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绿毛龟是珍奇的观赏动物,又有很高的药用价值,也是生物课外活动中学习动物、植物知识的好课题。饲养绿毛龟投资少、收益高,室内外均可养殖。“绿毛龟”是指在龟背甲上着生绿色藻类(基枝藻或刚毛藻)的金龟(Chinemys reevesiro)  相似文献   

2.
一、绿毛龟简介绿毛龟其实不是一种单纯的动物,而是在龟背上着生了绿色基枝藻(所谓“绿毛”)的水龟,这是一种我国特产的高档珍奇观赏动物,兼具较高药用价值.近几年,国外客商对绿毛龟格外青睐、据1990年2月5日的中央电视台报道,绿毛龟的出口价格又有新的提高.目前,国内对绿毛龟的养殖尚处于探索阶段,很有开发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李胜全  高音 《四川动物》1991,10(4):38-39
绿毛龟是一种珍贵的生物资源,是动物同植物共生的一个例证。在我国及东南亚地区视为高贵、吉祥、长寿的象征。所谓绿毛龟,实际上是黄喉拟水龟Maremys mutica背甲上附生有四季常绿的低等水生植物基枝藻Basicladia crassa或刚毛藻Cladophora glomerata var.nana。现将其培育及日常管理介绍于后:1绿毛龟的人工培育1.1普通培育法龟与藻同养一容器,缸不宜过大。水温在20—28℃,pH6.5—7.5即可。再将其置于散射光较明亮的位置,水深以淹没龟背3—4cm为宜,经过30天左右,成熟藻体不断地繁殖,孢子在水中游离,钙质的龟背为孢子提供了理想的着床条件,…  相似文献   

4.
刚毛藻目(Cladophorales)属绿藻门,细胞多核管状,植物体为分枝或不分枝丝状体。刚毛藻目植物广泛分布于各种淡水、咸水、海水中,世界各地甚至于南极和北极都有它们的踪迹。就目前所知,海产种类比淡水多。有些刚毛藻目植物着生在乌龟、螺助等的贝壳上,极具观赏价值,如绿毛龟等。我国对此目的研究仅见建国前的一些零星报道,至今尚无专门的研究。到目前为止,中外藻类学家报道的我国淡水刚毛藻目的名录为6属31种11变种2变型,其中有新属1个、新种7个、新变种3个、新变型2个。主要的研究者有饶钦止、李良庆、王…  相似文献   

