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6 毫秒
1.
目的比较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对小型猪的麻醉效果。方法将12头小型猪随机分成两组,每组6头,一组是戊巴比妥钠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Ⅰ组),另一组是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静脉麻醉(Ⅱ组)。麻醉后对动物实施心脏生物可降解支架置入术,观察动物麻醉起效时间、苏醒时间、麻醉效果、呼吸频率(RR)、心率(HR)、血氧饱和度(SpO2)及术后苏醒情况。结果两种方法麻醉后,动物分别在7.6±2.4 min(Ⅰ组)、2.4±1.4 min(Ⅱ组)进入麻醉状态(P〈0.05)。术后苏醒时间分别为30.8±8.8 min(Ⅰ组)、16.5±2.8min(Ⅱ组)(P〈0.05),Ⅱ组动物比Ⅰ组动物苏醒平稳(P〈0.05)。两组心率及呼吸频率变化无明显差别,而氧饱和度在第10 min(Ⅰ组87%,Ⅱ组92%)和30 min(Ⅰ组94%,Ⅱ组89%)由于追加麻醉药后,两组值差异较大,但很快恢复正常。Ⅱ组麻醉效果较Ⅰ组麻醉效果好。结论两种麻醉方法均能达到良好的麻醉效果,丙泊酚复合氯胺酮麻醉较戊巴比妥钠复合氯胺酮麻醉的效果强且术后苏醒快,是一种比较理想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3种麻醉方法在骨科动物实验中的效果,从而得出最佳方法。方法将80只实验动物随机分为3组,A组(速眠新II肌肉注射组),B组(0.6%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组),C组(速眠新II肌肉注射+0.6%戊巴比妥钠静脉注射联合用药组),在骨科动物实验中分别进行麻醉、手术,比较3组的麻醉效果,观察其诱导期、麻醉期(麻醉维持时间)、苏醒期、麻醉效果、死亡率等。结果 A组麻醉的诱导期长,效果不好;B组麻醉的诱导期短,但麻醉效果不理想,死亡率高;C组麻醉的诱导期短,麻醉效果好,安全。结论 C组诱导期短,麻醉效果好,安全。无论在实验动物的伦理道德方面,还是在保证动物实验质量方面都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地塞米松与麻醉剂速眠新配伍的应用效果。方法大鼠72只随机分为3组,每组24只,A组和B组分别肌肉注射地塞米松0.1 mL/kg和1.0 mL/kg之后30 min,,对照组仅肌肉注射速眠新0.20 mL/kg。结果3组大鼠麻醉诱导时间相同,均不超过3 min;B组麻醉维持时间最长、苏醒时间最短;A组次之。A组和B组麻醉期心率和动脉平均血压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监测显示,麻醉后A组和B组的大鼠呼吸数显著高于A组(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氯胺酮、舒泰、速眠新Ⅱ、戊巴比妥钠等4种全身麻醉药或其组合对非人灵长类的麻醉效果,探寻能替代或者减少氯胺酮使用的个性化麻醉方案。方法 以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的方案作为对照,另设单独使用舒泰、氯胺酮复合速眠新Ⅱ、舒泰复合速眠新Ⅱ和戊巴比妥钠复合速眠新Ⅱ等麻醉4个实验组,每组选取5只食蟹猴进行实验,记录麻醉后的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以及麻醉诱导时间和维持时间,以比较各方案的麻醉效果。结果 与单独使用氯胺酮麻醉比较,其他四种麻醉方案在心率、体温、血氧饱和度和麻醉诱导时间上均无显著性差异,不同方案麻醉维持时间分布在30~200min之间。在非人灵长类的全身麻醉中,舒泰可以很好地替代氯胺酮;氯胺酮复合速眠新Ⅱ麻醉可取得较长的麻醉维持时间,并减少氯胺酮的使用量;舒泰与速眠新Ⅱ联用、戊巴比妥钠与速眠新Ⅱ联用的方案也可替代氯胺酮,且麻醉维持时间较长。结论 在一定的麻醉时间内,联合用药可以降低氯胺酮的使用量,不同麻醉方案灵活运用可满足不同实验对麻醉维持时间的需求。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丙泊酚静脉麻醉与异氟醚吸入麻醉在巴马小型猪实验中的麻醉效果。方法巴马小型猪10头,平均分成2组,分别进行丙泊酚静脉麻醉和异氟醚吸入麻醉,并于术前、术中及术后对其进行麻醉监测。结果两组实验猪的数量、体重、手术时间和麻醉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异氟醚组恢复自主呼吸的时间短于丙泊酚组(P〈0.05);与基础值相比,各组实验猪在麻醉后HR值均明显升高(P〉0.01),MAP值降低明显(P〉0.01);但各组间及组内SPO2和PH值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丙泊酚静脉麻醉应根据手术过程中实验动物的反应情况适当调整丙泊酚泵入量;而异氟醚吸入麻醉的麻醉过程平稳,麻醉效果好,术后苏醒快,适合情况复杂且时间较长的手术。  相似文献   

6.
