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不同时间制备心肌梗死模型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索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同结扎处理后,对心肌形态学及心功能的影响,以建立适合移植干细胞再生修复心肌梗死研究的稳定、可靠和更合乎发病机制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五组。即:结扎(15、30、456、0 min)再灌、结扎非再灌。于处理后1 d、1周2、周或4周动态观察心肌梗死变化,并于处理一月后测量动脉收缩压(ASP)、动脉舒张压(A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速度(±dp/dtmax)。结果引起明显的心肌梗死至少需要结扎30 min。结扎(456、0 min)再灌、结扎非再灌的心肌梗死明显,并观察到梗死区域心肌已绝大部分纤维化,且梗死面积变化较恒定。同时测定不同结扎时间心功能的变化发现,结扎(456、0 min)再灌或结扎非再灌各组ASP、DAP、LVSP、±dp/dtmax显著下降,LVEDP明显升高。并见不同结扎时间处理后,大鼠心功能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后的梗死面积变化密切相关。结论建立了实验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处结扎45 min以上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不仅合乎临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制,而且梗死部位、梗死区域面积稳定,适合于移植细胞再生修复心肌梗死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构建心肌梗死模型的大鼠左冠状动脉结扎位置及心电图特点。方法 SD大鼠经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及连通呼吸机,打开左侧胸腔后分别在距离左心耳尖端约2 mm水平处(低位结扎组)与在距主动脉根部约3 mm处(高位结扎组)结扎左冠动脉,假手术组除不结扎冠脉外步骤同低位结扎组,术前术后分别行心电图检查,且4周后取出心脏行病理学检查及测定心肌梗死面积。结果高位结扎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约55.5%,总存活率13.3%;低位结扎组大鼠心肌梗死面积约36.2%,总存活率66.7%;假手术组大鼠无心肌梗死,存活率100%。大鼠体表心电图在非心肌梗死者QRS-T波群呈成"M"型波,在心肌梗死者R波与T波融合成高大的帐篷状单波,无明显ST段。4周后心肌组织形态学特点符合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结论距大鼠主动脉根部约3 mm结扎左冠状动脉,不能满足实验需要;距离左心耳尖端约2 mm水平结扎左冠状动脉,能满足实验需要;大鼠的体表心电图无明显ST段。  相似文献   

3.
目的大鼠自主呼吸情况下,快捷、简便地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 180~220gSD大鼠60只,于胸骨左缘第4-5肋间隙切开皮层作荷包缝合,逐层钝性分离肌肉,挤出心脏,快速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后,送回心脏同时挤压胸廓,拉紧荷包以建立心肌梗死模型。记录结扎前、结扎后3h心电图;结扎3h后取出心脏,冰冻切片TTC染色。结果 50只大鼠成功建立心肌梗死模型,模型成功率为83.33%。心电图显示结扎冠脉后出现R波峰降低,ST段拱背抬高及ST-T融合,TTC染色后左心室出现明显灰白色梗死区。结论本方法可在大鼠自主呼吸情况下,较短的时间内以简便的手术、较小的创伤建立大鼠急性心肌梗死模型。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一种稳定可重复的大鼠急性心肌梗死动物模型。方法SD大鼠经口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开胸结扎冠脉左前降支。术后28 d行心脏超声,血流动力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大鼠术后存活率60%;手术组LVEF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手术组的LVSP明显下降(P〈0.05),±dp/dt显著降低(P〈0.01),而LVEDP明显升高(P〈0.01);病理组织学检查可见瘢痕形成,纤维组织增生。结论本文建立心肌梗死动物模型的方法操作简便、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 优化和改良大鼠心肌梗死模型的构建和评价方法,提高模型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方法 取雄性SD大鼠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在模型的构建过程中从麻醉、插气管、保温、手术操作、术后护理等环节进行优化和改进,并观察不同的麻醉方法和术后时间对心肌梗死程度的影响,用不同的染色方式进行心肌梗死模型的评价.结果 对比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构建过程中各组大鼠麻醉时间、术后恢复以及心肌梗死面积的结果,戊巴比妥钠是更合适的麻醉药;结扎手术后时间对模型心肌梗死范围无明显影响(P>0.05),但心肌缺血危险区面积随术后时间的延长明显减少(P〈0.01);TTC与依文思蓝双重染色相对TTC染色能明显观察到心肌缺血危险区和梗死区范围.结论 优化和改进后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提高了动物福利,制备和评价方法更加客观准确.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心导管介入方法封堵冠状动脉制备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方法选择雄性新西兰兔,先行冠状动脉造影,利用导引钢丝将微导管置于左前降支远端,将高分子栓塞剂与碘油混合配制成封闭胶,经微导管注入血管,造成急性心肌梗死。术前、术中和术后l周记录心电图变化。