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付华林 《化石》2012,(2):61-65
所谓化石修理,通俗地说就是将从野外采集回来的化石标本,通过化石修理人员的专业修理技术,把包裹在化石标本周围的泥沙、岩石恰到好处地清理掉,使标本中的古生物遗迹、遗体形态特征暴露得更明显、更突出,使科研人员研究更方便,在标本展出时更形象、更生动,为科学普及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2.
中国科学院西藏工作队所采集的大批标本中,有硬齿鱼化石一块,是代表这一类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也代表西藏地区脊椎动物化石的第一次发现,化石本身又是代表可以与欧洲侏罗纪地层相此较的一种海相鱼类,所以是很有兴趣而重要的发现。承该队队长李璞同志交给我们研究,敬表谢意。可惜的是这个标本的产出地点兴确实层位,未能确定。据李璞同志面告,这块标本是1952年1月在昌都工作时,由一位藏族同胞送来的。据那位藏族同胞说是在昌都喇嘛寺下面检到的。以后工作队同志曾在那地区寻找过,但没有进一步的发现。可是依据标本的岩石性质,它与喇嘛寺下的岩石性质有些相同。照李  相似文献   

3.
《化石》1990年第1期曾介绍过剑桥—哥本哈根联合考察队在格陵兰进行古生物考察情况。读者可能还想知道,他们历尽艰险之后,科考成果如何,有何重大发现。本文将介绍他们这次科考成果之一,以飨读者。古生物学家们冒严寒、闯北极冰原,目的是寻找泥盆纪(约3.5亿年前)的、最早的四足动物祖先。他们不虚此行,发掘到大批化石标本,满载而归,经室内精心修理后,化石周围的岩石被除去,完美的动物骨骼化石就清楚地显露出来了。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标本要数鱼石螈腿骨化石(图 1.a.是前腿,b.是后腿)。一眼望去,人们就会发觉,这些腿骨标本上的脚趾头数太多了,一只脚上竟有七、八个趾头!这大大超过了通常的五个趾头的数目。自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之后,“从鱼到人”的学说已是妇孺皆知了。为证实这一科学论断,一代又一代科学家为此付出毕生的辛劳,以求获取具有说服力的过硬的证据。  相似文献   

4.
<正> 制作脊椎动物化石标本的薄片,其目的是通过显微镜的检查,探明脊椎动物化石细微构造的特征,了解这些细微结构的演化过程,这些细微结构与机能以及和它们的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制作脊椎动物化石的显微镜标本一般采用岩石薄片标本磨片法,由于脊椎动物化石  相似文献   

5.
藏南宗卓组滑塌堆积中的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放射虫化石的研究在国外自上一世纪即已开始,但长期来被认为地层价值不大.近廿年来,随着研究技术的改进,在中、新生代地层划分中,放射虫化石已证明是极其有用的.我国放射虫化石研究很少,且多属切片研究.根据 Pessagno 和 Newport 叙述的方法,最近我们成功地从硅质岩中萃取出良好的化石个体.岩石标本为尹集祥同志采自江孜以东约50公里的穷堆村北山.一块(80R_1)为浅绿色硅岩,取自宗卓组中直径约3米的岩块;另一块(80R_2)取自该岩块附近砂页岩基质中的深灰  相似文献   

6.
董为 《化石》2007,(2):5-7
古生物学的研究对象是化石标本,要对标本的内外形态进行观察和比较,然后对化石标本进行分类,确定它们的系统位置及其在演化中的意义。在观察标本的内部形态时,通常是通过实体解剖打开标本进行观察。但是对于一些非常稀有和珍贵的化石标本来说,解剖意味着对化石标本的不可逆转的  相似文献   

7.
制作脊椎动物化石标本的薄片,其目的是通过显微镜的检查,探明其细微构造特征,了解这些细微结构的演化过程,以及这些细微结构和机能与生活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等。切片:制作脊椎动物化石的显微镜标本一般采用岩石薄片标本切片法。由于脊椎动物化石标本很脆,易碎,在制作薄片之前,需用粘合剂加固。制作恐龙蛋皮化石标本的薄片,同样要经过对标本的加固这一步。  相似文献   

