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抗蛇毒血清的问题及其发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林军 《蛇志》1991,3(4):43-45
抗蛇毒血清是世界公认的抢救蛇伤中毒最有效的药物。1887年 Henry Sewall 首先开始抗蛇毒血清的研究工作,台湾于1923年开始这方面的研究,广西医学院1960年在实验室内研制出抗银环蛇毒血清,到1969年,我国已研制出抗蝮蛇毒血清等5种抗蛇毒血清供临床应用.经过一百多年的发展,抗蛇毒血清的应用和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步.由于抗蛇毒血清来源于异种动物血清,在应用中尚存在血清过敏反应等实际问题,下面就其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方向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陈慧婷 《蛇志》2002,14(2):38-39
抗蛇毒血清是目前治疗毒蛇咬伤最理想的药物。从 1 971年以来我国先后成功研制了各种类型抗蛇毒血清 ,为治疗毒蛇咬伤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 [1 ]。现临床已普遍采用 ,疗效满意 ,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 ,如过敏反应的发生。作者采用分段稀释滴注法给予抗蛇毒血清治疗 1 5 8例毒蛇咬伤患者 ,其中有 5例用药 1周后出现血清病。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5例患者中 ,男 3例 ,女 2例 ;年龄 3 6~ 45岁 ,平均 40 .6岁。5例都是被蝮蛇咬伤 ,其中 1例被蛇咬伤 3次 ,1例被蛇咬伤 2次 ,其余 3例被蛇咬伤1次。均采用同一厂家生产的抗蝮蛇毒血清 ,皮试均…  相似文献   

3.
唐珍丽 《蛇志》1994,6(1):10-10
注射抗五步蛇毒血清致过敏性休克1例唐珍丽(桂林市中医院)抗五步蛇毒血清系用蛇毒免疫后的马血浆精制而成,临床上用于治疗五步蛇咬伤,疗效较好,现将我院在使用过程中引起过敏性休克1例报导如下。徐某,男,36岁,五步蛇咬伤左拇指8h,于1989年5月11日入...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竹叶青蛇咬伤治疗中抗蛇毒血清选用策略与优化.方法 收集我院157例竹叶青蛇咬伤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抗蛇毒血清的使用情况分为抗五步蛇毒血清单用组(A组)、抗蝮蛇毒血清单用组(B组)、两种抗蛇毒血清联用组(C组),分析比较各组的抗蛇毒血清使用量、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157例患者中共应用229支抗...  相似文献   

5.
汪国和 《蛇志》1994,6(1):13-13
特殊情况下应用过期抗蛇毒血清的体会汪国和(安徽省祁门县蛇伤研究所)92年5至8月份我们收治5例银环蛇咬伤中毒患者,经使用过期抗银环蛇毒血清治疗,全部治愈。现报道如下。典型病例:王某,男,27岁,农民,已婚,江西省乐平县塔前乡人。于92年7月2日上午7...  相似文献   

