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观察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三种麻醉药物对雌性SD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戊巴比妥钠(40mg/kg)、水合氯醛(400mg/kg)、氨基甲酸乙酯(1g/kg)腹腔注射麻醉雌性SD大鼠,麻醉20min后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大鼠血液细胞学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三种不同药物麻醉雌性SD大鼠20min后,某些血液细胞学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麻醉药物可对雌性SD大鼠的血液学指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杨海帆  董海龙  张昊鹏  徐晨  郭超 《生物磁学》2011,(22):4225-4228
目的建立脑电监测SD大鼠异氟醚全身麻醉模型并分析脑电监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20只,先行脑电电极置入术,术后使用密闭吸入麻醉动物行为学观察圆筒,观察异氟醚引起的麻醉诱导、维持、觉醒状态并记录诱导、觉醒时间。将记录的行为学结果对照典型脑电图波形改变判断麻醉深度。结果:实验SD大鼠均检测出脑电图,通过对照行为学观察发现动态脑电监、}测结果同异氟醚麻醉过程进展一致。在麻醉过程中SD大鼠出现典型的全身麻醉脑电循环。结论:动态脑电监测和SD大鼠行为学观察可以准确反应全身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脑电监测SD大鼠异氟醚全身麻醉模型并分析脑电监测结果。方法:随机选取SD大鼠20只,先行脑电电极置入术,术后使用密闭吸入麻醉动物行为学观察圆筒,观察异氟醚引起的麻醉诱导、维持、觉醒状态并记录诱导、觉醒时间。将记录的行为学结果对照典型脑电图波形改变判断麻醉深度。结果:实验SD大鼠均检测出脑电图,通过对照行为学观察发现动态脑电监测结果同异氟醚麻醉过程进展一致。在麻醉过程中SD大鼠出现典型的全身麻醉脑电循环。结论:动态脑电监测和SD大鼠行为学观察可以准确反应全身麻醉深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SPF级(屏障系统)封闭群SD大鼠血液生化及凝血酶原时间正常参考值,为药物长期毒性试验研究者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全自动血液生化分析仪检测19周和31周大鼠血液生化值,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检测K+、Na+、Cl-值和凝血酶原时间值。结果取得19周和31周龄SD大鼠血清生化值和凝血酶原平均值。CR、TG、TC生化指标受年龄及性别因素影响,CR、TG、TC随年龄增长而逐步升高。TBIL、CR、TG、TC、CK、TP、BUN、ALB、AST、K+、ALP指标雌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在药物长期毒性试验中,同一周龄雌、雄SD大鼠K+、Cl-、Na+、凝血酶原时间值可合并统计;雌、雄SD大鼠血液生化指标不宜合并统计。在比对正常参考值时应考虑到性别与年龄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腺嘌呤诱导与氢化可的松诱导的SD大鼠肾阳虚模型的优劣,从而得到临床症状、生化指标更符合中医“肾阳虚”型的动物模型,以供科研、教学使用。方法雄性SD大鼠100只,随机分成正常组、腺嘌呤造模组及氢化可的松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各20只,造模成功后检测血肌酐(Scr)、尿素氮(BUN)、尿液中17-羟皮质类固醇(17-OH)和血浆中甲状腺激素(13、T4)、睾丸酮(T)、雌二醇(E2)及模型大鼠骨密度。结果无论从症状主证方面,还是客观指标方面(除骨密度外),腺嘌呤诱导的SD大鼠肾阳虚型动物模型在生化指标研究方面均优于氢化可的松诱导组。结论腺嘌呤诱导的肾阳虚证SD大鼠模型在症状主证方面及其相关的生化研究方面优于氢化可的松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断奶日龄不同的SD大鼠肠道菌群和肠道形态学指标变化的观察研究,为临床上研究肠道相关性疾病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断奶日龄为21 d的SD大鼠60只,雌雄各半,分别在断奶后第0、7、14、21、28天测定4种肠道正常菌群及肠道黏膜形态变化。结果SD大鼠断奶后不同时间点,不同肠段内大肠杆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和葡萄球菌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且断奶后第7天肠道细菌移位率明显提高,同时断奶后不同时间点,大鼠不同肠段黏膜厚度、肌层厚度、绒毛长度和宽度都呈现上升趋势。结论断奶后第7天和14天,SD大鼠肠道菌群和肠道形态学变化明显,且易发生肠道细菌移位。