8.
前言 二叠纪的轮藻化石是较为罕见的,在长达180年的轮藻化石研究史中,仅从美国堪萨斯州和苏联俄罗斯地台南部报道了几个化石种。 近年来,二叠纪的轮藻化石接连在我国辽宁、甘肃、新疆、河南等省被发现。本文系我国的首次报道,计2属4种:Gemmichara sinensis n.gen.et sp.,Paracuneatochara jinxiensis n.gen.et sp.,P.nanpiaoensis n.gen.et sp.和P.gansuensis n.gen. et sp.,它们产自辽宁省锦西县和甘肃省肃南县境内。最初是在辽宁区测队和甘肃区测队采集的叶肢介化石的岩石标本上发现的。1983年5月笔者和沈炎彬、辽宁区测队李超  相似文献   

9.
湖北大洪山浅变质岩系“应山群”微体植物化石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北部大洪山东南部浅变质岩系“应山群”包括了早古生代和前寒武纪地层。本文记述了京山县晚震旦世白兆山组上段黑色硅质岩的岩石切片中首次发现的微体植物化石。化石以丝状体为主,球状体较少,前者可归入Siphonophycus属。此外还见不少黄铁矿交代的丝体化石,它们大体上还保持着原来丝体的外部形态。球状体化石(Sphaeromorphs)均单个产出。白兆山组微体植物化石的发现,不仅丰富了“应山群”的古生物资料,而且为今后在浅变质岩系的岩石切片中寻找微体植物化石指出了希望。  相似文献   

10.
这里記述的标本是1961年中山大学地貭地理系在广东韶关附近黃崗岭采到的。化石保存在紫紅色含云母細砂岩中,具体层位不詳。惟岩石稜角保存完好,估計距原产地不甚远。岩石表面仅出露有两胸鰭近节(proximal segment)及部分殘破躯甲,經修理后,又找到两个保存尚好的头甲,經过观察,代表沟鳞魚属(Bothriolepis)一新种。  相似文献   

11.
有壳变形虫(testate amoebae)的演化历史最早可追溯至新元古代早期, 以该时期北美、华北、挪威以及澳洲等多个地区浅海相碳酸盐岩、页岩中发现的瓶状微体化石(vase-shaped microfossils)为标志。此前认为, 显生宙的有壳变形虫最早出现在早泥盆世。长期以来, 早古生代的地层中未发现这类原生生物的明确化石证据。本研究通过对岩石样品进行常规孢粉酸泡分析处理和切磨岩石薄片, 获取原位保存的化石标本的技术方法, 从贵州东部剑河县交榜剖面出露的寒武系杷榔组(第2统第4阶)中获得数枚有壳变形虫(testate amoebae)化石标本。基于标本的显微形态特征, 并结合激光拉曼光谱等研究, 对原先记述为疑源类的Plagasphaera balangensisP. sp. A两形态种进行重新认识和描述。由于它们在结构和形态上与一些现生的鳞壳虫目(Euglyphida)有壳变形虫极为相似, 因此将先前定为疑源类的Plagasphaera balangensisP. sp. A两形态属、种名, 分别修订为Palaeoassulina balangensis gen. et sp. nov.和?Palaeoassulina sp. A。该发现不仅将显生宙有壳变形虫的原有化石记录从晚古生代泥盆纪向前延伸至寒武纪早期, 还为调查研究有壳变形虫的系统演化提供关键的生物化石证据。  相似文献   

12.
这里記述的一些哺乳动物化石,其中一部分是1954年广东省文物保管委員会在肇庆收集到的,另一部分是賈兰坡先生于1956年在广东肇庆采集的。肇庆的标本发現于該县七星岩一洞穴中,其中有一块合化石的岩石标本,岩性:黃褐色粘土,胶結致密,比较坚硬,其中常見有石英、方解石等碎块。  相似文献   

13.
贵州瓮安上震旦统陡山沱组骨针状假化石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薄片观察,贵州瓮安上震旦统陡山沱组底部的岩石中保存许多不透明的海绵骨针状物体。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分析表明,它们不是化石而是毒砂矿物晶体。因此,薄片中见到的矿化的海绵骨针状化石,尤其是前寒武纪的骨针状化石,需应用多种手段的测试才能够可靠地确认。  相似文献   

