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汉族ABO血型的皮纹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作者对芜湖地区382例(男220人;女162人)汉族ABO血型的皮纹特征进行了分析,其中O型130人,A型113人,B型101人,AB型38人。分析比较了指纹类型、指纹组合格局、指嵴纹计数、掌嵴纹计数、atd角,掌部真实花纹,掌褶纹和拇趾球纹等项参数,结果表明,ABO各血型的皮纹参数间有若干统计学差异。  相似文献   

2.
中国延边朝鲜族手皮纹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观察研究了400例(男200例;女200例)中国延边地区朝鲜族手的皮纹。调查分析了指纹类型、指嵴纹计数与总数、a-b嵴纹、掌纹真实花样百分率、掌纹类型、atd角等项系数。进行了不同性别、不同民族和人种间的差异性比较。结果表明朝鲜族手皮纹有一定的特征。  相似文献   

3.
冀南地区汉族人群皮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了冀南地区健康汉族医学生1020例(男性510人, 女性510人)的皮纹, 探讨了冀南地区正常汉族群体皮纹特点。结果发现: 冀南地区群体指纹频率顺序: 尺箕纹>斗形纹>弓形纹>桡箕纹; 十指指纹类型分布有显著差异; 两性斗形纹分布有显著差异; 两手弓形纹分布有差异但不显著; 指纹纹型分布有极高对称性; 同名指指纹组合频率排序为L/L>W/W>L/W>A/L>A/A>A/W; 五指的FRC有显著差别、两性的TFRC有差异, 但不显著; 两性T/I、III、IV的真实花样出现率有差异。因此, 本文认为指纹分布具有同型组合极高亲和性、异型组合不相容性; 皮纹发育形成主要受遗传因素控制, 也受性别影响; 冀南地区人群可能与山东省、辽宁省同属中国汉族北方群同一亚群。  相似文献   

4.
《遗传》1982,(3)
人类的皮纹具有遗传特征,终身不变。某些遗传性疾病患者常具有特异的皮纹类型。因此,皮肤纹理的分析已应用于某些遗传性疾病的鉴别诊断和法律上人身的识别。目前国内多采用黑色油墨或红色印泥来制取肤纹,但易污染手足,涂抹不均会影响印制效果。国外曾有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新疆塔城市及额敏、裕民、乌苏一市 三县的汉族男性与俄罗斯族女性通婚后第一代 混血儿共438人(男224人,女7.14人,27-65 岁,平均年龄43岁),进行了双手皮纹观察。采 用油墨滚筒印取皮纹,DBAS EI“自编程序微 机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6.
藏猴(Macaca thibetana)皮纹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四川省峨眉山的18只(♀:10;♂:8)及凉山雷波县的19只(♀:7;♂:12)藏猴手足面上皮纹显示,该种的皮纹与其他猕猴属动物基本相同:其指趾端上的花纹几乎全是原始花纹;掌面上,大小鱼际主要为箕形和开放形花纹,指间Ⅰ—Ⅳ区主要为斗形纹;跖面上,大小鱼际及趾间Ⅰ—Ⅱ区则主要是箕形纹,趾间Ⅲ—Ⅳ区主要是斗形纹。左右端指间Ⅱ—Ⅳ区及趾间Ⅲ—Ⅳ区花纹分布有一定差异。性别之间在指间Ⅰ区有显著差异。两地猴则在掌面大鱼际、指及趾间Ⅰ区具(极)显著差异,可能与地理和社会隔离相关,趾间Ⅳ区的特征性Da花纹及弓形纹缺失似可作为藏猴皮纹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告了安徽省亳州地区400例 (男女各200人) 回族健康人的皮纹参数正常值。调查分析了指纹类型、指嵴纹计数、掌嵴纹计数、主线止区、atd角、t距比、掌褶和掌部花纹类型等项参数。比较了不同性别、左右侧、不同民族和人种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回族有自己的手纹特点,又显示蒙古人种的一般特征。  相似文献   

8.
桂西壮族手皮纹的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诚  李宝珠 《人类学学报》1990,9(2):139-146
本文对广西西部500例健康壮族大、中学生的手皮纹进行了观察分析,计算出各型指纹频率、指纹脊线总数、指纹频度指数、atd角度、a-b脊线数、τ距比、主线横向指数、皮纹花样出现率、掌褶纹出现率共九项基本参数,并将这些数值与汉族作了比较,桂西壮族的手纹与汉族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本民族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人类指端斗形纹的遗传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汉族446个家庭,共1788名成员的皮纹作了调查,对指端斗形纹的遗传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指端斗形纹的遗传方式不是由外显充分的单基因常染色体显性或隐性遗传。根据Falconer第一公式计算其遗传度为65.6%,支持指端斗形纹是多基因遗传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白发的皮纹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对203名青少年白发患的皮纹进行了分析,并与216名正常对照组个体作了比较,发现青少年白发现组的A^a和W^d出现率以及A/A和L/W的过对应频率均显低于正常组:青少年白发组女性的a-bTRC值、男性变异型掌褶纹的出现率、10指同斗频率、右手I2区及左手Hy区的花纹出现率均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相应出现率。说明青少年白发的皮纹可能有自身的遗传特征。  相似文献   

