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同应变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细胞骨架形态的影响。方法:实验分为六组,Ⅰ组(静态培养)、Ⅱ组(静态培养 细胞松驰素B)、Ⅲ组(10%应变12h)、Ⅳ组(10%应变12h 细胞松驰素B)、Ⅴ组(10%应变24h)、Ⅵ组(10%应变24h 细胞松驰素B)。分别对其施加10%0.5Hz的周期性应变,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和考马斯亮蓝染色方法对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系(D1细胞)细胞骨架进行形态观察、细胞F-肌动蛋白表达定量分析。结果:细胞受到不同周期性应变后,细胞的排列方向发生改变,细胞内的F-肌动蛋白排列同细胞的方向一致,随着拉伸时间的延长,F-肌动蛋白发生部分的断裂,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同静态组相比明显减弱(P<0.01);当加入细胞松驰素B后,细胞内F-肌动蛋白结构发生改变,在力的作用下,细胞内微丝断裂明显,随着拉伸时间的延长,微丝断裂更为加剧,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同静态组相比显著减弱(P<0.01)。结论:不同周期性应变对细胞微丝结构产生一定的影响,微丝在细胞感应力的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胃动素对新生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结合细胞内荧光染色观察不同条件下相同浓度胃动素对培养大鼠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结果:细胞膜Ca^2+通道阻断剂维拉帕米、含Ca^2+螯合剂EGTA的D-Hank’s液及细胞内Ca^2+释放阻断剂TMB-8均可不同程度抑制MTL对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a^2+的升高作用。结论:MTL具有升高胃窦平滑肌细胞内Ca^2+的作用,细胞外Ca^2+内流和内Ca^2+释放参与了这种作用。  相似文献   

3.
周敏  闻娟  李煌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5,15(13):2535-2539
力学刺激参与调节体内细胞多种生命活动,如增殖、凋亡、分化等。其中周期性张应变作为机体最常见的一种受力模式,广泛存在于骨关节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等。然而体内力学环境十分复杂,影响因素颇多,给类似的生物力学相关基础研究带来了诸多不便。Flexcell作为一种新型的体外培养细胞的力学加载装置,可将复杂的体内力学刺激简化模拟出来,提供包括周期性张应变等多种力学刺激加载方式,这对生物力学的研究是一个极大的促进。多项研究已发现Flexcell装置提供的周期性张应变加载可引起受力细胞的增殖和凋亡活性改变,这种改变出现的程度与时机却颇有争议,类似的研究也可能出现相反的结论,这与体外受力细胞的自身类型状态,Flexcell系统下所设定的周期性张应变施力参数(周期性张应变大小,作用时间,作用频率,力学波形)均有关联。本文就Flexcell系统下加载周期性张应变对不同细胞增殖和凋亡活动的影响做一综述。理解这些特性,将对因病理力学刺激下增殖凋亡平衡发生紊乱而导致的相关疾病的预防与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氯化锂(Lithium chlorid,LiCl)对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Mesenchymal Stem Cells,hMSCs)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划痕试验、Transwell chamber等方法,在梯度浓度LiCl作用下,观察对hMSCs迁移效果的影响并进行分析。结果:1划痕试验显示hMSCs在梯度浓度LiCl作用下,细胞迁移距离逐渐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 Transwell chamber实验显示hMSCs在梯度浓度LiCl作用下,穿梭至小室下方的细胞逐渐减少,锂剂作用组迁移细胞数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Cl可抑制hMSCs的迁移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5.
间充质干细胞是目前应用前景最广泛的优质再生医学资源,由于其没有配型、排异等问题,极其适合于临床研究和应用。为满足临床应用的大量需求,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大规模扩增是必需的。然而体外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会产生许多生物学变化。该文对在体外连续传代的间充质干细胞的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的特征和功能变化作一综述,旨在为进一步优化细胞治疗方案做出理论参考,力求为推动干细胞产业的标准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不同数目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静脉移植对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T)诱导大鼠肺损伤的抑制作用。方法全骨髓贴壁法培养Wistar大鼠MSCs,取第3~5代细胞进行移植。健康雄性Wistar大鼠20只由颈外静脉移植MSCs,按移植细胞个数分为5×105组、1×106组、5×106组和对照(生理盐水)组(n=5),测定移植前、移植后5 min,30 min及24 h的RVSP。另40只随机分组(n=10):①MCT/MSCs 5×105组;②MCT/MSCs 1×106组;③MCT组;④对照组,腹腔注射60 mg/kgM CT(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同时分别移植MSCs 5×105个、1×106个或等量PBS液体。4周后检测大鼠右心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systolic pressure,RVSP)、RV/(LV+S)重量比值;肺组织苏木素-伊红染色、地衣红染色和平滑肌Act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软件,对各组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结果少于1×106个MSCs颈外静脉移植是安全的。MSCs颈外静脉移植4周后,MCT/MSCs 1×106组RVSP(35.6±8.4)mmHg与MCT组(47.2±10.5)mmHg相比明显下降(P〈0.05),心室比0.3572±0.0923明显低于MCT组0.4454±0.0935(P〈0.05),而MCT/MSCs 5×105组RVSP为(42.5±11.3)mmHg,心室比0.4003±0.0725,与MCT组相比无明显下降(两者P〉0.05);病理染色可见肺组织肺小动脉中,MCT/MSCs 1×106组中膜厚度分布为(19.2±3.8)%,较MCT组(26.4±4.9)%明显变薄(P〈0.05);而MCT/MSCs 5×105组(23.3±3.6)%较MCT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MSCs颈外静脉移植对MCT诱导的肺损伤具有抑制作用,1×106个细胞较5×105个细胞移植抑制作用显著。  相似文献   