实验终点切取心肌组织标本分别行苏木素一伊红(H.E)染色、氯化硝基四氮唑蓝(NBT)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结果造模动物20只,存活16只。冠脉造影显示封闭胶持续滞留于左前降支远端,提示血管完全堵塞。心电图提示存在动态变化,ST段抬高,病理性Q波逐渐形成。心脏大体观测提示左心室前侧壁呈灰白色为梗死区。E染色提示梗死区局部纤维组织增生、疤痕形成、钙盐沉积,缺血区肌束变性、炎症细胞浸润,符合典型心肌梗死的病理变化。NBT染色后测定梗死面积为28.32%±5.21%。免疫组化染色提示缺血区CD34阳性面积和血管新生密度明显高于梗死区及正常组织区(P〈0.05)。结论通过心导管介入方法制备兔急性心肌梗死模型成功,避免了开胸损伤对实验结果的影响,更符合临床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特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为研究相关治疗药物奠定基础。方法采用手术结扎右侧颈总动脉(common carotid artery,CCA)和右侧锁骨下动脉(subclavian artery,SCA)致大鼠右侧半脑不完全脑缺血建立缺血性眩晕大鼠模型。记录逃避电刺激所需的时间(潜伏期)作为衡量眩晕严重程度的指标,测量造模前后右侧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计算血流量变化率,评价脑供血状况。结果 1.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比较,盐酸地芬尼多和天保宁能够明显缩短大鼠潜伏期(分别缩短61.9%、52.0%,P〈0.01)。2.结扎右侧CCA及SCA后,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前庭神经核组织血流量明显减少(P〈0.01),造模成功;与模型组相比,天保宁能明显增加结扎动脉后组织血流量,在结扎后5、10、15、20、25、30 min血流量分别增加92.8%、83.8%、77.3%、77.9%、65.7%、55.8%(P〈0.01)。结论该模型持久稳定,动物脑部缺血明显,并且能够很好地反映动物眩晕时间及眩晕程度,可有效应用于抗缺血性眩晕药物的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实验性牙周炎模型简便方法。方法麻醉后,用大镊子固定暴露牙龈,再用眼科弯剪对两侧牙齿周围牙龈划割剥离,每天喂10%的白砂糖水和白砂糖水浸泡的软饲料。结果两周后出现牙周袋,三周后动物蜷曲少动,牙周袋加深,牙周袋有食物残渣,触之易出血,牙槽骨呈弹坑状吸收至根尖,并且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改变。白细胞数量增加,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主。结论此方法简便易行,便于普及,实验周期短,2~3周即可形成典型牙周炎,并可见牙周袋形成,模型稳定,个体差异小,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大鼠心肌纤维化(myocardial fibrosis,MF)模型,探讨其病变规律,为临床防治MF研究提供实验动物模型。方法 10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2只)和伪手术组(8只),模型组进行心脏冠状动脉结扎(coronary artery ligation,CAL),手术后第7、14、21、28、35、42、49、56天分别处死;留取心脏标本,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心肌组织基本结构,定量测定心脏组织羟脯氨酸含量、心肌胶原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1)的表达。另设立伪手术组作为对照。结果与伪手术组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手术7 d后心肌组织炎性反应即已严重,心肌细胞断裂,心肌胶原含量显著升高(P〈0.01),羟脯氨酸含量升高(P〈0.05),TGF-β1表达显著增高并持续保持在较高水平(P〈0.01),纤维化反应在第42天达到高峰,其后有好转趋势。结论 CAL法能成功建立可靠的心肌纤维化动物模型,其机制可能与上调TGF-β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子宫内膜异位症(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为阐明内异位症发病机理以及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提供理想的动物模型。方法取性成熟雌性Sprague-Dawley(SD)大鼠30只,通过手术将大鼠自体子宫组织移植到子宫旁韧带上,建立诱发型内异症大鼠动物模型。术后8周,再次剖腹观察异位组织的存活情况、病灶大小、与周围组织的粘连程度以及病理学变化。结果25只大鼠有明显的异位病灶。所有病灶都与周围组织有不同程度的粘连,病灶外观呈囊泡状。光镜观察见大部分异位子宫内膜形态和结构与在位子宫内膜基本相同,但内膜细胞、间质细胞、腺体,与在位内膜相比较少。少数病灶只有上皮组织或只有问质组织。结论自体子宫移植法可成功建立内异症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急性心肌梗死是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是造成心脏结构破坏、心功能下降、心律失常发生、心衰甚至猝死的微观病理机制。防治心肌纤维化是当前医学研究的重点和热点。本研究主要探讨扶正化瘀胶囊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干预作用。方法: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组和卡托普利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心肌梗死模型,假手术组只穿线,不结扎。于造模成功后第10天开始给予相应药物治疗2个月。治疗结束后,检测左心室梗死范围和心肌胶原含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扶正化瘀胶囊组和卡托普利组的非梗死区面积显著减小(P〈0.01)。与模型组比较,扶正化瘀胶囊组和卡托普利组的梗死区面积和梗死百分比显著减小(P〈0.05,P〈0.01)。