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航海刺激对大鼠七氟烷麻醉敏感性的影响,为海上环境下七氟烷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大鼠条件性厌食症作为判断指标,采用仿制Crampton旋转刺激器制作大鼠运动病模型。①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旋转组(n=45),观测2组大鼠的活动和行为变化、达到睡眠和麻醉状态所需七氟烷浓度以及麻醉苏醒时间。②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四组(n=8):对照(Ⅰ)组、旋转(Ⅱ)组、麻醉(Ⅲ)组和旋转后再麻醉(Ⅳ)组,分别检测4组大鼠之大脑皮层、下丘脑和海马组织的乙酰胆碱、去甲肾上腺素、г-氨基丁酸及谷氨酸含量。结果:对照组大鼠达到睡眠和麻醉状态所需七氟烷浓度分别为1.74%±0.05%和3.54%±0.05%,旋转组分别为1.51%±0.06%和3.14%±0.08%,旋转组大鼠达到睡眠和麻醉状态所需七氟烷浓度明显降低(P<0.01)。神经递质变化以Ⅲ组大鼠各递质含量显著降低为其主要特点,在大脑皮层和海马组织中表现尤为明显(P<0.01)。Ⅱ组大鼠大脑皮层Ach显著升高,海马组织NE、GABA明显降低。Ⅳ组变化趋势更接近于Ⅱ组,即以旋转刺激的影响更为明显。结论:模拟航海刺激可明显增加大鼠对七氟烷麻醉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清洁级SD大鼠血液生理生化正常值。方法应用动物芯片血球计数仪测试常规血细胞计数;采用全自动生化测定仪对清洁级SD大鼠的血液28项生化指标进行测定,并进行统计分析雌雄差异显著性检验。结果建立了清洁级SD大鼠血液生理和28项血液生化参考值,ALB、AST/ALT、AG雌雄之间差异显著;血液血球计数雌雄差异不显著。结论比较详细的建立了清洁级SD大鼠的血液生理生化指标参考值,为其应用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orexin能神经元在依托咪脂麻醉中的促觉醒作用。方法:选择雄性SD大鼠36只,体重230~250g。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脂肪乳剂组(60 mg·kg~(-1)·h~(-1)),依托咪脂麻醉(50 mg·kg~(-1)·h~(-1))30 min组和60 min组(每组n=6),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组大鼠血浆中orexin含量;3天后,将脂肪乳剂组大鼠颈椎脱臼处死后灌注取脑,另外两组在依托咪脂麻醉下灌注取脑,采用免疫荧光双标染色,分别观察3组大鼠orexin神经元活性。另取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乳酸林格氏液组,orexin-A 30 pmol组和100pmol组(每组n=6),记录大鼠翻正反射消失时间为麻醉诱导时间及翻正反射恢复时间为觉醒时间。结果:与脂肪乳剂组相比,依托咪脂麻醉30 min和60 min后,血浆orexin-A含量下降(P0.05),有活性的orexin神经元数目减少(P0.01);与依托咪脂麻醉30 min组相比,60 min组有活性的orexin神经元数目减少(P0.05),但血浆orexin-A含量与30 min组无差异(P0.05);与乳酸林格氏溶液组相比,基底前脑区微注射orexin-A 30 pmol或100 pmol对麻醉诱导无影响,但能显著缩短依托咪脂麻醉觉醒时间(P0.05,P0.01);但orexin-A 30 pmol组和100 pmol组诱导和觉醒时间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依托咪脂麻醉抑制大鼠下丘脑orexin神经元的活性,orexin-A对依托咪脂麻醉具有促觉醒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沙棘汁对大鼠骨骼肌自由基代谢和血液部分生化指标的影响。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安静组、训练组、沙棘训练组,6周训练和补充沙棘汁后,测定大鼠骨骼肌和血液的有关指标。结果:沙棘训练组与训练组相比,运动至力竭的时间明显延长;骨骼肌抗氧化酶活性明显升高,丙二醛(MDA)含量极为显著降低;血睾酮(T)和血红蛋白(Hb)均明显升高;肌酸激酶(CK)显著降低。结论:沙棘汁能增强大鼠骨骼肌抗氧化能力,提高血睾酮和血红蛋白水平,延缓疲劳出现,提高其有氧耐力运动的能力。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目前常用的高脂高糖饮食结合链脲佐菌素建(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的方法进行改良。方法选择40只雄性SD幼鼠,对传统方法进行改良。改良的方法包括:1.采用幼鼠(4周龄)造模;2.用实验方法确定STZ致糖尿病的亚致病剂量;3.大鼠生化指标检测根据用血量不同采取尾静脉、尾动脉和摘除眼球取血等多种取血方式。结果实验组大鼠血糖明显升高(13.7±1.57 mmol/L)。大鼠肝脏、胰腺、脑组织和肾脏等多个器官出现了病变,实验大鼠生存时间较长(9个月以上)。