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后发生医院获得性贫血(hospital acquired anemia,HAA)的影响因素及预后情况。方法:以1131例入院时血红蛋白质量浓度正常的AMI患者为回顾性研究对象,医院获得性贫血(HAA)定义为:AMI患者入院时无贫血,而在住院期间最低血红蛋白质量浓度达到贫血的诊断标准。根据最低血红蛋白值将HAA划分为轻度HAA组(110 g/LHb正常值下限)、中度HAA组(90 g/L≤Hb≤110 g/L)、重度HAA组(Hb90 g/L),并将其与无HAA组进行对比,采用卡方检验比较各组间的预后差异及相关因素。所有患者在出院后1、2、3年进行随访,四组患者的远期病死率、心衰再住院率采用用卡方检验及Kaplan-Meier法。结果:在符合入选标准的HAA患者中,轻度HAA 440例(77.6%),中度HAA 105例(18.5%),重度HAA 22例(3.8%)。AMI患者发生HAA的相关因素包括年龄、女性、心力衰竭、PCI治疗、Cr、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EF)、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螺内酯(p0.001)。随着HAA程度的加重,病死率明显升高,而其与心衰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结论:年龄、女性、心力衰竭、PCI治疗、Cr、超敏C反应蛋白、左室射血分数(EF)、β-受体阻滞剂、低分子肝素、螺内酯可能是AMI后发生HAA的影响因素,随着HAA程度的加重,患者病死率明显升高,但HAA的发生与严重程度与出院后心衰的发生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2.
人乙型肝炎病毒是球状颗粒,它有个含磷脂的蛋白外壳和一个内含DNA的病毒核心。由于外壳上的表面抗原(HBsAg)可作为疫苗,用于乙型肝炎的防治;病毒核心的核衣壳上的核心抗原(HBcAg)对乙型肝炎的诊断非常有用,因而人们对HBsAg和HBcAg  相似文献   

3.
人乙型肝炎病毒是球状颗粒,它有个含磷脂的蛋白外壳和一个内含DNA的病毒核心。由于外壳上的表面抗原(HBsAg)可作为疫苗,用于乙型肝炎的防治;病毒核心的核衣壳上的核心抗原(HBcAg)对乙型肝炎的诊断非常有用,因而人们对HBsAg和HBcAg  相似文献   

4.
<正> 乙型肝炎(HB)的病原是乙型肝炎病毒(HBV)。 HB感染时,病毒在肝脏内繁殖,但比病毒颗粒多得多的HBV表面抗原(HBs)存在于血液中。这就是1965年Blumberg等在发现HBV以前发现的澳大利亚抗原。以后大河内和Prince等相继证明该抗原和血清型肝炎有密切关系。现已确定将检查HBs抗原作为筛选输血用血液制度,从而大大减少了输血性肝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前,世界各国医学界均在积极探索非甲非乙型肝炎病毒的病原。随着分子克隆技术及特异性丙肝病毒抗原的出现,使特异性丙肝检测手段迅速发展,各种类型的诊断试剂盒不断推出,并在敏感性和待异性方面均有明显提高,日趋发展为简便、快速、可靠的方法。本文特就有关丙肝分子生物学及实验诊断技术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1965年Blumberg 在澳大利亚土著居民血清中所发现的澳大利亚抗原,后来被认为与人输血后感染的乙型肝炎疾病有密  相似文献   

7.
乙型肝炎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对它的防治国内外均十分重视。乙型肝炎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所致。HBV是部分单链的DNA病毒,其基因组编码了表面抗原蛋白、核心抗原蛋白以及内源DNA聚合酶等蛋白质。乙肝表面抗原蛋白(HBsAg)是病毒的外壳蛋白,在乙肝病人的血液中能形成直径约22nm的表面抗原颗粒。用它作为抗原给动物注射,可使动物产生专一性抗体。  相似文献   

