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建立猴巨细胞(RhCMV)病毒的nested PCR检测方法,并初步应用。方法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RhCMV全基因序列,针对其中的保守区域Rh85设计两对引物进行nested PCR反应,利用此方法对20份猕猴全血标本进行检测,将检测到的猕猴阳性标本扩增片段进行克隆测序。结果利用保守区域Rh85设计的引物可对人HCMV阳性对照进行扩增。用此方法检测的20份猕猴全血标本,出现2例阳性。其中一例扩增片段经纯化、回收克隆测序后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对比,与GenBank中报道的RhCMV序列基本相同。结论建立了从猴全血中直接检测猴RhCMV病毒DNA的敏感、特异的nested PCR方法。  相似文献   

2.
16S DNA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快速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聚合酶链反应—毛细管电泳(PCR-CE)的方法直接检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胸水中的结核分枝杆菌,以达到快速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目的。方法在大连市结核病医院收集2006年11月至2007年2月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水120份,所有标本都经过结核分枝杆菌抗酸染色镜检和结合菌培养,其中115份为阴性标本,5份为阳性标本。利用16S DNA集保守性和变异性于一体的特点,设计合成通用引物G1:5′-FAM-GGC GGACGG GTG AGTAA-3′,G2:5′-ROX-GGA CTG CTG CCTCCC GTA G-3′,然后将标本进行DNA提取并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用限制性内切酶HaeⅢ消化,用毛细管电泳来检测结核分枝杆菌。结果115份阴性标本中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有19份,未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有96份,其阳性率为16.52%;5份阳性标本中检测出结核分枝杆菌的有5份,阳性率为100%。结论PCR-CE方法检测结核分枝杆菌具有快速、准确、灵敏的特点,可用于结核性胸膜炎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猴外周血单核细胞SV40DNA的PCR检测方法,对猕猴SV40T抗原基因进行检测。方法使用PCR方法对分别来自野外(云南宁蒗71只、景东60只)及笼养猕猴(64只)的SV40大T抗原基因进行检测,同时对扩增出的阳性结果进行测序。结果在195份样本中,有4只来自野生猴样本扩增出SV40大T抗原基因(3.1%,4/131),1只来自笼养猴样本扩增出SV40大T抗原基因(1.6%,1/64)。测序结果显示:猴血样本扩增片段序列与GenBank中的SV40大T抗原C-末端的基因序列片段有15个核苷酸不同(3.3%差异),与SV40.776标准株的序列基本一致,但SV40—776在nt3020处有一缺口。结论云南野生及笼养猕猴猴群均能检出SV40T抗原基因。因此建立SV40病毒的DNA检测技术,对用于科研及疫苗生产的实验猕猴的病毒学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抗酸染色结核分枝杆菌(简称结核杆菌)阳性痰涂片标本直接用于耐药性检测的方法。方法 对18株临床分离培养的结核杆菌用利福平进行药敏试验。分别提取菌株DNA和与之对应的痰涂片标本的菌体DNA,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ropB基因后进行固相杂交和核酸测序检测结核杆菌的耐药性。结果 18株结核杆菌中有12株对利福平耐药。经PCR扩增的ropB片段与探针杂交后,敏感菌株未发现rpoB基因的突变,自耐药菌株提取的DNA中rpoB突变体的检出率为100%(12/12),痰涂片提取DNA的检出率为91.7%(11/12)。所有耐药菌株DNA与痰涂片DNA核酸测序结果相吻合,都有rpoB基因核心区域碱基突变。结论 抗酸染色痰涂片阳性标本可直接用于检测结核杆菌利福平耐药基因rpoB突变体,是一种值得临床实验室推广使用的耐药菌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将临床疑似分枝杆菌感染患者的标本用基因芯片方法进行分枝杆菌菌种鉴定,并将基因芯片检测的结果与传统的抗酸染色方法进行对比。方法:采用基因芯片PCR扩增、分子杂交、微阵列芯片扫描的方法检测379例临床疑似标本。结果:基因芯片阳性检出率为16.3%(62/379),涂片抗酸染色法阳性检出率为15.3%(58/379),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6,P>0.05);62例基因芯片检测阳性患者中有52例为结核分枝杆菌,另有10例为非结核分枝杆菌(其中3例偶然分枝杆菌,1例龟/脓肿分枝杆菌,1例堪萨斯分枝杆菌,4例浅黄分枝杆菌,1例海分枝杆菌)。