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白喉,是一种严重影响人民健康的传染病。白喉杆菌的分离培养,是准确诊断以及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的重要手段。自从吕氏血清斜面、白氏鸡蛋斜面及血碲盐平板等培养基应用以来,对白喉杆菌的检查和研究,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和良好效果。在上述培养基的基础上,我们加以简化,制成蛋黄琼脂培养基,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李盛勋 《微生物学报》1966,6(1):114-114
1960年秋,在某农村有白喉流行,我们使用亚碲酸钾棉棒进行了白喉杆菌的培养,调查了现症病人及带菌者,证明有使用价值,现介绍如下: 亚碲酸钾鸡蛋棉捧成分为鸡蛋3份,生理盐水1份,2%亚碲酸钾。制备是以无菌鸡蛋浸泡棉棒,高压灭菌后,浸沾无菌2%亚碲酸钾保存备用。如先加亚碲酸钾然后灭菌,则棉捧变黑,有碍观察结果。亚碲酸钾鸡蛋平板成分是250毫升普通琼脂培养基,加2%亚碲酸钾溶液7.5毫升及0.5%膀胱氨基酸7.5毫升,待琼脂稍凉,加入打匀无菌的鲜鸡蛋1个摇匀,倾倒平板备用。以亚碲酸钾鸡蛋棉捧采取标本。  相似文献   

3.
非高渗透压培养基培养细菌L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和   《微生物学通报》1993,20(2):101-103
本文用青霉素在高渗透压的L型培养基上,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白喉杆菌形成L型后,直接种入无血清亦无渗透压保护剂的非高渗透压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和观察其形态、培养及代谢特性。结果表明,金黄色葡萄球菌L型和白喉杆菌L型在非高渗透压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后,不能在高渗透压的L型培养基上生长形成菌落。和丧失了对多种糖发酵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检测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对动物的致病性,探讨细胞壁缺陷对白喉棒状杆菌致病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采用氨苄青霉素在非高渗培养基内诱导并获得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收集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及其代谢产物,将收集的高于细菌型10 000倍浓度的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及其代谢产物皮内注射家兔,观察局部注射部位皮肤或全身的病理改变。分别采用对流免疫电泳(CIEP)和SDS-不连续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检测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可溶性代谢产物中的白喉毒素蛋白质。结果显示,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不能引起动物局部或全身发生异常表现,在其可溶性代谢产物中并未检测到白喉毒素蛋白质。提示细胞壁缺陷变异可影响白喉棒状杆菌产生白喉毒素蛋白质,从而使其丧失了产生外毒素致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白喉棒状杆菌亲代细菌型及其稳定L型动物致病性的差异,了解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变异的特点,探讨其变异的性质及其与细胞壁缺陷突变的关系。方法用氨苄青霉素在非高渗培养基内人工诱导产毒性白喉棒状杆菌为稳定L型。采用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纯培养物及其代谢产物皮内感染家兔,观察局部感染部位皮肤或全身的病理改变。采用微量法提取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的染色体DNA,用Tox基因特异性引物进行PCR扩增以检测毒素蛋白结构基因,并进行序列测定和分析。结果白喉棒状杆菌在氨苄青霉素作用下可发生细胞壁缺陷而成为L型,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不能引起动物局部或全身发生异常表现,该稳定L型的传代培养物可仍然保留同其亲代细菌型一致的Tox基因及其核苷酸序列。结论提示细胞壁缺失将导致白喉棒状杆菌与产生毒素蛋白有关结构基因在宿主菌细胞内的表达受到抑制,以致使白喉棒状杆菌稳定L型丧失了产生外毒素致病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白喉杆菌不分解蔗糖是与类白喉杆菌C.acnes、C.xerosis、C.hoagii的重要鉴别点。1980年7月,在一次白喉小流行中,分离到一株分解蔗糖的白喉杆菌变种,兹将结果述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静注人免疫球蛋白(IVIG)中白喉抗体效价对其Fc段生物学活性检测的影响。方法检测20批IVIG的白喉抗体效价水平和Fc段生物学活性结果,进一步探讨白喉抗体效价与Fc段生物学活性的关系。结果20批IVIG中白喉抗体效价水平均符合中国药典的要求,在3~60 HAU/g之间,其中有两批IVIG的白喉抗体效价水平相对较高,其他18批IVIG的白喉抗体效价水平变化趋势不明显。20批IVIG的Fc段生物学活性均较高,在60%~140%之间。白喉抗体效价水平高者,其Fc段生物学活性并非高,反之亦然。结论 IVIG的Fc段生物学活性与其白喉抗体效价水平无明显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在钝顶螺旋藻(Spirulina platensis)和极大螺旋藻(Spirulina maximum)接种的第5天至第10天添加不同浓度的亚碲酸钠,研究Te(Ⅳ)胁迫对两种螺旋藻的生长、抗氧化活性系统和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添加碲的时间,可以有效地调节碲胁迫强度,随着加碲时间依次后移,碲胁迫强度逐渐减小,螺旋藻的最终生物量递增。碲对螺旋藻的生物效应与碲胁迫强度有关,也与添加碲时藻所处的生长期有关。实验组Ⅲ(分别在第7、8、第9天三天添加碲)的碲胁迫强度并不是最低的,两种螺旋藻的最终生物量也不是最大,但MDA的含量却是最低的,表明该实验组的生长状态是最佳的。各种抗氧化酶(SOD、GPX、CAT、APX和POD)的活性变化情况较复杂。其中,在碲胁迫下,GPX的活性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钝顶螺旋藻对无机碲的吸收代谢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钝顶螺旋藻对无机碲的吸收代谢作用,在钝顶螺旋藻稳定生长期(7d、8d、9d)添加700~1000 mg·L~(-1)的亚碲酸钠。结果表明,钝顶螺旋藻对无机碲有良好的有机化作用,其有机化比率达到75~80%;藻体中不同组分(固体残余物、水溶性蛋白、非蛋白水溶性物质)均有结合碲,这些组分主要是水溶性蛋白。此外,气态碲的产量和产率均随着碲剂量的增大而增加,当碲的累计浓度为1000mg·L~(-1)时,培养液中无机碲的残余率为48%,表明钝顶螺旋藻在生物修复碲污染方面有很大的开发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进行白喉杆菌对斗鱼的毒力试验中,发现斗鱼(Macropodus spp.)对白喉杆菌毒素敏感。注射白喉杆菌生理盐水悬浮液后,有92%的斗鱼在72小时内死亡。但还有8%存活,说明它能获得人工自动免疫。如果在注  相似文献   