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对SD大鼠麻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水合氯醛和戊巴比妥钠一次性腹腔注射麻醉对SD大鼠麻醉状态的影响.方法 经预试验确定两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可维持相同的麻醉时间.比较两种麻醉药物对大鼠呼吸频率、体温、心室峰压、±dp/dtmaxt、心率和t-dp/dtmax等的影响.结果 戊巴比妥钠对大鼠的呼吸频率、体温抑制较强,并能抑制大鼠的心肌收缩性,表现为 dp/dtmaxt值降低,t-dp/dtmax值增大,心室峰压及心率下降;水合氯醛对大鼠呼吸频率和体温的抑制作用较少,但与前者比较,维持相同麻醉时间,使用剂量对心功能的抑制作用明显.结论 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对大鼠的体温、呼吸频率及心功能均有抑制作用;水合氯醛,一次性腹腔注射,获得较长的麻醉时间须增加剂量,但亦增加其对心功能的抑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应用效果。方法随机将20只受肝大鼠分成两组,每组10只。A组为单纯的乙醚吸入麻醉对照组,B组先用乙醚吸入作麻醉诱导,再腹腔注射2%戊巴比妥钠作麻醉维持。观察手术时间、术中追加麻醉次数、术后苏醒时间和死亡率。结果与B组相比,A组手术时间明显延长(P〈0.05),术中平均需要重复吸入乙醚5±1.63次,以维持麻醉状态。B组术中麻醉平稳,不需要继续给药.两组术后苏醒时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乙醚吸入与戊巴比妥钠联合麻醉,可延长麻醉的有效时间,加强麻醉效果,有效地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范伟杰  杨志明 《四川动物》2006,25(1):168-170,175
目的探索一种适合猪创伤皮肤缺损修复实验的麻醉方法。方法实验分两部分,一是创伤皮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的麻醉,将14只仔猪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氯胺酮肌注加水合氯醛静滴麻醉、氯胺酮加戊巴比妥钠腹腔注射麻醉。二是换药中的麻醉,将64次麻醉分为3组,分别采用单纯氯胺酮麻醉、单纯戊巴比妥钠腹腔、氯胺酮加戊巴比妥组肌注。观察显效时间、维持时间、呼吸频率、心跳频牢、麻醉效果。结果皮肤创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3组麻醉比较结果显示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显效时间快,维持时间可以控制,麻醉效果最好,安全可靠。在换药的麻醉中,氯胺酮加戊巴比显组肌注显效时间比较快,麻醉时间较短,效果好,动物容易苏醒。结论创伤皮肤缺损和修复动物模型制作手术中,采用气管插管呼吸机辅助呼吸氯胺酮、安定、芬太尼复合麻醉是有效安全的麻醉方法;在换药的麻醉中,氯胺酮加戊巴比妥组肌注是较好的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为进行某些特殊项目的实验研究,建立一种持续麻醉实验动物模型。