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建立小鼠肠道外感染轮状病毒(Rotavirus,RV)动物模型,观察该模型动物发病时的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方法通过腹腔注射RV,建立小鼠肠道外感染RV的模型。分别在病毒接种后第3天及第7天通过摘除眼球取血,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同时处死动物,无菌取出肺脏、肝脏和脾脏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设立正常对照组。结果小鼠肠道外感染RV成功(可见到肺脏、肝脏和脾脏非特异性病毒感染性炎性病变)。淋巴细胞亚群测定:实验组CD3、CD4及CD4/CD8比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结论RV引起小鼠肠道外脏器肺脏、肝脏和脾脏组织病变的同时,机体免疫功能亦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大豆异黄酮对电离辐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辐射小鼠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32只雄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辐射对照组和辐射补充0.5%大豆异黄酮组,喂养两周后,4.0Gyγ射线照射;于照射后两周杀死小鼠取外周血、胸腺和脾脏,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辐射使小鼠外周血CD3、CD4和CD8百分比降低,并且CD8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使胸腺和脾脏的CD3和CD4百分比升高、CD8百分比降低,其中CD4的升高显著(P<0.05)。补充大豆异黄酮,可使外周血、胸腺和脾脏CD3以及血CD4比例升高,但对辐射引起的CD8变化无明显作用。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对辐射小鼠的T淋巴细胞亚群起到辐射防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多糖调控T/B淋巴细胞免疫应答机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淋巴细胞是机体适应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多糖对其刺激作用在生物医药领域受到广泛的关注。目前,大部分的相关研究仅限于多糖对淋巴细胞增殖及细胞因子或抗体表达水平的调控,系统的分子机制解析少见报道。综合多糖对淋巴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活性多糖可同时刺激T/B细胞、也可选择性刺激T细胞或选择性刺激B细胞;多糖刺激T细胞免疫应答的信号通道主要为TCR/CD3→PTK→PI3-K→PKC/PLCγ→Ca2+→calcineurin→NFAT和TCR/CD3→PTK→MAPKs→AP-1;而刺激B细胞的信号通道主要包括TLR2/4→TRAF6→IKKc→NF-κB、TLR2/4→PTK→MAPKs→AP-1和IgM/CD79→PTK→MAPKs→AP-1。同时,归纳多糖刺激淋巴细胞活性的构效关系,旨在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黄芪对BALB/C小鼠感染Coxsackie B_3病毒后T细胞免疫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用抗原特异性细胞毒技术检测小鼠感染coxsackie B_3病毒后并腹腔注射黄芪一周在5—28天脾脏、外周血及心肌中T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黄芪治疗组小鼠外周血、脾脏中Thy1+细胞百分率在感染后第7—14天明显增高(P<0.05),在心肌中则低于同期生理盐水组。L3T4+淋巴细胞百分率黄芪治疗组在病毒感染后5—14天的脾脏,第9天的外周血和第7、14天的心肌中显著低于生理盐水组,而Lyt2+淋巴细胞百分率两实验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中药黄芪对急性病毒性心肌炎小鼠T细胞免疫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且主要是通过调节Thy1+和L3T4+淋巴细胞亚群而起到治疗目的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频谱水对SPF级KM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75只雄性SPF级KM小鼠随机地分成三组,分别给予三种不同的实验处理,30 d后测定受试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肝糖原和血乳酸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负重游泳致死时间和肝糖原含量,A、B、C三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A组的血清尿素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但B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在三个时间点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中乳酸含量,其中A、B两组小鼠的血乳酸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5),且游泳后休息30 min,A组小鼠的血乳酸含量又显著高于B组(P〈0.05)。结论频谱水对SPF级KM小鼠抗疲劳有一定的作用,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免疫机制特别是T淋巴细胞参与的免疫反应在高血压肾损伤中备受关注.高血压期间新抗原产生、共刺激信号、交感神经兴奋和高浓度盐可激活T淋巴细胞,被激活的T淋巴细胞不仅通过引起炎症反应导致肾损伤,还可以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影响水盐代谢、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angiotensin system,RAS)导...  相似文献   

7.