8.
尹和平 《生物学通报》1989,(6):19-19,40
乙型肝炎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之一,我国也是高流行区。现在对本病的认识与研究逐渐深入,已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本文仅就乙型肝炎的病原(乙型肝炎病毒)和与疫苗有关的两个问题简述如下: (一)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HBV)属DNA病毒,该病毒与其相关抗原颗粒在电镜下分三种不同形态:直径为22nm小球型颗粒、直径为22nm长为200nm的管状颗粒和直径为42nm的大球型颗粒(又称Dane颗粒)。一般认为Dane颗粒是完整的病毒。这三种形态病毒颗粒的衣膜均由表面抗原(HBsAg)组成,不含核酸。Dane颗粒衣膜内为27nm的核心,核心部分包括核心抗原(HBcAg)和e抗原(HBeAg)、内源性DNA模板及相应的DNA聚合酶。据研究HBV进入肝细胞浆脱去衣膜,其环形  相似文献   

9.
1972年Magnius认为在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_sA_g)阳性血清中发现的一种新抗原(e抗原),可能与乙型肝炎的传染性和预后有较密切关系。此后该抗原很受重视。但多年来国内外一直使用琼脂免疫扩散法(ID)进行检测,敏感性不高。酶连接免疫吸附试验(ELISA)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有敏感性高、特异性好和操作简便等优点。最近,我们用  相似文献   

10.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口服疫苗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和动物的许多疾病是通过病原微生物与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的表面粘膜接触而引起的〔1〕,如通过消化道传染的疾病有乙型肝炎、伤寒、霍乱、痢疾和胃肠炎等。在发展中国家 ,因为缺少资金购买或生产昂贵的疫苗和医疗设备 ,患病情况尤为严重。因此 ,急需生产价格低廉且不需要复杂医疗设备的口服疫苗。目前 ,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口服疫苗越来越受到重视〔1~ 12〕。这种技术已较成熟 ,主要涉及到口服疫苗抗原的选择、目标植物的选择、表达载体的构建、转化和检测及动物和人体试验。1 口服疫苗抗原的选择利用转基因植物生产的口服疫苗抗原一…  相似文献   

11.
丙型肝炎病毒(HCV)是引起输血后肝炎和非甲非乙型肝炎的主要病原,它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行,是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的主要诱因。预防HCV感染的关键是研制出有广泛反应性的疫苗,这就必须以HCV在宿主体内引起的保护性免疫反应研究为基础。本文就近来对HCV感染宿主后能否引起保护性免疫的实验证据及其对HCV疫苗研究的意义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2.
1963一1964年在北京、天津地区,自44例婴儿腹泻患者大便中分离到344株大肠杆菌,经过血清学研究,证明为大肠杆菌新的O抗原组,暂称之为“pt’O抗原组。其O抗原与已知的大肠杆菌。抗原不同,仅与O 114的。抗原有关,它所具有的K抗原为B抗原,与已知的大肠杆菌K.K。。的B抗原亦不相同,为一新的B抗原。经过临床及流行病学观察,证明此。抗原组为我国致病性大肠杆菌肠炎的重要病原之一。  相似文献   

13.
<正>包裹乙型肝炎病毒(HBV)的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蛋白质,是包被病毒体的剩余产物,它以非感染颗粒的形式存在于人体血清中。因此HBsAg的检出,并不是感染病毒存在的明确标志。在急性和慢性感染的早期,患者血清中可含有大量的病毒颗粒,并有乙型肝炎e抗原(HBeAg)。由于HBV复制的降低,血清中HBsAg消失  相似文献   