5.
郑新庆  黄凌风  李元超  林荣澄 《生态学报》2013,33(22):7166-7172
为了评估啃食性端足类强壮藻钩虾Ampithoe valida对筼筜湖大型海藻群落的影响,作者在实验室内开展了强壮藻钩虾对筼筜湖三种大型海藻(绿藻石莼Ulva lactuca和根枝藻Rhizoclonium sp.、红藻细基江蓠繁枝变种Gracilaria tenuistipitata var. liui)的摄食实验,并分析了大型海藻的营养价值是否对强壮藻钩虾的摄食选择产生影响。结果显示,在无选择性摄食实验中,强壮藻钩虾的摄食率与海藻的干湿比和鲜藻总有机碳含量有着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这表明强壮藻钩虾有明显的补偿摄食行为,能通过增加低营养价值藻类的摄食量来满足自身代谢的需求。强壮藻钩虾对绿藻石莼和根枝藻有明显的摄食偏好,对它们的摄食率分别占总摄食率的40.6%和57.1%,而红藻细基江蓠繁枝变种则属于偶然性摄食的种类,海藻的营养价值并没有对强壮藻钩虾的摄食选择产生影响。不过,强壮藻钩虾对绿藻的摄食偏好并没有在筼筜湖形成一个以红藻占主导的大型海藻群落,这可能是由于筼筜湖超富营养化的水体使得来自强壮藻钩虾的下行控制已经无法抑制来自超富营养化的水体通过上行控制对绿藻生长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淡水刚毛藻目一新组合种及其系统发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于2012-2014年先后在湖北省采集到4株刚毛藻目的丝状绿藻。经鉴定,其形态特征和莫拉瓦刚毛藻Cladophora moravica Gardavsk(1986)非常相似;但相较于刚毛藻属各个种的形态,4株藻体更接近黑孢藻科的分类特征。基于SSU和LSU rDNA序列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4株刚毛藻目的丝状绿藻均属于黑孢藻科拟湖球藻属(Aegagropilopsis)。据此,作者建议将该种名称作为一个新组合处理,即莫拉瓦拟湖球藻Aegagropilopsis moravica(Dvoˇrák)Zhao et Liu com.nov。拟湖球藻属仅含有3个种:莫拉瓦拟湖球藻、硬枝拟湖球藻和棒状拟湖球藻,其形态特征与湖球藻相近且易混淆,故采用核基因组序列分析方法区分二者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新疆塔里木盆地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的钙藻化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钙藻是可以发生生物钙化作用形成钙质"骨骼"的分属多个门类的藻类的俗称。钙藻最早出现于寒武纪,奥陶纪发生第一次辐射演化。本文系统讨论了绿藻门绒枝藻目(Dasycladales)、羽藻目钙扇藻科(Udoteaceae)的科和属级分类标准和红藻门珊瑚藻科、管孔藻科(Solenoporaceae)属级分类标准及其中各属分类中存在的问题。塔里木盆地晚奥陶世在塔中—巴楚台地和塔北台地发育了一套礁滩相良里塔格组碳酸盐岩,其中含有丰富的钙藻化石。本文系统描述了来自塔里木盆地塔中、巴楚、塔北地区取心井上奥陶统良里塔格组岩层中的钙藻化石11个属15个种。包括绿藻门绒枝藻目西莱特藻科(Seletonellaceae)的Dasyporella,Kazakhstanelia,Vermiporella,Aphroporella,Arthroporella,绿藻门的羽藻目Bryopsidales(siphonales)的钙扇藻科的Dimor phosiphon,Palaeo porella,红藻门珊瑚藻目(Corallinales)的管孔藻科的Solenopora,Parachaetetes及Corallinales incertus familiae的Petro-phyton,以及分类位置不明的Monili porella。其中绒枝藻Ajakmalajsoria被视作Kazakhstanelia的同义名。  相似文献   

8.
丝状绿藻是水生态系统中一类重要的初级生产者,由于其与沉水植物、浮游微藻的生态位高度重叠,所以这三者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关系。近年来,在成功恢复沉水植物的清澈湖泊中出现了大量繁殖的丝状绿藻,过度生长的丝状绿藻会影响沉水植物的生长、扩繁和浮游微藻的群落动态变化。因此,如何控制丝状绿藻的过度增殖成为当前水生生态系统研究的关注焦点。本文从丝状绿藻的角度出发,综述了丝状绿藻生态学功能、生长影响因素;过度增殖的控制方法及其与沉水植物、浮游微藻之间的生态学竞争优势的研究进展,并从丝状绿藻的生活史、竞争机制等方面展望了丝状绿藻的控制策略,以期为水生态恢复和湖泊生态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西湖湖西浮游与着生藻类季节变化及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14年11月至2015年8月调查了西湖湖西沿岸带浮游藻类和不同基质(植物、石块和底泥)上着生藻类的群落结构及季节变化, 分析了着生丝状藻与浮游丝状藻的相互关系以及它们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探讨湖西生态修复过程中季节性暴发的丝状藻水华的原因。结果表明浮游藻类和植物、底泥、石头上着生藻类中均以硅藻门种类数(分别占52.5%、60.4%、86.7%和72.7%)最多, 蓝藻门(分别占10.1%、8.9%、6.7%和15.2%)和绿藻门(分别占26.3%、19.8%、5.6%和10.6%)次之, 其他门类相对较少, 浮游藻类与着生藻类优势种季节差异较大。附植丝状藻密度显著高于附泥和附石丝状藻, 且狐尾藻上着生丝状藻密度与浮游丝状藻密度呈显著正相关, 表明狐尾藻着生丝状藻可能是浮游丝状藻较重要的来源之一, 该结果可为西湖丝状藻水华的控制提供一些参考。相关性分析表明, 着生藻类和丝状藻与各理化因子(水深、透明度、溶解氧、水温、pH、TN、SRP、TP等)均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以丝状绿藻枝鞘藻(Oedocladium sp.)为实验材料,研究在100、300μmol·m-2·s-1和双侧300μmol·m-2·s-13种光强以及1、3、9、18 mmol/L 4种初始氮浓度下,两步法培养(第12 d时实验组分别更换为无氮培养基及加盐培养基)对枝鞘藻生长、油脂和虾青素积累的影响。结果显示:枝鞘藻最大生物量在双侧300μmol·m-2·s-1光强,18 mmol/L初始氮浓度更换为无氮培养基的条件下达到,为9.61 g/L;最高虾青素含量和最高油脂含量在双侧300μmol·m-2·s-1光强,3 mmol/L初始氮浓度更换为加盐培养基条件下达到,分别达到干重的1.62%和51.19%。研究结果表明高光条件有利于枝鞘藻的生长,双侧高光条件下低氮浓度更换为加盐培养基最有利于枝鞘藻虾青素和油脂的积累。  相似文献   