结论:结合临床病例分析结果显示,基因芯片检测对鉴别结核分枝杆菌和非结核分枝杆菌分型具有快速、特异性高的特点,在分枝杆菌感染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上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SRV-1巢式PCR检测方法并进行初步应用。方法针对SRV-1env基因的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以感染SRV-1 Raji细胞提取出的含有前病毒DNA的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巢式PCR反应。扩增产物测序后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进行同源比对。将DNA样本进行10倍梯度稀释,以检测巢式PCR反应的灵敏度。使用该方法对正常Raji细胞以及感染SIV、STLV的外周血淋巴细胞DNA样本进行扩增,检测该方法的特异性。用建立的巢式PCR方法检测40份储存猴血标本。结果使用巢式PCR扩增出的特异片段经测序分析,结果证实与GenBank报道的序列一致。所建立的巢式PCR检测法检测限度可达1.5×10-3ng/μL,而且方法特异。用此方法检测40份猴血标本,未检测到阳性标本。结论初步建立SRV-1的巢式PCR检测方法,该方法灵敏、特异,为SRV-1的检测提供了一个快速、有效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利用卡介苗取代结核分枝杆菌阳性痰液作为实验标本,使用改良后的抗酸染液进行抗酸染色实验教学。卡介苗水溶液为标本,石炭酸复红染色液中加入5%的Tween-80进行抗酸染色。染色后,卡介苗标本片与结核菌阳性痰液标本比较,菌体形态与染色均无明显差异。此法具有染色效果好、标本来源方便、安全无污染等优点,满足抗酸染色实验教学需要。  相似文献   

8.
猴副流感病毒SV5 PCR检测方法的建立与初步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检测SV5的PCR方法并加以初步应用。方法根据GenBank中报道的SV5序列,针对其中的SH基因设计引物进行PCR反应,扩增产物进行测序并用BLAST软件进行同源性比对,同时利用限制性内切酶的酶切反应以证实此PCR反应的特异性。在此基础上设计巢式PCR提高此方法的灵敏度。利用此方法对20份猴肾源细胞培养物和40份血清标本进行检测。结果利用设计的引物扩增出的序列测序结果证实与报道的SV5SH基因相对位置的序列一致。AccⅢ限制性内切酶可对PCR产物进行特异性酶切。巢式PCR比一次PCR的敏感度有所提高。用此方法检测的20份猴肾源细胞培养物和40份血清标本结果为阴性。结论初步建立了检测SV5病毒的PCR方法,排除实验室用20份猴肾源细胞培养物和40份血清标本SV5的污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初步建立基于纳米磁珠偶联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特异性单抗富集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方法:大肠杆菌表达CFP-10抗原,采用鼠杂交瘤技术制备相应的CFP-10单抗,用NHS修饰的纳米磁珠偶联单抗,用以捕获结核分枝杆菌并进行抗酸染色检测。结果:制备的CFP-10单抗效价为1∶640000;免疫荧光检测显示CFP-10抗体偶联到磁珠上,抗酸染色验证了磁珠偶联的单抗能有效地捕获富集结核分枝杆菌。结论:建立了纳米磁珠偶联CFP-10特异性单抗有效捕获富集结核分枝杆菌的方法,为提高抗酸染色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三种结核分枝杆菌检测方法的阳性检出率,并且评价其检测成本等因素,为基层医院快速、准确诊断结核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学院附属医院2010---2012年确诊为肺结核病的98例患者标本用抗酸染色涂片法、血清学胶体金法以及聚合酶联链式反应(PCR)分别进行检测。结果:三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分别为:17.3%,76.5%和79.5%。结论:综合三种方法的优缺点,建议基层医院联合使用抗酸涂片染色法和血清学胶体金法进行结核分枝杆菌的检测。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实验猴群及相关生物制品猴泡沫病毒(SFV)的PCR检测方法。方法选择SFV-1、SFV-3、SFVCPZ前病毒序列的pol基因同源性较高的区域设计嵌套引物对SFV-1毒种进行RT-nestedPCR扩增并克隆测序,以确定其准确性,通过验证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初步应用该方法对恒河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BLs),常用猴肾传代细胞及猴源性生物制品进行检测。结果经RT-nestedPCR扩增出的片断与SFV-1 cDNA序列同源性达到99%,对10只恒河猴的检测结果为5只阳性,5只阴性,对常用猴肾传代细胞及脊髓灰质炎疫苗的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所建立的SFV RT-nestedPCR检测方法能准确的检测出恒河猴SFV的感染情况,对控制实验猴群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该方法可用于检测猴源性生物制品中SFV的污染情况,为保证生物制品应用的安全性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12.
