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昆虫的滞育     
每当炎夏或寒冬到来之前,我们常可看到某些昆虫不吃不动,隐蔽在一定场所准备越夏(夏蛰)或越冬(冬蛰),这种现象称为昆虫的滞育。滞育是昆虫对外界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但引起各种昆虫滞育的条件是不相同的。 一、滞育的特点 当外界环境条件逐渐变化对昆虫生长发育不利  相似文献   

2.
昆虫滞育与激素调节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正> 滞育是广泛地存在于昆虫界的一种现象,是昆虫在长期与环境条件斗争中所获得一种特殊生存本领。滞育利于虫体适应不利环境条件及种群同步生长发育。然而,昆虫要实现滞育,还必须通过昆虫体内激素的调节控制。因此,滞育是一个从接收外界环境信号一直到体内激素进行调节复杂的生理过程。激素控制滞育在不同种昆虫中各不相同,下面按虫态滞育类型加以叙述。 一、卵滞育 卵滞育即胚胎滞育,可以发  相似文献   

3.
卵黄原蛋白(Vitellogenin, Vg)是雌性昆虫卵子成熟与胚胎发育的关键因子。昆虫Vg作为一种重要的生殖相关蛋白可以直接参与昆虫发育和产卵等重要生理过程,在害虫猖獗危害中起重要作用。另外,保幼激素、蜕皮激素等激素对Vg的合成具有严密地调控作用。本文综述了Vg在昆虫猖獗中的作用以及昆虫的内分泌激素如何通过调控Vg的表达而影响昆虫的猖獗为害,总结了利用Vg作为杀虫剂靶标的应用前景,旨在为了解Vg在昆虫生理猖獗中的作用机理及害虫防治应用前景提供参考,以期为探索新的害虫防治技术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4.
昆虫对外界气味的感受作用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体系,多种蛋白参与了这一过程。其中包括气味结合蛋白,气味结合蛋白受体,气味降解酶等多种蛋白。昆虫不仅可以通过外界气味分子携带的信息来识别配偶,天敌,还可以通过对外界环境特征的识别来寻找食物来源,产卵等。明确昆虫的化学感受机制不仅可以帮助我们理解昆虫的行为,还有助于深入了解动物的行为机制。文章综述昆虫对气味分子的识别、气味分子在昆虫体内的运输以及电化学信号传导机制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5.
昆虫体内的脊椎动物多肽激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昆虫具有相当发达的神经内分泌系统,可与脊椎动物的相比拟。这就使得昆虫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外界环境,同时为体内平衡、分化和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昆虫神经内分泌系统所分泌的激素中,有些激素是昆虫独有的,另  相似文献   

6.
昆虫的生殖虽然受外界环境因子的影响,但同样重要的是昆虫体内有内分泌调节系统,能控制昆虫生殖腺的发育。外在因素的作用,常先刺激昆虫的感受器官,所产生的冲动传入神经系统,由此影响内分泌系统的活动,内分泌系统的化学信息传递到生殖器官,使  相似文献   

7.
昆虫表皮蛋白及其基因表达调控机理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表皮蛋白(insectcuticular proteins,ICP)是结构蛋白,它和几丁质一起组成昆虫抵御外界环境的屏障——角质层。根据保守性基序的不同,ICP可分为CPR、CPF、CPFL、CPG和CPT5家族。它们都有独特的结构与性质。环境、激素、转录因子和内含子等共同影响昆虫表皮蛋白基因(insect cuticular protein genes,ICPG)的表达,进而使ICPG具有时期和组织特异性。ICP和ICPG被认为是研究昆虫蜕皮与变态的调控机理和理解昆虫发育期角质层在生物化学、物理化学以及结构上的修饰的重要模型,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本文综述了ICP的分类以及环境、激素、转录因子和内含子等对ICPG表达的调控。  相似文献   

8.
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世骏 《昆虫学报》1955,(4):351-372
一.对害虫大量发生的一般认识 害虫大量发生(或又称害虫猖獗)系由於发生地的环境条件与害虫生理和形态的统一,而表现於数量上迅速增加的结果,亦即代表某种害虫生存历史中这一时期的最高发展。由於组成环境的各个条件变化速度不同,以及害虫生物性的差异,故猖獗期的间距和每次猖獗期的延续,各有其长短或久暂。研究害虫猖獗过程和造成猖獗原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子对冷箭竹开花影响的数学模型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本文通过对冷箭竹开花前后定点观察收集的外界环境因子的各种数据进行分析推断,探讨外界环境条件对冷箭竹开花的影响,建立了环境因子对冷箭竹开花影响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0.
小麦吸浆虫滞育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小麦吸浆虫Sitodiplosismosellana(Gehin)和Contariniatritici(Kirby)是小麦生产中间歇性猖獗发生的害虫 ,也是一种具有典型的滞育多态性的昆虫。该文从滞育特点、影响滞育的因素、滞育幼虫的形态变化、滞育生理特征、滞育幼虫的化学物质变化和我国小麦吸浆虫滞育区划等 6个方面 ,较全面地回顾总结了国内外小麦吸浆虫滞育研究的进展情况 ,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葡萄球菌呼吸相关双组分系统SrrAB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葡萄球菌呼吸相关双组分系统SrrAB能感应外界O2浓度,并将信号传至胞内,调控下游基因的转录,以应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有研究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SrrAB在有氧条件下促进毒力因子的表达,抑制生物膜的形成;在厌氧条件下抑制毒力因子的表达,促进生物膜的形成。另外,在有氧及厌氧条件下,金黄色葡萄球菌SrrAB调控生长代谢的途径也不一致。表皮葡萄球菌中也存在类似的双组分系统SrrAB,且与金黄色葡萄球菌SrrAB具有较高同源性,但目前尚不清楚两者在生长代谢及毒力调控方面的异同。结合课题组研究工作,简要综述葡萄球菌SrrAB的调控机制,着重比较其在有氧及厌氧条件下的调控差异,这对临床诊治葡萄球菌引起的感染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三.松毛虫的发生和消长规律 众所周知,各种生物的繁殖,虽因种类而有不同的特性,但和它的环境,必须是个统一体,环境有了改变,生物的繁殖亦随之而改变。松毛虫的发生消长亦不例外,如能把各种松毛虫的生物学特性和环境因子尤其和昆虫物候学有  相似文献   

