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黄地老虎是棉花苗期的主要害虫。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自1970年以来,逐年有加重的趋势。一般年份部分地片发生较重。1973年曾在棉田严重发生,少数地段造成严重缺苗断垄,直接影响棉花生产。 我县从1967年以来,早春在葱花地以糖醋盆诱捕越冬代成虫,供作短期预报的依据,从1972年开始,各测报基点采用此方法捕蛾,不但指导田间查卵、查虫,也能减轻幼虫为害。从诱捕成虫看出,如无特殊气象变化,在一定数量的葱花上诱捕成虫数量越多,当年发生程度越重。如1973年从4月23—5月19日捕蛾,千朵葱花捕蛾1,147头,结果田间落卵每平方米30.6粒,造成大发生。  相似文献   

2.
白边地老虎 Euxoa oberthuri(Leech)是我区苗期主要害虫,对谷子、糜子、高粱、大豆、玉米等幼苗危害甚重,常造成缺苗断垄,甚至毁种。 1965年发现地老虎在我区发生种类与发生规律和前人所述不同,当时根据生产需要,开展了大面积防治。几年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在农业学大寨的群众运动中,同贫下中农相结合,大搞科学实验,开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我县大部分地区推广了玉米、棉花夹种。随着耕作制度的改变,玉米螟的发生规律也相应地起了变化。本来以害玉米为主,现在变为既害玉米又害棉花。往往造成棉花蛀秆断头、烂铃。1976年全县调查,二代玉米螟为害棉花,蛀秆率0.8%,三代高达43.3%,三代棉桃蛀铃率平均6.7%,高的达14%,减产一成左右,严重地影响了棉花的产量和质量。为了控制玉米螟对棉花的危害,我们对玉米螟侵入棉田的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为了充分利用土地潜力,我区粮、棉套种面积逐年扩大。在新的耕作制度下,有些粮棉病虫的发生为害,也起了相应的变化。特别是棉麦连年套种,秋季在棉垄里套种小麦,明年春季又在麦垄里套种棉花,土地不能翻耕,这就给柿红蜘蛛安全越冬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而早春套种的小麦又是越冬棉红蜘蛛的丰富食料和繁殖场所。过去我区已被控制下去的棉红蜘蛛,这几年在棉麦套种的社队又有所回升,为害面积逐年扩大。而且套种棉田棉红蜘蛛的发生为害与一般平作棉田不一样,平作棉田的越冬代成虫先从地头、地边、垄沟、井台、坟头等场所,由点到面传播,呈波浪形扩散,因此在棉花幼苗期为害极轻,经过点片防治或结合治蚜,基本上就能控制下去。但是,在套种棉田苗期受害早,发生普遍,面积大,虫量多,如防治失时,在麦收后就会迅速蔓延到大面积粮、棉作物上为害。  相似文献   

5.
小地老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地下害虫之一。为害多种作物的幼苗,其中以玉米、谷子、高粱、马铃薯、甜菜、亚麻及蔬菜等受害最为严重。受害程度因不同地区和不同年份而异。1959、1961、1964年在内蒙古西部黑河流域和河套灌区均猖獗为害,轻者缺苗断  相似文献   

6.
北京郊区种芝麻通常在5月上旬播种,整个苗期均受到地老虎的为害,常造成缺苗断垄,以至重播改种。 为了解决芝麻保苗问题,我们以通县台湖公社台湖大队为试验基点,采取“三结合”的方式,进行防治研究,广泛总结群众经验,基本上摸清了地老虎发生为害芝麻苗期的特点,并初步找出了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7.
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在毛主席革命路线指引下,泗洪县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实行专业测报和群众测报相结合,向长中期预报迈进。1974年整理了过去16年小地老虎的蛾量、幼虫密度、危害率以及有关气象资料,并进行了统计分析,测定了单相关和多相关,找出了相应的预报发生量的迴归式,试作了1975年和1976年的长中期预报。通过实践,基本准确,不仅提高了预报水平,而且提高了服务质量,从而控制了小地老虎的危害。  相似文献   

8.
小地老虎生活习性及防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是重大农、林害虫,对它的生活习性和防治等各地已作了不少研究,但在广西迄今尚未曾进行过较系统的研究。据1960年全区农作物害虫普查结果,证明此虫在全区都有分布,为害也很重。区农料所从1958年起,先后对其生活史、成虫和幼虫习性以及防治试验等作了一些观察,现整理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前 言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emberg是我省低洼涝区春播作物苗期的主要害虫,为害粮食、棉麻、蔬菜等多种作物,一般年份缺苗断垅10%左右,严重发生年受害50-70%,甚至毁种重播2,3次。以往各地采用药剂喷粉、喷液、灌注及鲜草饵等防治方法,对保苗  相似文献   

