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双线嗜粘液蛞蝓危害平菇的生态观察及防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双线嗜粘液蛞蝓在合肥地区一年只发生一代。在它们的生命周期中,从孵出到再产卵需299—325天,寿命约为340—375天。双线嗜粘液蛞蝓对平菇的危害程度随气温的变化而增减。气温在12.2—15℃时,每克蛞蝓一昼夜能取食0.2—0.35克平菇。双线嗜粘液蛞蝓的幼体对2%的甲酚皂或芳香灭害灵较敏感,根据该蛞蝓的生长发育规律,5月下旬至6月上旬为采用药物杀灭幼蛞蝓的最佳时期。  相似文献   

2.
中国复套蛞蝓科一新种:肺螺亚纲:鞋形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已知我国复套蛞蝓科,复套蛞蝓属共计6种,主要分布于我国台湾、广东、海南、浙江、广西、上海、安徽、四川等省市以及香港、澳门等地区。作者在云南省玉溪地区峨山彝族自治县采得复套蛞蝓科一新种:玉溪复套蛞蝓Vaginulus yuxiensis。本文对该新种的外部形态和内部构造,尤其对生殖系统和齿舌的形态结构作了较详细的描述,其齿式为:(3:1:3)/152。并且作者与其近似种中国复套蛞蝓 Vaginulus chinensis Moellendorrf,1881;和佛尔复套蛞蝓 Vaginulus fargcsianus Heude,1885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3.
1.绣花嗜粘液蛞蜍Philomycus pictus Stoliczka,1873.(嗜粘液蛞蝓科Philomycidae) 身体裸露,无外壳,体色为铅灰色或蓝黑色,背部具有三叉形网纹状的绣花图案。贮精囊呈球形。颚片呈半月形。齿舌为角齿,约有170列,每列有87枚齿,中央齿一枚,缘齿齿尖融合在一块。动物伸展时体长可达35—46毫米。 标本采于广西隆林县德峨公社。常生活在山区潮湿多腐质的环境,如树林、灌木丛、草丛中,落叶或  相似文献   

4.
中国真蛞蝓类的分布和物种多样性研究(柄眼目:腹足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岷 《动物分类学报》2002,27(3):447-452
对我国真蛞蝓类物种的分布特点和多样性特点进行了描述和分析,真蛞蝓物种多样性具有从中南向南北分别递减,随海拔高度升高而递减,从温湿多雨区向干旱区递减的总体特点,其分布类型为:Deroceras laeve分布于各类可能存在真蛞蝓自然分布的地区,而Deroceras altaicum分布上介于高山型和丘陵平原型之间。Anadenus属为高山型分布;Meghimatium属为丘陵平原型分布;Limax属和Lehmannia valentiana在各不同地区均间有分布。  相似文献   

5.
野蛞蝓是一种世界广分布种类,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亦是一种农业上的间歇性害虫。笔者自1984年6月至今,对野蛞蝓在大庆温室中的数量变动、食性、繁殖等进行了连续羽察。本文主要报道野蛞蝓在大庆温室中的发生与危害;发生规律(生活史、习性);化学防治。  相似文献   

6.
我国陆生贝类一新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作者于1977年7—8月间和厦门大学生物系寄生虫教研室、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畜牧兽医研究所寄生虫研究组的同志一起到黑龙江省呼伦贝尔盟扎赉特旗进行牛、羊家畜胰吸虫中间宿主——陆生贝类的调查,采得一批陆生贝类标本。经鉴定,发现蛞蝓科(Limacidae)一新种,命名为透明野蛞蝓Agriolimax pellucidus,兹报道于后。  相似文献   

7.
莽山自然保护区陆生贝类多样性及其分布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于2001年5~9月对莽山自然保护区的陆生贝类进行了广泛调查,共采得陆生贝类39种,隶属于2亚纲10科19属,主要有环1:3螺科、烟管螺科、钻头螺科、拟阿勇蛞蝓科、坚齿螺科、巴蜗牛科、野蛞蝓科和嗜粘液蛞蝓科。对它们的种类分布、种群数量、区系与生态分布特点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蜗牛与蛞蝓     
蜗牛和蛞蝓是生活在陆地上的软体动物。在动物分类学上属于软体动物门(Mollusca)、腹足纲(Gastropoda)、前鳃亚纲(Prosobrancha)及肺螺亚纲(Pulmonata)、柄眼目(Stylommatophora)。全世界已知的蜗牛和蛞蝓约有25,000种。这类动物除了具有腹足类的一般形态特征外,栉鳃均已退化,外套膜上有发达的血管网,即“肺”,可在陆地上直接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相似文献   