禽流感H5N1病毒感染BALB/c小鼠的细胞免疫动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测定H5N1病毒感染BALB/c的小鼠模型的细胞免疫动态变化,探讨病毒对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CD3+T、CD4+T、CD8+T等细胞免疫变化。[结果]感染H5N1病毒的小鼠血液中CD3+T、CD4+T、CD8+T细胞数量下降(P<0.05),脾脏中T细胞数量下降的趋势与血液相同,CD4+T/CD8+T的比例上升,只是两者的时间有所差别。[结论]说明病毒对细胞免疫T细胞数量影响较大,而且CD8+T受到的影响更为明显,反应了机体特异性细胞免疫功能受抑制,并且彼此之间的平衡受到破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频谱水对SPF级KM小鼠的抗疲劳作用。方法将75只雄性SPF级KM小鼠随机地分成3组,分别给予3种不同的实验处理,30 d后测定受试小鼠负重游泳时间、血清尿素、肝糖原和血乳酸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统计分析结果显示:(1)负重游泳致死时间和肝糖原含量,A、B、C 3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2)A组的血清尿素含量显著高于B组和C组(P〈0.01),但B组和C组之间差异不显著(P〉0.05);(3)在3个时间点分别测定各组小鼠血中乳酸含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体外大量扩增高纯度小鼠树突状表皮T淋巴细胞(DETCs)培养技术,并证实外源性给予DETCs能够有效促进糖尿病小鼠创面愈合。方法通过流式细胞技术及Western Blot方法分析糖尿病及正常小鼠表皮组织中DETCs比例和IGF-1/KGF-1表达情况。体外培养扩增获得大量高纯度DETCs后,局部植入糖尿病创缘皮下,创面未愈合面积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通过图像分析软件Image-pro plus分别统计每组5只糖尿病小鼠每天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之比数据统计分析。结果对比正常小鼠,糖尿病表皮组织中DETCs比例和IGF-1/KGF-1表达均显著降低;体外培养能够获得大量高纯度DETCs(95﹪);创缘局部植入DETCs后能够显著增强糖尿病创缘皮肤表皮组织IGF-1/KGF-1的表达,并从第2天,对照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769±0.034,实验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692±0.038,到第7天对照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178±0.024,实验组创面面积与红色标尺面积比为0.011±0.003,实验组创面比对照组创面愈合面积显著加速。结论外源性给予DETCs能够显著改善糖尿病创面愈合,可能为临床糖尿病难愈创面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B/T淋巴细胞弱化因子(B and T lymphocyte attenuator,BTLA)是免疫调控中重要的检查点分子之一.BTLA属于CD28超家族,其蛋白质结构类似于程序性细胞死亡受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和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cytotoxic T lym...  相似文献   

11.
T淋巴细胞上的离子通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Xiao L  Fu HY  Song DM  Fan SG 《生理科学进展》2003,34(2):105-110
近年的研究证明,淋巴细胞上的离子通道,在免疫功能调节中具有重要的作用。T淋巴细胞上主要有三类离子通道,即Ca2 、K 和C1-通道。Ca2 通过T淋巴细胞膜上的Ca2 通道(CRAC)进入细胞内,可作为第二信使激活T淋巴细胞。通过K 通道的K 外流是T淋巴细胞膜电位形成的基础。由于膜电位水平可以影响钙离子的内流,因此,K 通道可以间接调节T淋巴细胞的活化和功能。T淋巴细胞上的Cl-通道是新近发现的一种离子通道,可能与细胞的体积调节有关。本文扼要总结了T淋巴细胞上离子通道的新近进展。  相似文献   

12.
淋巴细胞转化能力可反映机体的细胞免疫反应现象,我们选用六种生物材料与正常人全血接触,三种材料与植入相应的材料大鼠外周血再次接触,经培养72小时后,计数其淋巴细胞的转化率和T细胞环花形成率,结果表明,不同的生物材料所引起的淋巴细胞转化率和花环形成率有所不同,其中醋酸纤维素和硅橡胶与正常人血接触时分别有促进淋巴细胞转化的现象,牦牛心包动物体内植入后外周血再接触培养淋巴细胞转化率和T细胞花环形成率明显高  相似文献   

13.
探讨载有日本脑炎病毒(Japanese encephalitis virus,JEV)prME蛋白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GM-CSF)编码基因重组子(命名为pJME/GM-CSF)的壳聚糖纳米颗粒的免疫佐剂效应及其机制。本研究采用复凝聚法制备壳聚糖-pJME/GM-CSF纳米颗粒;免疫组化法检测肌肉注射部位浸润细胞的类型,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免疫原免疫鼠后脾脏DC表型和功能的变化;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CTL活性。结果显示制备的壳聚糖-pJME/GM-CSF纳米颗粒鉴定正确;pJME/GM-CSF募集包括非成熟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粒细胞到注射部位,增加脾脏树突状细胞表面MHCII的表达,抗原摄取和递呈功能,增强疫苗诱导的细胞免疫反应,壳聚糖-pJME/GM-CSF纳米颗粒可进一步扩大pJME/GM-CSF的上述作用。这些结果表明壳聚糖可作为DNA疫苗肌注免疫时的传送载体,能够增强pJME/GM-CSF疫苗的细胞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4.