13.
水螅的有性生殖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范学铭 《生物学通报》2004,39(12):53-53
水螅(Hydro)是低等多细胞动物,单体生活.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生殖方式为无性出芽生殖和有性生殖。无论是雌雄同体或雌雄异体水螅,由于对其生活环境的长期适应,它们对发生有性生殖的外界条件相对来说是有严格要求的。影响水螅发生有性生殖的外界因子,主要是温度的改变。  相似文献   

14.
海藻糖广泛存在于细菌、真菌、动物和植物中。它不仅作为能量储备物质,在外界环境胁迫或内部代谢紊乱时,也可作为保护因子,保护其生命体度过逆境。昆虫海藻糖合成酶与海藻糖酶分别是海藻糖合成与分解的关键酶,合成的海藻糖在海藻糖转运蛋白的帮助下由胞内进入胞外。胰岛素与脂动激素直接参与昆虫糖代谢,保幼激素与蜕皮激素通过和胰岛素与脂动激素通路偶联,间接参与调控昆虫海藻糖代谢。海藻糖代谢途径和昆虫生长发育密切相关,昆虫海藻糖代谢信号通路为开发害虫控制的新靶标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昆虫迁飞的调控基础及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江幸福  罗礼智 《生态学报》2008,28(6):2835-2835~2842
昆虫迁飞是在长期适应多变的环境过程中进化形成的一种行为对策,也是昆虫的种类和数量繁多,以及迁飞害虫经常暴发成灾的主要原因.昆虫迁飞行为的发生不仅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且受到本身生理因素的调控.目前,国内外对此类研究主要集中在生态环境、生理因素、行为学以及种群遗传学方面的调控机制.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昆虫迁飞行为发生的分子调控机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对国内外主要昆虫迁飞调控机制概述的基础上,对新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在昆虫迁飞调控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与展望.  相似文献   

16.
昆虫自然迁飞,是极其普遍的现象。为了进一步明确昆虫迁飞问题,常需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某些试验,而进行此种试验首先要解决如何能使昆虫作连续的飞翔,本文就此作些简单介绍。 一、昆虫飞翔所必须的条件 1.脚不和物体接触 飞翔是足和实物失去接触的反射反应。昆虫飞翔时,如果它的脚接触到物体,飞翔  相似文献   

17.
EPT昆虫群落分布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EPT昆虫与水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在2006年6-7月和9-10月分季在丹江口水库两条主水源河流上分设5个采样点,对EPT昆虫和水质采样检测。结果共检测到EPT昆虫780头,为12科16种(或种团),水质理化指标7项。简单相关分析与复相关分析都表明,氮浓度、磷浓度、生化需氧量与EPT昆虫密度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与EPT昆虫的种数呈极显著负相关(P<0.01)。典型相关分析表明,EPT昆虫组与环境因子组有极显著的正相关(P<0.0001),EPT昆虫组主要目为蜉蝣目和襀翅目,环境因子组主要因子为氮浓度、磷浓度、生化需氧量。由此得出:即使在低污染、低营养程度的水环境下,EPT昆虫与环境因子也表现出群体的显著相关性,环境因子对EPT昆虫分布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马世骏教授发表《论害虫大量发生及其预测(一)》及《昆虫动态与气象》等论著,提出害虫的猖獗周期性;庞雄飞先生对此表示了不同的意见,最近马世骏教授又撰文列述其见解,作者认为害虫猖獗周期性的问题,是昆虫数量生态学中的一个重大问题,弄清楚可以为害虫大量发生的预测预报提供理论依据,对生产实践有重大意义。因此,愿就个人见解,提出讨论。  相似文献   

19.
迁飞是昆虫长期适应资源与环境的季节性变化所形成的一种行为策略.迁飞昆虫不仅通过迁飞逃避不良环境,也因其极高的繁殖力确保种群在新的生境中实现快速增长甚至暴发成灾,对整个自然生态系统和农业生态系统影响甚大.本文首先基于部分迁飞概念,描述了迁飞型和居留型个体在形态、行为、生理上的差异,重点介绍了迁飞与生殖的耦合关系,以及诱导迁飞的外界环境因子,最后综述了昆虫迁飞行为调控的分子机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从感受不良环境信号到决定迁飞,从起飞、飞行、降落到决定继续迁飞或终止迁飞,这一系列过程受昆虫内分泌、表观等诸多因素的调控,但其背后的分子机制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0.
蚕分为桑蚕和柞蚕两种。我们北方主要以养柞蚕为主。柞蚕属完全变态昆虫,一个世代经卵、幼虫、蛹和成虫4个发育阶段,蚕是由神经系统来调节活动的,与周围环境保持协调关系。外界环境条件发生的任何变化,蚕体不能适应,表现出机能紊乱,发生病态。这里主要介绍一下柞蚕常见的病害和敌害,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