10.
地老虎(Agrotis segetum Schiff.)是新疆农作物的大害虫。1958年我们进行666拌棉种防治试验结果,肯定6%666粉以1.2%用量为好,1959年在各县人民公社大量推广,即获没有缺苗的成绩。 在此基础上,我们于1959年试用20%666拌种,兹将试验结果及人民公社的拌种情况,初步总结于后,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地老虎(Euxoa segetum)是新疆多种农作物的主要害虫。虫口密度最高时,每平方米可达150头。为了探索新的防治途径,我们于1973年开始应用颗粒体病毒防治黄地老虎。室内外试验表明,此病毒对黄地老虎的感染力强,死亡率高。现将研究结果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12.
文山州小地老虎发生及迁飞规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丁蕙淑 《昆虫知识》1992,29(1):10-13
<正>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 Rott.是世界性重要农业害虫,也是文山州山区、坝区大小春旱地作物主要害虫之一,受害轻者缺苗断垄,重者翻犁重栽。为了掌握该虫在我州的发生及迁飞规律,作者于1979~1987年进行了本项研究,其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旗各地普遍发生地老虎,造成轻重不同程度的损失,特别在甜菜产区被害轻的缺苗断壠,严重的毁种。在历午防治经验的基础上,1964午采用毒土、毒砂的办法进行示范防治,收到了圆满的防治效果,杀虫率达94.2%,对四龄以上老熟幼虫亦有85%以上的效果。具体办法是:每亩用6%666粉一份、湿  相似文献   

14.
小地老虎[Agrotis ypsilon(Rottemburg)]俗名土蚕,土头蚕,是微山湖一带高粱,蒜、大麦、小麦,棉花最严重的害虫之一。小地老虎的幼虫白天隐藏在土下,晚上出来为害高粱、蒜、大麦,小麦,棉花等的幼苗,即在靠近表土的部位咬断。被害的幼苗,白天经太阳一晒,即乾枯。为害较轻者造成缺苗,重者全部吃光,严重的影响到高粱,蒜,大麦、小麦,棉花的增产。如济宁县三区胡营乡东村杨白荣的二亩高粱,被  相似文献   

15.
棉田草蛉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蛉成虫和幼虫能捕食粮、棉、果、树、蔬菜等作物上的多种害虫的多种虫态,是较有利用前途的天敌昆虫。为了摸清各种因子对棉田草蛉种群数量的影响,为保护和利用草蛉提供依据,我们从1974至1976年先后在汉阳、天门、广济、襄阳等县,对草蛉的田间生态作了一些调查和观察,现整理于下。  相似文献   

16.
棉田玉米螟的田间发生为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立春  邵晓泉 《昆虫知识》1994,31(5):277-279
灯下所诱玉米螟Ostriniafurnacalis(Güenée)雌蛾,二、三代分别为76.05%及59.91%,蛾峰后4~5天出现卵峰。主茎叶及棉株下部的卵量随产卵时间的推移,逐渐递减,而趋向棉株上部及外围。二代卵以下部2~3层为多,三代卵以2~4层果枝为多,内围多于外围;93%以上的卵产于绿叶反面;棉田卵寄生的高低与施药有关,且明显低于玉米田;二代5~10层蛀茎占总数的84.44%,三代4~8层蛀铃占59.79%。卵密度不同,蛀铃分布也不同。  相似文献   

17.
湖北省棉田蜘蛛发生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摸清棉田蜘蛛的种类、发生、消长规律、各种环境因子对蜘蛛的影响,为保护、利用及棉虫的“综合防治”提供依据,1975—1977连续三年对湖北省三个不同棉区有代表性的四个县  相似文献   

18.
<正> 晋南棉区农作物种类较为单纯,麦棉面积近90%左右。以往棉铃虫二、三代主要集中在棉田为害,一代主要在麦田和春性杂草上发生。近年来棉田塑膜覆盖技术广泛应用,有些地方已达总棉田的60~80%以上。棉田生态条件的变化,促使棉花生长发育加快,可能诱使棉铃虫一代在棉田发生。1984~1986年对此进行较系统观察和研究,为制定防治策略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两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与为害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2002年在河北省南皮县对2种防治措施下转Bt基因田绿盲蝽LyguslucorumMayre的发生与为害进行的系统调查表明,采用生物农药和低毒化学农药防治4次,Bt棉田绿盲蝽的发生为害较为严重,9月上旬发生高峰期种群密度为7.2头10株,显著高于防治指标,第2代绿盲蝽为害高峰期,叶片被害率为19.4%;采用当地棉农化学防治方法施用农药7次,Bt棉田绿盲蝽发生为害较轻,发生高峰期(8月中旬)种群密度为2.0头10株,第2代绿盲蝽为害高峰期,叶片被害率为4.8%。讨论指出绿盲蝽已成为转Bt基因棉生产中的重要问题,应加快绿盲蝽在转Bt基因棉田的生态调控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区棉田盲错主要是绿盲蝽LyguslucorumMayer-Dur和中黑盲格AdelphocorissuturalisJakovlev。以往在露地棉田中,两虫3、4月孵化,在营信、营子等越冬寄主上繁殖1~2代后,于5月中上旬至6月上中旬才迁入棉田为害。两虫均以成、若虫刺吸棉汁,为害棉株的嫩头、嫩叶、花蕾和幼钩等部位,造成董、铃大量脱落,破头破叶和枝叶丛生,是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自1982年起,我区采用地膜植棉新技术,并逐年扩大面积。随着寄主生境的改变,棉田育格的发生也相应地发生了变化,逐渐成为地膜棉田苗期的主要害虫。据观察,地膜棉破膜出苗后生长点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