Nested-PCR检测恒河猴泡沫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nested-PCR检测恒河猴泡沫病毒SFV的前病毒形式。方法从SFV-1的pol区域选择两对引物分别对原代猴肾细胞(rhesus monkey kidney,RMK)及猴外周血淋巴细胞(peripheral blood lymphocytes,PBLs)进行体外扩增,扩增产物经1.0%的琼脂糖凝胶电泳,证实其特异性。阳性对照使用具有典型泡沫样病变的RMK377细胞株的前病毒DNA,阳性对照的PCR扩增产物经测序证实,阴性对照为恒河猴的SRV-1cDNA。结果nested-PCR能快速灵敏的直接从猴外周血淋巴细胞检出SFV的前病毒形式,与RMK细胞培养结果基本相一致。结论本实验所建立的检测SFV的nested-PCR法能快速准确的检测猴群中的SFV的带毒情况,对于提高实验猴的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Tuberculin cutaneous sensitivity can be transferred from rhesus monkeys, sensitized to tuberculin using BCG, to rhesus and cynomolgus recipients with viable or disrupted leucocytes, and with a dialysed lysate preparation from 3 × 108 leucocytes. Dialysable transfer factor (TF) using the lyophilized aqueous dialysate of a leucocyte lysate prepared by the freeze-thaw method did not give an active material. Modifications to the preparative method, in that leucocytes from fresh blood were disrupted gently by mechanical shearing forces, the lysate dialysed against a balanced salt solution and injected without lyophilization, yielded an active preparation. Transferred tuberculin (PPD) skin reactivity, confirmed by biopsy, was always less than the reactivity of the donor monkey and lasted for approximately 2–3 months. Although donor monkeys showed good in vitro lymphocyte transformation response to antigen stimulation, recipient monkeys which became skin test positive did not have a concomitant blastogenic response to PPD.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快速、灵敏、特异及检测结果易判断的PCR方法,并应用于大规模猕猴种群的弓形虫常规检测中。同时比较巢式PCR和单一PCR的一致性。方法根据弓形虫保守基因p30(SAG1)设计了内、外两对进行巢式PCR扩增以及B1基因设计一对引物进行单一PCR扩增,将DNA样本进行10倍倍比稀释,以检测巢式PCR反应的灵敏度;并对医学生物学研究所自繁猕猴共150只进行了弓形虫检测。结果巢式PCR检测法检测限度可达10^-3ng/uL,而且方法特异。两种PCR法检测结果基本一致,其中巢式PCR检测阳性率(10%)稍高于单一PCR检测阳性率(8.67%)。结论巢式PCR和一次PCR方法都可应用于猕猴弓形虫的常规检测中,并提示巢式PCR比单一PCR更敏感、检出率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获得印度尼西亚食蟹猴的干扰素-γ基因,为常用实验猕猴干扰素-γ的基因工程生产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恒河猴干扰素-γ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印度尼西亚食蟹猴的外周血液中分离单核淋巴细胞,利用Trizol试剂,提取淋巴细胞的总RNA,通过RT-PCR的方法获得干扰素-γ基因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克隆、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到一498bp的目的片段,经序列测定证实为印度尼西亚食蟹猴的干扰素-γ基因,与恒河猴、人及狒狒的干扰素-γ基因相比,同源性分别为100%、96%、99%。结论常用的两种实验猕猴食蟹猴与恒河猴的干扰素-γ基因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6.
