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对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培养及药敏状况展开分析,实现多药耐药医院感染的有效预防与控制。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9月~2013年8月期间收治的50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对50例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进行病原学检测及药敏试验,并对临床感染资料及病原菌耐药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0例支气管扩张症合并支气管哮喘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培养阳性率为30例,60.0%,共分离出48株细菌。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株,占分离菌的10.4%;革兰阴性杆菌41株,占分离菌的85.4%;真菌2株,占分离菌的4.2%。41株革兰阴性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分别为:复方新诺明73.1%,阿米卡星22.0%,环丙沙星14.6%,头孢曲松48.8%,头孢噻肟41.5%,头孢哌酮19.5%,头孢他啶20.7%,头孢他啶/舒巴坦12.1%,头孢吡肟22.0%,庆大霉素17.1%,阿莫西林/克拉维酸41.5%,哌拉西林/他唑巴坦19.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支气管扩张合并哮喘患者感染中的常见病原菌,医务人员要结合病原菌高耐药率、高分离阳性率的特征,合理运用抗菌药物控制传播。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注药治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所选取的114名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和实验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注药方法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症状改善情况、血气指标、治疗时间、半年内再次就诊次数。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血气指标均有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血气指标相比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退热时间、咳嗽咳痰消失时间、湿罗音消失时间、平均住院时间、半年内再次就诊次数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高于对比组的8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支气管肺泡灌洗联合局部注药治疗治疗支气管扩张合并感染能有效改善患者症状,显著提高治疗效果,降低疾病的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放线菌目戈登菌属支气管戈登菌存在于环境中,在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感染致病。从1例肺部感染4年的78岁患者痰标本中分离出1株菌株,经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16SrRNADNA,序列比对分析证实为支气管戈登菌。该菌株在含蔗糖的Middlebrook7H9(7H9-L)半固体培养基上呈煎蛋样嵌入性生长,在含氯化钠的92-3TB(92-3TB-L)液体培养基也生长,而在罗氏培养基、BACTECMGIT-960、不含氯化钠的92-3TB(92-3TB-B)液体培养基及不含蔗糖的Middlebrook7H9(7H9-B)半固体培养基不生长。涂片抗酸染色显微镜下可见大小不等的抗酸染色阴性球状或短杆状菌。传代培养2代后可见橘红色菌落,涂片抗酸染色可见少量抗酸染色弱阳性杆状菌,革兰染色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菌体为杆状。结果表明,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菌株为L型支气管戈登菌,提示肺部感染迁延不愈的免疫力低下患者需考虑感染L型支气管戈登菌的可能。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s,COPD)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s,BALF)细菌宏基因组DNA的提取方法,以便于高效提取微量的细菌DNA进行后续的PCR反应和测序。【方法】取稳定期COPD患者的BALF 5mL,离心收集细胞。为了有效提取样品中革兰氏阳性菌的基因组,对QIAGEN的DNA提取试剂盒的操作步骤进行优化:加入裂解缓冲液ATL后首先运用研磨珠和多功能生物样品匀质器破碎菌壁,再加入蛋白酶K孵育,然后加入裂解缓冲液AL振荡混匀。无水乙醇沉淀DNA后,将全部溶液过柱,用洗液AW1和AW2各洗柱一次,最后加50μL洗脱液洗脱DNA。提取的DNA定量后,运用PCR方法检测样本中的细菌16S rDNA量,并按照测序要求构建DNA文库进一步验证。【结果】试剂盒优化法提取的BALF的DNA总量为467.5(135.0-1697.5)ng,明显高于按照传统酚-氯仿法提取的DNA总量95.0(0-612.5)ng,并且所提取的DNA可以很好的扩增细菌的16S rDNA以及构建DNA文库,改良后的扩增产物明显增多(P=0.002)。【结论】使用DNA提取试剂盒结合研磨珠和多功能生物样品匀质器破菌壁的方法能够更高效的提取BALF中微量的宏基因组DNA,为进一步的测序和菌群分析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5.
