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加州斯坦福“时代论坛报”(Times Tribune)1987年12月18日报道,美国基因工程公司(Genenteeh Inc.)发现一种能贴附于爱滋病病毒的分子能有效地防止病毒感染健康细胞,这一发现可能对发展一种治疗爱滋病的新方法有重大意义。在当天出版的“科学”杂志上,南三蕃市的研究者报道:实验业已证明,基因工程合成的分子起着有效地诱使爱滋病病毒远离可能易被攻击的免疫系统细胞的作用。“这是十分有效的,它能完全阻止体外(试管内)的感染,”美国基因工程公司的高级研究人员、该报道的作者Daniel Capon博士说,“但我们尚不清楚它对人是否有疗效。”虽然该工作迄今仍局限于实验室,但基因工程公司和其它实验室的科学家认为这种  相似文献   

2.
爱滋病(即后天性免疫缺陷综合症)是分子生物学时代的首要疾病。对于爱滋病的研究不仅具有医学上的迫切性,而且它们能给科学家们用新工具解决新问题提供一个极好的机会。爱滋病在美国已传播六年之久,尽管我们对爱滋病诸多方面的了解已经超过了人类更加熟悉的一  相似文献   

3.
1994年3月和1995年5月,在美国召开的两次IL-12专题学术会议指出,细胞因子IL-12有可能广泛用来治疗和预防感染(如血吸虫、疟疾、结核、利什曼原虫和爱滋病)和肿瘤。因而IL-12具有“热门分子”和“魔弹”的美称。1995年7月23—29日,在旧金山举行第九届国际免疫学会上介绍了56篇IL-12研究摘要,进一步地提供了IL-12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4.
从美国本国用于输血的血源中筛选出染上爱滋病(AIDS)的血液的检测法已获成功。上个春季被认可的这种方法,对筛选出被爱滋病病毒污染的血液非常有价值。据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的一位官员说,用该法基本上可检测出每种潜在传染的受污染血的部分。通过对一百多万份血液进行爱滋病检测的结果,引起对于这些检测法的重视。所检测的这些血是在美国的131个中心从4月22日到6月16日收集的,它大约相当于那些中心所收集血的70%。尽管官员们做了看来是成功的努力,说服人们避免冒险从献血者那里染上这种病,但一  相似文献   

5.
挑战者们对于研制引起后天性免疫缺乏综合症(爱滋病)的HTLV-Ⅲ病毒试验品和疫苗及乙型肝炎疫苗,明显地变得更强烈、更紧迫了。美国和法国的研究人员在一项合作研究中从4个爱滋病患者淋巴细胞中发现了乙型肝炎病毒的DNA顺序。据科学家报道(Science,第229卷,1985年8月9日第561~563页),这种病毒DNA以游离状态存  相似文献   

6.
奥林帕司光学仪器公司和美国United Biomedical(UB)公司联合开发了一种检测爱滋病毒抗体的新试剂盒,预计今秋开始出售。爱滋病病毒外膜蛋白上有100多个抗原决定簇,以往用的EIA试剂盒用钝化的病毒作抗原,且易混入培养时所用的细胞中的杂蛋白,因而检测时易出现假阳性。UB公司的负责人之一王昌义(音译)发现病毒外  相似文献   

7.
爱滋病正越来越广泛地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全世界已有1000多个组织和研究机构对爱滋病的诊断、治疗和防疫进行研究,并出售有关的药物。新的方法层也不穷。予计到1996年爱滋病市场总额可达到31亿美元。各生物技术公司竞相推出他们的新产品和新成果,使爱滋病研究正一步步深入。 电核公司(Elecsro—Nucleonics)改进了血液筛选实验,使那些被错误鉴定为对HTLV-Ⅲ抗体呈阳性反应的血液样品数量降低了一半。 Bio-Rad实验室(Bio Rad Laboratories)提出了关于爱滋病抗体有说服力的实验,同样具有预测和诊断价值。爱滋病患者,同性恋未患爱滋病者和正常人对三种不同的蛋白质具有不同的反应。  相似文献   