9.
为研究中药材黑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的化学成分及其化合物的α-糖苷酶抑制活性,本研究采用Sephadex LH-20、硅胶、Chromatorex C18等柱色谱对黑蛞蝓正己烷提取物进行化学成分离纯化,通过NMR波谱数据与文献对比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从黑蛞蝓正己烷提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苯乙醇(1)、十六烷酸(2)、(Z) 9-octadecenoic acid(3)、1-(2-hydroxyethoxy)ethyl (E)-octadec-9-enoate(4)、二十七烷(5)、dodecyl (Z)-9-hexadecenoate(6)、cis,cis-diunsaturated α-meromycolic acid(7)、1,2,3-propanetriyl (9Z,9′Z,9″Z)tris(-9-octadecenoate)(8)、胆固醇(9)、7-酮基胆固醇(10)、胆甾-5-烯-3β,7α二醇(11)、胆甾-5-烯-3β,7β二醇(12)、胆甾醇肉豆蔻酸酯(13)、胆甾醇基十七酸酯(14)、熊果酸(15)。除化...  相似文献   

10.
文昌鱼生态习性及其资源的保护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一、命名的由来 1778年德国动物学家Pallas最先报道文昌鱼,当时他认为是一种软体动物,所以定名为Limax lanceolatus,为肺螺类的一个属。因此,过去译文常将文昌鱼译称为蛞蝓鱼。50年后,Costa(1834)才给予更正,他认为是一种低等脊椎动物,属名订正为Branchiostoma,branchi是鳃的意思,stoma,是口,所以也称为鳃口类,  相似文献   

11.
四聚乙醛(metaldehyde)又名介醛聚乙醛,国内农药(合原药8%)商品名为“灭蜗灵”,主要用于杀灭蜗牛和蛞蝓。我们在使用四聚乙醛粉剂(江苏省徐州市溶剂厂1989年生产之原药)做杀灭钉螺效果试验时,发现该药对长角涵螺和纹沼螺有较好的杀灭作用,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正> 我乡大麦、小麦、蚕豆、油菜、薄荷、棉花和绿肥作物黄花草等多年来深受蜗牛、野蛞蝓的危害。经调查发现拉步甲对它们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拉步甲Corabus(Coplolabrus)lafosseiFeithomel属鞘翅目步甲科。在我国江苏、浙江、安徽、云南、福建等省有分布。背光性。白天上午9时以前和下午4时以后活动最盛。每头成虫每日可取食1年生蜗牛2~3头、2年生  相似文献   

13.
《环境昆虫学报》2013,35(5):694-698
2009年12月至2013年3月,调查了广东省国兰虫害种类及其危害,调查结果表明:在广东为害国兰的节肢动物有:半翅目的牡蛎蚧Lepidosaphinae、褐软蜡蚧Coccus hesperidum (Linnaeus)和蚜虫Aphidae、缨翅目的兰花蓟马Dichromothrips corbetti (Priesner)、直翅目的Locustoidea、螽斯Tettigoniidae、鳞翅目的蓑蛾Psychidae以及软体动物蜗牛和蛞蝓等9种(类)有害生物,并对国兰虫害的为害状和发生情况进行了简要描述,以期为国兰虫害的诊断和预防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中国樟科植物叶中油细胞和粘液细胞的比较解剖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组织透明法和石蜡制片法对樟科21属、112种、5变种和2变型植物叶中油细胞的分布密 度、油细胞与粘液细胞(腔)的形态结构及其在叶肉中的具体分布进行了比较研究。油细胞和粘液细胞 (腔)是樟科植物叶片解剖的显著特征,其在叶肉中的分布可以划分为4种类型:只有油细胞分布;只有 粘液细胞(腔)分布;油细胞和粘液细胞(腔)共存;油细胞和粘液细胞(腔)皆无。油细胞的分布密度、油 细胞与粘液细胞(腔)是否共存、是否单独存在或无,以及其具体分布部位等方面在种间存在一定的差 异,这对于属以下等级的区分具有一定意义。在本科内甚至在某些属内,油细胞和粘液细胞(腔)分布的 4种类型的演化趋势为:只有油细胞分布—油细胞与粘液细胞(腔)共存—只有粘液细胞(腔)分布—油细胞与粘液细胞(腔)皆无。油细胞和粘液细胞(腔)4种分布类型的划分支持樟科两个亚科的划分。  相似文献   

15.
浙江陆生贝类区系及其生态分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1979、2002年先后对浙江省20个县、市和地区进行了陆生贝类的初步调查,获得一批陆生贝类标本,经整理鉴定得43种和亚种,分隶13科,26属和亚属。同型巴蜗牛B.(B.)similaris similaris(Fernssac)、灰尖巴蜗牛B.(Acusta)ravida ravida(Benson)、野缨蛞蝓D.(A.)agreste(Linne)为广分布种类。根据本地区的地理条件及陆生贝类区系组成,东洋界为其主要成分,古北界少数种类渗入到本地区。其动物地理学分布基本上与中国动物地理划分相吻合。  相似文献   