14.
由北京市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提供的苇沟5、巨山1及大兴1三个仔猪黄痢病原性大肠杆菌菌株,都不具有K88和K99抗原,但它们对仔猪都有很强的致黄痢作用。它们的菌体O抗原部属O64,同时具有一个共同的K(L)抗原。这三个菌株均能强烈地粘着于仔猪迥肠和空肠的粘膜绒毛上皮上。电镜形态观察,可见菌体表面有多条菌毛样结构,在铬喷镀投影标本中,这种菌毛可长达4μm。这类不具有Kss和K99抗原的肠病原性大肠杆菌菌株同时具有另一种与菌毛有关的表面粘着素K抗原。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告用包含乙型肝炎病毒(HBV)核心抗原基因的重组质粒与带有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SV-TK)基因的质粒pX1共转化小鼠LTK~-细胞,乙型肝炎核心抗原(HBcAg)与e抗原(HBeAg)在小鼠L细胞中获得了表达。 重组质粒HBc-54中包含乙型肝炎病毒ayw亚型BamHI 1.5kb DNA片段,内含全部乙  相似文献   

16.
乙肝病毒S蛋白是病毒的包膜蛋白,与病毒进入细胞有关,它存在逆转录过程并且具有极强的潜伏性。本论文应用生物信息学分析乙肝病毒S蛋白的序列特征,利用在线分析软件预测乙肝病毒S蛋白的理化性质和亲疏水性、跨膜区域、信号肽特征、磷酸化位点、二级结构以及乙肝病毒S蛋白的最佳抗原表位形成位置等。结果显示了乙肝病毒S蛋白由226个氨基酸组成,理论等电点是8.21,为不稳定蛋白,总平均亲水性为0.649,是疏水蛋白质,并且该蛋白存在信号肽,有4个跨膜区,有30个潜在的磷酸化位点,主要二级结构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同时,结合乙型肝炎病毒S蛋白的序列可及性、线性表位、β转角、柔性、抗原性的预测结果,可以找到潜在的抗原表位区域,为乙型肝炎的表位疫苗研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有利于进一步对乙型肝炎S蛋白的抗原性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7.
自乙型肝炎表面抗原发现以来,从抗原阳性肝炎病人和抗原携带者的各种体液、分泌物(如:唾液、精液、乳汁)和排泄物(如:汗、尿、大便)中,检出乙型肝炎表面抗原,这方面已有报道。我们在农村防治肝炎试点工作中,检测了抗原阳性病人及携带者的唾液标本,获得阳性结果,现简报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文用小剂量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及病毒携带者20例,疗程3个月,HB_sAg 滴度几何平均值从治疗前1∶97.01±3.74下降为1∶11.5±3.28,P<0.001,有极显著意义,其中 HB_sAg 转阴13例占65%;HB_eAg 阳性7例治疗后6例转阴占85.7%;HB_cAg 阳性3例治疗后都转阴占100%。对照组(聚肌胞)20例治疗前后,3个抗原改变不显著,其结果表明,小剂量人白细胞干扰素治疗乙型肝炎有初步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血清HBV—DNA低复制的CHB患者相关指标的变化及意义。方法收集HBV—DNA低复制的CHB患者血液标本229例,ALT、乙肝标志物、mIL-2R、IL-10、miRNA-122等指标均采用全自动分析仪测定,对结果进行比较和线性相关分析。结果低复制CHB患者中e抗原阳性患者占38.00%,e抗原阴性患者占51.53%;229例患者ALT升高者占总数的66.81%,患者血浆miRNA-122的表达量的变化与ALT浓度呈正相关(r=0.841)。e抗原阳性与e抗原阴性组IL-10、mIL-2R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DNA低复制CHB患者ALT、mlL-2R、IL-10、miRNA-122等指标的变化证明此类患者部分病例存在肝细胞实质性的损害,临床应高度重视,尤其要与非活动性乙型肝炎病原携带状态相鉴别,不可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20.
<正>对病毒性乙型肝炎的非胃肠道感染的发病机理不久前才作了专门阐述。过去认为在医疗卫生事业发达、并广泛进行药物注射的地区,乙型肝炎的传播是可以被控制的。但是,当发现乙肝表面抗原后,才弄明白这种抗原携带者在北美、西欧波动在0.1—0.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