7.
采用原子力显微镜与倒置显微镜在细胞层次上观察了人外周单个核细胞(PBMCs)与同种异源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共培养的过程,并在单细胞水平上分析了共培养前后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形貌和生物物理性质。结果发现:共培养后贴壁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形态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并且表面分布着大小不一的颗粒状聚合物。利用AFM高空间分辨的力位移曲线测量系统,发现共培养72h后培养上清中人外周单个核细胞、贴壁的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粘滞力分别是单纯培养72h的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2倍、5倍,而细胞的硬度分别是单纯培养人外周单个核细胞的1.5倍、2倍。CCK-8检测提示,共培养过程中,干细胞的生长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生长出现了竞争作用。通过AFM探测人外周单个核细胞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的可视化数据,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间充质干细胞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8.
IPL作用下鼠皮形态改变的显微观察与初步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光子嫩肤(IPL)后鼠皮的形态学随时间的改变情况,如:表皮层、真皮层的增厚或变薄的情况。探讨IPL作用下,皮肤的表皮、真皮厚度变化与IPL在特定波长的能量密度的关系。以小白鼠作为研究对象,先去毛,用IPL在一定波长不同的能量密度照射活体小白鼠皮肤,分别在照射前、照射后,以及之后的1天,3天,7天应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皮肤内部的结构,并对其不同的能量密度与照射前相比进行分析,讨论了真皮胶原蛋白在组织的修复过程的作用及其中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是目前困扰人类健康的第三大杀手。胰岛移植作为糖尿病的一种有效方法早已得到公认,但是胰岛供体的缺乏和移植排斥反应的存在限制了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1]。胰岛素替代疗法是目前治疗糖尿病最有效的方法。然而这种方法也有许多缺陷。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均质性细胞,具有供源丰富、易于获得、有自由供体、避免免疫排斥等优点,因而是较为理想的胰岛B细胞来源[2]。近年来,众多实验研究表明了通过诱导MSC分化为胰岛B细胞治疗糖尿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
细胞内微丝骨架的变化对人肝癌Bel-7402细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癌细胞的形态及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如粘附、迁移和浸润)与细胞内骨架系统密切相关,本研究利用Phalloidin-FTTC标记人肝癌Bel-7402细胞内F-肌动蛋白(F-aetin),使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观测细胞微丝骨架与癌细胞形态的关系,及Cyt-B处理Bel-7402细胞后,癌细胞内微丝骨架的变化。结果显示:癌细胞内F-aedn解聚,F-aetin小体的聚集重组是癌细胞的形态变化的主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1.
转盘共聚焦显微镜是快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的一种,与传统的激光共聚焦显微镜相比具有一些相同点,也有其特有的优势。本文主要介绍转盘共聚焦显微镜的基本原理及如何利用转盘共聚焦显微镜进行快速实验及应用实例,并与传统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进行比较。转盘共聚焦显微镜具有速度快、灵敏度高、对样品光损伤和光淬灭程度低、操作灵活简单,是随着实验技术发展使用越来越广泛的实验仪器。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机械拉伸刺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并探讨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单轴机械拉伸加载装置考察不同条件的周期拉伸刺激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迁移行为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和划痕法评价细胞迁移能力,采用明胶酶谱法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表达的变化。结果:适宜的拉伸刺激可以明显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能力,1 Hz、10%应变拉伸8 h后可以使细胞迁移数量增加到对照组的1.58倍。拉伸刺激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9(MMP-2,-9)表达。抑制剂GM6001抑制了拉伸诱导的MMP-2,-9分泌增加,同时抑制了拉伸刺激对细胞迁移的促进作用。结论:机械拉伸刺激影响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迁移行为,MMP-2,-9在此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介导作用。  相似文献   