方法戊巴比妥钠粉剂加生理盐水溶解,配成1%水剂,按3 mL/kg(30 mg/kg)耳缘静脉注射。诱导成功后约2 h经留置针使用恒速微量泵1 mL/h.kg给药,维持4 h后调节至2 mL/h.kg给药,并长期维持。每日上午、下午各停止静脉给药1 h,为动物饲食水。结果经实验证明家兔可耐受120 h连续麻醉。实验动物耐受情况好,家兔麻醉前呼吸48~68次/min,心跳140~200次/min,体温为39.4℃±1.0℃。以3~6 mg/s速度,成年兔的正常耳缘静脉注射后,平均3+2.8 s实验动物呈三度麻醉状态,无自主运动,未见兴奋躁动过程,呼吸24±6.6次/min。死亡率12.5%。持续麻醉期间动物二便正常。结论长期持续麻醉的效果要求是以避免动物挣扎的镇静为主,戊巴比妥适合于建立长期麻醉实验动物模型。该方法在爆炸伤和创面愈合等实验实际应用中效果理想。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一种对家兔血压影响小于常用麻醉剂,适用于家兔动脉血压实验的一种全身麻醉复合剂。方法:将氯胺酮、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有序分组,按不同比例配置麻醉复合剂对家兔进行耳缘静脉注射,观察记录并比较给药前后动脉血压的变化、麻醉维持时间、痛觉、角膜反射、肌张力、呼吸、心率变化。结果:①氯胺酮、水合氯醛、乌拉坦和戊巴比妥钠四种药物联合给药时家兔颈总动脉血压122±3mmHg,波动范围在开口时血压的5mmHg内,是整个实验过程中血压波动最小的,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小于常用麻醉剂25%乌拉坦(10mmHg左右)。②麻醉后生理状态平稳,角膜反射消失,肌张力明显减弱,呼吸频率减慢,骨痛反应消失,麻醉持续时间大于90min,降低了每种药物的用药量从而增加了麻醉药物的安全性。结论:1.35%氯胺酮(0.4mL/kg)、25%乌拉坦(0.8mL/kg)、5%水合氯醛(0.3mL/kg)和3%戊巴比妥钠(0.2mL/kg)复合给药时对家兔血压影响最小、麻醉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理想,是一种适合于家兔血压实验的复合麻醉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一种对家兔血压影响小于常用麻醉剂,适用于家兔动脉血压实验的一种全身麻醉复合剂.方法:将氯胺酮、乌拉坦、戊巴比妥钠和水合氯醛有序分组,按不同比例配置麻醉复合剂对家兔进行耳缘静脉注射,观察记录并比较给药前后动脉血压的变化、麻醉维持时间、痛觉、角膜反射、肌张力、呼吸、心率变化.结果:①氯胺酮、水合氯醛、乌拉坦和戊巴比妥钠四种药物联合给药时家兔颈总动脉血压122± 3mmHg,波动范围在开口时血压的5mmHg内,是整个实验过程中血压波动最小的,对动脉血压的影响小于常用麻醉剂25%乌拉坦(10mmHg左右).②麻醉后生理状态平稳,角膜反射消失,肌张力明显减弱,呼吸频率减慢,骨痛反应消失,麻醉持续时间大于90min,降低了每种药物的用药量从而增加了麻醉药物的安全性.结论:1.35%氯胺酮(0.4mL/kg)、25%乌拉坦( 0.8mL/kg)、5%水合氯醛(0.3mL/kg)和3%戊巴比妥钠(0.2mL/kg)复合给药时对家兔血压影响最小、麻醉维持时间长、麻醉效果理想,是一种适合于家兔血压实验的复合麻醉剂.  相似文献   

12.
13.