PCR法快速检测临床标本中结核杆菌DNA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快速检测临床标本(脑脊液、胸水、腹水、血、痰液)中的结核杆菌DNA,特异性扩增片段123bp,为结核杆菌的特异性重复序列IS6110部分基因。PCR检测人型结核杆菌的敏感性达10fgDNA。临床标本的PCR检测阳性率(23.3%)明显高于抗酸染色涂片(2.9%)和细菌培养(5.7%)的阳性率(P〈0.05)。通过设立对照系统及对扩增产物酶切分析,表明该法无假阴性结果(特异  相似文献   

17.
产肠毒素大肠杆菌快速检测方法的建立和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AMP)技术,建立产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的快速、便捷、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并对该方法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进行评价,为实验动物检测和细菌性腹泻的诊断提供技术支持。方法根据GenBank公布的产肠毒素大肠杆菌的LT毒素基因序列(S60731.1)设计外引物和内引物进行LAMP扩增,对LAMP特异性和敏感性与PCR方法做比较。结果建立的LAMP方法检测最低浓度为100 pg/μL,灵敏度是PCR的10倍以上并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利用该方法对27份猴腹泻样品进行LAMP和PCR方法检测,发现PCR检出率为33.3%,LAMP(60 min内)结果与PCR相同,而LAMP(90 min内)检出率为92.6%,约是PCR检出率的3倍。结论建立了一种用于检测肠毒性大肠杆菌(ETEC)的LAMP检测方法,该方法特异性强,灵敏度高,方便快捷,适合于ETEC临床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比较正常猕猴与人视网膜电图异同,为进一步利用猕猴建立动物模型研究视网膜疾病打下基础。方法健康成年猕猴7只(14只眼)与8例(16只眼)正常人进行视网膜电图检测,对两者Rod-ERG中的b波,Max-ERG的a、b波,Cone-ERG的b波峰时值及波幅和OPs的O2值,Flicker-ERG的P值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猕猴与人的视网膜电图波形结果较为相似,各指标与人的结果相比,潜伏期短,幅值低,但Cone-ERG和Flicker-ERG两者幅值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视网膜电图检测从功能上证明猕猴较其他常用实验动物更接近人,尤其表现在视锥细胞及黄斑区功能,可用作人类视网膜疾病尤其是黄斑区病变的良好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猴B病毒血清抗体和病毒PCR检测结果,阐明动物感染后病毒在机体内的存在状况。方法:采集成年猴血清和三叉神经组织,首先通过ELISA方法检测血清中B病毒抗体,然后采用B病毒舡和徊基因引物通过PCR方法扩增血清DNA和三叉神经组织DNA,比较2种方法的检测结果,并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结果:22份猴血清中,B病毒抗体呈阳性的有13份(59.1%);PCR结果显示,抗体阴性动物及所有血清DNA模板中均无阳性扩增,但在13份抗体阳性动物的三叉神经组织DNA样品中,PCR阳性4份(30.8%);gL和gD基因扩增条件及产物分析表明,舡基因的GC含量为64.1%,gD为74.2%,且舡的扩增条件和效果明显优于gD。结论:B病毒感染猴后,将在部分动物神经节中建立潜伏,而础基因更适合作为分子鉴定的靶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