8.
杜邦公司(威尔明顿,特拉华)通过购买Molecular Biosystems公司(圣迭戈,加利福尼亚)的酶检测方法的专利权(终止期限为1985年12月31日)发展了它的筛选检验爱滋病(AIDS)的方法。该方法是测定红血球中腺苷脱氨酶(ADA)的含量。很快公布的初步研究结果揭示出爱滋病和与爱滋病有关的综合症(ARC)病人的血样中,以及一定比率的具有HTLV-Ⅲ病毒抗体,但没有爱滋病症状的病人中,ADA含量大量增加。Molecular Biosystems公司于1985年2月获得了这种检测法的专利权,它与Du Pont公司及几个医学中心正在  相似文献   

9.
爱滋病实验鼠是否具危险性?除了人类和部分灵长类之外,其它动物都不会感染爱滋病毒。老鼠也不会受到感染。美国国立感染症与变态反应研究所,他们利用基因重组的方法研究爱滋病,把爱滋病毒的基因植入老鼠的受精卵中,植入后受精卵进行细胞分裂并发育成幼鼠,幼鼠的细胞...  相似文献   

10.
据英国科研人员研究,爱滋(AIDS)病毒感染两周内可能引起脑病。这一研究结果表明,爱滋病毒并不一定需要几年的潜伏时间,爱滋病毒的影响也并非仅限于破坏瓦解患者的免疫系统. 伦敦Middlesex医院医学院的卡恩及其同事描述了三名发烧、全身不适和情绪改变的病人的情况。两周后病人出现癫痫样发作,脑电图为病毒性脑炎特征性脑电图.所有这些表明病人血清中有抗爱滋病毒的抗体存在的迹象。卡恩认为,爱滋病毒抗体的发现——与行为改变及中枢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相符——并不会  相似文献   

11.
<正> 1981年美国首先发现AIDS病患者,其主要表现为出现原出不明的免疫功能不全的男性同性恋者伴发卡氏肺囊虫肺炎、白色念珠菌感染及Kaposi肉瘤等。其后在经常静脉注射药物的人群中亦出现AIDS病患者。免疫学调查表明AIDS病患者除见于血友病、接受输血者外,还见于有异性接触史的人中。1983年发现淋巴腺相关病毒(LAV),1984年分离出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Ⅲ型(HTLV-Ⅲ)及AIDS病相关病毒(ARV),1986年后,作为AIDS病的病原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 1982年美国将AIDS病定义为有细胞免疫功能不全、尤其是T4细胞降低,有卡氏肺囊虫肺炎、白色念珠菌感染及并发Kaposi肉  相似文献   

12.
<正> 一、AIDS病型的分类 根据美国CDC对AIDS病型新的分类方法,可分为: 第一类,急性感染:出现一过性类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后,爱滋病毒(HIV)抗体阳转。 第二类,无症状感染:抗体为阳性,但无相当于第三、四类临床症状且临床检查所见属正常范围者,除此以外者可分为两个亚类。  相似文献   

13.
世界上爱滋病患者约有16万人,爱滋病是由一种称为HIV(人类免疫缺损性病毒)的微生物而引起的。这种病毒入侵机体后不但能摧毁人体的免疫系统,使机体成为易被各种微生物攻击的目标,而且还会控制免疫细胞使之为复制HIV服务。为了攻克爱滋病,医药研究人员试图寻找出一种能消灭HIV,帮助重建免疫系统、恢复  相似文献   

14.
“超级癌症”就是爱滋病,潜伏期较长的一种不治之症,科学家已查明其病因以采取对策,目前,这种死亡率特高的病在西方国家里引起恐慌。在成年人当中有两种病-T细胞的血病和获得性免疫缺损综合症(AIDD)或称爱滋病,后者广为流行,至今成为无法治愈的严重疾病,这两种病均由人类T细胞白血病病毒(HTLV)所引起的。  相似文献   