在心肌胶原表达上,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和扶正化瘀胶囊组胶原含量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卡托普利组和扶正化瘀胶囊组胶原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扶正化瘀胶囊能够改善心肌缺血,缩小心肌梗死范围,抑制心肌胶原表达,除能用于肝纤维化的治疗外,还能用于防治心肌梗死后的心肌纤维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筛选大鼠急性心梗后的心室重构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croRNA,miRNA),为miRNA调控心室重构的机制研究提供靶标。方法:20只成年雄性Wistar大鼠,分组如下:心肌梗死组(MI组,n=10)和假手术组(Sham组,n=10)。通过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急性心梗模型建模。4周后对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梗死边缘区心肌HE染色观察心室重构程度。利用miRNA芯片对心梗边缘区的miRNA进行差异表达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心脏超声显示MI组大鼠左室重构明显,心梗边缘区心肌HE染色可见细胞间质大量胶原纤维沉积。miRNA芯片结果显示15个miRNA在心梗4周后呈差异表达,其中11个miRNA(miR-21、miR-23a、miR-125b、miR-132、miR-146b、miR-181b、miR-199a、miR-320、miR-324、miR-328和miR-499)表达上调,4个miRNA(miR-29、miR-30c、miR-133a和miR-208)表达下调。实时定量PCR验证结果与芯片结果一致。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可能与心梗后心室重构相关,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定miRNA的调控机制有望为基因治疗提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筛选大鼠急性心梗后的心室重构过程中差异表达的微小RNA(microRNA, miRNA),为miRNA 调控心室重构的机制 研究提供靶标。方法:20 只成年雄性Wistar 大鼠,分组如下:心肌梗死组(MI组,n=10)和假手术组(Sham 组,n=10)。通过结扎大鼠 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构建急性心梗模型建模。4 周后对大鼠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和梗死边缘区心肌HE 染色观察心室重构程度。利 用miRNA芯片对心梗边缘区的miRNA进行差异表达检测,采用实时定量PCR验证芯片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心脏超声显示MI 组大鼠左室重构明显,心梗边缘区心肌HE染色可见细胞间质大量胶原纤维沉积。miRNA 芯片结果显示15 个miRNA在心梗4 周后呈差异表达,其中11 个miRNA(miR-21、miR-23a、miR-125b、miR-132、miR-146b、miR-181b、miR-199a、miR-320、miR-324、 miR-328 和miR-499)表达上调,4 个miRNA(miR-29、miR-30c、miR-133a 和miR-208)表达下调。实时定量PCR 验证结果与芯片结 果一致。结论: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 可能与心梗后心室重构相关,进一步深入研究特定miRNA 的调控机制有望为基因治疗提 供新靶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用介入法行球囊堵闭猪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建立急性心肌梗死再灌注动物模型并评价其效果。方法:选用小型雄性家猪11只。麻醉后经股动脉或颈总动脉置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球囊至冠状动脉LAD远端,堵闭血流60 min。术中持续静脉滴注胺碘酮。60min后负压撤除球囊及鞘管。行超声心动图、磁共振成像(MRI)评价心肌梗死模型建立情况,并行病理分析。结果:2只猪死于心肌梗死模型制备,存活的9只猪经超声心动图、MRI检测显示梗死部位均为左心室前壁、心尖区,部分模型累及室间隔,左室下壁,并有室壁瘤、室速等心肌梗死常见并发症的发生。结论:运用介入法经PTCA球囊LAD可成功建立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这种模型重复性强,可控性好,模型的梗死部位基本一致,易于术后评价。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具有稳定性高,重复性强,存活时间长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探讨采用心电图(ECG)和心脏超声心动图(UCG)监测心梗后心电生理和左室功能变化的可行性。方法Wistar大鼠经10%水合氯醛麻醉后,气管切开插管及连通呼吸机,开胸后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于手术后4、8和12周行ECG检测和UCG检查,术后12周取出心脏行病理检查。结果采用本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术后72h内大鼠存活率为83.3%,术后12周以上大鼠存活率为73.3%。术后48、和12周ECG监测示心梗后PR间期,QRS时限,QT间期和QTc间期均较假手术组延长,同期行UCG监测示心梗后左室舒张末期内径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显著增加,左室射血分数值和左室短轴缩短率值显著降低,12周后组织病理HE染色符合慢性心肌梗死的病理改变。结论本技术操作简单、创伤轻、成功率高,术后采用ECG和UCG可有效监测心梗后不同时期心电变化和左室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适用于Lans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大鼠心肌梗死的动物模型,为评价干细胞移植对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功能变化提供基础。