不孕症与细菌L型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54例2 ̄10年以上不孕症妇女患者做了细菌与细菌L型分离培养,26例培养出细菌及细菌L型,占48%。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T淋巴细胞总数的方法。方法用改良的α-醋酸萘酯酶(ANAE)染色法鉴别和计数BALF中T淋巴细胞。用本法共检测227例大鼠BALF,并采用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分析3批动物实验的测定结果。结果大鼠BALF细胞涂片ANAE染色效果满意,T淋巴细胞容易鉴别。测得110只正常大鼠BALF中T淋巴细胞比值的正常值为(69.36±11.47)%。各个实验组与相应对照组比较,BALF中T淋巴细胞比值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结论本方法简便易行,能准确地显示BALF中T淋巴细胞数值的变化。本研究是国内首次报道,为实验和临床研究肺局部细胞免疫状况提供了一种简便的方法及其应用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重症肺炎新生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的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方法 选择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在本院呼吸科治疗的新生儿268例,其中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患儿142例,归为重症肺炎组;不符合重症肺炎诊断标准的患儿126例,归为对照组。检测患儿肺泡灌洗液病原菌分布情况和耐药情况。结果 重症肺炎组患儿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菌、铜绿假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葡萄球菌、溶血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草绿链球菌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肺炎克雷伯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性为0.0%,大肠埃希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阿米卡星的耐药性为0.0%,阴沟肠杆菌对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的耐药性为0.0%,肺炎链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0%,金黄葡萄球菌对万古霉素的耐药性为0.0%。结论 新生儿重症肺炎患者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万古霉素可以用于治疗新生儿重症肺炎,但由于其毒副作用较大,应严格把握适应症。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1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者,在常规细菌培养的同时,加做细菌L型培养,结果表明:L型感染在下呼吸道呼吸道各种感染性疾病中均占有一定比率,总阳性率为44%;-内酰类抗生素的使用率在L型与B型之间有明显差异,提示;一内酰类抗生素对L型的形成起重要作用;随诊观察发现B型与L型可以相互转化,同种细菌的B型和L型也可同时存在,高度提示体内L型产生主要由细菌变则来,本文还对L型感染的临床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  相似文献   

9.
泌尿系感染细菌L型培养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尿路感染是临床最常见的感染之一 ,而细菌 L型又是尿路感染较常见的细菌之一。L型细菌培养国内外已开展多年 ,我科近三年在作普通细菌培养的基础上 ,同时增设了 L型细菌培养 ,现将我们所作的 118例尿液标本培养鉴定结果分析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高渗增菌液 ,由武汉市临床检验中心提供。L 型培养基 ,购自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卫生防疫检验所。细胞壁染色液 :10 %鞣酸、5 %龙胆紫。标本来源 :118例标本全部采自本院各科住院患者中段尿。1.2 方法1.2 .1 用无菌方法吸取 0 .1ml尿液于高渗增菌液内进行增菌培养 ,另取 0 .1ml尿液于…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分析肺炎肺实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病原谱构成,旨在为临床经验性抗感染治疗提供指导。收集2019年1月-2020年1月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纤维支气管镜室诊治的住院肺炎病例临床资料,其中肺实变的诊断基于影像学证据,依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病原学检测平台,并参考感染传染科医生解读,本研究对肺炎伴肺实变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的病原学检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示,286例肺炎患儿的286份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被纳入研究,平均年龄5.5(5.8±3.1)岁,其中195例(68.2%)存在肺炎伴肺实变。总病原体检出率为76.6%(219/286),肺实变和无肺实变肺炎患儿病原体检出率分别为77.9%(152/195)和73.6%(67/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出的前5种病原体均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5周岁及以上患儿肺炎支原体检出率达最高77.0%(127/165),肺实变病例和无肺实变病例肺炎支原体检出率分别为67.2%(131/195)和61.5%(56/9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本研究结果提示,肺炎支原体、腺病毒、鼻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和副流感病毒3型是导致本研究目标人群患病的主要病原体;病原体检出率高低与是否肺实变无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泌尿系反复感染致病菌的发病特点及细菌L型感染的致病性,为临床诊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将127例清洁中段尿培养确诊的反复发作肾盂肾炎患者,根据致病菌分为细菌型组、细菌伴L型组和细菌L型组,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分析4组患者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尿视黄醇结合蛋白(RBP)水平变化。