较短,在14~35℃和30%~100%RH范围内,历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随湿度升高而延长; 番茄刺皮瘿螨的发育起点温度较高,卵、若螨和整个世代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10.51、9.02和9.15℃。完成一代需要105.56日·度。温湿度对番茄刺皮瘿螨的繁殖力有明显影响,产卵期随温度升高而缩短,随湿度升高而延长; 产卵量在26℃(53%RH)和53%RH(26℃)下最高,每头雌虫产卵分别为44.3粒和42.2粒; 26℃(53%RH)和53%RH(26℃)条件下种群的内禀增长率最高,分别为0.2645和0.2669。结果表明,适宜的温湿度条件为温度26~29℃、相对湿度53%~75%。  相似文献   

15.
温湿度对神泽氏叶螨发育历期和产卵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将神泽氏叶螨Tetranychus kanzawai Kishida分别置于15℃,RH80%;20℃,RH75%;25℃,RH70%;30℃,RH65%;35℃,RH60%的恒温恒湿箱内单个饲养,观察其个体发育、孵化率、存活率和产卵量,结果为:35℃,RH60%条件下,雌、雄一代发育历期最短,为(6.23±0.44)山成螨最高日产卵量13.95±3.72)粒;平均日产卵量7.18±1.56)粒; 从成螨开始产卵至死亡50%产卵期最短,为(9.65±1.53)山卵孵化率72.4%;幼螨存活率84.6%。15℃,RH80%条件下,雌、雄一代发育历期最长,为(27.49±2.23)山成螨最高日产卵量(5±1.21)粒;平均日产卵量(2.04±0.55)粒;从成螨开始产卵至死亡50%产卵期最长,为(28.4±4.06)d:卵孵化率85.6%;幼螨存活率97.0%。15℃,RH80%处理成螨寿命为(35±8.85)d,比20℃,75%处理成螨寿命长(13.9±6.4)d。试验结果表明,不同的温湿度对神泽氏叶螨生长发育有一定的影响,35℃发育速率最快,15℃发育速率最慢,20~30℃为最适发育温度。  相似文献   

16.
温、湿度对美洲斑潜蝇发育、存活及食量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郝树广  康乐 《昆虫学报》2001,44(3):332-336
以花斑芸豆Phaseolus vulgaris为食料植物,在不同温、湿度组合下,观测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的发育、存活及取食特征。结果表明,卵、幼虫和蛹期的发育速率与温度的关系均呈S型曲线。发育起点温度为:卵,8.9℃;幼虫, 10.1℃;蛹,9.6℃;整个未成熟期,9.5℃。有效积温为:卵,57.7日·度;幼虫,53.9日·度;蛹,151.9日·度;整个未成熟期,264.2日·度。湿度对发育速率的影响不明显。温度对存活的影响较大,当温度>34℃或<19℃时,各虫态的存活率都显著降低。湿度对存活率的影响主要发生在蛹期,当湿度低于50%时,蛹的羽化率显著降低。在高温、低湿的条件下,蛹不能羽化。在相对低温下的累计取食面积大于高温时的相应值,在25℃时达到1.6 cm2,而在28℃及以上温度时取食面积只有0.9 cm2左右。  相似文献   

17.
The ability of Rhizoctonia solani AG‐1 IA, the causal agent of rice sheath blight, to survive in diseased rice straw and as sclerotia and mycelia was investigated. After storage for 10 months at 4°C, 25°C and non‐air‐conditioned natural room temperature (NRT, temperature range from 6°C to 35°C), sclerotia placed inside a desiccator, soaked in sterile water or immersed in wet paddy soil were viable. In contrast, only 15% of sclerotia in dry paddy soil survived. Survival of mycelia was severely affected by temperature and humidity. After 10 months in a desiccator at 4°C, 55% of mycelia samples could survive, whereas at 25°C and NRT, mycelial samples survived for only 7 and 5 months, respectively. However, mycelia stored in sterile water at constant temperatures (4°C or 25°C) survived for 10 months. A certain amount of UV radiation had no obvious effect on the survival of sclerotia or mycelia. The survival rate of the fungus in diseased rice straw stored for 16 months could reach 100% at 4°C, 50% at 25°C and 35% at NRT. The survival rates of the pathogen in diseased rice straw buried in dry, wet and flooded paddy soils after 10‐month storage at NRT were 75, 100 and 100%, respectively, indicating that soil humidity is a crucial factor for the survival of this fungus.  相似文献   

18.
美洲斑潜蝇实验种群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在15、20、25、30和35℃五种温度下,观察了美洲斑潜蝇Liriomyza sativae Blanchard实验种群的发育历期、存活率、产卵量、寿命等,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估测了种群参数。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发育历期缩短,在试验的温度范围内,卵、幼虫、蛹的历期变化分别为7.6~2.0天,12.7~2.9天,34.3~6.8天;成虫寿命变化为17.3~6.5天。卵、幼虫、蛹的发育起点温度分别为7.5℃,9.8℃,11.5℃,10.9℃,有效积温为3.9,52.7,128.5,229.9日度。在五种温度下,卵的存活率均在84.2%以上。幼虫除在15℃时存活率为66.7%外,其它温度均在94.6%以上,蛹的存活率变化幅度最大,25℃时为80.3%,35℃时仅为10.0%。30℃时种群的内禀增长力rm最大,加倍时间最短,净生殖率最高。在20~35℃四种温度下种群的稳定年龄组配中未成熟阶段所占比例均在97%以上。  相似文献   

19.
不同生育阶段夜温升高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两间玻璃温室内夜间不同的温度条件,研究了水稻不同生育阶段的夜温升高对双季早、晚稻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种-幼穗分化(一次枝梗分化期)期间夜温升高,有利于双季水稻的分蘖,植株有效穗数显著增加,平均夜间最低温度每升高1 ℃,双季早、晚稻的产量分别提高10.02%~13.18%和6.52%~7.78%(P<0.01);幼穗分化-抽穗(10%稻穗抽出剑叶鞘)期间夜温升高,导致颖花退化,使每穗发育颖花数减少,平均夜间最低温度每升高1 ℃,双季早、晚稻的产量分别下降3.76%~6.67%和3.66%~6.94%(P<0.01);灌浆结实期(抽穗-成熟)夜温升高,双季早稻的结实率和产量显著下降,而双季晚稻的结实率和产量显著提高,平均夜间最低温度每升高1 ℃,双季早稻的产量下降2.07%~5.61%(P<0.05),双季晚稻的产量提高1.63%~2.28%(P<0.05).表明不同生育阶段的夜温升高对双季水稻产量的影响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