速眠新与盐酸氯胺酮对猕猴麻醉效果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 比较速眠新与盐酸氯胺酮和速眠新复合麻醉对猕猴的麻醉效果。方法 成年健康猕猴 10只 ,动物分成单纯麻醉组 (速眠新组 ,5只 )和复合麻醉组 (速眠新和盐酸氯胺酮组 ,5只 ) ,均采用肌内注射麻醉。结果 速眠新麻醉维持时间仅 0~ 1h ,麻醉效果低于复合麻醉效果。速眠新有较好的镇静、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 ,复合麻醉使速眠新效果更佳 ,麻醉时间更长、更稳定 (1~ 2h) ,复苏期较快。结论 速眠新和盐酸氯胺酮复合麻醉适合动物实验时间较长的手术 ,是一种较理想的实验动物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4.
F1代西藏小型猪早期生长发育特点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西藏小型猪早期生长发育的规律。方法对本基地F1代西藏小型猪的体重、体长、胸围、体高、体温、呼吸频率、心率及血液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西藏小型猪体型小,生长性能稳定,生长速度与原产地西藏小型猪基本一致;西藏小型猪的体温、呼吸次数和心率与原产地西藏小型猪相近,且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F1代雌雄间除嗜碱性粒细胞、单核细胞数和尿素氮外其他指标也基本一致,大部分指标与人接近。结论由于西藏小型猪体型小、生长性能稳定,血液生理生化值与人类相近,因而是理想的医学研究用实验动物。  相似文献   

15.
目的基于小型猪的生理特点及循环系统与人类极为相似的特征,通过药物对其造模,建立一种新型的脉诊动物教学模型并对其进行评价。方法选用中华实验用成年小型猪6只(体重20±1.6kg,选取心率〈100次/min)。采用戊巴比妥钠麻醉,定位取脉位置,切脉后,用NX-8型脉诊仪同步采取正常脉图、二导心电图,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流变学指标。耳大静脉心得安注射液及葡聚糖T-500静脉给药进行造模,观察造模后一般情况(心率、皮肤颜色)及指下脉形变化,同步描记脉图及二导心电图,涩变后记录数值:不同时间点的心率变化;主波高(HB)、升支斜率(Sup)、降支斜率(Sdown)、降中峡位置(即降中峡高,主波高HE/HB)、升支时间,脉波周期(TAB/TAG)、主波峰时间,脉波周期(TB/TAG);并采集造模后血流动力学及血流变学各项参数。结果6头小型猪均造模成功,指下感觉涩变明显;脉图变化显著;与造模前相比HB、Sup、Sdown、HE/HB、TAB/TAG、TB/TAG差异均有显著性(除SdownP〈0.05外,其余均P〈0.01)。血流动力学及血流变学相关参数差异也均有显著。讨论通过运用小型猪建立涩脉模型成功、方法可靠,小型猪应用于脉诊教学实验方法简便、损伤小、可重复运用,有充分的可行性,以此为基础可以建立多种脉诊模型,以补充脉诊实验教学中的空白。  相似文献   

16.
三种麻醉药在大鼠脑外科实验中麻醉效果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动物实验中麻醉占有重要地位 ,神经外科动物实验需要维持稳定的颅内压、血压以及呼吸等重要指标 ,对麻醉药物提出更高要求。戊巴比妥钠、复方氯胺酮及乌拉坦是动物实验中常用麻醉剂 ,效果肯定。但目前尚无文献对这 3种药物在脑外科实验中的麻醉效果进行评价。我们在制备帕金森病大鼠模型时应用以上药物 ,对麻醉效果进行了初步比较 ,以期选择合适的麻醉剂 ,保证手术过程顺利 ,提高动物术后成活率。1 材料与方法1 1 实验动物及分组 雄性一级Wistar大鼠 4 5只 ,由军事医学科学院动物实验中心提供 ,体重 2 4 0~2 70 g ,2 4小时人工…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戊巴比妥钠、水合氯醛、氨基甲酸乙酯三种麻醉药物对雌性SD大鼠血液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用戊巴比妥钠(40mg/kg)、水合氯醛(400mg/kg)、氨基甲酸乙酯(1g/kg)腹腔注射麻醉雌性SD大鼠,麻醉20min后眼眶静脉丛取血测定大鼠血液细胞学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结果三种不同药物麻醉雌性SD大鼠20min后,某些血液细胞学指标及血液生化指标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结论麻醉药物可对雌性SD大鼠的血液学指标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8.