11.
雷中电 《遗传》1989,11(2):26-28
对500例楚雄彝族皮纹正常值进行调查,罗罗卜支系斗型纹最多,双手十指全为斗型纹的比例很 高,而弓型纹、箕型纹、atd角、通关手、小鱼际花纹都少于白种人和汉、维、哈、蒙古等民族,也少于彝族 撒梅支系。表明指纹图型不但有种族和民族差异,而且同族中的不同支系也有差异。 关锥词:楚雄彝族,指纹,稳定性,特异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报告了210例糖尿病患者皮纹的11个参数,与对照组相比,各型男患者的足底(足母)趾球区纹型中,三角斗形纹均显著增多;NIDDM型男女患者atd角显著变小;NIDDM型女患者通贯手出现率显著增高;NIDDM型女患者主线C走向I_3的百分率显著增高;各型女患者的指纹中斗形纹出现率显著增高,而尺箕著减少。  相似文献   

13.
对白马藏族的皮纹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作者对四川省平武县的488例白马藏族健康人的皮纹进行了研究,其中男性246人,女性242人。将其皮纹参数与汉族、土族、彝族等民族的皮纹比较,经X~2及u检验处理,发现该民族的皮纹基本符合黄色人种的特点,但与汉、土、彝、藏诸族也存在若干统计学差异。认为若希冀皮纹学研究对该民族的识别有所帮助,需扩大样本,选择对照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4.
与胃癌相关的几个量化掌褶纹特征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几个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的掌褶纹特征量进行了提取, 并与对照组进行了对比, 用统计学t检验的方法分析后发现,胃癌患者双手手掌掌褶纹的ATD角、左右手三线与掌宽夹角及左右手a-b嵴线数(a-bRc)与正常对照组之间均存在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这些结论为后期构建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的皮纹特征量化指标体系提供了依据,也为临床对早期胃癌患者的筛查提供了皮纹学方面的支持。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了900例佤族的10项皮纹参数正常值测定,并与汉族和白色人种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佤族的皮纹有自己的特点,又具有蒙古人种的一般皮纹特征。  相似文献   

16.
正常学龄儿童手的皮纹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类手掌与足底皮嵴纹在胚胎早期就形成了一定的型式,一般是终生不变,并且具有遗传特征。据研究,皮纹型式在染色体疾病和染色体畸变以及其它先天性遗传疾病中有较大的变异。我们对正常学龄儿童250名(7—9岁)不加选择的全部进行了手皮纹学调查统计。检查方法是制定统一观察表格,一年级均采用按捺油印手纹图以备复查;二年级则采用放大镜直接观察登记。检查分三部分:一是手指尖三种皮纹型,即弓形、箕形(桡  相似文献   

17.
舟山海鱼寄生线虫两新种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作者在分析鉴定1979年冬季在浙江省舟山群岛采集的一批海鱼寄生线虫标本过程中,发现两新种,现报道于后。模式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海鳗印带巾线虫Indocucullanus muraenesocis,新种(图1)  相似文献   

18.
对于人体指纹和掌纹的研究一直在探索,而我们本次主要通过对湖南,安徽,广州三地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指纹和掌纹采集,进行分析比较,从而得出不同地区的皮纹特征与遗传病的相关性研究。  相似文献   

19.
应用临界值浓度法、DRIS图解法和指数法等叶片营养诊断分析方法,研究了元谋干热河谷地区的实生印楝人工林产量和品质与叶片养分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6月份所采集的印楝叶片其养分含量与印楝产量之间存在显著线性相关;获得印楝高产的叶片全N、全P和全K的临界值分别为15.09、1.22和7.68 g·kg-1,相应的最适范围分别为15.09 ~ 22.68、1.22~1.59和7.68 ~9.17 g·kg-1;低产印楝人工林的叶片养分的DRIS图解法和DRIS指数法诊断结果基本一致,它们对N、P、K的需求次序均为P>N>K,并且这一结果与当地土壤本底肥分检测结果相印证.此外,叶片养分含量与印楝素含量之间不存在相关性,可能与印楝素本身的遗传因素有关,故不能在印楝实生群体中采用叶片营养诊断技术来进行种仁印楝素含量的诊断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体视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了荒漠植物多裂骆驼蓬粘液质种皮吸水前后的形态变化,通过种子吸水 脱水、粘土、漂浮和萌发实验研究了种皮纹饰和粘液特征在种子扩散和萌发中的适应意义,以期为研究该物种在荒漠环境中的适应策略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1)多裂骆驼蓬种皮纹饰由表皮细胞外切向壁的附属物向外突起形成,呈多面体网纹状;种皮纹饰上覆盖1层粘液薄膜,将多面体网眼围成封闭的腔,种子吸水后粘液薄膜变成凝胶状,腔内有气泡产生;粘液薄膜经过反复吸水 脱水后逐渐溶解消失。(2)种皮网眼状腔室结构和粘液薄膜可使种皮纹饰内储存空气,以增强种子的漂浮能力,有助于种子扩散;种皮纹饰和粘液还增强了种子的粘土能力,使种子锚定在土壤表面,避免种子裸露和活力丧失;此外,种皮纹饰及粘液的快速吸水和保水能力能防止种子失水,有效维持该物种在荒漠环境中的土壤种子库。(3)种皮纹饰和粘液虽可抑制种子萌发,但能促进幼根的伸长生长,对增强幼苗的建植能力有一定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