11.
鞘毛藻属(Coleochaete)系绿藻门丝藻目鞘毛藻科(Coleochaetaceae)中的植物。鞘毛藻属中被描述的种有十多个。它们大多作为附生植物生活在清洁的淡水湖、塘等水域的浅岸带。鞘毛藻属的主要特征有:藻体为分枝的丝状体、或假薄壁组织体、或薄壁组织盘,藻体上都有具鞘的刺毛(这种刺毛可能具有抵抗  相似文献   

12.
我们在讲植物“光合作用”一节课时,因居地偏僻找不到金魚藻,我们就找了一些本地陆生植物和水生植物代替。经过重复试验,有些是可以代用的,而且效率尚好。一、水生植物:我们这地方池塘沼泽中夏秋春三季都有一种绿色丝状绿藻,本地俗称“嘎马衣”,用它作实验一般较好,虽比不上金魚藻效率,但也能说明问題。用直径一厘米二的试管在半天內即可得氧7厘米。如安装不好则效率倍减。在实验时应注意把绿藻稀释(太浓则气泡不能上去),漏斗必须扣在接近杯口使绿藻完全罩于其下,否則藻即由缝尽排挤于漏斗上面。在装漏斗时须等藻沉聚于底时方可。这样,試管就往上  相似文献   

13.
红毛菜丝状体核分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选择具异型世代交替的福建人工栽培的红毛菜为研究材料,对红毛菜丝状体世代的丝状藻丝及孢子囊枝等阶段进行了较系统的核分裂观察研究,探讨红毛菜核分裂特征.结果显示:红毛菜营养藻丝和孢子囊枝细胞均为二倍体细胞,2n=8,其核分裂显示为有丝分裂的过程;同时,丝状体阶段细胞核分裂至前期末均会出现同源染色体配对现象,显示有丝分裂同源染色体配对行为是红毛菜丝状体核分裂的一个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物结皮藻类的组成和生态分布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通过对新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9个样地73份生物结皮土样藻类的培养和鉴定,分析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生物结皮藻类的种类组成和生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该沙漠中有藻类植物49属121种.隶属于蓝藻门、绿藻门、硅藻门和裸藻门。其中监藻83种,绿藻20种,硅藻11种。裸藻7种。蓝藻占总种数的68.60%,其中又以丝状种类为优势.占66.27%;绿藻则以单细胞种类为主。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同地带中,其藻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组成均有所不同,中部藻类物种最为丰富,北部和南部次之。而东部和西部则明显减少。在沙垄不同部位的分布中,少数种类对地貌部位的选择性不明显,但有些种类在不同地貌部位分布有差异。藻类在结皮不同层次的分布不同,在结皮层中藻类的种类和数量都较丰富.且以丝状种类较多,而在结皮下层藻类的种类和数量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青泥苔包括水绵、双星藻和转板藻三属丝状绿藻,喜欢生长在水沟及浅水的鱼池中。每当春季转暖,就象毛发一样地铺附池底,以后逐渐悬挂水中,漂浮水面,颜色亦由浅绿转为黄绿。鱼池染生青泥苔,池水日益变瘦,影响鱼苗正常生长。早期夏花鱼种钻进青泥  相似文献   