11.
研究不同剂量及不同白喉类毒素纯度引起的迟发型超敏反应的状况,用于指导疫苗的生产,提高疫苗的质量。以豚鼠为动物模型,采用迟发型超敏试验法,对原制白喉类毒素、精制白喉类毒素、纯化精制白喉类毒素、高纯度的精制白喉类毒素的剂量与超敏反应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注射白喉类毒素剂量的大小与超敏反应成正相关,与纯度成负相关。剂量越大,超敏反应越强;纯度越高,超敏反应愈弱。  相似文献   

12.
亚碲酸盐对绝大多数微生物有高毒性,可用作抗菌剂;但其具体毒性机制仍不清楚。【目的】理解亚碲酸盐的毒性机制,揭示亚碲酸盐处理导致的代谢变化。【方法】本研究通过比较转录组分析与挖掘差异转录基因,探讨了大肠杆菌响应亚碲酸盐胁迫的机制。【结果】Escherichia coli MG1655在10μg/mL亚碲酸盐处理1 h后,比较和分析了亚碲酸盐处理组与对照组的转录水平差异,发现细胞呈现一种明显的适应性变化,许多参与重要代谢途径的基因转录水平改变。其中,与核糖体代谢和鞭毛组装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发生显著变化,表明这两条途径很可能是亚碲酸盐作用的主要途径。与细胞能动性、金属离子代谢、细胞膜功能相关的基因的转录水平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可能是由于其参与了抵抗亚碲酸盐毒性的细胞代谢调节和损伤修复。【结论】本项工作有助于推动亚碲酸盐毒性机理的研究,促进亚碲酸盐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3.
营养琼脂培养的白喉杆菌、葡萄球菌、伤寒杆菌及甲型副伤寒杆菌的稳定L型经硬琼脂,20%血清琼脂,血琼脂及12%,20%,30%明胶培养基传代培养或注射动物体内均不能返祖。但L型—细菌型接触培养具有促沙门氏菌L型返祖作用,可能同细菌型的某种“促返祖因子”传递给L型有关。  相似文献   