13.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和损伤趋化的多能干细胞。在一定诱导条件下MSC可以分化为骨、软骨、肌肉和血管内皮等组织,常将其应用于组织修复和心肌缺血等其他缺血性疾病的实验研究及临床应用中。由于MSC具有向肿瘤间质的"损伤趋化性",在过去的十几年,将其作为携带治疗基因的合适载体用于肿瘤治疗研究。而进一步研究发现趋化至肿瘤间质的MSC与肿瘤微环境相互作用可分化为血管内皮、血管周细胞等,或者通过旁分泌等各种机制对肿瘤血管生成产生影响。但是在不同的肿瘤模型中,MSC对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存在争议,这篇综述旨在探讨影响实验结果的相关因素,综合分析认为:MSC可以促进肿瘤血管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修复肿瘤血管,这在针对肿瘤血管生成治疗尤其是联合其他治疗方法来治疗肿瘤显示出很大潜力。  相似文献   

14.
脉冲电场对粒细胞内Ca2+浓度影响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和装有CCD系统的荧光显微镜,研究在单脉冲电场作用下经fluo-3/AM标记的鸡胚小脑粒细胞内自由Ca2+浓度(i)的动态变化过程.结果表明:在单个电脉冲作用下,细胞内Ca2+浓度立刻升高并达到其最大值.Ca2+浓度升高的幅度以及升高的速率具有电场强度的依赖性.当细胞外Ca2+被过量的EGTA络合或细胞膜上的Ca2+通道被La3+堵塞后,细胞内的Ca2+浓度仍然升高.细胞内不同区域的Ca2+浓度同时升高;两极内的Ca2+浓度早于胞体的Ca2+浓度达到最大值并迅速恢复.  相似文献   

15.
诱导多能干细胞衍生的间充质干细胞(iMSC)已被提出作为原代间充质干细胞(MSC)的替代来源,在疾病治疗相关研究中也显示出多种优势。但是iMSC更适用于何种疾病类型,以及是否具有潜在的风险均未被充分阐明。本研究利用公共数据库中的高通量测序数据,将iMSC与骨髓源的MSC(BM-MSC)、脂肪源的MSC(AD-MSC)和脐带源的MSC(UC-MSC)进行对比,通过不同生物信息学方法,包括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功能富集分析、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分析及CMap数据库筛选,结果表明,iMSC具有独特的基因转录特征,与3种常用的MSC在基因表达上存在显著差异,特别是在神经、肌肉发育和免疫调节相关基因表达上;差异基因的功能富集分析进一步证实,iMSC在神经相关疾病治疗中表现出潜在优势,同时具有较低的免疫原性,但也存在较高的成瘤性风险;通过CMap数据库分析,识别了可能抑制iMSC成瘤性的基因靶点和小分子抑制剂,为降低iMSC应用风险提供了可能的策略。综上所述,iMSC作为细胞治疗的潜在来源,在神经疾病治疗中具有潜在优势,但其安全性需通过更多实验和临床研究来验证。  相似文献   