作为肿瘤微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T淋巴细胞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人体内的特种兵。但由于免疫逃逸机制的存在,癌细胞通常会伪装自己,让T细胞无法被识别出,以此躲避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那么到底要如何唤醒体内的T细胞来歼灭癌细胞,成为当下肿瘤研究的热点。在过去的几十年,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诞生了多种基于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的新型抗肿瘤治疗方法,主要有以下三种类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治疗、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治疗以及T细胞受体工程化T细胞治疗。该文简要综述了这三种T细胞免疫治疗的机制、技术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肿瘤免疫逃逸与T淋巴细胞关系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明肿瘤免疫逃逸是防止肿瘤发生、诊断肿瘤发展以及治愈肿瘤的关键。肿瘤逃避免疫监视(immunosurveillance)已知与宿主免疫低下、T细胞无能,和肿瘤抗原缺失和调变、肿瘤漏逸、缺乏共刺激通路信号等相关,总结了近期研究进展,围绕肿瘤和T淋巴细胞相互关系,从T细胞对肿瘤识别和耐受、肿瘤下调识别分子导致活化T细胞丧失识别能力、肿瘤抵抗凋亡助其逃逸免疫、肿瘤通过抑制性受体和分子诱导T细胞无能耐受和凋亡、肿瘤细胞攻击T细胞逃避免疫、和肿瘤依赖Treg和MDSC抑制免疫等方面总结了理解思路,对肿瘤免疫消除(elimination)、免疫相持(equilibrium)和免疫逃逸(escape)三个阶段对抗T细胞免疫监视的机理提供参考,对肿瘤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豆腐柴根提取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3H-TdR放射性来测定T淋巴细胞增殖强度的方法,研究了豆腐柴根提取物对小鼠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豆腐柴根提取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可促进刀豆蛋白(ConA)诱导T淋巴细胞发生增殖反应,其中2μg.mL-1提取物浓度效果最为明显.该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豆腐柴这一野生药物资源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7.
BALB/c突变无毛小鼠特异性免疫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 BALB c突变无毛小鼠的皮肤和被毛结构的突变是否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 ,为此研究其免疫功能。方法 通过流式细胞仪和ELISA方法。对特异性免疫指标CD4+ 、CD3+ 、CD8+ 、CD19+ 、IgG进行检测。结果 各项指标雌雄之间差异不显著 ,无毛小鼠的各项指标均低于其他表型的指标。各组之间方差分析结果 :CD8+ 差异显著 ,其他指标差异不显著。IgG抗体的吸光度的结果 ,三种表型之间差异不显著。结论 该小鼠的皮肤和被毛突变对免疫功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随着人参药用和保健价值的不断发掘,人参皂苷引起人们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有关人参皂苷与肠道菌群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仍为空白领域,本实验旨在探明人参皂苷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以期为人参皂苷的推广应用提供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方法:有机溶剂法提取人参皂苷,将正常BALB/c小鼠按2 mg/0.1 kg人参皂苷进行连续灌胃饲养,分别在灌胃第10 d和第13 d无菌收集小鼠粪便,提取肠道细菌基因组总DNA,应用PCR-DGGE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进行菌群结构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并将感兴趣的优势条带进行切胶、测序分析,对获得的序列在Gene Bank数据库比对。结果:灌胃人参皂苷后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发生改变,荧光假单胞菌和丁酸梭菌数量明显增加。结论:人参皂苷使小鼠肠道的菌群结构和数量发生明显改变,天然的人参皂苷口服很难被直接吸收利用,因此推测人参皂苷可能以肠道菌群作为发挥生物学作用的靶点,进而行使提高健康水平等保健功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应用PCR-DGGE方法研究抗癌剂替吉奥对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取BALB/c小鼠10只,灌服替吉奥(441mg/kg)7d。应用PCR—DGGE方法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实验0d与实验7d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替吉奥能够杀灭肠道中的有益菌,促使致病菌过度生长,导致肠道菌群严重失调。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IL-2对感染旋毛虫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及旋毛虫在小鼠体内的发育。方法小鼠感染旋毛虫后,分别采用ELISA和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不同时期外周血中IL-2含量、CD4^+及CD8^+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取小鼠不同部位肌肉观察旋毛虫的发育和分布。结果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5周IL-2的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增加。小鼠感染旋毛虫后1~6周,CD4^+T细胞较正常组明显减少,CD8^+T淋巴细胞明显增多,CD4^+/CD8^+比值明显下降。旋毛虫幼虫主要分布在小鼠的膈肌,其次为咬肌,舌肌最少。结论IL-2对感染旋毛虫小鼠早期具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小鼠感染旋毛虫后21d即可检出旋毛虫,35~42d密度达最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