14.
鉴定新分离的白喉杆菌,或检查由人群中白喉杆菌带菌者所分离的菌株时,毒力实验常作为致病能力的最后依据。测定白喉杆菌的毒  相似文献   

15.
<正>白喉类毒素是预防细菌性疾病最早的菌苗之一,它在免疫接种中的效果可以从产生较好的抗毒素应答来证明,它的应用明显地减少了白喉的发病率。 促使白喉类毒素第一个规程形成的早期发展,在第10号生物制品规程的引言和概述中作了详细叙述。  相似文献   

16.
CRM197是一种白喉毒素突变体,第52位的甘氨酸突变为谷氨酸,作为载体蛋白广泛用于疫苗开发。将阐述一种新的生产CRM197方法。将合成的CRM197基因片段克隆到表达载体pCKM4.1中,表达质粒pCKM5.1电转化至大肠杆菌E.coli S17-1中,通过结合转移转化至白喉杆菌(ATCC?27010TM的白喉杆菌)中,载体上的导肽序列可以使得CRM197作为可溶性蛋白分泌到胞外表达,CRM197蛋白可占到菌体总蛋白的70%。增强对铁的调控,进一步优化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以提高产量。经过Q膜、硫酸铵沉淀、阴离子交换纯化步骤获得纯度达到95%的CRM197样品,提高了蛋白得率,节约了纯化时间和成本。  相似文献   

17.
制备白喉类毒素疫苗最关键的步骤是甲醛脱毒。白喉类毒素(DTx)的脱毒过程通过毒素发生的部分未知化学改变来实现。因此白喉疫苗很难完全确定特性,类毒素质量也只能用常规效力与安全实验测定。本文描述了选择物理化学与免疫化学试验以替代原有体内试验监测白喉类毒素疫苗产品质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正>绪言 通过皮肤(锡克氏)试验或抗毒素的各种血清学试验可以测定白喉的免疫。关于锡克氏试验的人群观察既费时间又费用大。它需要经过医务工作者来往三次:首先是做试验,其二是观察反应3—5天。反应阳性的对象(白喉易感的那些人)常有一种痛的赤热反应,在毒素注射部位可持续几天或几周。本研究,作者用白喉抗毒素放射免疫测定首先在12岁的儿童组估价白喉的免疫,这些儿童也做过锡克氏试验,后两组儿童未做过锡克氏试验。该试验适合以刺指收集血样,取出血清放到标准层析纸园盘上。这种筒易的操作,对于白喉免疫的人群观察是理想的。  相似文献   

19.
研究不同粒径的氢氧化铝[Al(OH)3]对白喉类毒素的吸附效果,用于指导疫苗生产,提高疫苗质量。用透射电镜测得的不同粒径的Al(OH)3分别吸附白喉类毒素及用絮状单位测定法和疫苗效价测定法对其吸附效果作比较,并经统计学处理。试验结果显示,粒径为210nm的Al(OH)3对白喉类毒素吸附效果及对白喉疫苗效力的免疫增强作用明显好于粒径600nm的Al(OH)3。实验证实,Al(OH)3佐剂的粒径大小与白喉类毒素的吸附效果及疫苗的免疫原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正>Vero细胞试验已经被应用在测定人血清中白喉抗毒素的保护力或者通过测定免疫小鼠血清中抗毒素滴度评价白喉类毒素的效力。 白喉毒素能抑制培养物中Vero细胞的新陈代谢和存活,这种毒素效应可以被血清样品中的白喉抗毒素中和。在Vero细胞上,血清样品的滴度在有固定量的白喉毒素存在时被测出。Vero试验是根据在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