16.
自然存在的间充质干细胞数量少,限制了其研究应用。依靠自主发明的间充质干细胞过滤分离器,分离制备了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并对制备的干细胞进行了三维培养扩增。结果表明,制备的干细胞形态长势良好,并能诱导分化为类胰岛样组织。与常规方法相比,干细胞收获率提高了8倍以上,且细胞活性状态良好。间充质干细胞过滤分离器可以批量制备高质量的各种间充质干细胞,有利于高效率地建设各种间充质干细胞库,以促进间充质干细胞的研究应用。  相似文献   

17.
肥胖会导致包括癌症在内的多种恶性疾病。流行病学研究表明,过度肥胖会增加患乳腺癌的风险,并使患者的预后恶化。肥胖患者脂肪组织功能障碍的特点是白色脂肪细胞的肥大和增生。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是从白色脂肪组织中分离出来的一种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很强的增殖和分化能力。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作为乳腺癌潜在的肿瘤启动子,通过激活多种细胞内信号促进肿瘤进展和侵袭。然而,关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与乳腺癌细胞相互作用的报道并不一致,其可能的分子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探讨。该综述将重点总结近年来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影响乳腺癌进展的相关研究,以期为乳腺癌的治疗提供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8.
肝纤维化及其终末病变肝硬化已严重危害全球人类健康,虽然慢性肝病的治疗手段和抗肝纤维化药物的研究已取得了很大进展,肝移植依然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案,但器官的紧缺却是一个现实问题。目前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进行抗肝纤维化治疗已越来越受到大家的关注。近些年,大量基础及临床研究均证实在一定条件下利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诱导其凋亡,实现肝纤维化逆转。随着干细胞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的细胞疗法在肝纤维化治疗领域的研究与应用已成为一个充满生命力的新方向。本文将对肝纤维化及基于MSCs的治疗机制进展及其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中miR-155表达水平改变后,通过诱导树突状细胞(DC)实现对免疫调节能力的影响。 方法实验分为control组、miR-155 agomir NC组、miR-155 agomir组、miR-155 antagomir NC组和miR-155 antagomir组,通过脂质体转染特异性调控BMSC中miR-155表达量后诱导DC 48 h,检测该诱导过程对DC的成熟度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经诱导的DC与T细胞共培养72 h后检测T细胞增殖能力。多组间分析采用One-?way ANOVA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间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流式柱形直观图可见miR-155 angomir组T细胞增殖能力低于其他组。提高miR-155表达水平后,MSCs诱导的DC细胞成熟的表面标志CD40表达量由100%下降至85%(t = 33.71,P < 0.05);CD86表达水平由100%下降至75%(t = 57.00,P < 0.05)。miR-155 agomir组的BMSCs诱导的DC的迁移能力较其对照组减弱(t = 7.35,P < 0.05)。提高BMSCs中miR-155表达水平后,其诱导的DC的NF-κβ信号通路蛋白表达下降(t = 23.32,P < 0.05);AKT信号通路蛋白表达量下降(t?= 22.21,P < 0.05)。 结论BMSCs高表达miR-155后,可以通过抑制NF-κβ和AKT途径诱导耐受性DC的产生,通过诱导DC减少T细胞的增殖从而对免疫调节进行影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脱细胞神经移植物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施旺细胞样细胞的可行性。方法将分离纯化的SD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扩增,行表型鉴定后,取第5代细胞,诱导组采用脱细胞神经移植物匀浆进行诱导,非诱导组加入等量无血清培养基,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诱导后细胞形态变化,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诱导后细胞S-100,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的表达情况。结果BMSCs表型鉴定为CD44+、CD54+、CD34-,免疫细胞化学染色GFAP、S-100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为(42±4)%和(64±5)%。结果 脱细胞神经移植物可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施旺细胞样细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