16.
自然发生:生命自发产生于自然界?长时间以来,历史上诸多杰出人士相信某些生物并非是繁衍而来,而是来自于自然发生——即在自然界中自发产生。其代表人物,首推古希腊的贤哲亚里斯多德。亚里斯多德深信,当干燥物体湿润以后就可以产生生物,诸如蠕虫、臭虫、蛞蝓等生物,在土壤  相似文献   

17.
胶州湾六丝钝尾虾虎鱼的摄食生态特征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根据2011年2-11月在胶州湾海域进行的4个季节的底拖网调查,共收集624尾六丝钝尾虾虎鱼样品进行胃含物分析,对其摄食生态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六丝钝尾虾虎鱼摄食的饵料种类有40余种,其中优势饵料生物有日本鼓虾、经氏壳蛞蝓和细螯虾等.其食物组成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除在4个季节均大量摄食虾类外,春季主要摄食腹足类,夏季主要以鱼类为食,秋季主要摄食虾类,冬季摄食桡足类和端足类等小型甲壳生物的比例较高,这主要与胶州湾饵料生物种类和数量的季节性变化有关.随着体长的增长,六丝钝尾虾虎鱼摄食的饵料生物由小型的桡足类逐渐转变为个体较大的经氏壳蛞蝓、绒毛细足蟹和日本鼓虾等,食物组成呈现出明显的体长变化.典范对应分析(CCA)表明,水温和盐度是影响六丝钝尾虾虎鱼摄食的主要因素,其次是体长和pH.  相似文献   

18.
自Müller(1774)正式建立属,经过186年,Zilch(1959-1960)共归纳陆生软体动物有1091个属,其中,约有58.4%的属建立于1870~1929年间,以后逐渐减少。现估计全世界陆生软体动物有35000余种,主要包括腹足纲的前鳃亚纲和肺螺亚纲两大亚纲的种类,以肺螺亚纲柄眼目的种类最多,已知有30000余种。近年来,对于陆生软体动物的系统分类,有学者陆续发表了一些文章。目前有关腹足纲的分类和系统发育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石磺科Onchidiidae、复套蛞蝓科Veronicellidae、拉氏蛞蝓科Rathouisiidae三科,研究的重点在于如何确定它们的分类地位,它们是属于后鳃亚纲还是肺螺亚纲。关于琥珀螺科Succineidae的分类问题也有诸多研究。应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方法对某些科属进行系统分类也是当今的热点。陆生软体动物的分类特征有:1.贝壳的形态与结构;2.颚片与齿舌;3.触角的形态及其位置、构造;4.生殖系统;5.排泄系统;6.神经系统;7.其他器官;8.细胞分类学和分子分类学。本文列出了现今常用的陆生贝类分类系统。  相似文献   

19.
野蛞蝓Agriolimax agrestis俗名鼻涕虫(图1),当地群众叫:“赤膊蜒蚰螺”,是杂食性害虫,主要啃食棉花、黄麻、蚕豆、苜蓿、麦类、蔬菜等作物的幼芽和幼苗。幼芽被害不能出土;幼苗被害,轻者吃成孔洞或缺刻,重者断垄缺株,甚至毁种。近年来,随着气候反常现象的不断出现。发生面积逐渐扩大,为害日趋严重,如我  相似文献   

20.
蛇的食性     
自然界中蛇类的食物十分丰富.蛇主要吃活的动物,包括从低等的无脊椎动物如蚯蚓、蛞蝓、蛇、鸟、鱼、蛙、蜥蜴以及昆虫等,甚至小型兽类.蛇吃植物非常少见,但曾有人了见到蟒蛇吃芒果或番茄.研究蛇的食性,有利于为饲养蛇供应食料.蛇的种类很多,各种蛇所摄取的食物也不相同.有的蛇是狭食性的,专吃某一种或几种食物.例如翠青蛇吃蚯蚓;钝头蛇吃陆生软体动物;乌梢蛇吃蛙;眼镜王蛇专吃蛇或蜥蜴;眼镜蛇、蝰蛇嗜吃鼠类;尖吻蝮(五步蛇)、蝮蛇(土公蛇)等不但吃鼠、蛙、还捕食鸟类;银环蛇喜吃蟮鱼、泥鳅:金环蛇以鱼、蜥蜴、蛇为食;烙铁头以蜥蜴、鼠类和鸟为食;竹叶青以蛙、晰蜴和鼠类为食;海蛇均以鱼类为食;白花锦蛇和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