结论本研究完善了2型糖尿病的建模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建立简单有效的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致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en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绵羊模型,观察其血气、血常规和血清生化等的变化特点。方法绵羊全麻后,3μg/kg和6μg/kg LPS分别于30 min和60 min内静脉泵入实验I组和实验II组。以不同时点测定血气、血常规和血清生化的变化。结果 LPS静注后,实验I组和II组绵羊的死亡率分别为33.3%和50%;两实验组3 h内氧合指数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不同时点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肌酐(CRE)明显升高(P〈0.05或P〈0.01);白细胞(WBC)数目在2 h明显降低,之后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两种剂量的LPS均能成功地建立绵羊MODS模型;血气、血常规和血清生化等均有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不同因素致亚健康模型大鼠血液生化和血气电解质指标的变化。方法 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即多因素(MF)组、热水游泳(WS)组、睡眠不足(SD)组、单纯束缚(PC)组和正常对照(C)组,每组12只。采用热水游泳、睡眠剥夺和单纯束缚等单因素或多因素联合建立亚健康大鼠模型,各组造模5d后,处死6只,剩余动物进行恢复性饲养3 d后处死。分别测定造模结束后和恢复3 d时大鼠的血清中的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蛋白(TP)、白蛋白(ALB)、尿素氮(BUN)、肌酐(CREA)、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肌酸磷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和血气电解质等指标。结果 (1)与正常对照(C)组比,造模5d后MF组的大鼠BUN和TG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同时CREA、AST、CK、CK/AST和LDH水平显著升高(P〈0.01),WS组的大鼠TC、CK、CK/AST和LDH水平亦升高显著(P〈0.01),且各模型组的大鼠GLU浓度明显增加(P〈0.01);恢复3 d后,MF组的大鼠TC、AST、ALT、ALB、BUN、CK、CK/AST和LDH水平均明显高于C组(P〈0.05,P〈0.01);WS组的大鼠血清AST、CK、CK/AST比值和LDH水平亦显著高于C组(P〈0.01),SD组的大鼠CK显著高于C组(P〈0.05);(2)与C组比,造模5d后MF组、SD组和PC组的大鼠PCO2、Hct和Hb均明显升高(P〈0.05,P〈0.01),WS组Hct和Hb升高显著且Na+显著降低(P〈0.01),MF组的大鼠PO2和SO2%均显著降低且K+明显升高(P〈0.05),且各造模组的大鼠HCO3-♂的浓度均显著升高(P〈0.05,P〈0.01);恢复3 d后,除各造模大鼠的血液pH值和PO2均明显下降(P〈0.05,P〈0.01)外,MF组、SD组和PC组的大鼠PCO2升高并伴有SO2%的降低(P〈0.05,P〈0.01),MF组和WS组Na+仍明显低于C组(P〈0.05,P〈0.01),SD组的大鼠K+和Mg2+则明显高于C组(P〈0.05,P〈0.01)。结论不同因素诱导的亚健康状态大鼠的血液生化、血气电解质指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上的改变,故血液生化和血气电解质指标能有效评估亚健康状态机体血液微环境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We have studied the time course of the decline in plasma catecholamines in the postexercise period in rats. Male Sprague-Dawley rats were run on the treadmill for 5 min at 31 m/min up a 15% grade. At the end of the exercise the rats were quickly anesthetized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of pentobarbital. Blood samples were collected as soon as possible (average of 43 s), at 2 and 7 min postexercise. Plasma epinephrine decreased from 0.79 +/- 0.09 ng/ml to 0.51 +/- 0.05 after 2 min and to 0.35 +/- 0.09 