结果泌尿系感染各组尿NAG和尿RBP较正常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升高,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单纯细菌L型感染患者较细菌型及细菌伴L型患者稍低,但细菌型、细菌伴L型及细菌L型3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细菌L型在泌尿道感染反复发作中占重要地位,泌尿系细菌L型感染具有致病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对重症肺炎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菌群特征及其与病情、免疫因子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为临床进一步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我院收治的76例重症肺炎患者(观察组)纳入研究,并选取同期收治的81例普通肺炎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免疫因子水平、病情严重程度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菌群分布差异,并对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菌群分布特征与病情及免疫因子水平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CRP、 IL-6、 IL-8、 PCT及APACHE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PCoA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菌群在PC2轴上均为负向,约有8.41%群落构成差异,在PC1轴上均为正向,约有27.12%群落构成差异;LEfSe分析显示,在属水平上,观察组患者葡萄球菌属、克雷伯菌属、不动杆菌属及埃希菌属等丰度升高,而双歧杆菌科、普氏菌属及乳杆菌属等丰度降低;Chao1指数、Ace指数及Shannon指数与CRP、IL-6、IL-8、PCT及APACHEⅡ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了解泌尿感染患者尿液标本细菌L型的检出情况,分析尿常规结果、病原菌分布情况及耐药性特点,为临床提供诊疗依据。方法 对2014年1月至2015年12月1 532例住院和门诊泌尿感染患者的清洁中段尿标本的尿常规结果和微生物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严格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要求采集患者尿液标本,2 h内完成尿液普通培养、高渗培养、尿常规检查及尿液离心后沉渣镜检。培养出细菌L型进行菌株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结果 共检出细菌L型132例,检出率为8.6%。132例细菌L型阳性病例中,白细胞酯酶阳性19例,阳性率14.4%;尿沉渣镜检白细胞阳性105例,阳性率79.5%。细菌L型检出率排名前三位的分别为大肠埃希菌、粪肠球菌、葡萄球菌,分别占40.9%、22.7%、12.1%。大肠埃希菌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唑啉、复方新诺明耐药率较高;粪肠球菌对克林霉素、奎奴普丁/达福普汀、红霉素、四环素耐药率较高;葡萄球菌对青霉素G、红霉素、头孢西丁、甲氧西林、环丙沙星耐药率较高。结论 尿常规、尿沉渣镜检有助于细菌L型感染的辅助诊断,临床医生应根据尿培养结果合理、足疗程选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4.
慢性扁桃体炎与细菌L型感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常认为,慢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通过50例慢性扁桃体炎的病原微生物培养、组织切片细菌学及电镜等研究,发现慢性扁桃体炎组织中细菌L型也相当常见,L型培养阳性率是88.5%,且组织切片L型感染率与培养阳性率基本一致(P>0.05)。电镜在扁桃体组织间质及上皮细胞、淋巴细胞等多种细胞内均见到细菌L型。提示慢性扁桃体炎与细菌L型感染关系极为密切。并认为,L型侵入组织并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的特性,可能是慢性扁桃体炎反复发作、迁延不愈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重症支气管哮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病原菌分布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为该病的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 选取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度组(n=85)和轻度组(n=80)。收集两组患者肺泡灌洗液并进行细菌培养,同时抽取两组患者静脉血检测血清CRP、TNFα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法分析血清CRP、TNFα水平与哮喘程度的关系。 结果 重度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检出革兰阳性菌23株,占36.51%;革兰阴性菌38株,占60.32%;真菌2株,占3.17%。革兰阳性菌中肺炎链球菌占47.83%,金黄色葡萄球菌占30.43%;革兰阴性菌中大肠埃希菌占23.68%,流感嗜血杆菌占26.32%。重度组患者肺泡灌洗液中革兰阴性菌比例及血清CRP与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轻度组(均P结论 重度支气管哮喘患者肺泡灌洗液中革兰阴性菌占比较高,同时其血清CRP、TNFα水平也较高。CRP、TNFα水平与哮喘严重程度成正比。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由嗜肺军团杆菌的巨噬细胞感染性增效子(mip)基因设计的一对引物,用PCR扩增嗜肺军团杆菌3、5、7、8血清型的4个标准菌株的特异DNA序列,研究了用该引物扩增BAL液中嗜肺军团菌特异DNA序列的方法、灵敏度及特异性。结果表明:用上述引物扩增嗜肺军团菌4个标准菌株的DNA,均可得到207bp的特异扩增产物,BAL液中的军团菌经离心及裂解液裂解后,可直接进行DNA扩增,当BAL与液中军团菌量为2×103CFU/ml时,即可检测出特异扩增带(电泳法),除军团菌外,其它受试细菌均无此特异性扩增,用本法对42例临床非典型肺炎患者的BAL液进行嗜肺军团菌的检测,在42份嗜肺军团菌培养均为阴性的BAL液中,其中一例PCR检测军团菌为阳性。本研究提示:用PCR检测BAL液中的军团菌是可行的,并有快速、灵敏、特异之忧点。  相似文献   

17.