14.
华南埃迪卡拉系陡山沱组燧石结核中保存丰富的疑源类化石,对它们的研究一直以岩石切片为手段,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对其三维形态的恢复、系统分类的讨论,以及不同埋藏相下化石组成的对比。本研究尝试用氢氟酸浸解燧石结核来获取立体保存的疑源类标本。本实验使用4%(体积分数)的稀氢氟酸配合20目和400目尼龙筛网,以每2-3小时一次的频率收集酸浸解残余,从来自宜昌地区晓峰河和五指山剖面的陡山沱组二段燧石结核中获得了一些硅质标本,包括立体保存的球状疑源类和疑似化石的片状标本。其中,球状疑源类保存了膜壳塑性变形、膜壳外板片状装饰、内部小球体等结构特征,与从燧石结核岩石薄片中获得的标本和从磷块岩中酸浸解获得的立体磷酸盐化标本完全可以对比;它们的保存状态显示多数标本为疑源类的硅质铸模。本研究表明,作为岩石薄片法的重要补充,氢氟酸浸解法在分离和研究埃迪卡拉系燧石中保存的硅化疑源类上有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15.
我国自一九六○年以来,陆续在贵州织金下三叠统、广东开恩下侏罗统、福建华安上二叠统以及陕西麟游下三叠统均采获有蛇尾化石,使我国的蛇尾化石纪录逐渐丰富.近又于我国西部边陲获新的资料.一九八○年武汉地质学院西藏科考队与西藏地质局第二地质大队科考分队共同组成地质部高原地调大队四分队,在阿里地区日土县多玛区热维尔西北支沟中,采得较完好的蛇尾化石标本.化石产在褐黄色含生物碎屑的泥灰岩中,同一块标本上有三个蛇  相似文献   

16.
广东茂名龟科化石一新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茂名早第三紀地层中盛产龟鼈类化石,但大多为无盾龟(Anosteira)类。1958年,本文后一作者曾前往該地作过一次采集,获得了一批龟鼈类及其他脊椎动物化石。龟鼈类中除絕大多数仍为无盾龟类外,还有新的鼈类和龟类各一种。后一种化石因为保存不好,未能詳为鉴定。 1962年初。中国科学院杜潤生秘书长在广东旅行期間,得到了一件龟类化石标本,承轉交笔者鉴定。从标本的保存方式和标本上所附的岩性观察,我們认为該化石无疑也产  相似文献   

17.
1960年曾在一短篇报导中简单地就产自贵州仁怀茅台、新桥月亮田两块石板中所含化石加以初步鉴定当作可能为幻龙化石,未定名称。这一文发表不久就接到瑞士愁内溪孔施乃德教授来信,指出这化石可能不是幻龙而为鱼龙。直到最近我有机会研究一些新的幻龙和鱼龙化石,才有机会把仁怀标本再为观察一下,结果认为孔施乃德先生的意见是  相似文献   

18.
基于古生物学的研究现状和各大科研机构对化石标本的收藏情况,提出古生物化石标本元数据标准。古生物化石标本元数据标准包含十项元数据元素以及一项元数据实体,即,标题、数据标识符、许可证标识符、关键词、描述、化石标本参数、数据链接地址、创建者、创建时间和访问限制,以及作为元数据实体的数据提交机构。十项元数据元素之一的化石标本参数,又可分为古生物化石标本的实物信息、古生物系统分类信息、地层信息和高维信息。建立古生物化石标本元数据标准旨在于完善古生物化石标本数据的规范化与标准化、利于化石标本数据的整理、汇交,跨平台操作、检索、共享和使用,促进数据驱动的古生物学与地层学新范式研究变革。  相似文献   

19.
两广部分地区猩猩化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对广东罗定、云浮及广西等地的猩猩牙齿化石进行了宏观及微观的形态观察。认为猩猩牙齿咬合面除有较多的褶皱外,大多数标本上还有明显的生长线。化石猩猩牙齿与现生种的相比.牙齿的生长线后者不如前者显著;牙齿的大小是后者小于前者。这些现象表明Hooijer(1948)提出的 Pongo Pygmaeus weidenreichi可以成立。  相似文献   

20.
这篇短文的目的是簡短地記載根据植物羣和动物羣联合分析所得到的关于北京人时代的結果。下面的花粉和孢子分析表是我們研究所瓦薩里博士(Y. Vasari)根据保存在伍普薩拉的周口店第1地点(即中瑞考察团第53地点)一块附着在肿骨鹿(Megaceros pachyosteus)化石标本土的岩石中分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