16.
大型丝状绿藻对N、P去除效果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当前,N、P过剩引发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仍十分严重,探索有效实用、易于推广的N、P去除技术和寻求对N、P具有较强吸收和降解能力的生物物种,始终为环保学者们所关注,利用藻类去除N、P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迄今已得到广泛应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为解决早期藻类生物技术中过量单细胞藻类不易收获之不足,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人们开始尝试利用大型丝状绿藻治理N、P污染。陈汉辉利用水网藻净化水源水质、王朝晖等人利用水网藻去除富营养化水体中N、P营养的研究结果均表明,大型丝状绿藻能在污水中正常生长代谢,并对水体中的N、P养分具有较高的转化率和去除率。    相似文献   

17.
本文描述了产于我国陕西西乡寒武系底部磷矿层中的藻类化石,在标本中发现多种藻枝保存类型和可能的"固着器"等特征;由于藻体微小、藻管中空等特征而将其归入蓝菌类寒武松藻属;可为早寒武世早期的藻类繁盛提供了新的小生境和新的食物来源、加速了后生动物的进化。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于2019年冬季对赤水河流域开展刚毛藻多样性调查,共设计采样点38个,覆盖赤水河上、中、下游。调查发现:21个采样位点分布有刚毛藻目藻类,其中19个位点有刚毛藻分布。基于核糖体小亚基(SSU rDNA)、核糖体大亚基(LSU rDNA)和内转录间隔区(ITS)对采集样品进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1)赤水河流域刚毛藻多样性较高,且该流域上、中、下游均有刚毛藻分布;(2)目前淡水刚毛藻类群包含至少10个支系,赤水河流域采集到的刚毛藻覆盖其中6个支系(分别是clade 1、clade 2、clade 4、clade 7、clade 9和clade 10);(3)相比基于SSU+LSU双分子标记构建的系统进化树,基于SSU+ITS+LSU三分子标记构建的进化树各支系支持度更高,可以较有效地将淡水刚毛藻不同支系区分开来。研究较好地展示了冬季赤水河流域刚毛藻的广泛分布及其分子多样性,丰富了中国淡水丝状绿藻的分类研究,也为赤水河段的水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基础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北方燕山盆地长城纪生物群落和古环境关系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城纪(18-14亿年)是燕山盆地发生和发展的初期阶段,它经历了河口湾,局限海湾和陆表海的发展阶段,在河口湾期与外海沟通顺畅,正常盐度海水带来了大量的浮游生物并逐步地沉积下来,此后海盆进一步封闭,由淡化而咸化,浮游藻类减少,发育底栖藻群,有亚宏观的丝状绿藻和直立生长的宏观膜状绿藻或褐藻,在陆表海阶段海水咸化,发育以蓝藻为主体的耐盐低级菌藻类和见有线形底栖动物的遗迹,这些表明长城纪是早期生命进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它与生态环境有密切的关系,多细胞动植物的出现多与咸化环境有关,偏高的盐度可能是早期生物进化的推动力,富盐、含氧,透光的浅水环境是蕴育多细胞底栖生物的温床  相似文献   

20.
金建华 《化石》1992,(1):4-5
古植物学界一般认为,(陆生植物)起源于绿藻,即在志留纪末期至泥盆纪初期。由于造山运动,陆地面积不断扩大,原来生活于水中的绿藻中的丝状藻植物,开始向两个方向进化,一方面是进化到配子体占优势的苔蓟植物;另一方面是进化到无性世代的孢子体占优势的最原始的蕨类植物,从而形成了第一个陆生植物群——裸蕨植物群。那么,植物的登陆又经历了哪些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