大鼠胸部照射γ射线20Gy,照射后观察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质含量、细胞总数和分类及巨噬细胞存活率,肺指数及肺组织纤溶活力,并做了大体解剖和组织学检查。结果为:照射后2周开始BALF中蛋白质含量、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即明显增多,照射后1——2个月持续处于高水平,高峰在1.5─2个月,照射后3─4个月有所下降,肺指数有相应变化;肺组织纤溶活力则相反,从照射后2周开始持续下降,至照射后2个月已降至最低,接近于零。形态学观察也见到有早期肺水肿和晚期肺萎缩等变化。由上结果可见,大鼠胸部照射后的早期主要为渗出性病变和纤溶活力的降低。文中讨论了照射后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在放射性肺损伤发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炎症因子在大叶性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院儿科收治的79例大叶性肺炎患儿为病例组,按照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分为重度组(n=46)和轻度组(n=33),于同期随机选取30例健康儿童为对照组,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炎症因子如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8(IL-8)、白细胞介素-17(IL-17)、肿瘤坏死因子(TNF-α)以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表达水平。结果:重度组、轻度组血清IL-6、IL-8、IL-17、TNF-α及HMGB1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组血清IL-6、IL-8、IL-17、TNF-α及HMGB1水平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病例组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IL-8、IL-17、TNF-α及HMGB1水平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轻度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IL-6、IL-8、IL-17、TNF-α及HMGB1水平高于血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血清IL-6、IL-8、IL-17、TNF-α及HMGB1水平分别高于轻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Spearman积矩相关分析,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与血清中IL-6、IL-8、IL-17、TNF-α及HMGB1水平分别呈正相关关系(r=0.711、0.695、0.752、0.793、0.728,P0.05)。结论:炎症因子在大叶性肺炎患儿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及血清中呈高表达,并与大叶性肺炎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早期评估病情。  相似文献   

19.
目的通过对比实验组及对照组细胞学、病理学等检查结果,了解细菌感染后咳嗽引起气道上皮及气道内细胞学、内皮、神经递质等与感染后咳嗽相关因素的改变。方法将250名痰培养阳性确诊肺炎后感染出现咳嗽的患者和170名志愿者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通过电子支气管镜行活检术、支气管肺灌洗术(bronchoavleolar lavage,BAL),收集活组织1块、灌洗液25mL行病理学及细胞学检查,并进行对比。结果实验组中气道上皮病理活检提示较多脱落的基底膜,结构发生改变;肺灌洗液中细胞总数、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淋巴细胞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χ~2=8.714,P=0.021),而中性粒细胞和上皮细胞两组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4.714,P=0.057);白三稀B4(LTB4)及IL-5明显升高,其中LTB4升高最明显(χ~2=7.539,P=0.011),TNF-α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2.104,P=0.064)。结论细菌性肺炎感染后咳嗽的患者气道内存在上皮损害、细胞学异常及白三稀等物质代谢异常,而这些改变与患者慢性咳嗽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细菌L型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药敏试验采用KB法;β-内酰胺酶采用碘测定法;金葡菌采用国际标准化噬菌体分型法;铜绿假单胞菌采用玻片法。结果:148株细菌L型中革兰阴性和阳性菌分别占534%和466%。金葡菌占257%,大肠埃希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各占167%。L型对β-内酰胺类和万古霉素较其返祖菌耐药率高,对红霉素及环丙沙星较敏感。返祖菌中金葡菌和表葡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敏感率为960%,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头孢哌酮60%~84%敏感;铜绿假单胞菌对庆大霉素和环丙沙星敏感率约20%,对头孢哌酮(80%)和阿米卡星(66%)多敏感。返祖菌中,金葡菌895%产β-内酰胺酶,MRSA达789%;金葡菌和铜绿假单胞菌均无优势型别。结论:医院感染中细菌L型分布及其耐药性与B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