6.
精制抗蛇毒血清救治孕妇毒蛇咬伤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羊梅兰  陈康德 《蛇志》2001,13(2):22-25
目的 观察蛇毒毒素(神经毒、血循毒、混合毒)、抗蛇毒血清制品对孕妇和胎儿有影响。方法 对6种不同毒蛇咬伤的12例孕妇,采用精制抗蛇毒血清治疗,配合抗生素、中医中药等。结果 12例患者中治愈10例,占83.3%;好转2例,占16.7%,总有效率达100%。出生后新生儿全部存活,无畸形,发育正常。结论 抗蛇毒血清治疗孕妇毒蛇咬伤有显著疗效,使用过程中无明显的过敏反应,也无流产、早产及胎儿致畸现象。研究表明,胎盘的屏障作用完全可以抵御蛇毒素、抗蛇毒血清制品对胎儿的损害,关键是要尽早使用足量的抗蛇毒血清。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华眼镜蛇伤后不同时期应用抗蛇毒血清对机体保护作用的差异,为探索临床抗蛇毒血清使用的最佳有效时段提供依据。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6组(蛇毒组、40、60、80、100、120 min血清保护组),每组30只。动物经戊巴比妥腹麻,于单侧背部皮下及双侧小腿腓肠肌注射眼镜蛇毒以制备中华眼镜蛇毒挑战剂量(4×LD50)大鼠模型,分5个不同时段分别注射抗蛇毒血清,于注毒后连续观察3 h,统计各组平均存活时间、成活率及保护率。结果蛇毒组大鼠注入挑战剂量的眼镜蛇毒后,平均存活时间为(148.8±11.4)min,成活率仅为20%;其他血清保护组分别于注毒后40、60、80、100、120 min经腹腔注射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125 u血清/mg蛇毒),40 min血清组保护率达80%;60 min血清组存活率及保护率分别达到70%、50%,平均存活时间为(172.8±7.2)min,与蛇毒组相比有明显差异(P<0.01);而801、00 min血清组保护率依次下降,分别为40%、30%,但仍较蛇毒组显著提高(P<0.01);120 min血清组存活时间及保护率与蛇毒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利用中华眼镜蛇毒挑战剂量大鼠模型,通过不同时段施予同剂量抗血清,可显示出明显的机体保护时效性,该研究为探讨临床正确使用抗蛇毒血清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余方芳  范泉水  蓝海 《蛇志》2007,19(3):169-174
传统的抗蛇毒血清是从全毒免疫的马或绵羊的血清中提取,但目前的免疫方法包括对马或绵羊进行的超免也不能达到对大多数临床上重要的毒素都产生免疫应答的目标。目前利物浦大学的Simon. C. Wagstaff等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最新的研制抗蛇毒血清的方法—通过鉴定蛇毒金属蛋白酶(SVMPs,SVMPs主要是产生持续性致死性出血,SVMPs很复杂,它具有多种功能型,能作用于多种底物)中有重要临床意义的7个部分,并将它们改造成单链DNA作为免疫原免疫小鼠产生特异抗体。为研发更合理的抗蛇毒血清制备方法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抗蛇毒血清的研究和临床应用概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康德  羊梅兰 《蛇志》2000,12(3):65-68
抗蛇毒血清是用蛇毒作为抗原 ,给实验动物反复进行注射免疫 ,一定时间后使实验动物产生一定要求量的抗体 ,然后采血分离提纯而成 ,是专供治疗毒蛇咬伤的特异性生物制品 ,同时为蛇伤患者提供速效、高效、特效的药物。注射抗蛇毒血清使人体立即获得对相应蛇毒的抵抗力 ,以中和蛇毒的毒性作用 ,这就是蛇伤的人工被动免疫。抗蛇毒血清的疗效 ,虽然各国报道不一 ,但有一点是共同的 ,即无论是动物试验还是临床疗效 ,在现有的蛇伤药物中 ,还没有一种药物的疗效能超过它 ,其它药物目前还只能作为抗蛇毒血清的辅助治疗。1 抗蛇毒血清的种类及其特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中华眼镜蛇毒致局部组织损伤的6种治疗方法,通过动物实验进行疗效优劣比较,找出最佳治疗方法。方法用中华眼镜蛇毒制作动物家兔局部组织损伤模型,分别采用6种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局部治疗,观察其疗效。结果6种治疗方法从优到劣依次是:抗蛇毒血清局部注射-糜蛋白酶局部注射-蛇伤药酒外敷-坏死组织早期切除-局部烧灼法-局部组织切开冲洗。结论中华眼镜蛇伤致局部组织损伤的治疗方法应首选抗蛇毒血清局部注射和糜蛋白酶局部注射,其次选用蛇伤药酒外敷.  相似文献   