after 7 min. Plasma norepinephrine decreased from 0.89 +/- 0.16 ng/ml to 0.61 +/- 0.05 after 2 min and to 0.50 +/- 0.07 after 7 min. We also studied the effect of time of centrifugation with respect to time of blood collection on plasma catecholamines. If blood samples were kept on ice no significant change in plasma epinephrine occurred over a period of 1 h. A small (14%) but significant decrease in norepinephrine was observed after 15 and 60 min. These studies emphasize the importance of collecting rat blood samples as quickly as possible after the end of exercise. Catecholamines decline very quickly in the rat after intravenous pentobarbital anesthesia.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菖远胶囊对大鼠长期大量用药后的安全性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连续灌胃菖远胶囊13周、26周和停药4周,分别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液、生化、病理学检查结果。结果:①菖远胶囊各剂量组给药后5~30 min动物自主活动有所减弱,30 min后自主活动逐渐恢复正常,各剂量组大小便颜色偏深,高剂量组比较明显,停止给药后,上述症状均恢复正常;②大鼠血液细胞学、生化学指标中有个别指标在给药初期(13周)出现明显差异,继续给药至26周,未见明显异常,停止给药后恢复正常;高剂量组动物体重有一定降低,个别脏器质量及指数增大,停药4周后均能恢复正常;病理检查结果示,菖远胶囊各剂量组主要脏器未见由药物引起的病理学改变;整个实验期间各组动物未见死亡;③大鼠长期给予菖远胶囊的安全剂量为4.0 g/kg。结论:菖远胶囊对动物的毒性较低,是值得开发的一个中药新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对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苏醒的影响。方法:将116例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给予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对照组给予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比较两组术中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血气分析指标、患者麻醉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及答问切题时间。结果:麻醉诱导后两组平均动脉压(MAP)及心率(HR)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插管即刻及插管后2 min MAP及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麻醉后睁眼时间、拔管时间、答问切题时间显著早于对照组(P0.05);与气腹前相比,气腹10 min、20 min及60min的PaCO2均升高(P0.05),两组各时点其他血气分析指标比较无显著差别(P0.05)。结论:妇科腹腔镜手术给予雷米芬太尼联合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可显著减轻插管应激心血管反应,保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效果优于芬太尼联合丙泊酚麻醉。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长期低剂量摄入烯草酮原药对大鼠的毒性作用,确定其最大无作用剂量,为安全生产及慢性毒性实验提供剂量参考。方法将80只SD大鼠(雌雄各半)按体重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烯草酮原药14.9mg/kg.d体重组、89.6 mg/kg.d体重组、537.5 mg/kg.d体重和正常对照组。在实验结束后处死实验大鼠,同时检测血液学、血清生化、体重和脏器系数等指标,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结论烯草酮原药对雄、雌性大鼠经口染毒剂量为89.6 mg/kg.d体重及以上时,对大鼠有毒性效应;长期低剂量摄入烯草酮原药对大鼠最大无作用剂量为14.9 mg/kg.d体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