刺激犬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所引起的呼吸反应的形式,和所用麻醉药的种类有密切关系。用硫贲妥钠、安密妥钠和巴比妥钠麻醉的动物,呼吸反应以兴奋为主。用戊巴比妥钠麻醉的动物,抑制反应略多于兴奋反应。用氯醛糖麻醉的动物,以兴奋或双相反应占多数,而在氨基甲酸乙酯麻醉下的动物,则以抑制反应为主要形式。切除两侧颈迷走神经干,能够影响呼吸反应,但和所用麻醉药的种类也有—定关系。用硫贲妥钠、安密妥钠和巴比妥钠麻醉的动物,在切断迷走神经干后,仍以兴奋为主要反应,其中部分动物的兴奋程度变得更加明显,少数动物与呼吸加强同时,呼吸频率稍为减低。用氨基甲酸乙酯、戊巴比妥钠或氯醛糖麻醉的动物切断迷走神经后有利于抑制反应的加深或发展。加深麻醉能够影响呼吸反应的程度,但是并不改变呼吸反应的形式。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呼吸反应的刺激合,在我们的实验情况下以120——140毫米汞柱的最为多见,切断颈迷走神经干后,合值稍为降低。麻醉药种类不同和切断迷走神经对呼吸反应的影响以及颈动脉窦压力感受性呼吸反应的传入途径,文中曾予讨论。  相似文献   

19.
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发生心室颤动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猪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后发生室颤的特点及其相关因素,以期提高猪急性心肌梗死模型的成活率。方法57只小型猪开胸结扎心脏LAD不同位点,对室颤和体重、性别、术前心率、术前左室射血分数(LVEF)、开胸径路(旁正中/肋间)、手术时间、结扎百分位点、术后心率、术后发生室早或短阵室速等因素进行单因素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进而对室颤的发生时间、室颤前心电图特点等进行评价。结果57例动物手术过程发生室颤18例,死亡11例。室颤均发生在结扎冠脉后35 min内,高峰时间为结扎冠脉后5 min和20 min;心率快于160 bpm或慢于60 bpm时容易诱发室颤。与非室颤组动物比较,室颤组动物的结扎位点高,术后最快心率>60 bpm的动物较多,短阵室速发生率高(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扎位点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颤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扎位点过高是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发生室颤的最重要危险因素;冠脉结扎后30 min内应该严密心电监护,特别注意结扎冠脉后5 min和20 min二个时间点、>160 bpm或<60 bpm二种心率、以及短阵室速等先兆事件。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西藏小型猪和广西巴马小型猪生长激素基因(GH基因)部分序列的多态性进行分析。方法采用内切酶ApaI和Hin6I对西藏小型猪(108头)和广西巴马小型猪(132头)GH基因-119 bp~+486 bp之间的区域进行PCR-RFLPs分析。结果 (1)从ApaI酶切产生的结果来看,ApaI酶切产生A(449 bp+101 bp+55bp),B(316 bp+133 bp+101 bp+55 bp)两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A的频率高于等位基因B,等位基因A为优势基因。AA基因型频率高于AB和BB基因型频率;(2)从Hin6I酶切产生的结果来看,Hin6I酶切产生G1(605bp)、G2(498 bp+107 bp)、G3(449 bp+156 bp)、G4(449 bp+107 bp+49 bp)四种等位基因。等位基因G4的频率高于等位基因G1、G2、G3。等位基因G1频率很低。基因型G2G3、G2G4、G3G4、G4G4的频率较高。(3)由酶切产生的基因和基因型多态性,发现西藏小型猪与广西巴马小型猪在该基因部分序列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国内的优质实验用小型猪,如西藏小型猪和广西巴马小型猪等位基因A频率均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