11.
抗蛇毒血清滴眼治疗眼镜蛇毒致眼外伤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单价抗眼镜蛇毒血清溶液滴眼治疗中华眼镜蛇毒(Naja naja atra,Chinese cobra)不慎进人眼睛引起外伤中毒性急性角膜炎的临床效果。方法观察1992~2002年我院急诊救治眼镜蛇喷毒或加工蛇毒时不慎蛇毒进人眼睛引起外伤性急性角膜炎8例男性病人,从受伤到就诊时间最快15min,最慢50min。就诊后立即用生理盐水冲洗受伤眼睛,紧接着给予单价抗眼镜蛇毒血清溶液滴人患眼0.5h后,用氯霉素眼药水、可的松(或地塞米松)眼药水交替滴眼,直至痊愈。结果使用抗蛇毒血清滴眼后局部疼痛、异物感等症状在20min内得到缓解,3天内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等角膜炎症状消失。8例病人均治愈,未留有后遗症。结论:单价抗眼镜蛇毒血清滴眼治疗中华眼镜蛇毒致眼外伤是非常方便有效的方法,可能与其能迅速中和眼睛内残留的蛇毒有关。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尚无多价抗蛇毒血清产品。本文试验仅是初步摸索,对目前抗蛇毒血清制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制造多价抗蛇毒血清的思路及生产方法。认为可以分为抗血循毒性蛇毒血清及抗神经毒性蛇毒血清二大类产品及几种制造方法。本文采用二种单价免疫马血浆混合后进行精制的方法来制造多价抗血循毒性蛇毒血清,并获得了成功,同时,对具体精制生产上的问题进行了讨论并提出了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13.
危型竹叶青蛇伤性DIC的救治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游剑明  饶新  何炳贵 《蛇志》2003,15(1):14-16
目的:通过比较单纯中医药治疗与抗蛇毒血清及中西医结合救治方法,观察竹叶青蛇伤性DIC患者的疗效。方法:用抗蛇毒血清、立止血及中西医结合的方法。从1996年8月至2002年9月,共收治危型竹叶青蛇伤性DIC患者25例。结果:25例均治愈。结论:抗蛇毒血清的早期应用是有效方法。抗五步蛇毒血清或抗蝮蛇毒血清和立止血合用,可以对竹叶青蛇毒的出血毒素和促凝毒性起较好的中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乌梢蛇血清的抗出血因子:一个有前途的抗蛇毒药物原料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松  黄接棠 《动物学报》2006,52(6):1113-1118
用柱层析和聚丙烯酰胺凝胶盘状电泳法,从乌梢蛇血清中分离纯化了一个抗出血因子。用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测得其分子量大约为65 kD;测定了五种蝮亚科蛇毒(尖吻蝮、竹叶青蛇、原矛头蝮、哈扑和短尾蝮)的最小出血剂量和乌梢蛇血清中抗出血因子对这五种蛇毒的抗出血活性;还测定了七种蛇毒(除上述五种毒蛇外,还包括圆斑蝰和银环蛇)的半数致死量,以及抗出血因子对中毒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显示:从乌梢蛇血清中提纯的抗出血因子的抗蛇毒活性,不仅可以抵抗它的捕食者尖吻蝮的蛇毒,而且还可以抵抗具出血活性的其它蛇毒;但它对不具出血活性的银环蛇毒的致死抑制作用不明显。该抗出血因子不仅在体外实验表现出强的中和出血毒素的活性,而且在体内实验中亦表现出对中毒小鼠良好的治疗作用,因而可能成为新的抗蛇毒药物的有前途的原料。乌梢蛇血清对血循毒的中和能力的获得,可能归因于尖吻蝮与乌梢蛇之间捕食与被捕食相互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张跃  黄文强  李景新  曾燕玲 《蛇志》2012,24(2):149-150
目的总结中西医结合抢救治疗蝰蛇咬伤的方法。方法采用抗蝮蛇毒血清和抗五步蛇毒血清配伍代替抗蝰蛇毒血清以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抢救治疗蝰蛇咬伤患者75例。结果 75例患者中,治愈58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死亡1例。有效率94.67%。结论在缺乏抗蝰蛇毒血清的情况下,抗蝮蛇毒血清和抗五步蛇毒血清配伍使用以及中西医结合综合抢救治疗蝰蛇咬伤能提高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本文报道了尖吻蝮蛇毒、蝮蛇毒及抗蛇毒血清能使接种S_(180)、EAC腹水癌的小鼠明显延长存活时间、降低接种率,但不能完全阻止痛细胞生长。体外具有较明显的导致,菡细胞肿胀、膜破裂,核纤维化,坏死等。从腹水酶活力测定及抗血清初步研究结果表明,癌细胞病变中产生的某些抗原物质可能与蛇毒中的酶和毒蛋白相近。因此注射蛇毒后可在体内产生相关抗体,中和癌细胞产生的毒素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五步蛇毒血清所致血清病的临床特点,总结其治疗方法及可预防性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447例使用抗五步蛇毒血清治疗的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30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血清病症状,采用抗变态反应等治疗。结果 30例患者均治愈,住院治疗时间1~8天,平均3.53天。结论抗五步蛇毒血清致血清病患者及时给予抗变态反应治疗,其预后良好,按规范用药以及临床中早发现并及时处理是防治关键。  相似文献   

18.
抗蝮蛇毒血清致血清病6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周文军 《蛇志》2009,21(2):115-116
目的通过对抗蝮蛇毒血清致血清病的治疗,观察其疗效及可能的预防手段.方法回顾性分析1576例使用抗蝮蛇毒血清治疗的蝮蛇咬伤患者,常规采用抗蝮蛇毒血清分段稀释滴注法,其中65例患者在治疗后出现血清病,采用抗变态反应治疗。蛄果65例患者均治愈.临床使用抗蝮蛇毒血清治疗的同时加用糖皮质激素7天以上的532例患者无1例出现血清病.结论抗蝮蛇毒血清致血清病及时给予抗变态反应治疗,其预后良好;蝮蛇咬伤后足量、全程应用糖皮质激素是预防血清病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我国产有近五十种毒蛇中,具有剧毒且对人畜危害较大者,约有十几种,即银环蛇,眼镜蛇,金环蛇,眼镜王蛇,蝰蛇,蝮蛇,尖吻蝮,竹叶青,烙铁头蛇及常见的几种海蛇。我国抗蛇毒血清的研制,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及至1970年始有抗蛇毒血清供临床使用。目前计有四种产品,即精制抗蝮蛇毒血清,精制抗尖吻蝮蛇毒血清,精制抗银环蛇毒血清和精制抗眼镜蛇毒血清。现正陆续研制抗蝰蛇毒血清,抗金环蛇毒血清等,为治疗我国毒蛇咬伤中毒患者提供可靠的特效药。  相似文献   

20.
袁汉宁 《蛇志》2012,(4):379-380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联合抗蛇毒血清救治银环蛇咬伤中毒致呼吸麻痹的效果。方法对我院急诊科联合应用有创机械通气和抗银环蛇毒血清救治的25例银环蛇咬伤中毒致呼吸麻醉患者的经验进行总结。结果经机械通气联合抗银环蛇毒血清治疗后,25例患者全部治愈出院。结论及时应用机械通气呼吸支持,配合应用抗银环蛇毒血清中和蛇毒治疗是提高银环蛇咬伤致呼吸麻痹抢救成功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