15.
乙丑话虫牛     
<正> 《甲子话虫鼠》在昆虫知识(1984(1):40—42)刊登后,感谢一些朋友鼓励我写下去;同时又指出我把“前2个甲子(1864)”误写成“光绪元年”,应更正为“同治三年“。自己又检查出“前43个甲子(公元前586)”应为“597”,而此年并无蝗灾记载,故应删除;至于“推到前60个甲子(公元前1617)”的提法,严格地说也欠妥,因以天干与地支组合纪年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四年后逢第一个甲子年(公元前837),故至今仅有48个甲子年。 乙丑年来谈论昆虫与牛,是不愁没有素材的,应注意的却是莫犯“吹“嫌。  相似文献   

16.
爱滋病毒与免疫系统及疫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已发现引发爱滋病(acguireilimmunedeficiencysyndrome,AIDS)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HIV),有2种:HIV1型和HIV2型。科学家们在1984年首先发现了HIV1,这就是我们常指在非洲中部的国家、美国、欧洲、澳洲、亚洲等地引发爱滋病的病毒。后来,又在非洲西部的爱滋病人的血液中发现了HIV2。现在,HIV2已蔓延到了以上提到的国家和地区。HIV1和HIV2在结构上基本相同(在HIV血检中,这两种HIV的抗体都要查),其不同之处是,HIVZ比HIVI所引起的病程要缓慢一些,引起的临床症状也略为…  相似文献   

17.
宝福凯 《生命科学》1994,6(4):11-15
艾滋病研究现状与展望宝福凯(昆明医学院基础医学部650031)1引言1981年美国首先报道,在男性同性恋者中发现卡氏肺囊中肺炎和Kaposi肉瘤发病率异常增高。患者同时伴有体内TH细胞(CD。”细胞)的明显减少或消失,表现出细胞免疫功能的严重缺陷,这...  相似文献   

18.
从事生物技术和制药工业的人士,长期以来致力于发展一种能产生HIV病毒抗体的AIDS疫苗。但是,为了使这种预防疫苗真正有效,它必须能在生殖粘膜上产生抗体,来阻止病毒的性接触传染。在美国和欧洲,同性恋性接触和静脉注射药物的使用是HIV病毒的主要传播途径。但是,在世界其它地区,在西方国家也同样:异性性接触被指责为爱滋病毒的快速蔓延途径。对于发展由异性接触引起的HIV病毒传染的预防疫苗,美国的一组研究人员报导了这方面的可能是最大的突破。在Preston Marx的领导下,美国新墨西哥州地区灵长动物实验室(Holloman空军基地,新墨西哥州)的一组研究人员研制出的疫苗,使一组恒河猴在猿猴免疫缺陷性病毒(SIV)的阴道侵染中得到保护。  相似文献   

19.
夏蜡梅属的细胞地理学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李林初   《广西植物》1989,9(4):311-316
本文首次报道西美蜡梅(Calycanthus occidentalis)的核型为K(2n)=22=20m(2SAT)+2sm,与美国蜡梅的变种光叶红(C.floridus var.oblongifolius)同属“2A”类型但较为原始,它们都比“1A”的夏蜡梅(C.chinensis)进化,三者由原始到进步的顺序可能为夏蜡梅—→西美蜡梅—→美国蜡梅(光叶红)。夏蜡梅属可能以较原始的夏蜡梅起源于东亚(中国),再东向迁移到北美洲(美国)形成西美蜡梅和美国蜡梅(光叶红)。  相似文献   

20.
美国生态学会 (ESA)于 2 0 0 3年 2月起正式出版、发行一种新的生态学刊物“FrontiersinEcologyandtheEnvironment”(FrontEcolEnviron) (生态学与环境科学前沿 )。这是继“Ecology”、“EcologicalMonographs”、“EcologicalApplications”之后 ,美国生态学会出版的第四种学术刊物。与前三种刊物相比较 ,“FrontEcolEnviron”的特点是试图全面反映生态学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 ,尤其强调生态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应用。除学术论文外 ,还包括编者按、与生态学和环境科学有关的重大国际新闻、观点、论坛、专题争论、定期专栏等内容。“Fr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