方法选用Sprague-Dawley(SD)大鼠16只,结扎其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远1/3处,在结扎前后通过MPA多导生理记录仪连续描记心电图;4周后再次开胸进行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测定左室心功能和心肌组织病理学检查;另选仅开关胸后存活的10只SD大鼠作为对照组。结果造模成功率为62.50%(10/16);心电图动态监测在冠脉结扎后出现ST-T抬高的融合波,30min后可见病理性Q波;4周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装置系统检测显示左室收缩压峰值(LVSP)、左室内压等容相最大上升及下降速率(+dp/dtmax,-dp/dtmax)等指标较对照组降低,左室舒张末压峰值(LVEDP)则反之;病理组织切片可见结扎区域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坏死心肌被纤维组织取代。结论通过结扎左冠脉前降支的方法,4周后能够形成稳定的适用于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的心肌梗死动物模型,该模型能应用于干细胞移植对心脏功能影响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气温突变对高血压大鼠心梗发病及心肌损害的影响。方法:给予肾动脉半结扎大鼠一次维生素D370 U/kg体重腹腔注射,22℃环境下饲以高脂饲料。10周后随机分为S、J和D三组,S组予以30分钟内升温至40℃处理,J组予以30分钟内降温至4℃的处理,D组为对照组。结果:S组大鼠急性心梗发病率为59.09%,J组大鼠发病率为26.32%,D组发病率为28.57%,S组大鼠以及J组大鼠血清肌钙蛋白、肌酸激酶、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同工酶、乳酸脱氢酶含量(P<0.05)均明显高于D组大鼠,S组与D组大鼠肌钙蛋白等含量(P>0.1)无显著差异。结论:气温骤升、骤降均能加重造成心肌损害,但夏季气温骤升所造成的急性心梗发病率高于气温的骤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大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心室结构重塑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Sprague-Dawley(SD)大鼠9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blank control,BC组)6只,余90只制作心肌梗死模型,成功存活24小时后随机分为NAC干预组(NAC)34只,生理盐水对照组(NS)32只,NAC组腹腔注射NAC[0.2 mg·kg-1.2d-1],NS组腹腔注射同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连续干预4周后,超声心动图检测大鼠收缩期左室后壁厚度(systolic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thickness,LVPW;s),舒张期左室后壁厚度(diastolic left ventricular posterior wall thickness,LVPW;d),收缩期室间隔厚度(systolic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s),舒张期室间隔厚度(diastolic interventricular septal thickness,IVS;d),左室质量指数(LV Mass)及校正后的左室质量指数(LV Mass Corrected)等,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和氧化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disulfide,GSSG)检测试剂盒检测心肌组织中GSH的含量,并计算大鼠的存活率。结果:与BC组相比,NS组左室后壁厚度明显变薄,室间隔厚度显著减小,GSH含量明显减少,存活率明显下降,左室质量指数及校正后的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增大,差异均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NAC组左室后壁厚度、室间隔厚度等未见明显减小,左室质量指数及校正后的左室质量指数未见明显增大GSH含量未见明显降低,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率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NS组相比,NAC组左室后壁厚度增厚,室间隔厚度显著提高,左室质量指数及校正后的左室质量指数明显减小,GSH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存活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AC能改善大鼠心肌梗死后心室结构的重塑,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增加GSH的含量有关,但其对心肌梗死后大鼠的存活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应用远端保护装置GuardWire PlusTM治疗老年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对外周血肌钙蛋白(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影响。方法:将2004年9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行急诊PCI的60例年龄>60岁老年STEMI患者分为远端保护组(GW)和非远端保护组(NGW)。于术前、术后4h、8h、12h、16h、24h、2d、3d、5d分别测定外周血cTnI、CK-MB水平,并比较两组间变化及其峰值水平。结果:两组全部病例均成功植入支架。GW组全部成功放置GuardWire PlusTM远端保护装置。发病后12h两组CK-MB的值有明显差别(P<0.05),并且GW组出现酶峰提前,发病后6h、12h两组的CTNI的值有明显差别(P<0.05),并且GW组出现峰值提前。结论:老年心肌梗死急诊PCI中应用远端保护装置可以缩小梗死面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